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独立思考 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

我们天天叫嚣着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事实上,我们的整个社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反独立思考的。
这个问题,我曾经在 答过一部分,现在我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再来系统而完整地答一遍。

通常而言,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先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有了观察,有了对事物的体验,最后才行成了我们对事物的概念。
譬如,我们观察苹果,才知道了什么叫苹果,我们观察了牛,才知道什么叫牛,我们观察了蜜蜂,才知道了什么叫蜜蜂。

然而,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在你还没有广泛地认识世界本身和观察世界之前,先往你脑子里塞概念,这样,你就不知不觉地,对这个世界有了偏见。

譬如,在我们还是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告诉你,蜜蜂和牛是人类的朋友,因为蜜蜂为人类酿蜜,牛为人类耕地,牛耕完地,肉还奉献给人吃。
而蚊子则是人类的敌人,因为蚊子吸人血。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由此产生,以致于以后有什么新的内容再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错的“,偏见就由此产生,更谈不上什么思考。

其实你理性地思考一下,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完全不是。
这些动物他们作为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他们客观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客观的,是中性的,我们大多数时候来判断动物的好坏,将他们定性为“益虫”和“害虫”,都是因为私心,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些动物的爱与憎都是源自于一种非常自私的情感。

比如,蜜蜂本来辛辛苦苦酿的蜂蜜,是喂给其他幼蜂和蜂王吃的,人类强取豪夺,把数百只蜜蜂辛辛苦苦酿的蜜一口给喝干,完了来一句:“啊!蜜蜂啊,人世间可爱的精灵!”
还比如,牛本来就是要在草原里生长,人类把它们绑起来,命令它们为其耕地,耕不动地了又将牛杀掉,吃牛肉,扒牛皮做鞋子、皮包,完了来一句:“你看,牛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啊,生前勤勤恳恳,生后又将自己奉献给人类。”如果蜜蜂和牛知道这些,非得气死不可:“谁他妈愿意勤勤恳恳、奉献给你了?”

至于这样的理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在 这个答案里面回答得非常详细了,不赘述。

也许你觉得造成这样的偏见没什么,我在此就跟你举一个更为严重的例子:

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我们早些年,小学生有所谓的爱国教育。
就是一没事,大家都不用上课了,组织所有的学生去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片“。
里面的内容,无非就是《小兵张嘎》、《地雷战》这些片子,关于政治方面的东西,我就不多讲了,有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这些片子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性格塑造,过度的将日本人丑化了。
这种印象是如此之深,以致于,当我们长大以后,我跟很多人一谈到日本的产品,先来一句:”日本的东西,反正我是不买,不管他好不好,我只支持国货。“
不谈数据、不谈体验、不谈做工,什么都不谈,只谈立场。
假如你公开场合下赞扬日本的东西好,你就更有麻烦了:“你这种人要是碰到打仗,一定是个卖国贼。”
这种思想,倘或仅是在对待日本这一方面,带给他民族主义偏见,那也就罢了。
给他带来更多的是,当他判断任何问题的时候,情绪不由自主地起了主导的作用。在他看其他事物的时候,他更是带有偏见、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尽管在他本人看来,一切都是“非常合理”的。

我想如果你有机会,在他还没接受这些概念的时候,带他去一去日本,感受一下当地的异域风情,他又会对日本有着不同的理解。

你可能觉得我举的这几个例子太偏了,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灌输概念,不解释、不推理、不讲逻辑,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朋友圈的:

这是我的一个亲戚,他不仅仅喜欢在朋友圈发这种东西,他生怕我没看到,所以朋友圈发完,还私下里发给我。最后我不胜其扰,跟他说了一句“不要再发给我了”——为了让他感受到我是对事不对人,我耐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要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不仅对我没有帮助,对他也是一种祸害。

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我看看你的观点和我的有什么不一样、学习一下”,我发过去的东西,压根就不看,根本就不思考,因为此时对于他而言,他追求的是情感上的一致,直接回一句:

这些东西,我摘抄其中的一条,然后来解释下,你就明白我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们去看这些东西:
他这么说有道理吗?他这么说有道理吗?
看上去有点道理,但是你看了以后,和没看是一回事,和我们平时在街上路过的标语口号没什么区别。
究其原因,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只向你灌输概念,至于这个概念正不正确、如何得到的、他的立论在哪,讲述者完全不在乎。

比如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不知道你这一句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我们稍微细想一下就知道,这话对吗?
显然不对,不然那些重点班怎么会有差生的?既然跟着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请问,那些跟着优秀同学在一个班的差生是如何诞生的?
你是调查了100个人,然后有90个人有这种结果还是怎样?然而他给出来的态度是不解释——你去照着我说的做吧!相信我!

还比如这句: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在这里,你既然定义了勤奋的人,请问什么叫勤奋的人?是朝九晚五上班就叫勤奋?还是晚上加班到10点叫勤奋?还是通宵才叫勤奋?
为什么和勤奋的人在一起,我就不会懒惰?
不解释、不推导,他只给你灌输一个概念:“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你去领悟吧!

