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评价 为何许多人对《穆斯林的葬礼》评价不高?

我对这本书的观感非常不好,在没翻开前我对它怀着极高的期望,以至于最后的落差大到让我体会了一把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一、肤浅:剧情&人物
剧情
各路简介是这样的: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第一部表现回族人民特别是现代都市回族人民的生存境况和内心情感世界的史诗性作品。它通过描述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60年的风雨变迁和三代人的悲惨境遇,力求如实呈现处于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中的当代都市回族人民的艰难处境。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奇妙而充满异域色彩的伊斯兰文化和回族文化。(论文摘要)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豆瓣简介)
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这“效应”之广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还多,我就不必细说了! (冰心作序)
读这部书,有如读《巴黎圣母院》,奇谲诡变,奥妙无穷。一个中年女作家,能够有这样强大的驾驭历史、挥洒人生、驱使命运,写得沉雄浑厚、凝练典雅的创造力,达到了惊人地步,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艺术成就,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她在追求一种美,人生如果没有这种美,人生有什么意义?艺术如果没有这种美,艺术有什么意义?正是这种美,深沉的美、崇高的美,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刘白羽先生的评论)
看前听了许多类似的评价,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生平最爱大场面,不管是星辰大海宇宙机甲还是末世地狱人生悲喜,凡宏大者,皆为我鸡血。

它大概是写一个家族在历史洪流里的挣扎沉浮,甚至是衰亡的悲剧吧?

习俗的冲突,观念的不和,离乱的悲歌,个体在命运的车轮下身不由己的抉择。还是穆斯林,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群体的故事。

然而看完之后我就跪下了。

想象一个抠脚大汉,满心欢喜的打开苍老师全集,下载了三个小时,结果戳进去发现是喜羊羊。

所有YY中的战争和逃亡,革命和破坏,生离死别,不得已的背叛和伤害【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脑洞大】都没有出现。鸡血成狗血,铁汉柔情没了汉,成了沉迷于《天使街23号》的小公举。

穆斯林的宗教深度,命运中的复杂人性,种种可以挖掘的东西一样都没有,我只看到了两辈人的两个狗血爱情故事,还有那么些穆斯林仪式和生活的科普。

不宏大,也不深刻。

从剧情来具体分析,首先是梁冰玉和韩子奇。

这段剧情在全书中很重要了。我本以为会有大段的情节来描写他们是如何产生感情的,结果没想到一笔带过了。上一章还在为外国小伙感到悲伤,下一章就迅速的和姐夫有了孩子回国。

战乱年代通信不成,孤男寡女的在国外发生点什么,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这段也太仓促。韩子奇没有纠结过?妹妹没有愧疚过?缺少可以拿来塑造人物的细节和心理,就凭着梁冰玉在姐姐门口叫嚣的那一段话→”看啊!这是自由!这是爱情!“这段感情并不能打动我。

然后是韩新月和楚雁潮。

这俩的暧昧期还是挺明显的。楚雁潮对于韩新月的关注和欣赏,韩新月对于楚雁潮的崇拜和亲近(楚雁潮那样有点腼腆的稳重绅士还是挺萌的2333),只不过文笔我实在是接受不来,读的时候分外羞耻,尴尬恐惧症都要发作了……还有点想笑。

“新月,我们之间,用不着说这些话,”楚雁潮似乎不假思索地说,“爱情,就是奉献,就是给予!”

新月愣住了,仿佛有两颗明亮的星星,突然在她面前升起!

那不是星星,那是楚雁潮贮满深情的眼睛!
楚雁潮热切地凝视着她,炽烈的诗句脱口而出:
请让我叫你相信,我只盼一件事情——给你献上我的心灵,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

新月惊呆了,粉红的嘴唇轻轻颤动:“老师,您说的是……”

……

“啊,啊,那也许就是了……”新月喃喃地说,她感到有一股暖流从她的心中、从她的全身流过,仿佛冰封的大地解冻了,泥土酥软了,春水涌流了,花木复苏了,春笋出土了,嫩芽吐绿了,花蕾绽开了,她生命的春天,人生的黄金季节,突然宣布到来了,而带来这一切的,是她所景仰、所信赖的老师!……但是现在,这种朴素的、自发的情感突然升华到爱情,少女的羞涩立即烧红了她柔嫩的面颊,她有些惊惶失措了,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扶着床沿想坐起来,避开楚雁潮热烈的目光,说:“我们之间,可以谈……爱情吗?您是老师,我是学生……”

……

“啊,那是命运,让您等着我,让我遇到您!”新月甜甜地笑了,心灵的隐秘一旦敞开,揭开羞涩的面纱,她也必须承认今天的爱情早早就播下了种子!春天来了,春风吹拂着她的面颊,春水浸润着她的心田,爱情的种子终于落地生根了,幸福使初恋的少女陶醉了!缓缓地抬起头,她望着他,一双眼睛仍然是那样纯净澄澈:“请允许我,以后还是那样叫您——老师!”

