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黑暗情节 为什么在很多童话、民间故事中常常出现「残忍」的情节?

......
用《格林童话》来类比吧。

《格林童话》的原名是《Kinder- und Hausmärchen》,也就是《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如我们所知,格林兄弟并不是自己写的这些故事,而是搜集的。


格林兄弟从各个乡村收集童话。很多故事是他们在法国的农庄以及一些有过教育的朋友和亲戚那里偶尔听来的。然后他们就把故事的语言简化,因为他们的童话是想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一开始并不是写给孩子的。可能这就是这些童话为什么那么残忍的原因。这里童话里有邪恶的巫婆和卑鄙的后母,主角总是很可怜,不是被打就是被监禁起来。童话专家Goetz说,以前就是这个样子的:“以前的现实生活就是那么的残酷无情。”对于儿童也是如此。那时候他们被当做小成人来对待,很早就要独自去到外面的世界去工作——就像童话中的主角一样。那时候的童话指引着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首先我们不能说格林童话中所传递的世界观是绝对颠倒黑白的,对于我们来说,“残忍”更多的是因为其罪不当诛,而且还是这么血淋淋的变态手法。

首先,

上面说过,这些是搜集的民间的故事,大概代表了那个时期德意志民族的一个审美趋向,更应该是一个社会状况,也就是说,这些血腥是存在着的。

1618—1648 三十年战争,德意志为主要战场,战后诸侯国割据,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1789—1794 法国大革命
1806拿破仑战争瓦解神圣罗马帝国
1809第五次反法同盟,除小小的普鲁士,整个德意志都被拿破仑占领。
1812年《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第一卷问世
.......
我知道你们明白的。
类似的英国的《鹅妈妈童谣》(时间不明,大约在14世纪)

Ten little nigger boys went out to dine;

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

Nine little nigger boys sat up very late;

One overslept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eight.

Eight little nigger boys travelling in Devon;

One said he'd stay there, and then there were seven.

Seven little nigger boys chopping up sticks;

格林童话黑暗情节 为什么在很多童话、民间故事中常常出现「残忍」的情节?

One chopped himself in half, and then there were six.

Six little nigger boys playing with a hive;

A bumble-bee stung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five.

Five little nigger boys going in for law;

One got in chancery, and then there were four.

Four little nigger boys going out to sea;

A red herring swallow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

Three little nigger boys walking in the Zoo;

A big bear bugg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wo.

Two little nigger boys sitting in the sun;

One got frizzled up, and then there was one.

One little nigger boy living all alone;

He went and hanged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十个小黑人,本来想到中国的一首童谣,现在就是想不起来内容了,最后就是所有人还是一家人喝了毒药死成一圈),这十个小黑人用课文上的现实主义就很容易理解了。


PS,鹅妈妈童谣超乎想象,那个劈了妈妈40下,劈了爸爸41下,天呐!背后冷飕飕啊。




然后,

例如《白雪公主》里面,皇后(王后)穿着烧红的铁鞋跳舞至死这个刑罚在中世纪很常见。15至18世纪“猎杀女巫”令人胆寒,其中的酷刑太让人发指。人们想杀死一个人只要说她是女巫就可以达到目的,铁鞋就是处死女巫的方式之一。



更加触目惊心的图片没有放。。。。圣女贞德也是“女巫”......

欧洲排巫史上,常常出现某个城镇倾城而出,冲向一户人家,拖出一个老太婆,一路羞辱暴打逼供,然后架到某个地方(通常是市场,全城最热闹之处),把她当众吊死或者烧死。 排巫行动通常是突发性的而且经常是负面的影响,所以,排巫经常以毒打、逼供,直至死人而结束。在极端非理性的状况下,排巫常常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私刑。
整个大众心理都已经扭曲到这个程度,自诩行为神圣,严刑拷问那些女性如何吃掉自己的孩子,如何和撒旦勾结,如何和魔王姘居,然后会被烧死,被利剑赐死,各种丧心病狂的手法,那些被狼咬死的死得方式多么简单。15世纪的《》就是打开灭绝人性的大门。

如果被告过着不道德的生活,那么这当然证明她同魔鬼有来往;而如果她虔诚而举止端庄,那么她显然是在伪装,以便用自己的虔诚来转移人们对她魔鬼来往和晚上参加巫魔会的怀疑。如果她在审问时显得害怕,那么她显然是有罪的,良心使她露出马脚。如果她相信自己无罪,保持镇静,那么她无疑是有罪的:因为女巫们惯于恬不知耻地撒谎。如果她对向她提出的控告辩白,这证明她有罪;如果她由于对她提出的诬告极端可怕而恐惧绝望、垂头丧气,缄默不语,这已经是她有罪的直接证据。如果一个不幸的妇女在受刑使因痛苦不堪而骨碌碌地转眼睛,这意味着她正用眼睛来寻找她的魔鬼;而如果她眼神呆滞、木然不动,这意味着她看见了自己的魔鬼,并正看着他。如果她发现有力量挺得住酷刑,这意味着魔鬼使她支撑得住,因此必须更严厉地折磨她;如果她忍受不住,在刑罚下断了气,则意味着魔鬼让她死去,以示使她不招认,不泄露秘密。
本来不想提南京的,只是觉得这样更能理解。




