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高中地理?

本人资深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学习高中地理,其实重点并不是在学地理科学,而是学习如何面对地理的高考试卷,所以,题目应该变成“如何在高考地理卷应试中完胜”。
第一,地理是理科,我高中学理科、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也是理科,虽然分在文综组别,但理科就是理科。理科就是只能用理科的学习方法,理科的方法就是做题。
第二,地理是文科,其实简言之,地理是关乎空间位置的学问,人文事物也有空间位置的学问呀,所以,地理明明白白在文综组别中,的确也回答社会科学的系列问题,既然是文科,那就是文科的方法,文科的方法就是多阅读,阅读理解是文科生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地理之难,不在经纬网、不在地球运动,而在文理兼具,很少有中学老师能文理兼修,于是各种怪论层出不穷,奇葩学法也层出不穷。
第四,学好地理、考好高考应从高考试题开始训练,不要把它想象成学习科学,学会看题做题就可以了。
这样,这个问题就变成——如何在高考地理应试中完胜。此部分只是破题,正式答案有机会再答!

先说说看题做题。看题就是审题,审题的核心是把图、文、问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来,做题其实就是回应问题,B格高一点,这个过程可以叫“破案”,所以,做题要有回应问题的意识与技巧。高考命题人,认为一个试题是由“陌生度”、“入题度”、“回应度”三个维度组成,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解题。

高考地理应试的误区最多是由冬烘先生带来的。
第一大误区——多背地图!这是不懂得认知科学原理的愚蠢教学方法。其一,地图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不同的看图人有不同的焦点,如果把一幅图变成可以背的文字,可以产生千倍的文字!这样非但背离了地图的精要,而且形成了地理学习的原罪,这是一些庸师给聪明学生下的死套,越搞越复杂、越搞越痛苦。二,高考其实只考了很少的大地名,为什么?就是因为地理教学水平千差万别,为了对师资差教的聪明孩子公平,只要求老师教最少最少的地名就可以参考!换言之,要求的地名是所有学生的交集,那不就是最少的吗?三,哪些是大地名?气候类型、风带、地形区、四大洋七大陆,中国的四至,山脉及地形框架。农牧分界线甚至都不要求你掌握(几乎没考过),文综要求更少。四,考试中明明考的是小地方呀,这就是我说的“以大喻小”的思维技巧。

第二大误区——背好模板!这是不懂得高考考什么、如何考出水平的冬烘先生自我安慰的教学神技而且,还让孩子们有如获秘籍的赶脚。近年来,高考逐渐转变为脱离书本(单一教材)选拔人才,这就是所谓考能力?什么能力——就是前面说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陌生度、入题度、回应度的设置容易产生答题套路,为了防止好的学校、好的老师总结了答题套路,高考命题一直在“反套路”,或者是不断更新套路,高中老师单兵作战搞教研居多,一般的学校预测套路、反制套路的能力有限,让孩子们背模板其实是安慰剂。特别对一无所有的零起点考生的确有用。这样的孩子本身审题能力强,有了这点套路综合题上一般不会太吃亏。

第三大误区——不做真题!冬烘先生认为,真题考过了,没有做的必要,多刷模拟题就可以。这个误区之所以产生可能是因为①敬畏高考过头,不知道高考题也是人出出来的,特别要保持水平的稳定性,注意是稳定性,要让历年的试题具有可比性,不是有一句话“稳中有变”吗?怎样让两年的卷子具有可比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变“陌生度”,但考查同一个知识点、思维方式,这就是高考题变式多于新创;②高考应试要求变,这就忽略了高考的稳,而稳是高三学生进入状态最重要的,这种误导让学生多走了很多弯路,毕竟高考题是十几个专家、砖家一起打磨出来的,模拟题这是一两个聪明人捣鼓的,不在一个量级上,本质上,我自己出的模拟题也可能是垃圾,所以,我自己出的题要放上半年才敢拿出见人。所以,要求稳则应该把高考真题的稳刷出来。如果你能发现全国Ⅰ卷Ⅱ卷的区别你就升级了,你能懂北京卷和天津卷的差异你就牛了。