这些描写实在太羞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评判和引导很刻意,她就站在读者面前挥着小旗子喊:”梁冰玉是追求自由的!哦哦哦快看这里楚雁潮爱上了韩新月!韩新月也爱楚雁潮!他们的爱情多么幸福!是灵魂的共通!是心灵的共鸣!!“
人物塑造 韩新月,作为全书的主角,对她的塑造实在太单薄刻板。完美到虚假。美丽,勤奋,向上,纯洁,柔弱,助人为乐。我仿佛又能听到作者的呐喊,“她是无辜的,母亲的冷眼让她多么痛苦,她多么值得同情!多么值得同情!多么值得同情!”
她好像又看见了妈妈的那阴晴难以捉摸的脸,虽然也有过笑容,也有过亲切的话语,但更多的是冷漠,有时甚至是冷若冰霜,使她常常本能地惧怕妈妈,回避妈妈。她多么希望妈妈不要变,永远像照片上那样和蔼可亲!往日的温柔慈爱到哪里去了呢?是什么力量在母女之间造成了一道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时时可以感觉得到的鸿沟?妈妈,您怎么让女儿无法理解啊?
二、混乱:节奏感稀烂,违和小细节梁冰玉和韩子奇 前一秒还在为外国小伙伤心然后就转眼和姐夫好上了……世界变化太快我已被时代淘汰。
韩家的命运大场景大动荡来的时候轻飘飘带过。抗日战争爆发了,韩子奇的玉器行处于危险中,感觉接下来就开始周旋保护和奔逃了,结果韩子奇居然出国了!唯一的一个小高潮就是梁君璧和员工之间的争吵,暗示了一下玉器行的艰难,然后剧情就一下子就进入了梁冰玉之无比矫情的感情小剧场。这让我想起FSN-UBW重制版,刀光剑影来来去去的正欢呢突然甩你一脸萌萌哒,快节奏的打斗之后猛的插入一段平淡的上下学日常。这谜之节奏感看得我心好累。

比如说全书的末尾写到韩家的玉器被红卫兵搜出来了,文化大革命对韩家的巨大冲击,对玉的破坏,在书中一小段就没了。

迅雷不及掩耳,一群身穿军装、臂缠红箍儿的陌生年轻人冲进了“博雅”宅,捣毁了木雕影壁,涂黑了抄手游廊上的油漆彩画,砸开了“密室”的门,把里面的藏品洗劫一空!这个漏划资本家,私藏着这么多值钱的东西!

年轻的“红卫兵”其实并不知道,这些东西仅仅凭钱是买不来的,那是韩子奇的心血和生命,那是一部活的历史,那是一条滚滚不息的玉的长河,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国宝,任何一件都堪与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媲美!

“我的玉!我的玉……”弱不禁风的韩子奇从病床上跌下来,膝行着,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扑向这些从天而降的神兵。

这个时候还顾什么玉啊?如果不是韩太太和陈淑彦跪地求饶,苦苦地拦住“红卫兵”,四指宽的皮带能把他打死!

“我的玉,我的玉啊……”“玉王”绝望地呻吟……

“红卫兵”走了,大卡车拉走了全部的藏王,还有“玉王”横技和“奇珍斋”大匾这两样“变天账”!

韩新月
要塑造成女神就好好塑造,违和的小细节真是如鲠在喉。我至今仍记得下面这段:

她把旅行袋放在空床上,打开,取出被褥和床单,打算安排自己的“家”了。刚刚抖落开,她又停住了手。她发现这个铺位既挨着窗户,又挨着桌子,将来谁都可以坐在这儿看书、吃东西、聊天儿,说不定还有人打扑克……她希望能有一个安静些的地方。可是,一共只有两个上铺,一个已经住了人,另一个也已经摆着行李。她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儿来,这小小的不愉快已足够让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感到遗憾了。她忽然想趁现在没人的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对,上铺的行李不是也没打开嘛,也许它的主人也刚到不久,随便搁上去的,并不一定打算住在这儿,也许人家更愿意住下铺呢!理由想充分了,新月便踩着下铺的床沿,伸手把上铺沉甸甸的行李包、书包都搬下来,然后,吃力地把自己的东西举上去。她脱了鞋,攀上去,取出旅行袋里随身带来的小“扫炕笤帚”,把床板上的浮上扫净,就开始整理床铺了。她在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止不住有些气喘,心脏怦怦地跳。等到布置就绪,她才感到这儿已经确确实实是属于她的了,在四个人的天地中她有了一个小角落。她躺在枕头上试了试,很好,整个房间都在她的视线之内,想和谁说话都能够得着,不想说话谁都打扰不了她。“正合我意!”她得意地自言自语。

