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读书笔记 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我读完一本书之后,会写一篇类似简评的文字,其中夹杂我自己的观点,有关于这本书本身的,也有对我自己的启发。下面直接摘录一些我这半年的读书笔记。

苏童《黄雀记》: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喜欢上苏童是从《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他的文笔有一种精致的美。这部新作总体说来还是挺好看,可惜有种后继乏力的感觉。本作可以看成是由三个中篇小说构成,第一部分写得很惊艳,男女主人公性格描写很出彩,第二部分就勉勉强强了,到第三部分人物性格已经完全崩了,流入俗套。苏童果然还是更擅长写中篇小说。小说主题大约就是其题目,“黄雀”是一个莫大的隐喻,三个主人公螳螂捕蝉的过程中,猎人猎手的身份不断转化,最后却被命运织成的网一同吞噬。


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好书。“国民性”这个词自五四以来说得很多,可到底什么是国民性,国民性是否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问题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作者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并结合各个朝代逐一分析我国国民性的演变,随后重点阐释其源头——秦朝,最后介绍了先贤们对我国国民性的改造史。书中很多观点很难接受,我也有一些不赞同,不过抛下对民族文化的自负,从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能看到很多在阴影之中,始终被深深遮蔽着的东西。


尼采《悲剧的诞生》:读这种书真要要命。谁能告诉我什么叫“自然本身的二元艺术冲动”,什么又是“二元冲动的斗争与和解”,埃斯库罗斯的剧作到底怎么体现酒神本质了,日神精神中美与真的斗争及对悲剧的审美快感的审美解释和艺术的形而上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啊?看了十几页,好不容易弄明白酒神的狂欢精神与日神精神中理智逻辑的二元对立,同时又相辅相成,笔锋一转,突然又开始讲音乐了。书中的基本结论我是大概能看明白,至于是怎么论证出来的是真看不下去。还是老老实实再去看一遍周国平那本《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这阵子看得第一本硬书。思想史大概是“史”这一门类里最难写的,建筑史、服装史都是有实物、文献可寻,思想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理出一条线索太难太难了。之前也没读过前两本《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刚开始读有一些困难。全书以“启蒙”与“救亡”谁压倒谁的问题作为基调展开论述,以现代的三次学术论战为主线,辅之以介绍胡适、陈独秀、鲁迅、毛泽东以及新儒家的思想,构成了整个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大体面貌。书中很多论断很精辟,全书都透露着作者对中国现实及外来的思考。


六神磊磊《你我皆凡人》:这是一本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透析当今社会的书。作者是一名记者,擅长从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分析今天社会的热点问题,很有意思,推荐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我本人是个金庸迷,大一大二读完了金庸的所有小说,借着在这里写一点我自己对金庸小说的看法。金庸的小说是涉及政治的,比如《笑傲江湖》成书于1967至1969年间,日月神教教众对着任我行山呼万岁,“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你联想到了什么?伪君子岳不群的形象有何寓意?功则归主,过则归己的向问天又有谁的影子?而且这部作品中金庸特意模糊了年代,而且提到读着不妨认为这里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代。再如《鹿鼎记》(成书于69到72年)的开头写得是清初的明史案,即文字狱。金庸小说的内涵早就超越了一般的武侠小说。


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一本通过忽必烈的发迹史分析元朝的书。作者是日本学者,日本人很喜欢研究历史,自己的历史太短研究着不过瘾,就经常研究中国的。大部分国人对元朝的印象都很坏,历史课本也是短短几页,而且没有考试重点。我对元朝的印象第一次产生变化是读文学史的时候,不到百年的王朝在文学史上却留下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弥补了我国文学空白的一页——戏剧(当然,之前已经出现唱词讲书之类)。这本书让我对元朝又一次改观,其最大的特点是着重分析了元朝的商业,以及元的重商主义对我们今天的启示。读完这本书,至少可以明白,元朝不是一个简单的用几个词就概括的朝代。


