看到标题的时候,我觉得它跟现在世面上青春文学类的书一样,无非说说大都市里一个人的孤独寂寞,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啊。但是看了看豆瓣的书评,觉得这本书应该比我想象的要好,然后就买了。
结果...
我不明白她问这句话的意思,但以我的高情商,我很自然地点点头,并带着一丝忧虑的表情若有所思地回答:“一望无际,感觉星星点点布满生命,但其实每颗星与星之间的距离却那么的遥远。”
说是征求,不过是想获得我的支持,以我那么高的情商怎么会阻止她,我在短信里说:“真羡慕你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如此的宽宏,我极其羡慕,却根本做不到。我真的受不了,大哥你情商是有多高,你要在书里这么说。
说这个是搞笑的,抱歉,我真没看出来,全书读完我心里总感觉作者似乎对自己的高情商有格外的优越感。
首先是这个书名,我真的认为是作者觉得押韵就起了,因为我没找到二者的关联在哪,我孤独我就"败"了?我还要感到“虽败犹荣”?我读完整本书作者也没给我解释这个“败”的意思。
虽败犹荣:虽然失败了,但还是非常光荣的意思。
其次,作者三十多岁的成熟人士,写书怎么还跟未经世事的少男少女一样矫情?
空间日志体加几句感慨熬一锅心灵鸡汤,并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整本书看下来,我没有记住什么。正能量?在哪呢?就结尾总结性的几句话?有什么用,微博上到处都是。我用不着去别人的回忆里找认同感,他经历的大多数每个人都会有。
最后,我随手翻到一篇。
自从嫁给我爸之后,我妈便很少有外出的机会,我爸是医生,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台手术,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妈妈便从护士的岗位退下来,换了一个岗位,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里。
我妈并不擅长持家,嫁给我爸时也不会做任何家务,更不用提做饭了。我妈年轻时长得清秀,气质出众,追求者络绎不绝(我爸说的,可信度高),每天中午去食堂吃饭都会打很多菜,吃几口剩下的全倒进垃圾桶,一副大户人家娇生惯养的小姐样子。我爸那时正好是团委书记,穷苦孩子出身,一看我妈这副德行,气不打一处来,就把我妈当成了重点教育对象,从抗战的艰苦说起,再到农民对粮食的尊重,一来二去,我妈就和我爸恋爱结婚了。
结婚之后,所有的家务活都是我爸做。我妈当时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吃完晚饭出去跳一会儿交谊舞,然后回来给我和我爸织毛衣。由于我爸工作出色,就被派往上海瑞金医院进修一年。脱离我爸之后,我的伙食一日不如一日地熬到了大年三十。
我记得那天我在小伙伴家玩啊玩啊,他们的父母、亲戚热热闹闹地忙活了一整天,然后他们非常有礼貌地问我是不是要留在他们家吃团圆饭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应该回家吃年夜饭了。
回到家,我妈正坐在厨房里对着一大堆猪肉、猪蹄默默流泪。她看着我说:“你爸今天可能回不来了,所以我们两个人随便吃一吃好吗?”