……

“来,韩新月,我帮你安排好住的地方!”郑晓京果然以领导者自居,当她转身要动手时,却一愣,“嗯?谁把我的东西搬到下边儿来了?”

新月一惊,心想:糟了,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便红了脸:“是我……”

郑晓京抬头看了看上铺,那里早已鹊巢鸠占,换了主人。其实刚才新月就是躺在那里,她大概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时,便用食指冲着新月说:“想不到你后来居上,抢了我的位置?”

新月不好意思了:“我……我觉得住上铺挺好玩儿的,所以……”她吞吞吐吐地解释,却又不便把自己不愿意住下铺的真正原因说出来。看来她只好打退堂鼓了,“如果你不同意换,我可以再搬下来。我刚才也不知道这是谁的……”

作者大概是想塑造有点娇嗔的小女生形象?然而我只看出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你以为你是小公举吗?

三、三观不合:梁冰玉凑表脸!
以下内容主观性极强。
以下内容主观性极强。
以下内容主观性极强。

看书呢,就是要自己开心。对于不和我三观的情节,我都有生理性厌恶。
梁君璧
全书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梁君璧,她是全书里唯三的正常人。

她没有文化,保守固执,但她真实。好的人物能让人看到复杂的人性,感受到真实。丈夫和妹妹上了床,生的女儿还让她养。出轨和背叛的证据一天到晚在眼前,她能把这小孩儿养大就已经仁至义尽了,任何人都没权利要求她对韩新月好。

然而在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很不喜欢这个角色,我认为她是个恶人。不让韩新月高考,对韩新月十分冷淡,破坏了哥哥的婚事。活脱脱一个反派恶毒母亲。

再加上我们女主的完美和可怜,噫,这反感隔着书页都能闻出来。
梁冰玉
她是我看过的所有女性角色里第二厌恶的角色,超过瑟曦直逼程心。

我不太愿意骂女孩子一个词,但是我真的认为除了bitch外没有合适的词语形容她了,她带着韩新月在姐姐家门口质问姐姐为什么不让她进家门那段看得我疯了。
“可怜!真是可怜!我只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以为战争的苦难可以使人和人的感情更加靠近,却不知道比战争更残酷的是人!感情在哪儿?人性在哪儿?你们连一个两岁的孩子都不能容,这一点做人的权利都要剥夺!她又不是我偷来抢来的东西,她是个小生命,是个人!她是韩子奇的女儿,她有权利叫爸爸!”
“呦,你还有说不完的理了?你在外面念的什么洋书哇?越念这脸皮越厚,添了私生子倒是你的光彩的?听听,说的多顺溜儿啊,她是韩子奇的女儿,你是韩子奇的老婆了?”
“当然是!"回答出人意外的肯定。
“什么!你敢说?”韩太太的一腔怒火又浇上了油,“你……你把我往哪儿隔?”
“我不知道,”梁冰玉说,“我爱他,他也爱我,我们就结合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至于你,我只知道你是我的姐姐,也曾经是韩子奇的妻子,但那已经是过去了!”你说这人怎么能这么不要脸呢……

四、文笔:只放不收,意图明显。
上面大部分的吐槽都能归结于一点,就是我不喜欢作者的文笔。

我对于书本、动画、电影等等的剧情接受程度是很高的,换句话说就是我在二次元里的下限非常的低(……)只要作者写得对胃口,我不会看到雷点就弃。

其实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最不正的剧情也就是个丈夫和小姨子上了床,我看过好多比它重口的情节(暴露了…)也见到过比梁冰玉更凑表脸的角色。但是!作者的文笔让我接受不能!