熊逸《周易江湖》:反正看完这本书就能学会用《周易》算卦了,当然,也再也不信算卦了。作者把路边算命先生那一套神神叨叨的东西完全打破、拆解给读者看,什么初六、九二、上九、变爻、变卦、得位、得中、《象》、《彖》这套东西远没有那么神秘。学会了闲着没事,拿三枚一毛的硬币也能给自己卜一卦,玩呗。1号那天我给自己卜了一卦,卜一年运势,上离下艮,六二、九三爻,变卦是未济卦,卦辞大概是说要坚持又不要太坚持,跟没说一样。话说回来,《周易》绝对是很值得读的,如果中华文明有一个总纲,那就是在这本书里。


高华《历史的境界》:《革命年代》之后高华教授“可以出版”的第二本书,对我历史观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张鸣,一个是高华,可惜天妒英才。最近微信上流传的不少文章都是出自这本书。虽然不知道教授的《红太阳》和《在历史的风陵渡口》何时能出版,但这种治史精神永存。多说一句,一提到高华,总是涉及到左右之争,左派右派都喜欢拉大旗作虎皮,突然想起来周作人的一句话“野和尚等高台妄谈般若,还不如在家译几句章法。”


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里的“恪”字最好是读que四声,当然把字典翻烂了也没有这个音,不过多了不说,读que显得有文化。陈寅恪是真正的大师。这本书写大师的晚年经历,从建国的1949年,到大师去世的1969年,正好是20年。这本书的出版历经坎坷,写这样一本书势必会得罪不少人,即使今天看到的版本,还是一些地方用了隐笔。大师的著作实在深奥,没点功底真是读不了,那不如读一读先生的传记,体会时代与人。


夏目漱石《我是猫》:最近对日本文学比较感兴趣,说起夏目漱石,就是那个把“我爱你”翻译成“今晚月色很美”的作家。据说鲁迅在日本期间,最爱读的就是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是本读起来很有乐趣的作品,作者以猫的视角冷眼看人间百态,笔调很幽默,很多地方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调侃的语气背后是对这个社会、对人类本身深深的失望。这种辛辣的讽刺在今天的作品里已经不多见了。


太宰治《人间失格》:人间失格,就是丧失作为人的资格的意思。相信没有几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太宰治的书,因为它的内容太过绝望。日本文学里始终有伤感的基因,如果罗列一下日本自杀的作家,那会是一个长长的名单。太宰治也是多次自杀未遂,最终在39时和恋人相约投水自尽。这本书带有太宰治本人自传性质。书中的内容充满了绝望、疯狂、颓废与无奈。小说的阅读感受真是如鲠在喉。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是正是应了那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纳博科夫《洛丽塔》:首先,读这本书千万别读上海译文出的最新译本,翻译的真是不怎么样。顺手查了一下,原来常说的“萝莉”这个词真是源于这本小说。一直对纳博科夫这个能写出《微暗的火》这样天才作品的作家很感兴趣。卡夫卡说“越是虚构的故事,细节上越要真实”,这本书里纳博科夫在细节描写上极为考据。小说的内容很博人眼球,一个恋童癖的大叔和一个十来岁小女孩之间的故事(让人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作品的主题很难概括,各有各的理解。在我看来,亨伯特为了追逐他的洛丽塔,倾尽了所有,最后弄得非人非鬼,到底谁才是猎手,谁才是猎物?