第四大误区——选择题制胜!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选择题44分、非选46分、三选一选修10分。对于高手来讲,三选一是囊中探物、非选是瓮中捉鳖,只有选择题不可确定性最大,所以选择题是高手制胜的关键。但是,入门、过坎的选手绝对要靠综合题提高战力。①综合题审题难度小,回应答题往往围绕一个逻辑关系组织答题语言,学会把道理讲清楚,一个一个的道理讲清楚,综合题就能得分;②综合题是主观题,阅卷人对答题者的逻辑性、条理性综合评估,目前评分标准各省都有差异,普遍偏松,对于过坎选手等于降低了试题难度。③一些非选择题的设问、桥段可能在考试中见过,平时的积累容易起作用。选择题一个题组就是一个频道,有些认真的孩子不容易转频道,如果试题呈现形式陌生度大,则往往靠蒙,这样,选择题很难训练,有人能总结答题模板,选择题连题型都无法归纳,可变性很大。所以,低端选手不建议从选择题提高,要着重综合题(非选和三选一)。

第五大误区——知识崇拜。这是我深恶痛绝的一点,很多听话的孩子因此遗恨高考,命运从此被改变。高考现在考能力,和过去考知识有什么区别?原来是考试大纲,所依据的教材只有人教版一家,后来实施课程改革,有了课程标准,一标多本。所以,高考是按照课标来出题,而不是教材!但是,冬烘先生们的教学惯性使得以下情况非常流行:①知识点,我查遍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习心理学,都没有知识点这个东西在理论上的地位,没有人定义过这个东西呢!但在中学甚嚣尘上,好吧就算不同的人归纳的知识点长相不同也罢了,高考考了多少个知识点呢?很少,我统计不超过20个(单指新课标地理),为什么不能讲少一点?因为冬烘先生的智慧没有办法筛选,广种薄收的小农模式,效率极低,而且给孩子们一个错误的信号——其一,我背了,我学霸,都掌握了老师的大黑板小黑板,我必然要考好;其二,没有考好,一定是知识出了问题,自己好好反思,但没有人告诉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②我专业出身且从教近30年,做高考题从来不敢说我知识没有漏洞,我尚且如此只有最多两年文科地理学习的高中生凭借知识没有漏洞不是神话吗?况且是我这个本身就有知识漏洞的人来教能不产生漏洞吗?所以,知识不牢地动山摇的言论实际上是哄鬼的,是冬烘先生无能的托词,导致了高考备考深深的原罪,比较听话的孩子真的以为自己很蠢,真的以为自己知识不牢。吊诡的是,很多冬烘会反对你清醒的说法,让孩子们无所适从。我当年最看好的孩子临到考前压力大,最大的困惑就是“老师,我目前如何查漏补缺?”结果,没有结果。现在我很反感查漏补缺,你要说你就指出漏在哪里!

-----------------------------百赞分割线----------------------------------2016年8月18日更新----------------------

本砖家拍砖以后,提出几条建设性的建议:
第一,地理的理科讲逻辑关系,讲的是空间位置之间的逻辑关系,可是没有公式可以依循,这是很多人将地理视为障碍,但是因为有理可讲让那些空间思维能力强的人很迷醉这门学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喜欢这门学科。所以,第一条建议是做题中除了发现逻辑关系,还要能发现空间位置的逻辑关系。我把发现一般逻辑关系叫做语感,与空间位置关系有关的逻辑关系叫做题感。
第二,模板要背,只是针对零起点考生。要上台阶的考生,不能迷信答题模板。如果题目都没有看懂,你用模板都没有机会,不是吗?所以,超越模板就是要学会看题。你不能说,额!我粗心忽略了这个条件而已,你没有看到就是没有看到,找到你能用模板的条件也是本事。久而久之,你就发现,模板然并卵。
第三,做透相关的真题。做透的意思不止是知道答案,而是知道思路、能破题眼能抓梗!进而通过归类找到类似主题类似桥段的答题审题套路,做透是要做到懂套路的程度。语感能力强的考生,一遍下来就能升级。这样稳定能拿分的部分拿到了,得到了高考题“稳”的分数。聪明的考生能悟出新桥段的梗来,就能再度进阶了。
第四,综合题是练功的法门。很多考生做过的高考综合题没有人评分,一对一面批,不靠谱的地方没有人指出来,糊弄吞枣以为自己和答案差不多。思路有木有?踩点准不准?套路在哪里?如何在审题中破梗?都不了然。一天到晚刷选择题,有人面批也可以。从综合题入手提高成绩最快。
第五,放下关于知识不够的包袱。高考题命题往往强调“起点高、落点低”,什么意思陌生度很大,让你真假难辨,不知道是什么概念,但一旦看到答案原来是一个很简单常见的概念。
一个题你能看懂答案一定不是知识问题!
一个题你能看懂答案一定不是知识问题!
一个题你能看懂答案一定不是知识问题!

