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刻学霸之战题库 学霸成长的“关键时刻”是怎样的?

谢邀。如果说考上北大就算学霸的话,我斗胆讲述一下我的高三,很长,但绝对真实。


我的高三,其实在零诊过后就已经开始,零诊之前几天,我才终于真正决定在剩下的几个月中投身于数学竞赛,希望能够获得一等奖,得到保送资格,然后去到理想的大学。
毕竟人人都不想高考,高考太残酷,太紧张,简单的ABCD决定了人生的新起点。
我畏惧高考,天生的畏惧感,我觉得竞赛的路要好走一些,并且数学也是我的挚爱。
正是从2012年7月开始,在大家都在为高考而奋斗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地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竞赛上面。这一个月,我还在为零诊的成绩而沾沾自喜,高考这边本来就很少在意。
8月回到家,我决定全身心投入竞赛,我制定了紧密的时间安排,并申请不用完成假期作业,谢老很理解我,她同意了。这个月,我成功地把自己按在办公桌前,面对堆积如山的竞赛教程,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不断的学习、做题、纠错、总结上面,摧残自己,这个月的学习,我认为是奇效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平面几何、数论已经达到一个可观的水平,连我爸都认为我的进步是恐怖的。当我返校的时候,跟林荫的大神同处一个教室时,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已经缩短了与他们的差距。
同时我认识到,我的学习能力其实很强,这点认识在以后帮了我很多。
开学以后,我申请停课搞数学竞赛,感谢张老、谢老的支持,我再次得逞。年级上还有几个停课的同学,我们同处一个教室学习。这种感觉很玄妙,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奋斗,我们一起成长。
这段时光,是艰苦的,是受虐的,是幸福的。
其他同学们都在为高考而紧锣密鼓地复习,而我们知道,高考的路上我们已经落后太多,我们输不起。
而我们真正的,把竞赛当作了唯一的出路。
因此,只有破釜沉舟,只有背水一战。
于是,日复一日的刷题,只为在考场上争取更多一点的宝贵时间;把自己一百多斤的体重压在板凳上,只为内心的满足感和充实感。这一个月,我们第一次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刷题的机器,所有《中等数学》,都被刷了个遍,还有林荫发下来的堆积如山的试卷。
现在想起只有后怕。
一面悲凉地叹息,一面奋不顾身地前行。
我也常常规划自己的高三,先拿到一等奖,然后保送,保送之后,在同学们都在奋战的时候,享受高中剩下的时光和难得的轻松。
今年是保送的最后一年,我要抓住机会。
我也常常担心,这不过是孤注一掷,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有什么关系呢?我做了选择,义无反顾。
2012年10月14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是我们踏上考场的日子。上车时还信心百倍的我,拿到试卷却止不住浮想联翩。
我太想成功,太想远离高考,太想用一个美妙的分数来证明自己的努力。
面对这样的大考,我还不够成熟。
一试就这样过去了,我做得很快,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停下来,我就会失败。
二试在不久后开始,拿到试卷,用了不到30分钟的时间,我做了平几和数论,做完后我就隐约地意识到,我失败了。
我最强的两个板块,今年的题出得太简单。
那天晚上,我回到教室,见到久违的老师和同学,高兴又略带感伤。我时常想起这次考试,有时感觉自己还可以获奖,但有时,觉得自己彻底失败。
因此,我索性不去想,安心等待那个分数,只希望我就是那个幸运儿。
回到高中的课堂,我总感觉力不从心,毕竟生疏太久,除了数学和物理,我几乎无计可施。上课的时候,思绪飘飞。我心里决定打一个赌,赌我能得奖,既然这样,就不用再去关心高考。
现在想来,这不过是一个逃避,不愿接受失败,又不愿继续奋斗。
第二天,我记得清清楚楚,回班后的第一节语文课,讲象形文字,我思绪神游,却早已被谢老发现,下课检查笔记,发现书上一片空白,于是她告诉我,是学生就要有学生的状态,时刻奋斗。
可是我依旧浑浑噩噩,语文课上还好一点,其他课上完全不能静下心来,参加了周末的一次理综周考,我只考了233分,班平245,依旧不能警醒我。
一切的改变发生在10月27日,上午在数学办公室得知成绩,跟一等奖分数线差了十多分,虽然早有准备,但我依然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走出数学办公室的,大哥(苟植东)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还好,你还有高考,我们可是玩完了。”说着他望望老二(胥伟杰)。
我苦笑,想起233的理综,欲哭无泪。
在高考的路上,我想进入一条捷径,当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失败时,又只有从头开始。
而现在的我,已落后同龄人太多。
这下我也瞒不住自己了,头脑一片空白,这几个月的努力宣告白费,我不知道如何给自己一个解释,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走出这片阴影,我感觉对不起那些关心我的人。
我哪里做错了么?我问自己。
当天中午来教室的路上碰到谢老,我目光躲闪,问了声好后立马想走。
她叫住我,问我竞赛考得怎样。
我知道她早已得知结果,于是故意微笑着告诉她,我失败了。
我耸耸肩,就想走。
她拉住我,问,感觉怎样。
我笑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她沉吟片刻,说,你肯定很难受吧,今天下午我们谈谈。
我点点头,一同来到教室。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然后考理综。
结果中午的时候张锦老师从门前经过叫我出去,于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在走廊上进行了一次长谈。
我告诉了她我的努力,我的无奈,她则尽全力安慰我,并告诉我我还有机会,我还有自主招生,我还有高考。
她举了很多例子,全是她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搞物理竞赛差2分一等奖,自主招生差1分得到加分,并且没有省优等其它任何加分,虽然郁闷无奈,但最后还是考上了清华。
我很震惊,怎么可能有这种学生!