导向性明显就是一股浓浓的”你听我缩你听我缩你听我缩!“【摇肩膀】,看书的时候深觉聒噪,然而这种片段在书里俯拾皆是……
“奥立佛!”梁冰玉扑在奥立佛已经冰冷的身上。她恨自己,当这个躯体还有说有笑有血有肉、沸腾着爱的激情的时候,她为什么要对他冷若冰霜?为什么要把自己难以忍受的痛苦也强加于他?为什么要让无辜的奥立佛代替那个早已死了灵魂的杨琛来承担情感的折磨?啊,是因为……对爱的恐惧!她伤害了一个不该伤害的人,一个到死还在爱她的人,她却永远也无法偿还了,让爱惩罚她吧!

【奥利弗超可怜超可怜超可怜!梁冰玉为什么拒绝奥利弗因为她恐惧爱!】


漫长的事业之路,新月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可惜,也只是第一步,就停下来了。记得去年秋天,她曾经坐在这块石头上,思索着事业,思索着人生。她倔强地说:“人的灵魂是平等的!”是的,一点儿没错,人和人是平等的。人和人的区别,在于为发掘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基督徒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唯物主义者认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现在又钻出来一个病魔,为什么人和人在病魔面前却不能平等?在这个世界上,不乏尸位素餐的人,穷凶极恶的人,阴险伪善的人,醉生梦死的人,为什么病魔却偏偏绕开他们,去加害一个纯洁、善良而又柔弱的姑娘?

【天了噜为什么韩新月这么可怜这么可怜这么可怜】

收放的节奏不好
全书看下来感觉放远多于收。收的时候情感没积累到位,放的时候又太直白。于是就显得很浮夸,有点想笑……
以新月之死为例。
首先是【收】,新月等着楚雁潮来。
“我……”新月的嘴唇张了张,伸出干涩的舌尖,舔舔嘴唇,“想……喝点儿……水……”
陈淑彦询问地望望卢大夫,卢大夫点了点头。
陈淑彦把带来的橘汁水倒在杯子里,用小勺送到新月的嘴边,一口,两口,新月贪婪地吸吮着。她并不渴,只是心里有一个念头:喝水,活着……
三口、四口……又停下了。
“几点了?”她问。
“噢,五点半了。”陈淑彦凑在她耳边说。
她又艰难地睁开眼:“天……怎么还不亮呢?……”
……
新月注视着窗外,喘息着,焦躁不安:“怎么……天还不亮?太阳……还不……出来?”
“噢,”陈淑彦明白了她的意思,“雪天,没有太阳,别着急,快亮了,快了!”
新月微微点点头,闭上眼。天总会亮的,没有太阳也会亮的,她相信;但是,要快一点儿,天亮了,她就可以看到楚老师了。她多想早一点儿看到他!
她喘息着,焦急地等着他。
她的眉毛动了动,嘴唇动了动。
“新月,”陈淑彦抚着她的手,“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
……
新月闭着眼睛,她在积蓄力量,心里数着自己的呼吸,等着,盼着……
……
陈淑彦屏住了呼吸,焦急地盯着手表的指针,六点零一分了,零两分了,零五分了……
楚雁潮仍然没有到来。他的路太远了,太远了!
淡淡的曙光悄悄映上东窗……
新月的嘴唇又在嚅动,声音低得几乎难以分辨:“天……亮了吗?”
“快了,”陈淑彦指着窗外说,“你看,有点儿亮了!”
“噢……”她惊喜地抬起睫毛,极力把眼睛睁大,看着东方,“我……怎么……看不见?”
“新月!你……看不见?”天星慌了!
“看不见……”她大睁着眼睛,面前仍然是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哥哥……你在哪儿呀?”
“新月,我在你跟前儿呢,”天星惊恐地抓住她的手,“你看看我!……”
“我……看不见……”绝望的泪水从她那茫然的眼睛中涌流出来,这眼睛怎么了?再也看不见哥哥、嫂子了?看不见爸爸了?看不见妈妈的照片了?看不见楚老师了?
“楚……”她竭尽全力呼唤他,但仅仅喊出了一个字,就突然停住了!
【放】楚雁潮赶到医院,没能见上韩新月最后一面。
“卢大夫,新月呢?”他急切地抓住卢大夫的胳膊。
那双挂着泪珠的眼睛,透过镜片看着他,含着深深的歉意:“我……没能为你留住她!”
“啊!——”一声肝胆俱裂的惨叫,楚雁潮的灵魂崩溃了!
漫天飞雪,他不顾一切地在街上狂奔!行人在他面前让路,汽车在他面前煞车,红灯在他面前失灵了!在他眼里,这个世界已经一片空白,只看见新月的身影在茫茫天际飘逝,他要拼尽全力追上去!新月,等等我!
在看这段全书最悲剧最高潮的情节的时候,我居然想笑……真是太对不起楚老师了。