薛兆丰《经济学通识》:很推荐这本书,学点经济学不是多挣钱,而是为了改变对世界的看法。读完这本书我至少认识到了以下几点:一,穷人穷不是富人害得,贫富差距永远存在;二,面对“福利”、“民生”这些词的时候始终得记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三,很多时候应该警惕“民主”。四,谈经济不要总讲道德,道德绑架很可耻。五,大部分情况下,早消费比晚消费好。六,市场能解决的东西政府别掺和。七,很多根深蒂固的观点,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严歌苓《第九个寡妇》:读得第一本严歌苓的小说,很出色的作品。古往今来的经典长篇小说里,以女性为主角的确实不多,写得如此细腻生动的更是少之又少。当代作品里有太多关于抗战史、共和国史的叙述,这部作品在这其中还是挺特别的。一直很喜欢“民间立场”这种写法,相较于历史书上的宏观大论,可能这种从一个人、一个村庄的角度去观察、体验历史才更让人有实实在在的感觉。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之前读过东野圭吾的《放学后》和《恶意》,前者讲仇恨的理由可能比任何人想象中的更莫名其妙,后者讲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就是有无缘无故的恨。基于这两本书,我以为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是注重犯罪者的心理描写。但是这本《解忧杂货店》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正如一条书评所说“这是本最不像推理小说的推理小说”,读到最后,只能一遍遍感叹作者构思的巧妙,如此的不可思议,又那么合情合理。书中没有所谓案件,略显玄幻的剧情,却始终再让人感叹“原来如此”,奇妙的布局下,小说的内核始终还是推理小说。这本书让我喜欢上了东野圭吾。


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本书是余华最新的随笔集,书中的文章大都是余华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其中还穿插了不少作者的日记。金庸和余华是我读的最多的作家,四年本科,几乎读完了余华所有的小说,感受着余华由先锋转向世俗,由冰冷转向温情。他的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兄弟》,尽管这本书人们普遍评价不高,小说的主题和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相似,讲的是差距与变化。记得余华在《兄弟》的后记中写道:“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读完这本随笔之后,不禁再次感叹:何其有幸,我们活在这个时代;何其不幸,我们活在这个时代。

钱穆《中国文学史》:在我印象中,钱穆钱大师是位历史学家,大师的《国史大纲》和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号称“国史双壁”。现在才知道大师除了对中国文学颇有研究,还著有《中国经济学史》。这本《中国文学史》是大师在课堂讲课时,学生叶龙的课堂笔录,如今整理出版。既然是讲课,所以这本书并不枯燥,还穿插了很多名人轶事,还是比较通俗好懂,适合想对文学史有所了解的人读。对我等学中文的人来说,相当于复习了一遍文学史脉络。书后附记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这本文学史,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是一部沉痛而深情的文学史。因此,它值得尊敬。”不过,多说一句,我还是更喜欢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这两本书的成书过程也何其相似。

克里夫顿 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这是本给人推荐书的书。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是在想,为什么现在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存在。书里介绍了大量的经典著作,一一介绍了书的内容并作了简单的评价。简单数了下,作者重点推荐了200多本书,附录里推荐的书又是这个数量的数倍。作者推荐的书覆盖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各个领域,唯一相同的是,这些书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书名《一生的读书计划》,名副其实。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283.html

更多阅读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 你在为谁工作 陈凯元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作品基本信息《你在为谁工作》一书于2007年出版,作者陈凯元。除此书外,作者的代表作还有《责任重于能力》、《晋商的智慧》等书。作品主要内容本书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

如何做读书笔记 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作为一枚笔记狂人,本人对一切关于如何记笔记的话题都非常感兴趣,也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心得。在超过10年记笔记的生涯中,我自己构建了一套记笔记、管理笔记的方法体系。在它的帮助下,我现在几乎所有的图片、文字资料都已经实现笔记化,并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惑 读一本好书读书笔记

读一本好书读书笔记今天,我读了《培养男子汉的故事》这本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宽容崇高的品质》一文。里面讲胡佛是一位着名的试飞员,一天,他在圣地亚哥航空展览中完成了表演任务后,在返回地面时飞机发生了意外,在三百米高度时,两个引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400字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400字我读过一本令人着迷的书——《鲁滨逊漂流记》,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才不由得感叹:要成功,自立必不可少。这本书主要讲了鲁滨逊因为遭遇海难,从而被困在小岛上,凭着遭遇海难的船只的资源,在小岛上生

声明:《如何做读书笔记 你如何做读书笔记?》为网友没人要的帅小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