我告诉张老,要是我这样的话,我早放弃了。
她也只是笑笑,说,我希望你比他幸运,你现在是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己,自然实现了班级的目标,学校的目标。
我叹口气说,可我已落后太多。
她说,没什么,肖经纬当年只复习了不足三个月,还是四川省第二名。
我笑道,我怎么能跟他比。
张老说,只要你努力,你可以做得一样好!
“你可以做得一样好”……我心灵受到震撼。
我明知这只是安慰我,于是我点点头。
然后她给我讲怎么补上错过的课程。
下课了,谢老走过来,搂着我的肩膀说,过去的就放下吧,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回到教室,我依然难以释怀,放学后,我默默地到竞赛教室,把用过的书打包,捆好,带回寝室,藏好,然后云淡风轻地告诉我爸,我失败了。
我爸也没有多说,只是告诉我,该放下的就放下吧,总扛在肩上会疼的。
我点头,脑中一片浆糊。
紧接着没几天就是半期考试,我这状态自然是一败涂地,语文、化学没上班平,英语、生物仅刚上了班平。
除了数学,我手无寸铁。
在这个时候,我想起张守和老师告诉我的一句话,你其它科再烂,但你有数学,说明你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相信你自己。
我也一直都这么认为,我总是想,我还有数学呢,竞赛没怎样,高考你总可以应付吧。
但想到数学,我也只有苦笑。
看到物理总结上蒋老的寄语:重振雄风。让我感动了好久。
其实这次考试我也没怎么在意,明知道要考砸,也不必伤心。
我仅仅把半期当作我的一个起点,高三以来为高考奋斗的第一个起点。我欣喜地发现,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高考。
虽然时常回想,但也只有遗憾,没有感伤。
我重新专注课堂,感觉又回到以前的那个我,专注,冷静,平和。
我告诉自己,高考,我来了。
生活重归平静。我得以沉浸在自我中,跟着内心的感觉去生活。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平静被自主招生打破。
自主招生的名额有限,清华的校荐没有,北大的只有一个,自然要用成绩来排,零诊和半期自然是参考。我零诊还过得去,半期则不堪入目。我用林荫一直以来的方案(即七三分)算了一下,在高新是最高的,因此感觉高枕无忧。没想到高新没有沿用林荫一贯的方案,而是采用五五分。这么一来,我是远远落后于同班的另一位优秀的女生,于是北大的校荐终归于她。
我也没什么怨言,毕竟我的高三太狼狈,我不如她。
看着北大每年比清华高十多分的录取线,我深知,就算得到加分,我也考不上北大。
于是释然。
我总是对自己说,北大更适合她,我还是考清华算了。
我总是想,毕竟成绩没她好,我也没什么发言权。
我只是遗憾,今年的自招只考数学、物理,都是我最强的两科,如果我去考,过的概率自然更大,可我却连机会都没有。
冷静下来,我又开始想,要是开学时竞赛没有停课,我半期说不定比她考得好,这个校荐自然唾手可得,这下又勾起对竞赛的悲惨回忆,又是一周的低落期。
校荐没有,只有自荐还有一点微薄的希望。我只投了北大和清华,希望二者之一能过。
时间已经不多,弄完材料仅剩一周就一诊了。
如果一诊再次惨败,我将一蹶不振,我这样告诉自己。
我真的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了,我输不起。
一诊考得比预想的简单。
考完,也就放下了。
我无暇过分关心一诊成绩,只是关心自荐是否通过。
考完的第二天,我爸打电话故作轻松地给我说,两个学校的自荐都没有过,并安慰我说自主招生太浪费时间,与其准备这个,不如把时间放在高考上。
他问我一诊考得怎么样,我说我也没底。
这一次我感觉挺无奈,但不悲伤。
我只是奇怪,张老说的那个人的命运,会在我身上复制吗?我很好奇。
周末返校的时候,谢老叫住我,问我自招怎么样。我说没过。她以为我挺郁闷,于是说了当年她高考失利的故事,并安慰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然后她又告诉我,自招是双刃剑,拼的头破血流得到10分加分,高考场上可能会失去20分。
我告诉她我很害怕,我不想就这样参加高考,风险太大。
她说,你就是你,接受现实,才能创造奇迹。
我知道现在剩下的唯一机会,就是省三好。
荣誉已是次要,关键在于,省三好有10分的高考加分。
我觉得我已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第二天上午查到一诊成绩,我爸打电话给我说我考了673,并说可能是个好成绩,并说我是王者归来。
我笑道,但愿吧。
事实证明一诊的确考得比预想的好,并且好很多。
当天下午来学校的路上,我又碰见谢老,她问我是不是考了673,我嗯了一声。
然后她告诉我,她四中的一个同学告诉她我是成都市第三名。
