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题主提到的:
读书读时有感触,读完便忘,过段时间再拿起同本书就会像读新书一样,有种无力感,总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我想这当然不是你的原因,这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通病,(当然刨除那些作业不写,上课睡觉,考试考第一的学霸)
美国学术界在1969年一项研究显示了不同学习方式的效益。下图是当时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和听讲是最不效率的学习方式,实干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模拟实际经验是效率第二大的学习方法。资料来源:引用美国教育学家艾德格 · 戴尔(Engar Dale)于1969年设计的“学习金字塔”
姑且看这个模式,阅读文字是记忆最差的效果之一,所以你记不住,这不怪你,因为,包括我,和大多数人,都记不住。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记忆呢?我只按照我的经验来现身说法,也欢迎大家交流。
1.书评。
比较适合小说,小说总是会传达一些情感在里边的,读后肯定会有所感悟,或喜或悲,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小说一般情节都比较复杂,人物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比如说,《平凡的世界》这本将近100万字的书,怎样把它的脉络梳理清楚呢?人物理顺呢?可以画个这样的图(来自网络,侵删)
但是有时候,你不需要这样理这么清楚,你大概只需要一个情感的抒发,只需要表达感受最深的一处就可以,比如我写的这篇书评:但是有时候,你不需要这样理这么清楚,你大概只需要一个情感的抒发,只需要表达感受最深的一处就可以,比如我写的这篇书评: 我想,当你写书评的时候,你会重新过一遍,然后在某天某个不经意的时候,重新翻开,大概又会重新回忆起这本书了吧。
2.读书笔记(纸质和电子书)
我在豆瓣上也做过一些读书笔记,但那些都是比较散的,豆瓣由于崇尚简约至上的原则,笔记编辑器中不能加粗,下划线重点等,所以不是一个记笔记的好地方。
这时候就要用专业的笔记软件了,我看的比较常用的是为知笔记,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等,各有优缺点,可以自己试着去选择一下。
由于现在很多时间大家都是在碎片化阅读,主要时间花费在手机上,如微信公众号,,日报等等,果壳,网易云阅读等等,如果再收集在不同的地方,找起来就会非常麻烦,所以手机上安个笔记软件就非常有必要了。
比如这是我从微信公众号保存在为知笔记的一些内容,接下来你可以把这些文章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知识管理。
当然,我前边讲的这些都不是读书的笔记管理方法,接下来,如果你读的是当然,我前边讲的这些都不是读书的笔记管理方法,接下来,如果你读的是纸质书,遇到一些好的东西不想抄写,但只是画在书做笔记的话,我想,再翻开的几率就会非常小了,这时,我推荐你一个APP,功能就是打开相机一照就能把书中的字录入到屏幕中了,非常高效。
当然一些技术类型的书籍还是应该反复看的,比如今年看的《》
我已经看了好长时间了,这种就得反复琢磨,谁让我笨呢?这个时候,推荐另外一种做笔记的方法。
思考模式 颜色
1、定义 粉红色
2、假设 蓝 色
3、分析 黄 色
4、结论 橘红色
5、优势 绿 色
6、缺陷 紫 色
书中提到了用六种颜色,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一根笔记标注重点,一根笔写感想,足矣。这样做的好处确实是:省眼睛。
如果你读的是电子书,如kindle,可以用这个软件管理 ,一键导出,非常不错,保存到印象笔记里。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做笔记的方法,适合文学,周刊这种某些话是亮点,可以永久收藏这种,可是读书不光是为了消遣, 在这个知识爆炸型的社会,无论是职场还是学校都是要一直学习的。当然,以上只是一种做笔记的方法,适合文学,周刊这种某些话是亮点,可以永久收藏这种,可是读书不光是为了消遣, 在这个知识爆炸型的社会,无论是职场还是学校都是要一直学习的。
如果有时间,可以学习一下思维导图,看完一本书,用MindManager或者其他类似的软件把书的思维导图划出来,那这本书你就可以说完全读透了。这种方法既学习了内容,又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真是一举两得,一般这么做后,书的内容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这相当于我们read后,去say and do,效果自然要比单纯的read好很多。另外,对于后面的两个技巧,“讨论”和“写读后感”也会有帮助。
我是在步入职场后才接触思维导图的,这种训练方式对人的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发明思维导图的作者也写了这种工具的一些应用技巧比如怎样做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准备:
1 浏览——制作一个中央图象(10分钟)
2 设定时间和总量目标(5分钟)
3 把对该话题现存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画下来(10分钟)
4 给目标下个定义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5分钟)
应用:
5 总述——加上主要的思维导图主干
6 预览——第一级及第二级
7 内视——把思维导图的细节加上去
8 复习——完成思维导图
老师的博客里曾经分享了很多思维导图的笔记,当你觉得还不知道怎么做思维导图或者是想通过他的思维导图来帮助你理解和记忆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参考下。
我存的一些(包括下载的,和自己画的)
其中不乏同一类型的,有些问题不同的人看来得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并且回答一个问题时有详有劣,当你面对这个问题时便会有不同的参考价值。其中不乏同一类型的,有些问题不同的人看来得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并且回答一个问题时有详有劣,当你面对这个问题时便会有不同的参考价值。
当然,这样看起来杂论无章,最好还是归类。
以上就是一些知识管理的应用,其实我远远没有讲明白,更多的细节可以参考这里:
除了写笔记,写书评,还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鉴呢?
3.多复习
做标记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复习。从学习金字塔中我们知道Read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要想克服它,一种方法就是不断地重复阅读,加深记忆。做好标记后,复习时就非常快了,就像上大学时考前老师给划的重点。复习时不用全书都读,只快速浏览标记的内容,一般半个小时就能重看一本书。次数多了后期可能更快,甚至10-15分钟就够了,书越读越薄就是这个道理。
4.多讨论
和别人讨论或者把书的内容讲个别人(Say)也是非常好的技巧。要想讲给别人,需要我们自己先能吃透记住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讲出来,否则内容不熟、逻辑结构不合理,别人听的效率就会很低,甚至会听不懂。这种对原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可以显著提高我们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如果朋友有人读过同一本书,互相交流一下,效果也会很好,我有时会主动推荐自己觉得不错的书给朋友,看完后大家一起交流。既可以加深内容的分析理解,又能了解到别人对问题的看法,一举两得。
5.多读
这算不上一个技巧,只能算是一个正向作用,读的越多,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对一个事情的理解也会多角度,当你看到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时,你也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了。
6.多思考
有些书看完了就完了,虽说比较抽象,当时可能理解了,可过一段时间就算有思维导图也是不能完全理解了,这个时候我建议,比如在答个题,比如我昨天写的这个题:
想在晨会上分享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只想到了一本书《用户体验分析》但是我看到里边的分支的时候我有很多还并不是很理解,这样我就顺着分支把分支相关领域的书找出来,丰富了羽翼,就为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再加上在晨会上和其他人的讨论,真的比重读一遍还要奏效,这个过程,基本上就用到了上边所有的方法。利用你的知识和想法,既能启发别人,并且还对自己的重新梳理有很大作用,即使你想错了,肯定也会有热情的知友来和谐的讨论,对自己也有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the end。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