事实上,这些东西都谈不上是思想,更谈不上思考,但是他在很多地方很流行,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他满足了很多人急切的心理:看一句话我就要起效,看一篇文章就要改变我的一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做一件事情,只想知道结果到底赚了多少钱,不想知道其中的经历和过程。
做一道题,不想知道到底哪里错了、需要改进,只想知道最后得了多少分。
”我不想知道过程,我只想听结果,你就告诉我,你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这不是我们很多家长喜欢说的话吗?
因此,当我们看一个问题时,就只想得到结果,根本就不想去思考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这么一句话,所以这下正好满足了你的这种欲望: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嗯嗯嗯,我知道了,讲得太好了。

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到处充满着一股子,我称之为的“钙片文化”。
什么叫“钙片文化”呢?
“腰疼背疼腿抽筋?一粒钙片,够了,一片顶两片,马上吃马上有效。”

我们在对待文化上面也有着同样的态度:试图用一句话感悟人生道理,用一篇文章概括人生,大家都很急,都很焦虑,都想用最短的时间收获最多的知识。这个过程中就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思考,所以也别怪自己没有独立思考,因为平时就没思考,所以也谈不上什么独立。

我父亲甚至曾经对我这么说:“要是知识可以像汤一样灌就好了,我直接把我我的脑袋撬开,倒到你的脑子里,这个世界要这么简单该多好。“
当时我也觉得这样真好,那样我就不用去花力气去学习了。现在细想,真可怕。
要我全部复制了我父亲的思维,那么我这一辈子也就我父亲这种水平了,如果我要提升和进步,必须要花更大的力气,将里面的偏见和错误一一去除掉——与其这样,还不如从头开始学。

我在一个鞋厂工作的时候,一个版房的师傅跟我说,他平时没事也想像我一样,多看看书,提升提升自己的水平,希望我介绍几本书给他,于是我介绍《引爆点》给他看。
这位师傅就是我说的经常喜欢看朋友圈“大师语录”、“心灵感悟”那一类的人,平时他的朋友圈全是这样一类的东西。
看了一半他对我说:”我觉得你这本书,太啰嗦了,你看啊,一本书,他就讲了三点: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太慢了,“最后他补充:“我喜欢看一些有用的书。”——他的意思是,希望看了就能能赚钱的书。

你看,一个人看惯了这一类“心灵感悟”、“大师语录”,他就再也受不了要思考的东西了。毕竟很多人还是没明白,赚钱难,学知识更艰难。既然你想着学知识,就别想着轻松。学了知识,要将知识变作思考,再进行变现,那就更难了,尤其在这个对知识产权不怎么保护的国度里面。

你生产一台手机,大到用什么材料、你的盈利模式怎样、如何营销,小到你的倒角要怎么处理、你的字体怎么渲染、你的图标怎么设计,你都要懂,这里面要看多少的书?要学多少的知识?

事实上,一个人生道理,哪怕是一个我们平时看起来很细小的人生道理,我们通常要经过“举例子(或者摆数据)”、“分析”、“得结论”一个完整的循环,并且,当你引入每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都要小心地审视前后逻辑的衔接,经过一个完美的逻辑演绎,最后才能把一个精彩的答案呈现给读者。撇去感悟、思考的时间,光是打字,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岂是一句话就能参悟的?

最后回答你的问题: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在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去得结论,而是着重去观察,思考,在验证你的观点时,仔细观察你的证明方法是否有错误。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着用个别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慢慢的,可以尝试用大概率事件或者数据。
在看别人分析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着重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结果。

当别人跟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看书时,不要过度的放松,相反,应高度的警惕。因为这时,别人的经验代替了我们的经验,别人的思考代替了我们的思考。这个过程看起来毫不费力,事实上,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跑,将别人的观点和见解全盘接受。当你停止自己的思考而将别人的思考完全接受时,很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

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着或多或少,对世界的偏见,或者说,对这个世界的错误理解,即便在你看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不过那不要紧,关键你需要保持一颗随时学习的心。当别人提出和你观点相左的思想时,首先注意控制好你的情绪,仔细聆听别人的观点和见解,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说得正确的地方,可以学习。

他们说得不对,找出他们说得不对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帮助他改进。如果你提不出来,只是一味地反对对方的观点,说明此时,情绪正在左右你的大脑,务必冷静下来再思考。(事实上我看到很多人在面对不同观点的时候,都仿佛自身受到了侮辱,想方设法说服对方,证明自己的正确,其实这些都没必要)

你比如像上面我提到的朋友圈的那些内容,其实每次我看到这些误导人的东西,都是挺气愤的——有些东西你不懂就罢了,但不要去误导别人。还有些写手,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骗点击率,不惜昧着良心胡编乱造,实在可耻至极。
但是每次别人问及我,我都会耐心地向他解释——这通常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对一个人而言,接受一些唾手可得的东西容易,接受真正的好的思想更艰难。

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是这样,很少有一开始就正确的时候,无一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校误、矫正,最后才臻于完善。

如是这般,你勤思考,多思考,自然会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完。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000.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成为一个有条理的人 如何让演讲条理分明

做事井井有条不是天生的,做好下面几点,你也可以变成一个有条理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有条理的人马上就做。惰性只会让你的工作成堆。?善用垃圾箱。有条理的人在扔掉无用的东西时从来不想第二下。没用就是没用,不存在“万一哪天用

柳智宇: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上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自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精神的理想。从小学起,教科书里就告诉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要有自己的思想。可是想一想,我们活到今天,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呢?这些思想又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转变呢?我们在小学和

如何成为一个好学生 一个好学生的标准

爱学习-------不一定是好学生做题多-------不一定成绩好如何成为一个好学生,关键在哪里?一个告诉你如何学习,如何成为九段学生的成长方案!如下:会听课+勤发言+常温习+勤交流+做总结+举一反三+细选择+找差距+做计划9会听课+勤发言+常

柳智宇: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自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精神的理想。从小学起,教科书里就告诉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要有自己的思想。可是想一想,我们活到今天,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呢?这些思想有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转变呢?我们从小学和中

声明:《如何独立思考 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为网友慢慢习惯自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