我诧异,连说怎么可能。
她只是微笑,点头,拍拍我的肩膀说,我说你能行嘛。
成都市第三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一个高度。
我心中狂喜,压抑了一个学期的情感终于能够爆发出来。竞赛的失利,自招的落马,都抛之脑后。但我故作镇静,只是心里掀起狂澜。
后来证明一诊的成功,对我的高三影响很大,每每失落时,我常常想,我可是成都市第三名啊,还有什么可怕的。
这次一诊分数很诡异,我最好的数学,再次宣告失败,倒是从不敢有所奢望的语文,进了成都市前十。
我心中因此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不是我的真实水平,迟早要出问题,我告诉自己。
但喜悦仍然大于忧虑。
重归冷静,我又落寞地想,一诊有什么,高考的路上,我依然孑然一身。
于是我期待,期待省三好。
事实证明幸福来的太突然了,2013年1月20日晚开班团会时,谢老告诉我,这次学校只有一个省三好名额。
我心里一紧。
然后她说老师们怎么怎么投票,然后我以一票的优势取胜。
剩下的话我已听不清楚,我暂时无法接受这个美好的事实,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一个学期的郁闷,茫然,彷徨,失措,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下不会再出什么差错了吧!我想。我狂喜。
结果高兴得太早,我再次被上帝戏弄。
命运常常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的轨迹。
2013年1月23日,是评优公示的日子。
看完长长的榜单,从头至尾,唯独没有我的名字。
然后我得知,我体育成绩没达标,因此落榜。
事实证明这是我整个高三最难过的日子,我感觉我已承担不了太多,哪怕一根稻草,都会把我压垮。
为了达到理想,我已心力交瘁,原以为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哪知道成为又一个无法逃脱的漩涡。
我再次失败。
我惧怕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我只是觉得,我已与心中的梦想,越来越远。
我还能考上清华吗?我止不住地想。
那天中午谢老给我讲了很多,安慰了我很多,我盯着她的眼睛,也只有机械地点头,其实没有听进去哪怕一句话。讲完了,她让我自己静一静,有想不通的马上找她。
接下来的课我已没有多少印象。那天下午我想了很多,总感觉我的高三太诡异,大起大落,头一天才被告知自招落马,第二天就得知考试成功,头一天被告知评为省三好,没几天就得知被取消。
失去又得到,得到又失去,我不解。
整个高三上学期,我到底得到了什么。我问自己。
除了成都市第三名的虚名,我一无所得。
反而,一次次的失败,已经把我击垮。
我能再次走出来吗?我内心充满疑惑和担心。
第三节是体育课,课前,谢老来到教室叫我去趟办公室,然后塞给我一封信,让我好好看。
我停在那里,甚至连谢谢都没说就转身离开。
体育课休息的时候,我打开了信,是她亲笔写的,信的内容让我震撼。
字字句句满是爱与关怀。
其中有一段让我刻骨铭心: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等等,都是。我们会有一种感觉,最有名的书法家,不一定是字写得最漂亮的;最有名的歌手,不一定是歌唱的最好的。实际情形也是如此,明白了这种情形,没有成功的时候,便不会自卑,知道自己不一定比别人差,成功的时候,便不会傲慢,知道自己并不一定比别人强。”
这封信我永远保存,信的内容我永远铭记。
收到信后,我感觉好了很多。
但心中强烈的失落感和遗憾感久久不可消去。
下午吃完饭,我与谢老擦肩而遇,我目光躲闪,打声招呼迅速离开。
她笑笑,欲言又止的样子。
下午来到教室,她再次问我感觉怎样。
我点点头,说,好多了。
她考虑的比我还多,关于同学怎么看,我真的没怎么想,她倒替我想到了。
她说,其它的交给她就行了,不用担心。
她又给我讲了许多我应该感到高兴的理由。然后告诉我,你是要成大事的人啊,怎么能被这些击垮。
我笑道,不会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会不会。
晚自习的时候思绪飘拂,总是静不下来,最后一节课时正盯着物理卷子发神,谢老拍拍肩膀说我们再谈谈吧。
来到办公室坐下,她问我灰心没有。
我迟疑,点点头,又摇摇头。
然后她让我向她倾诉我的一切情感。
我倾诉了我的情感。
然后我告诉她,这学期运气太差,我很郁闷。
她说我在逃避现实,让我好好思考。
然后她给我讲了很多,讲了她高中、大学还有工作的那些事,的确,她也有很多的挫折,甚至不可理喻的失败,她也哭过,郁闷过,无奈过,但她从未放弃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梦想。