我眼眶一红,觉得自己特别可怜,然后对我妈说:“那你可以去给家里买一点儿瓜子儿吗?你去买点儿零食,我在家里做面吃。”
我妈哭哭啼啼地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出家门,突然门铃响了,我妈打开门,我爸背个大军用包兴奋地站在门口,我妈哇的一下抱住我爸就哭了起来,我看我妈一哭,我跑过去抱住我爸也大哭了起来。我和我妈的哭声就这样淹没在了连绵成海洋的炮竹声中。
我爸抱了抱我们,看了看家里的惨状,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他把包往地上一放,然后把给我和我妈的礼物拿出来,让我们暂时缓了缓悲恸的情绪,自己换了件旧外套,生火、架锅、炸年货,开始做起年夜饭。
我一辈子都记得,那是晚上八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和我妈坐在床上嗑瓜子儿,我爸一个人在厨房忙碌,红红火火,一刻都不停。到了晚上十点,他大叫一声,吃饭喽!我跑出去,猪蹄、粉蒸肉、红烧鱼、青菜,可乐、他的酒,满满当当摆了一桌。我当时只是觉得饿了,拿起碗筷就吃,很多年后,我想起那一幕,就很想哭,我觉得我爸简直太神了,我根本连我爸一半的男人味都不及。
我爸16 岁时是药房抓药的学徒,后来自学成才考了大学,再后来自己找朋友打了很多上山挖药的铁具,再去更大的医院进修,很多老医生喜欢他,离世前把自己很多的秘方都传给了他,家里有一个书房四面墙全放着他的医书,后来他成为一所三甲医院的院长,也是在医学院给大学生们上课的医学教授。
一路上,他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努力,并且坦然接受着所有的回报。
因为爸爸是医生,每天我上学了他也许还没醒,我睡觉了,他还没有下班。我对他的了解并没有那么多,那年的大年三十,我第一次觉得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爸爸不在,我和我妈就完全失去了方向。
也就是从那一次之后,我妈开始学习如何做家务,如何洗菜做饭。
即使第一次她给我做汤泡饭时,错把洗衣粉当成了盐放进去,她也一直在坚持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我问她:“第一次给我做饭那么糟糕,为什么后面还会有信心做得好呢?”她说:“你们老说这个是妈妈的味道,那个是妈妈的味道,我不希望每次提到这个词的时候,你就会想起洗衣粉的味道。”
有些爱就是错了一次之后,便希望用一生的努力去弥补。
大三的夏天,爸爸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大连旅行。
依稀的印象中,我只见过我三岁时和他们共同旅行的照片,后来我读书了,他们的工作也忙了起来,三个人一起外出的机会几乎为零。
我们住在大连海边的一所旅馆里。环境一般,但想到是全家一起旅行,还有即将要去的景点,心里还是蛮激动的。
只是没有想到,我爸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一个人去海边溜达,也不带我和我妈。我和我妈只能自己行动,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了当时大连最繁华的大商场。下了手扶电梯,全是各种热闹的专卖店。进入第一家专卖店,我妈拿起一件99 元的T 恤,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对售货员说:“能不能便宜一点,30 块我就买。”售货员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说:“大姐,我们这里不砍价,如果你要买便宜的,可以去批发市场。”说完之后,瞟了瞟我。我立刻拖着我妈离开这家专卖店,然后低声告诉她:“妈,专卖店是不能讲价的。你可不要再讲价了,太丢脸了。”
然后我们又进了第二家专卖店,我妈又给我爸看中了一件T 恤,还是99 元,然后她对售货员说:“100 块我买三件,卖不卖?”
可想而知当时的局面有多么尴尬,出来之后我很严肃地对她说:
“如果你再进专卖店砍价,我就不和你一块儿逛了。”
没有想到,到了第三家,我妈依旧这么做了。我的脸突然就垮下来,转身就把她抛在了交错的人流之中。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人真多,我妈身高不到一米六,我一转身,她就看不见我了。她没有手机,不知道旅馆的地址,连坐公交车也是跟着我坐的。她将近20 年没有出过我们生活的城市,她的脑子里没有专卖店的概念。她曾被外公外婆当掌上明珠对待着,每个月给她补贴最多的生活费,每次回老家,外公都会派车去接她,只因她遇见了我爸,开始学习持家,一切都买最划算的,再也不会浪费,再也不会问外公外婆要生活费。只因为在专卖店谈了价钱,就被她大三的儿子甩在了陌生城市的闹市区。
那天,我心情不好四处逛,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到旅馆,我爸问妈妈去哪了,我说不知道。妈妈是十点半回来的,我爸问她去哪了,她什么都没说,也没有责备我,好像白天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一样。