接着


第 1 卷还有许多童话是格林兄弟在哈森福路克家采录的。哈森福路克一家1793 年从美因河流域的 哈瑙搬到卡塞尔。他们与维尔德家关系亲密,同时也是格林兄弟的好朋友。哈森福路克是卡塞尔的一 个高级政府官员,他的妻子是自 17 世纪为逃避宗教迫害移民至德国的法国胡格诺派的后裔,所以这个 家庭有着浓郁的法国背景。从她们这里记录的童话故事有 《白雪公主》、 《小红帽》、 《玫瑰公 主》、《小弟弟和小姐姐》、 《没有手的女孩》、 《穿靴子的猫》等,其中 《小红帽》、 《玫瑰公主》和 《穿靴子的猫》均在法国 17 世纪裴奥特 ( 1628—1703) 的民间童话集 《旧时故事和童话与寓言》 ( 1697) 中有相类似的故事。
裴奥特,又译作贝洛,佩罗。 最开始也不是现在流传的无公害的样子(其实也没流传,都被格林童话洗脑了,还看过解读小美人鱼在格林童话中是 多么暗黑,不要亵渎安徒生行不)尽管格林兄弟不承认他的作品有的来源于和贝洛童话以及欧洲其他童话,但是贝洛童话比格林童话早那么久。格林的《小红帽》其实是贝洛童话中的《小红帽》和德国《狼和七只小羊》的合并。中间删除的有类似于小红帽脱掉上衣躺在狼外婆的身边这些有性暗示嫌疑的动作。
尽管格林 兄弟不愿意承认 , 尽管他们在后来 的版本 (从 1812 年到 1857 年 , 格林童话集 先后出版过七 个版本 )里 删去了 明显 是起源于佩罗童话 的《蓝胡子》《鼠皮公主》 《穿长靴的公猫》《小红帽》没有删的原因是它也是德国的《狼和七只小羊》。(这个实在太曲折了,罗 伯特达恩顿写过一段话,
小红帽是挟带法国 缘 , 辗转经由德 国, 偷渡进 英国的文学传统 她千里迢迢历经脱胎换骨 , 从法 国农民传到佩罗家的奶妈 , 然后进入印刷厂 , 渡过莱茵河, 回归口述传统 , 不过过这一次随胡格诺人 飘零异地 , 接着回 归书籍形式 , 这 一回却是自条顿民族的树林 , 而不是法国旧制度时代农村家庭 的炉火边 。
强调这一点不是为了再次说明受宗教战争的影响,这些作品是在反映现实,而是体现格林兄弟对这些民间故事的一个态度。

本书所收录的这些口头传承 的故事 , 全部都是纯粹地起源于德国 , 在德国发育的 ( 或许除了《穿长靴的公猫》是一 个例外 ) , 没有采自其他地方的故事 。
1815年的第二卷《格林童话》多了这么一个序。用的是reindeutseh , 即纯粹的德国。

那么这时候直接引用百科里面的解释就容易理解多了。

“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
这就解释了为何放在整个文明上那些充斥暴力色情的故事都不能完全接受的童话,格林兄弟就这么把它们表达出来了。


除了上述三点(.........我真的说清楚了吗),还有格林兄弟的身份。

格林兄弟的父亲菲利普·威廉(Philip Wilhelm)在雅各布·格林11岁时去世了,一家人随后搬到了城里的一间小房子里。两年后,格林兄弟的祖父也离开人世,家里只留下母亲艰难维持着孩子们的生活。有观点认为,这样的经历便是格林兄弟倾向于在故事中美化和原谅父亲,着重表现臭名昭著的邪恶继母等女恶人(如《灰姑娘》中的继母和继姐)的原因。不过,这一观点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兄弟俩只是“收集”民间故事,而不是故事的作者。这样的经历可能也影响到了兄弟俩对故事的选择。譬如《》,其中就讲述了“一位”女孩与“几位”哥哥(与格林兄弟自己的家庭结构相像)之间是怎样消除隔阂的。我自己不怎么赞同格林兄弟倾向于表现邪恶继母这个说法,第一版的《白雪公主》不是继母而是生母。(而俄狄浦斯情结,乱伦,恋尸癖什么什么的,咱别提这个成吗)