而我们有目共睹,她已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七中语文老师,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然后她告诉我,不管什么情况,就算天塌下来,她都永远支持我。
她永远支持我……我哽咽,但没有流泪。
高中三年,远离父母,独自在外乡求学,即使很受伤,我也没有流过泪。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结束的时候已是将近11点了。
走出办公室,我感觉很轻松,既然已经注定,我也不能改变,况且我所经历的,有无数的比我优秀的高中生曾经经历过。
没什么好奇怪的。我告诉自己。
第二天数学课上,毫无征兆地,张守和老师开始讲他当年求学的坎坷,工作的磨难,然后回到原题,对我说,我当年跟你一样坎坷,相信自己吧,这会让你背水一战,我们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一直把这件事当作一个荣耀,能让张守和老师在课堂上鼓励我,我感觉莫大的安慰和感动。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沉静下来,思考这个学期,经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竞赛教会了我面对难题永不退缩,面对挫折永不言败,面对高人敢于学习,敢于挑战,面对大考运筹帷幄,沉稳应对。
竞赛赋予了我逻辑化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我终身受益。
另外,我的学习能力飞跃式提升,我的数学,因此变得牢不可破。
竞赛让我见识了太多的天才,因此,让我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谦逊。
半期教会了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永远打不赢没有准备的仗。
自招教会了我只有提升自己的实力,才会有人认可你;没有实力,就只有被选择,拥有实力,你才可以选择别人。
省三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跟学习一样重要,世事难料,敢于接受现实,才能展望未来。
我想起《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生微妙,在奋力追寻的同时,内心要持无为、坦然的态度。
不要凡事声嘶力竭。
我发现我突然变得成熟了,不知道这是不是成熟的感觉。
时间消折了我的锐气,却不曾损毁我的锋芒。我不再感慨,而是更加沉稳、冷静。
我很欣喜,急切想找谢老谈谈,告诉她我没有逃避,告诉她我的成长。
2013年1月27日下午,我们在办公室里又是一次长谈。
我分享了这学期的一些收获,她很高兴,引导我再次好好的总结往事,希望我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然后我告诉她我很害怕,就像我的那两个朋友一样,高考就差这么几分,成为人生的遗憾。
她说,你是你自己,你怎么可以把别人的命运加在自己身上,我相信你。
然后我告诉她,我的数学,每到关键时刻总会出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外地生考试,数学刚及格,与林荫擦肩而过;竞赛,失利;零诊,一诊,本来最强的数学,连连刷新生涯最低记录。
她告诉我,你数学本来没有问题,只是你太想赢,因此反而输了。有的事情我们越是害怕它发生,它就越可能发生,勇敢地面对,可能更有希望。
她又说,登山的时候,不能老望着顶峰,而应专注脚下的每一步。
我点点头。
话匣一开,她又讲了许多她高中的往事,她说的每一个地点,我都是那么熟悉,因为我的初中,就在那个学校度过。在她曾经度过6年的学校,我也曾度过3年。
因此,总有一种亲切感。
她又说,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放手的,时日渐远,当你回望,你会发现,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的一块跳板,令你成长。
这次走出办公室,我感觉真的释然了。
接下来的时日,不就是高考吗?有什么好怕的,全省五十万考生相陪,我不孤单。
我想我是真的成熟了,就在那一刹那,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我曾为一次考试考得好而欣喜若狂,但现在,即使一诊考出可能我一辈子最好的一次成绩,我也没有过分的高兴,我自己也感到奇怪,难道这就是成熟吗?