过了好多年,当我参加了工作,看着旧照片,突然想起我们一起去大连的这件事,我问我妈,那一次大连的旅行,为什么爸爸每天都在海边一个人独处?我妈告诉我,那是爸爸从医生涯中第一次出现失误,造成了医疗事故。医院怕爸爸想不开,给爸爸放了一次假,希望妈妈和我能陪着他散散心。对于我爸那种好强的人而言,那无疑是他人生当中最大的一次否定。在大连的日子里,我妈不敢劝他,也不敢告诉我,妈妈每天都怕爸爸突然想不开万一在海边出了事怎么办。
拿着旧照片,听着妈妈的叙述,然后突然想到那一次我把妈妈扔在大连的繁华闹市区,我的心就像被刀子狠狠地戳了一下。当时妈妈的心情已经糟糕到无依无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唯一值得依赖的儿子却把她甩在了一个陌生城市的心脏,通向肢体的微细血管无数,她根本就找不到回旅馆的路。
胸口戳的那一刀,拔出来必死,不拔出来也有止不住的血哗哗地流。我看着我妈,她仍在回忆爸爸当时的心情,似乎对我把她甩在闹市区的事情完全遗忘了。
我欲言又止,心里憋得难受。我装作很无所谓的样子问她:“那天晚上你怎么回旅馆的啊?”她想了想,很云淡风轻地说:“忘记了,反正转了几趟车就回去了。”
我笑着说:“你真厉害。”心里却特别想对我妈说一万句抱歉,看着她似乎完全不记得我伤害过她的样子,这句抱歉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我和妈妈的关系很好,可是关系再好的人,总有一些心底的话说不出口。之后,我开始变得喜欢陪我妈逛街,她也很开心,而我也不管自己的信用卡里究竟还有多少额度,只要她看中的衣服,我都会立刻让店员包起来,然后告诉她:“我赚钱很容易的,简直是一小时赚1000 块那种节奏。”其实每次给她买完东西,我都要辛苦地还好几个月的信用卡。而我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去弥补大三的时候对她造成的伤害。
她说过:“我不希望每次提到‘妈妈的味道’几个字时,你永远想起的都是带着洗衣粉味儿的泡饭。”
其实我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一样,我不希望她每次走近专卖店的时候,想起的都是我把她抛下的尴尬。
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有些话说不出口,也许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再大的伤害都不能阻止我们现在的感情如何的亲密,只是,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的话,你总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弥补过去时光里造成的伤害——无论对方现在是否还需要。
故事写完了,时间还在继续。
我在大学宣讲的时候,曾经说起过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都被感动。有同学问:“那你现在有对妈妈说过这件事情吗?”我说没有。他问:“你打算说吗?”我想了想,回答他:“也许我不会再当面跟她说这件事了,但我会在心里一直提醒自己。很多事,说出来是一种解脱,但留在心里才能一直反省。”
我妈曾说:“你每次去大学,都跟同学们说些什么啊?我能去听听吗?”
我说:“那我回湖南的时候,你来吧。”她说:“好啊。”等到临近的时候,她又说:“我要和我的姐妹们去约会,你自己说吧。”我说:“好的。”
回来后我爸却告诉我:“你妈一直在家里上网搜索微博,看你宣讲的反应。”
亲近的人永远把话藏在心底,却用行动告诉全世界自己很在意。
2014.3.9
这一篇的引语是:有一种孤独是即使你做了错事,爱你的人却一直说没关系,连弥补的机会都不给你。请问,这算哪门子孤独?或者,这跟孤独有什么关系?
每一篇都有这样的引语,可是有多少真的跟孤独有关?
--------------------分割线-------------------
2016.7.22更新
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孤独这个概念炒得很热。诸如“忍受孤独才能成功”这类的话大部分人都深以为然。我觉得这本书也可能是借了这个热度。但是一本几乎可以看作流水账的书,毫无营养的总结,我不买帐。在这个大家对励志书嗤之以鼻的年代,这样的书依然畅销,甚至有的被翻拍成电影,我很费解。但我也相信,很多人买这本书,是因为它的作者是光线传媒的副总裁,我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与普通人不一样的见解,我曾经抱着这种念头想从书里看到不同的东西。但是读完整本,很失望。这样的书,扪心自问,能带来什么样的思考?抑或者能在每一个孤独的夜晚给你以激励?
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意见的时候,请把书看一遍再说好吗,不要看到标题就开始解释了。
我不删任何人的评论,但也请你就事论事,别几句话就扯到我身上。谢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