新月去世前等着楚雁潮来那段虽然比那些"啊!xxxxx"的好多了,但是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情感的积累还没到一个可以猛地宣泄出来的份上,于是在看楚雁潮灵魂崩溃的时候就有了谜之幽默效果……我忏悔。

说到这里想起Clanned里著名的”能哭的地方只有厕所和爸爸的怀里“。那段剧情,前面的情感积累就很到位,最后以汐的大哭声和背景音乐作为宣泄点达到高潮,高潮后还有个思念渚的余韵。

其实新月之死这段也符合这个节奏,新月去世前是积累,楚雁潮崩溃是高潮,葬礼是余韵。只是情感积累没到点,于是之后应该有的泪目和悲伤也就没了……

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我的个人感受,也有不觉得Clanned催泪的,不必太过介怀。

堆砌感强烈

啊,那个世界,是为天下最真最善最美的心灵准备的,艺术家怀着虔诚的情感,用充满魔力的琴弦,在人们的心中筑起了一座不朽的天堂,它像天地一样长久,日月一样永恒!新月微微地闭着眼睛,她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座天堂,真真切切地触到了那座天堂,冰凌砌成墙壁,白云铺成房顶,雾霭织成纱幔,星星串成明灯;在那里,她的头发像淋浴之后那样清爽柔软,随风飘拂,她的肌肤像披着月光那样清凉润滑。


今晚的月色真好,圆圆的玉璧冰轮高挂在天上,清光洒满燕园。未名湖畔,柳丝依依,莲叶田田,洁白的荷花像冰雪雕成,在月光下暗放幽香。湖水深处也有一轮明月,水中月,天上月,遥相呼应,分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一只鱼儿跃起,水中荡起涟漪,月影乱了……他痴迷地望着月影,虽滴酒未沾却感到微微的醉意。他想起“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明月给了他多少灵感,多少诗情,多少欢乐,多少慰藉!从举杯邀月,到扑月而死,一生明月常为伴,此心永驻清光里!啊,诗人是幸福的……
总的来说,就我个人体会而言,《穆斯林的葬礼》担不起经典的名声。单纯的作为言情小说来看,它也不够好。

赞誉过多,名过其实。
~~~~~~~~~~~~~~~~~~~~~~~~~我是吐槽结束的分割线~~~~~~~~~~~~~~~~~~~~~~~~~~~~
霍达在后记里这样写:
我陶醉在自己创造的意境中。人是需要理想、需要幻想的,需要美,以美的意境、美的情操来陶冶自己。我想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丑恶集中起来强迫人去看,那一定是一种很惨的刑罚。
追求美是人的本性,我相信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前人名句就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当然不是人间到处都有这样的意境,所以人们才更需要这样的意境。韩新月是作者心目中美的象征,所以作者歌颂她,赞美她。新月之死把美给毁坏了,但是她的去世本身,又有一种悲剧的、纯洁的美。就好像看到一只白天鹅在冬日的湖面上的逝去的情景,又或者是樱花飘落。心中既然具有炽烈的感情,书中种种直白的宣泄也就不难理解了。

就好像同一种事物,有些人喜欢,有些人讨厌,再正常不过。

我在这里写了这么一长段吐槽,不过就是因为实在不喜欢作者的表达方式。那么她想传达的美的理念,到我这里也就出现了障碍。答主问题描述里所引用的“梁君璧之风云叱咤,韩子奇之愁肠百结,都衬托新月,净化主题,至新月之死,大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势,她盼望着天明,她在天明时死去,这是人世间多么大的悲痛呀!”这样的悲痛我也就不能感受得到。

读书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私人的体会,不必太过在意他人评判。自己看得开心,管别人怎么批评;自己看得不开心,哪怕再荡气回肠流芳千古,都没什么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105.html

更多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在线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一如从前般,还是历经了数月终于看完了这本在案头堆放了很久的《穆斯林的葬礼》,说它是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作品确不为过。掩卷,久久沉思,虽然穆斯林文化是我从未涉足过的陌生领域,可文中那些人物的形象却那般丰满的跃立心中,那个将玉视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6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00字合上〈〈穆斯林的葬礼〉〉的最后一页,我被一种强烈的压抑和悲痛的情绪包围着,哽咽着喉,久久默然。这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故事,诉说着一个玉器世家命运的变迁,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因玉而兴衰,因玉而离合,沧海桑田的变

声明:《穆斯林的葬礼评价 为何许多人对《穆斯林的葬礼》评价不高?》为网友不服输的倔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