高考这条路上,本就太多的荆棘,若自己不能挺拔,只能被这无情的洪流翻覆然后凛冽地忘却。
我渐渐感觉欣慰,我终于可以成为自己坚强的后盾,在最疲倦最厌倦的时候,从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力量,支撑我勇敢前行。
“宠辱不惊,淡定从容。”我爸以前这样告诉我。我认为现在我真正做到了。
生活再次回归平静。
不久就是寒假,老师让我们制定严密的时间规划。我决定重点突破我的理综,毕竟我的理综还不够稳定,从一诊来看,语文、英语已经够好,于是战略放弃。(事实证明这让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寒假的日子是轻松的,我调整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这种生活,这种高三的生活。
我看了理化生的教材,终于补上了停课时缺的课程。
我感觉我在休整,为下学期的背水一战而奋斗。
毕竟我是真的没有退路了。
在返校的车子上,看着远去的风景,我告诉自己,就让我做给你看。
高三下学期不久就开始了,挑战正式开始。
入学考试我考得很好,几乎各科都是高三的新高,语文甚至考了125,从未到达的高度。
于是我开始轻视语文,重心完全转移到理综上面。然后就是一个月的学习,文科完全放手,突破理综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事实证明我的理综就在这个月达到了一个顶点,而其他科呢,我也不知道。
二诊前的二模彻底把我弄糊涂了。因为我语文只考了98分。
事实证明二模宣告语文成为我的软肋,这次从第一名到倒数第三的跨度成为我高中学习上永远的痛。我曾引以为傲的语文无情地背叛了我。
从此,对语文,我的态度转变了,我开始惧怕语文,甚至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惧怕,赤裸裸的惧怕。
我还没来得及接受这个现实,就是二诊。
二诊在我生日那天开始,有的同学很紧张,但我真的没什么感觉,除了语文。
我可是成都市第三名,有什么可怕的。我告诉自己。
第一天上午的语文对我来说简直是煎熬,选择题做完我就知道完了,文言文,诗歌,现代文更是不敢奢求,结果做完还有40多分钟,我只是发神。
考完我倒是一身轻松,本来无所求,倒是挺轻松的。
接下来的数学、理综倒是发挥稳定。
那天晚上核对答案着实吓了我一跳,语文做得是一败涂地,加上阅读一共错了4道选择题,二卷几乎是问牛答马,英语也是,选择题错得无与伦比的多,作文还漏了一个要点。
后来成绩出来。语文100又没上班平,英语122刚上班平,如果没有149的数学和284的理综,我又惨败。
查成绩的那天下午,我看见谢老诡异地笑,然后朝我走来,我知道她已知道一切。
果然,她不问总分,就问我语文考了多少。
我咬咬牙,说,100,挺吉利的。
她说,吉利哇,从今以后,每周来问我几个问题。
之后我得知我居然是成都市第8名。
后来她告诉我我是成都市前十名里语文最低的,而学校的第一名语文考了120,总分也不过高我3分。
我不切实际地想,要是我语文120的话,我就是成都市第一名了。
她又总结这次完全败在语文。
她让我拿出一个方案来学语文。
我告诉她,语文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太枯燥,太乏味。
原以为她会生气,没想到她说,像你这种水平的学生,数学和理综在全市已是顶尖,最后决定你高度的,往往是语文。还有两个月,跟着我学,总有一天你会喜欢上语文的。
从此语文被管制。
这一天成为高三下期的转折点,我开始有意识地重视语文,课堂上开始专注听讲而不是时常去做做理综。
虽然有时仍旧无法专注,但她总会拍拍肩膀,或是掐掐胳膊,让我专注。
我开始把心思放在语文上面,虽然我也很迷茫,语文到底何去何从。
于是每周挖空心思寻找问题去询问谢老,跟她的交流次数越来越多之后,我感觉我又学到了很多,虽然这些在课堂上她也讲过,但我有时选择性的忽视了。
谢老时常提醒我,做题要勾画,阅读要勾画,我始终难以纠正。每次经过桌旁,她总会停下来告诉我,勾画,勾画。
后来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每次见她走进教室,马上拿起笔,勾画题干。
虽然实质上没感觉有什么进步。但我感觉我的语文底气越来越足了。
虽然每次选择题仍旧会错三四道甚至五道,但是,看着以前头疼的文言文,我渐渐有了自己的方法;看着以前怎么也不懂的诗歌,我渐渐能揣摩作者的情感;现代文依旧很烂,但文章基本能够读懂了;作文文笔仍旧拙劣,但审题更加精准。
每次问完问题,谢老都会说,很好,有进步,相信你。
即使每次问的问题,有的她在课堂上已讲过不下十遍,她依然耐心解释。
我因此很疑惑,就算语文只考98分,她依旧认为我语文很好,可就连我自己,也不敢这么认为。
我一直以为,两个月的时间太短,语文要突飞猛进太困难。
可是我的语文一直在进步。
二模98,二诊100,联考107,三模114。几乎是等差增长。
我自己也摸不着门路。
这样进步也好。三诊大概就要考121了吧。我这样推算着。
三诊考得是真正的不痛不痒,没有难度,又是学校自己阅卷,因此有的同学可能没有尽力。
但我担保我是用了百分之百的精力在上面。
因为我急切地想知道,我的语文到底进步没有。
考语文时依旧很紧张,我做的很快,做完还有很久,于是我细细检查,手依旧有些发抖,但比二诊好了许多。最后15分钟填机读卡时,我先是横竖填反,后来发现填错立即更正,改过来时只剩3分钟了。
我还是很紧张。我告诉自己。
后来成绩出来,我语文真的考了121。我很兴奋,因为这样下去,高考就是128了。
但是这次总成绩考得不好,一直跌到成都市的五十多名。
分析成绩我得知,英语出了问题,班平124但我只考了122。
我这下是真的很无语,回顾这个学期,刚开始我抓理综,于是语文出了问题,这个月抓语文,英语又出了问题。
后来我翻看了这几次考试,发现英语一直都有问题,二诊122,联考116,几次大考,都在班平上下波动,只是我自己不够重视。
于是我很疑惑,倒计时牌上只剩下二十多天了,我的英语还有救吗?