兄弟俩后来同在马尔堡大学学习法律,大概也因为这个,格林兄弟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尤其强烈的爱憎分明,什么肉酱什么肢解。。。。大概.......自己的使命感——作恶就要受到惩罚。我猜想这个告诫性质的做法,小孩子很容易接受。就像现在大人对孩子说“不要乱跑,会有人把你卖掉“”黑暗里有鬼会把你吃掉“一样。现在民间的童谣也有很多细思恐极的东西,只是小孩子不知道”细思“就像我们刚看时不觉得恐怖一样——没有脑补如何砍脚,鲜血如何流出来,会有多疼,碰到鞋子伤口会不会发炎,用斧头骨头会不会碎,会不会引起破伤风,只知道她用了方法穿进去了水晶鞋,只知道她不是“我们的灰姑娘”。

而就算是他俩不是这样觉得的,人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佩罗版的《小红帽》里面删除了口传版本里面的小红帽吃外婆的肉,喝外婆的血,但是就是没删小红帽脱去衣服“和狼同床”而眠这一段,而且最后把小红帽写死了。作者乐意啊。(佩罗童话也就是《鹅妈妈故事集》(不是那个英国童谣,时间不对,我不知道为什么都是鹅妈妈),原本的名字是《往日的故事或带有道德教训的故事》,故事是写给上流社会的女性的,告诫她们保持贞洁)



其实在中国也是如此,用现在的“见识”(道德观?判断标准?)去看《诗经》也是会觉得这个画面感不忍直视啊。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鲁道有荡,齐子发夕。鲁道有荡,齐子岂弟。鲁道有荡,齐子翱翔。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
so 露骨的so many,还觉得《诗经》只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吗》。。。。。

再偷一首“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我本来都忘了这茬)
这可是《古诗十九首》里面的,恩恩,就是那个“五言之冠冕”。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怎么能有如此不堪的东西!要这么说吗?

阿里巴巴就不说了。当然看的太心累,如果说格林童话是“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就像“烤得焦黄的面包”,而《天方夜谭》我读着就像是发霉的麦芽,虽然有人可能会觉得它有啤酒的味道,但是我不喝酒。也只记得感谢安拉赞美安拉后谁谁掉海里了,阿拉丁神灯阿拉灯神丁,芝麻开门,你还有5秒钟时间!别拿奖品了,赶快跑出来!.......

最后,

附上一本书的链接 ,据说这本书讲了《格林童话》少了性暗示多了暴力情节的原因。(没有别回来骂我啊,我真没看)


说起这本书就是我觉得下面的评论Seriously, I thought it was just some lady bashing fairy tales and digging up all the dirt on them. 这个特别有意思。

私以为,既然现在这些故事都已经差不多改到现在我们能接受的程度了,还是觉得有些不好的话就只给孩子讲那些可以讲的,而细纠类似于《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这种到底是真是假,(还有类似于”龙猫的都市传说”这种胡扯就随他吧。)就算真的又怎么样,总不能对着山顶洞人骂“你就不能好好穿衣服吗!不知廉耻!”吧。

不该给自己挖这个坑的。
PPS,我是安徒生的拥趸。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222.html

更多阅读

格林童话大型人偶剧《灰姑娘》来了 格林成人童话 灰姑娘

这是我第二次看人偶剧,记得第一次是在深圳看的是《长袜子皮皮》,没想到今天在我们这个小城市也可以观看到这种大型人偶话剧,真是一件看心的事情!表演开始前‘国王’告诉观众朋友们,今天他们剧团之所以来到我们这个城市,源于我们安阳有一

经典绘本----格林童话故事 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

1、《睡美人》本书是曾获得过德国儿童文学奖、安徒生名誉奖的瑞士画家费里克斯·霍夫曼根据《格林童话》里面的“睡美人”改编的图画书。本书的风格独特,并且很有韵味,带着一种高雅的灰色调。画面的色彩以灰色为主,配合清新淡雅的橙色

格林童话中真实的小红帽与白雪公主 格林童话之小红帽

三联新出了一本书:小红帽—— 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里面描述了小红帽从一个含有色情隐喻的故事,是如何转变成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童话。  其实在很久很久之前,就曾经有人提过邪恶的格林童话这件事情。在最初的格林童话里面,小红帽是被

格林童话读后感薛佳怡 格林童话读后感500字

我读了一本书叫《格林童话》,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其中有一篇文章,我感到很气愤,为什么气愤,那我就解说一下吧!这篇文章就是《猫和老鼠合伙》,讲述的是:有一只猫认识了一只老鼠,便对它说自己是多么喜欢老鼠,原意和它交朋友,最后老鼠终于同意

真实的格林童话 黑暗格林童话毁童年

19楼的文娱工坊里面有个“值得一读的书”的栏目,下面这本就是它推荐的,真的很雷很惊悚。它的主旨和DD的上一篇博文惊人的巧合,不知它们是玷污了童话的纯洁,还是撕开了童话的美好面具?小时侯,我们都爱看童话故事。格林童话有着安徒生所没

声明:《格林童话黑暗情节 为什么在很多童话、民间故事中常常出现「残忍」的情节?》为网友仯姩億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