学习方法篇:

第一。空间定位。这是一种90%高三老师认可的高考必考之核心技能。

①知识储备:从以上定位的位置来看,都是大地名,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能够灵巧互换就能做到完备的知识储备,至于地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是靠概念引导的,试题在设问中会给你提供角度,你只需要回应问题“调用”相关地理特征进行逻辑推理;

②解题技巧之一:针对自然要素的设问一定从地理位置特征开始分析,必要的时候需要定位;

解题技巧之二:对时空信息、地理位置信息具有敏感性是解答高考地理题最重要的“题感”,在此基础上利用概念进行逻辑推理,所以,善于把一个地理问题放到一个“空间场景”中、合适的“空间尺度”中去解决是高分考生最拿手的解题法宝。

以气候为例。气候是要掌握的。气候的特征、成因、分布、图表四个维度要能灵巧对应。与成因相关的三风四带、洋流、地形分布也是很重要的核心地图。不过,现在淡化了空间定位,要求更多的给出位置条件,让你分析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气候的分析方法是上课要认真听的地方。


但是,现在的高考对空间定位中知识储备的要求越来越小,以前不定位题目根本做不出来,现在把地形、风带或盛行风的信息都比较明确地给你了,只要你根据地理概念进行整合分析,这是一个新挑战。



第二,插播先说——到底要背什么东西我才能做好题。有知友在下面回复中提出这个问题,我把回复先加到这里。必须要背的东西?分两种:
第一种是大地名及其地理特征,这个是要背的,可以用五三那本书地理分册有那本书的一个发明,最棒的一张纸——五三选题太杂,没有针对性可以不做。但这张硬纸板不仅可以随身携带,解题常用的大地名完全足够,里面有张表格是气候类型、成因、分布、地带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等等。背这张纸的目标是①先学会使用它,查阅相关的地理特征;②实现地理特征与地理位置的灵巧转换,问你一个特征就能指向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反之亦然。③发掘高考题中需要空间定位才能做出来的题到底利用了什么大地名,怎么利用这个知识是题目的重要的桥段。比如:

新课标高考Ⅰ卷需要定位的试题总体趋势是减少,如果说在新课标没有定型的前三年定位是标配,则三年来定位已经演变成“定位分析”——给你确定的位置条件,进行定位分析成了新的标配:

2010年选择题第1题需要定位“中国西北角”、第9题需定位“地中海沿岸”、第10题需定位“以色列”、第42题需定位“地中海岛屿”、第44题需定位“河西走廊”。

2011年第36题需定位“发达国家”、第42题需定位“发达地区”。

2012年第6-7题组需定位“汉水谷地”“秦岭”、第37题需定位“安第斯山背风坡”、第42题需定位“敦煌”。

2013年第5题需定位“北美太平洋沿岸”。

2014年第42题需定位“青海湖”。

2015年第37题形成冻土的两地差异、第42题需定位“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或更简单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2016年36题(1)横县与江苏浙江的纬度差异对热量条件的影响、37(1)大陆东岸的地理位置对气候差异的影响。这一年出现非选择大题。