2013年5月14日,英语自习课上,吴老叫我出去谈谈。
我很诧异,三年了,这是吴老第一次找我。
他告诉我,我能力是有,但态度不够端正,自己思考得太少,所剩时间不多了,多做点题,相信自己。
那天晚上晚自习最后一节课上课时我照旧去问语文问题,问完,正准备走,谢老问我,你数学、理综上肯动脑想,肯思考,但语文、英语上真的不肯动脑吗?
我惊诧,她怎么可能知道?
于是我只好点点头。然后告诉她,我希望这次高考数学、理综出难点,语文、英语简单点。我试图转移话题。
她打断我说,你这是逃避,考试的难度你无法把控,关键是提升自己的水平。
顿了顿,她又说,你学习能力很强,只要你想学,怎么可能学不好。
我解释说时间太短,太仓促。
她告诉我,还来得及,很多同学三诊不怎么样,但高考考得很好。
然后她从椅子上站起来,蹲下,做跳远状,问我说,跳远的时候,你第一步会怎么做?
我说,蹲下。
显而易见的答案。
她回到座位说,的确,这20多天,你要做的,就是蹲下,真正做到踏实、仔细,只为最后那一跳。
我喉咙突然哽住,或许我真的该蹲下了。
然后她告诉我,高一高二她还不确定我的高度,但到现在,她越来越相信,我会成功的。
我惊诧她哪里来的信心,三诊我是成都市五十多名,她怎么比我还自信。
况且,我的英语,正跟语文一样,遭遇瓶颈。
连我自己对高考都那么疑惑,她却如此有把握。
看着我疑惑的眼神,她说,你会的,你会成功的。
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美好的预言。
那天本来准备问完问题后回教室补语文60练的,虽然每天一练,但毕竟荒废太久,很多练没有做了,而当天又要收,但没想到回教室时只有5分钟就要下课了,于是,破天荒的,我把作业拿回了寝室,第一次挑灯夜战到12点,终于做完了60练。
这种感觉挺好的,这就是充实的感觉吧。
第二天化学自习课上,谢老突然叫我出去,我很疑惑,走出教室,她手一指,顺着看去,只见张锦老师站在走廊上,示意我过去。
张老坐在中间,我蹲在左边,谢老蹲在右边,我总感觉这阵势怪怪的。
然后张老问我最近有什么疑惑。
我吞吞吐吐地告诉她,英语有点差,不知有没有救。
然后张老说了很多,先说四川的英语绝对不会难,让我放心,然后告诉我该怎么提升英语,以及许多考场技巧。
张老很有经验,我相信她。
张老顺带表扬我语文有进步,这时谢老点了点头。
这次谈话,我感觉收获很大。
我懂得了自己的方向,保持数学和理综,用剩下的时间冲刺语文和英语。
回去以后,我开始思考一个方案。
结果除了刷题已没有更好的。
难道,我要自竞赛后再一次,沦为题目的奴隶吗?
看来只有这样了。
我觉得我是疯了,五天之内,做了7套四川高考真题,5套模拟题,4套专项训练,同学们的评价是,只要有时间,就看见我在做英语。
而我的感觉是,我的英语,一夜之间,好像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这一周的周考,我考了139,碾压了无数英雄好汉。
我自己都奇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也太快了吧。
或许这就是所谓学习能力吧。我宁愿这样认为。
挺好的,继续吧,你可以做到,你可是成都市第三名啊。我时常对自己说。
时间飞逝,离高考也就个位数这么多天了。而我的自信心,却到了爆棚的地步,我感觉这两个月挺充实的,至少让我在语文和英语上恢复了部分信心。
这几天是煎熬的,早上起来,我总是希望今天就去高考,但事与愿违。
我深知感觉是重要的,于是我拼命保持手感,各地的模拟题,我拿了许多来做,只为保持一个火热的手感。
你们是99度的水,还要继续加热,等到高考那天才能沸腾。谢老如是说。
6月6日放假,6月5日,是离别的日子,天下着蒙蒙雨。
去中和的路上,突然想起了他。
两千年前那个著名的死士。
我竭力去模拟他当时该有的心情,结果除了内心丝丝的痛和彻骨的寒意,什么也说不出。
那一天,荆轲,作为一枚一去不返的箭镞迈上了弓弦,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一声轰响,石破天惊的轰响。
接着是躯体重重摔倒的沉闷。
死士,他的荣誉就是死。
一个凭失败而成功的人,一个以承诺换生命的人。
“我将穿越,但永远不能抵达!”
