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
比起很多其他问题,完美主义的“名声”要好得多。有些人甚至会用略带炫耀的口吻说“我的缺点就是太过完美主义”,这些人未必真的明白什么是“完美主义”。
什么是完美主义?
根据wiki的定义,完美主义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完美主义的努力(Perfectionistic Strivings)和完美主义的担忧(Perfectionistic Concerns)。
完美主义努力,即正面效应,包含严格的自律和高职业道德。
完美主义担忧,即负面效应,是指过度自我批判以及满足感的缺失。
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心理学家将完美主义者分为两种,顺应型完美主义(Adaptive Perfectionism)和顺应不良型完美主义(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许多杰出的运动员、企业家、研究者是顺应型的完美主义者,他们追求完美,对于完美的渴望却没有成为他们的障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主义者。
人们经常所说的、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是顺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s)。他们执着于追求一个目标,对任何事情永远都不够满意,永远过多地关注事情不好的一面,对于完美的追求会影响到正常的表现。本文中使用的“完美主义者”指代的都是“顺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不等于对卓越的追求。完美主义不仅仅是指推动你自己、竭尽全力达到目标;完美主义是内在焦虑的一种反映。完美主义者通常觉得“自己再好也不够好”,认为“自己犯的错误是他们个人缺陷的体现”——这些完美主义者在“自我关怀”这件事上做得显然不完美。
约克大学心理学家Gordon Flett数十年来一直在研究完美主义,他说,“除了那些真正被完美主义困扰,以及被爱人的完美主义所困扰的人,大多数人很难理解完美主义的破坏力有多么大。” 佐证之一是: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者和自杀之间存在相当危险的相关性。尤其是,完美主义和抑郁症的组合,简直就是一把上了膛的枪。因为,完美主义者们不会冲动做事,他们谨慎行事,善于计划。一旦一个完美主义者决心自杀,他的特质也会让自杀任务更容易成功。
2007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访谈了一批最近的自杀者的家人和朋友。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死者被描述为“完美主义者”。类似的结果还被去年的一个研究证实,超过70%自杀的年轻男女有着“高要求的父母”——而高要求的父母是和孩子的完美主义人格高度相关的。
研究人员认为,完美主义本身也会影响抑郁症的产生和发展。根据麦吉尔大学的Vera Békés 教授提出的“完美主义因素-压力”模型(Perfectionism Diathesis-Stress Model),生活压力对于抑郁症的影响,会随着个体追求完美的程度提高而加剧。也就是说,如果你经常去关注事情背离你的愿望发展的那一面,情绪可能会经常受到打击,导致抑郁的发作和加剧。
完美主义的危害一直被忽视,是因为这些人往往有着很高的社会、生活技能,能够很好地掩藏自己的痛苦。承认自己有自杀抑郁的想法,与他们经营的自我形象是不相符的。
完美主义的10条标准
先来看看完美主义的10条典型表现。如果你认为自己遇到过其中的大多数,那么你对完美的追求可能已经陷入了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1. 你认为犯错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证明
错误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成长,然而完美主义者通常无法这样想。他们更倾向于认为,错误证明了自己确实能力不足。一点小差错都会带给他们挫败感,而大的过失更会让他们产生严厉的自我批判。
2. 对于成就,你不想庆祝
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完美主义者对于宣布自己的成功总会感到不适。他们总是会在自己的成果中看到瑕疵。如果你和他们深入聊天,他们也常常说“我应该再快一点完成目标的”、“都怪我不够聪明,否则我现在的成就会更高”这样的话。
3. 你的自我价值 (Self-Worth) 完全来自于成就
完美主义者从不为“我是谁”而感觉良好。他们的自我价值完全依赖于他们做了什么,完成了多少任务。很奇怪的是,即便他们已经完成了很多任务,他们经常认为自己从未获得过成功。
4. 期望他人也做到完美
那些真正的完美主义者不仅要求自身完美,同时还会对身边的人提出过高的要求。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过于严苛的反馈,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彼此间的关系。
5. 心理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完美主义常伴随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强迫性官能症(OCD)到神经性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再到抑郁症(Depression),甚至有研究显示,完美主义是自杀倾向的风险因素之一。
6. 拒绝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虽然看起来追求完美,但实际上,很多完美主义者对开发自己在新领域的能力没那么有兴趣。他们更加乐于展示已有的技能,或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加深研究;他们喜欢选择挑战性较低的事情来增加成功的几率,而探索新的机遇往往让他们感到很痛苦。
7. 总是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
对失败的强烈恐惧以及对未来的焦虑,使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生活常常感到不满。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你可能发现自己很难觉得高兴。研究表示,完美主义者通常可以在压力环境较小的情况下表现优异,但是面对日常压抑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则会受到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8. 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任务