第二种要背的,其实是要理解的,就是概念的看点。什么叫概念的看点?比如降水,从概念本身的看点是“饱和空气变成过饱和空气后水汽凝结”,可以把概念指示的降水条件归纳为①充足的水汽;②凝结核;③饱和空气变成 过饱和 空气环境条件(其实就是降温),这个概念引申的降水成因条件可以归纳为:①水汽来源;②水汽输送;③水汽抬升——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暴雨和毛毛雨在降水成因上主要差别是什么?这就是现场发散,你可以依据概念看点,毛毛雨抬升得慢水汽凝结少,暴雨抬升快水汽凝结也快。

第三,一直想说的是如何掌握——空间位置的逻辑关系。明明说解题,怎么就讨论我的智商啦!不是陆游说过“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吗?逻辑能力的确与智商相关,高考要考的能力就是这个!高考要考的就是这个!下面这篇经验是我认为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简洁的建议。【周杰: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抱歉,我没有学会链接方法,自己搜索,看看这个主题,你可以从这些博士、大咖、学霸中得到启发。结合地理高考解题技巧,我试着分享他的智慧。
这位周博士有几个观点很接地气:
首先,他认为看太多的”我来教你如何思考“的书没有用。逻辑思维说白了是一个技术,和打游戏,把妹,打拳击一样,多进场练习才是关键。看书是系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但不是习得技巧的有效方法。光看书你是学不会一种思维方式的。如同我在前文说的不要对高考地理有知识崇拜,你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其实就是核心概念),多用!怎么用?直接剖析高考题,把高考题做透。
其次是做数学题没有用。我不知道真正艰深的数学是怎样,但就大多数人熟悉的高中数学题来说,练习的只是一种技巧:如何在给定的时间内寻找到一种快速解法,找到答案。逻辑思维的涵义比这个要广。逻辑好的人做数学题会快一些,但做数学题本身并不是提高逻辑的直接方法。我理解,题做完了其实是药渣,本身不值得膜拜,关键是药汁、关键是药!关键是做题中使用的逻辑思维技巧!可惜,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思考真正问题的机会,于是因陋就简,用题目来给你高强度提出问题,得其真谛者学习了逻辑方法,没有入门的刷了各种答案。虽然做题不是最直接的方法,但现在也只能做题了不是吗?
第三是读逻辑学导论没有用,你会晕的。以下引用百度百科:“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 这种话对你有帮助么?你学习十年牛顿物理,投篮命中率未必会比别人更高。可以发现,逻辑思维不是知识,你可以任何时候,用任何素材来练习。它是一种方法,让你可以不留缝隙的解决各类无头绪的问题。习惯了这样的解析方式,碰到复杂的问题你也不会慌。
空间位置的逻辑关系是地理学科特色,除了数学中学只有地理课在教空间思维。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让你理解空间思维的逻辑关系——魔方!对的,把魔方玩出六面来就是有一系列的步骤,环环相扣但是你要掌握此位置和彼位置逻辑关系,你才能应付复杂变式,3×3玩到4×4你就是把握空间位置逻辑关系的高手!闲暇的时候,买一个玩一玩,等你玩出一面了,你就可以接着往下看了!

第四,什么是对地理信息的洞察力。空间位置的逻辑关系怎么理解?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如何让学生洞察地理信息的关系呢?是不是有了概念就可以了?我国的地理教育对这方面着力很小,我们的地理教学法甚至都不研究高考题中蕴含的地理教育规律,我多年来只好用美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语言来理解高考题的玄机,按照美国人的课标——地理洞察力就是 the geographic perspective。看图:

第一个层次,空间分布(首先你要知道有谁?有什么?)只要是能画在地图上的就有空间分布,这个地理事物的位置、区域,特别是所属区域的尺度(scale)——范围大小以及时间信息(什么时刻、日期、季节、年代、时代、地质时期)。这是知道层面。
第二个层次,空间过程(为什么有这样的时空分布特征,怎么演变过来的?)(这个过程可能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者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理解层面。
第三个层次,空间预测或决策。这种空间分布的功能如何?如何维持或改变?使用什么模型去预测或决策?这是应用层面。
这三个层次是理论上规范的,实战中最难的是我如何发现这个地理事物最有关联的因素是什么,这就要利用到地理学的第一定律——"Everything is related to everything else, but near things are more related to each other"即“任何事物都相关,只是相近的事物关联更紧密”。简言之,同处一地的地理现象彼此有重大关联。高考试题在第一个层次上颇用心机来铺设图文信息让你捕捉,至于第二个层次往往靠概念了。我这里不是玩什么玄学,我们知友中有地理老师,所以我来这么一段想说明这个策略是有理论依据的,对于高考生重点理解地理学第一定律就行。简言之,地理洞察力就是发现试题中同处一地的地理现象或地理特征,实际上也是寻找空间分布特征、找到空间分布特征之后,再通过地理概念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地理信息洞察力的奥妙。