荆轲终于没有抵达。
而我能否抵达?我不知道。
用时间来证明吧。我这样告诉自己。
6月6日,我看了之前错过的NBA东部决赛的录像。我一贯支持的热火,在抢七中胜出,晋级总决赛。
而总决赛,在6月7日开打,也就是当我们在饱受语文摧残的时候,热火和马刺,詹姆斯和邓肯,将在世界上最高的篮球舞台上战斗。
以前有学长告诉我,他高考第一天,是2007年总决赛第一场,骑士与马刺,也是詹姆斯与邓肯,在战斗。他支持詹姆斯,但詹姆斯输了,而学长的语文,却刷新了最高纪录。
我但愿如此。
6月6日白天我没有看书,而是在中和镇到处走走,总感觉回到了安岳,有一种主场的亲切感。
那天晚上我决定看看语文。
我最放心不下的,莫过于语文。
尽管老师们无条件的信任我的语文。
我告诉谢老,你要保佑我的语文。
谢老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放心去飞吧,我会保佑你的,放一百个心。
2013年6月7日,是战斗的第一天。早上起来,我和我爸在中和大街上走了一圈,呼吸了新鲜空气,然后去吃早饭。一切就绪后,我们一同去学校。
在门口碰到张老和谢老,拥抱过后,谢老拍着我的肩膀说,我会保佑你的。
于是我放心。
没有丝毫紧张,或者说完全不紧张地,我进入考场,深呼吸,默默祈祷热火输掉这场比赛。
这样其实很好,因为事实证明热火凡是输掉第一场之后,总能赢下系列赛,而我,正如学长所说,顺便可以在语文上有所突破。
铃声响后,考试正式开始。
其实前两道字音字形题全把我难住了。我没有多想,随便写了两个答案,马上往后面推进。
这只是常态,平时我也就这水平,不用担心。我提醒自己。
放下笔时,还剩二十多分钟,即使考前谢老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慢,要仔细,我还是做得这样快。
总体的感觉,却比二诊稍好。选择题有3道不确定,默写有1个,但诗歌感觉很好,作文也将就。
可我隐隐觉得,这次语文,可能又是我的滑铁卢。
走出来时又碰到张老和谢老,没有问考得怎样,只是说,考一科就放下吧,剩下的都是你的强项了。
事实也是这样。
可我是真的放不下。
吃饭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到底这次语文会怎么样。
然后我告诉自己,看看二诊吧,语文才100分,总分不是照样前十吗?
只要数学和理综好好发挥就是了。
中午回宾馆发现帕克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进球,热火果然输了,我的心稍稍安了下来。
下午的数学被证明是一次皆大欢喜的考试。
但我很郁闷。
数学太简单,对我百害而无一利。
走出考场时,我一直在想,语文简单但我没抓住机会,数学又简单,你这不是玩完了么?
那天晚上我也没看书,只是不断地看着当天总决赛的录像。借以放松。
我努力不去想当天的考试。
这一晚睡得很好,醒来已是第二天7点30。早上起来,一切照旧,我和我爸在中和大街上走了一圈,呼吸了新鲜空气,然后去吃早饭。一切就绪后,我们一同去学校。
事实证明理综的考试是惊险的。
做完还剩三十分钟,跟平常差不多。
但我明显感觉生物做得太水,很多空是模棱两可的。
于是我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先检查生物。
我以前从来没这样做过。
我用了18分钟检查完生物,没有发现错误。
结果只留下12分钟来检查物理和化学。
我用了6分钟检查完物理大题,检查到有道题从第一问就错了,于是改正。
然后用3分钟检查物理选择题,错了一道,我急忙改正。
最后用2分钟检查化学选择题,错了一道,我立刻改正。
这时还有不到一分钟,可我机读卡还没有填涂。
我提醒自己,冷静。
于是,涂完,铃响。
收卷的时候,我看了看没检查的部分,物理实验不幸错了一空(g=9.8看成了g=10),化学最后的计算把质量看成了物质的量。
这些都是老师讲烂了的东西。要是蒋老和闵老知道,肯定会把我撕掉。
不过我还是挺高兴,因为最后12分钟,太惊险,而我已经挽救了很多。
上次我在最后时刻挽救这么多还是二诊的理综,最后5分钟改对了3道选择题,因而脱颖而出。
我感到莫名的高兴,好像历史在重演。
后来谢老告诉我考完语文出来我脸色铁青,考完数学也没有笑,唯独考完理综终于看到我笑了。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那天中午我没有睡着,上午太惊险,心有余悸。
或许理综最后的那12分钟,决定了我去上交还是去清华。
下午的英语,我已准备充分,考试时感觉题很简单,几乎有上140的冲动,写完作文,还有1个小时。
检查了一遍后,我感觉我的高中三年就这样结束了,无论怎样,成绩已经注定,倒是很有些伤感。
走出考场,我很轻松,三年,已化成一个足迹,而我,无论考得怎样,都可以舒一口气了。
张老问我,考得怎样,考得上不?