积极性强的人常常比较努力,并且可以高效地完成任务。而完美主义者则往往很纠结于任何事情的完成。一封邮件千修万改仍觉得不满意,一首曲子演练太多遍以至于耽误了截止日期。过于追求完美的代价是低效率。
9. 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来掩饰自己的不完美
完美主义者会花很大精力在掩饰自身的缺点上。他们非常害怕受到评判。为了逃避这样的评价,他们会更加尽全力维持一个完美的形象。
10. 容易烦躁的情绪
因为完美主义者容易对自我和他人不满,所以你会觉得他们经常处于烦躁的情绪中。
接受不完美
很多人以为完美主义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成功,事实并非如此。对失败的恐惧、对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恐惧,会从一开始就阻碍完美主义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通过不良的应对机制来面对压力——即回避。
“在大学校园中,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反而更倾向于在校园生活中规避风险。”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心理学教授Susan Krauss Whitbourne发现,这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没有把握取得很好的成绩,而选择放弃一门非常有兴趣的课。而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反而对于是否取得完美的成绩表现出较少的焦虑情绪。由于认为自己无法完美地完成任何事,他们选择了根本不去尝试。
过程中,完美主义者也会因为小挫折、或者担心犯错,而倍感焦虑,从而影响到进一步完成任务。此外, “All or nothing”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对自己有着几乎不可能达到的高标准,以至于即便在他人眼中已经获得成功,他们也无法觉得快乐。
无论是为了你的心理健康,还是为了能够真正接近“成功”(而不是仅仅焦虑成功),你可能需要尝试一下,学习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下两条建议供你参考:
1. 问问自己,你对完美的追求从何而来?
Békés和她的团队认为,童年时期父母的指责以及过高的要求,会使个体在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永远不够优秀。也许是父母或其他尊敬的长辈总是对你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也许是你很努力,却听到太多外界的批评,于是便记在心上,开始吹毛求疵?找出完美主义的根源,可以帮助你找到克服的办法。
2. 明确自己正处于压力之中,并辨识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压力
压力通常分为成就相关(Achievement- related)和人际相关(Interpersonal-related)两种。明确你正处于哪种压力之下,是应对理想化期望的重要的一步。完美主义者会格外在意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容易夸大他人的否定、拒绝、怀疑等。而这种压力,是无法通过成就的达成来消除的。
完美主义往往由童年而来,很有可能会伴随你的一生,甚至使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时产生更多的阻抗。因此,了解完美主义的缘由,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压力面前的弱点,都是摆脱完美主义阴影的重要过程。
----------------------------------------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knowyourself2015,查看更多文章:
心理学领域逼格最高的公号,做有审美、有态度的先锋学术ICON.
References:
Békés, V., Dunkley, D. M., Taylor, G., Zuroff, D. C., Lewkowski, M., Foley, J. E., & ... Westreich, R. (2015). Chronic stress and attenuated improvement in depression over 1 yea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fectionism. Behavior Therapy, 46(4), 478-492. doi:10.1016/j.beth.2015.02.003
Center, A. I. P. (2007). Alaska suicide follow-back study. Final report study period September 1, 2003 to August 31, 2006.
Flett, G. L., Hewitt, P. L., & Heisel, M. J. (2014). The destructiveness of perfectionism revisited: Implica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icide.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8(3), 156.
Lapoint, S. O., & Soysa, C. K. (2014). Great expectations: Perfectionism and residence status predict college adjustment. Psi Chi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19(3), 98-107.
Törnblom, A. W., Werbart, A., & Rydelius, P. A. (2013). Shame behind the masks: The parents' perspective on their sons' suicide. Archives of Suicide Research, 17(3), 242-261.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