第五,学会把握空间尺度的问题。比如有人用雨伞试验、墨迹试验、浴缸、游泳池水流实验证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其实都是不科学的,用小尺度的运动是无法论证大尺度运动规律!这个例子高考几乎没有涉及,在这里只是说明关于尺度的思维方法。
举例来说,2015年四川卷7-8题组,题目给了一个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要求定位出这是温带地区大陆东岸,接下来问这个城市郊区“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降水还是降雪比郊区更多?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把握空间尺度的问题。首先,①降雪和降水条件的差异,按照国家气象局解释的降雪条件: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2.充分的水汽。3.0℃(冰点)以下。图中气温在0℃以下,两个答案难以区分。接着要求考生关注:②降雪和降水的前提——“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这为水汽抬升、冰晶抬升创造了条件,这才是城市环流对降雪或降水的影响。很显然同样的温差水汽抬升比冰晶抬升更容易,也就是说,降水差异可以更大。
但是,影响该城市降水和降雪的尺度还有一个就是“大陆东岸,冬季多离岸风”与临海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降雪或降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有一个锋面,抬升的动力更强,降雪的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符合题目条件要排除离岸风和暖湿气流交汇的情形,也就是静风条件下,只有城市环流影响降水或降雪。其实,从解析的角度考生并不需要知道尺度这种说法,题目条件指向很明显——“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考生要有一种意识,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回答这个问题。当然,试题的迷惑性也是显然的,用大尺度解释小尺度现象很多师生都在犯这类错误呢。
有人会问,教材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以湘教版必修一教材为例,在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一节中,教材配发了一个活动:
图2-30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地区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补绘35.0℃、35.5℃两条等温线。
2.简述上海地区此时气温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3. P点夏季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若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__ 。
这里的第三问就区别了两种尺度对大气活动的影响。P点夏季的盛行风显然是东南季风,但“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就是只要考虑城市环流的情况,P点的风向应为偏北风(考虑偏转)。由此,结合四川卷试题引申,上海夏季降水城郊之间的差异,城市风带来的降水<盛行风带来的降水。


已经有知友在下面回复中成功运用了鄙人的建议,谢谢这些知友!欢迎大家针对鄙人的建议实践后反馈你收获,当然也包括相反的体验。不管怎样——
待续。。。。。。。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30103/7493.html

更多阅读

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

地理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的区别。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呢?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

如何学习英语语法

如何学习英语语法?很多人关于语法的概念很模糊。不知道有多少语法,不知道语法用来干什么,不知道哪儿去学。一上考场,发现有的选择题好像四个答案都没什么问题;嘴巴一张,不是省略了复数后面的s就是过去式后面的ed……总之,要么搞不清语法是

如何学习芳香疗法?

如何学习芳香疗法?这个问题已有无数的芳香疗法研习者提出过,当然这也包括我的学生们,同时也有无数的芳香疗法同仁解答过,难免有些大同小异,甚至不乏少数以讹传讹的混淆视听。对于初入芳香疗法的新人来说,真正具有深度和正规的学习思路和

小学三年级如何学习奥数?

锐才数学对历年成功考入民办中学的学生信息综合统计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在三年级开始,通过参加各种层次的数学培训参加各种竞赛,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升入理想初中。所以说,自三年级开始,每个学生就应该为今后的小升初择校做准备。

如何学习古汉语?

如何学习古代汉语?(转)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390671-1-1.html以下是鄙人多年学习古代汉语总结的一些经验,通过实践,比较适合智力水平处于

声明:《如何学习高中地理?》为网友保安大队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