我承诺,应该可以吧。
但是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回到家里核对了答案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担忧。
估分出来,语文110,数学149,理综285,英语135。总分679。
看似很好,但当我听说当地学校有三个学生估分上670,并且他们或多或少有10到20分的加分,我的心坠到了底谷。
难道清华的分数要680?
我担心,疑虑。很多亲友打电话来询问情况,我们的一致口径是,很危险。
这些日子才是真正的折磨。
事实也是如此。
我当年是以当地中考第一名的身份进入七中。现在读完回来,要是还没有在当地读的考得好,我无颜面对。
于是我把自己沉浸在总决赛中。
我本以为热火第六场会输,毕竟他们还落后5分,而时间只剩20秒。一切正常的话马刺将赢得总冠军。
然而,凭借詹姆斯和阿伦的两个不可思议的三分球,热火把比赛拖入抢七。
在抢七比赛中,热火惊险取胜。
我会不会向热火一样逆袭呢?我止不住的想。
后来消息越来越可靠,一本线出来,562。
而清华的分数线,最少的一年,也比一本线高了120分。
更加不利的消息是,今年清华保送生扩招了15个,也就是说,高考这边,要少招15个。
这无疑增加了难度。
于是我开始浏览上交的网站,考上上海交大,我还是有信心。
清华,我只有一成的希望。
我还是输了。我落寞地想。
同时我在考虑,怎么向张老解释我的承诺。
6月22日,是查分的日子,我爸妈很紧张,头一天就睡不好,我却照常作息,睡的极好,我都不知怎么这么冷静。
那天晚上,是一个同学的妈妈给我发来的成绩,691,没有名字,刚开始我以为不是我的,后来核对了几遍准考证号,我发现正是我的分数。
哇!------
我跟我爸相拥。
看到这个分数,我难以相信。
特别是120的语文和138的英语,还有我的数学,终于修成正果。
我没有输,我告诉自己。
我赢了。
然后学校发来短信,我是四川省前十名。
不久北大发来短信,承诺满足一切专业要求。
几分钟后清华发来短信,承诺满足一切专业要求。
幸福真的来得太突然了。
当年踏破铁鞋却难得一见,现在,却突然找上门来。
那天晚上跟谢老聊了很久。她跟我一样睡不着。
皇天不负苦心人。她告诉我。
可我是完完全全没有料到这样的分数。
或许这样的爆发,本来就难以解释。
你不过把你所知道的,完全发挥出来了而已。谢老说。
我的高三,到这里大概可以结束了。
这就是我的高三,我的奋斗。
回望这个高三,总感觉太戏剧,太珍贵。
也许这就是真正的高三,压力与泥泞同在,机会与挫折并存。
破茧成蝶,也必先作茧自缚。
而不到最后一刻,胜负犹未可知。
突然想起谢师宴上张老告诉我的一句话,挫折只会让你更加强大。
还有谢老的那句话,它试炼我后,我必如精金。
忘不了这些,还有那些鼓舞的话语,那些为你的进步而高兴的人。
我时常在想,要是没有这种机缘,我的高三,或许是完全不一样的剧本。
但没有了七中老师、父母、同学的支持,我的高三,永远不会这么有意义。
因此我感觉我是幸运的,在高三,碰到这么多生命中的贵人。
其实每扇为你敞开的门,后面都有个开门的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30103/7527.html

更多阅读

朝鲜战争砥平里之战败于"贪吃" 朝鲜战争的失败

太空僵尸 2位粉丝 1楼朝鲜战争砥平里之战是中、美双方非常重要的一战,号称朝鲜半岛战争的第二转折点。但志愿军不仅被打败,而且败得非常惨烈,为此美、韩大笔书写其战果,炫耀其战绩,并于战后50周年纪念时,美军还大肆纪念砥平里之战。这些充

未来之战:3G“软战争”

系列专题:3G营销观察13亿人口、6亿手机用户,以及未来三年内至少增长10倍的移动带宽,让3G话题成为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所在。真正最具想象力的是一场“软战争”—— 基于软件、应用的未来之战。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厂商该如何应对这场全

战争时刻学霸之战题库 学霸成长的“关键时刻”是怎样的?

谢邀。然而答主一直以来只是凭着洪荒之力维持生存,并没有“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知识”的经历,连一点微小的工作都没有做过,很惭愧。应该是属于“薛定谔的学婊/渣”。然而我还是要来强答这道题(你管我)。大家请让一让不要扰我装逼~谢谢~首先基

阔亦田之战 阔亦田之战-战争经过,阔亦田之战-历史点评

阔亦田之战,宋嘉泰二年(1202年)秋,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中,铁木真与王汗联军在阔亦田(今贝尔湖哈拉河上源处)击败北乃蛮部的战斗。黄天荡之战_阔亦田之战 -战争经过北乃蛮部首领不亦鲁黑汗(亦作盂禄汗、不欲鲁汗)联合蔑儿乞惕部的

声明:《战争时刻学霸之战题库 学霸成长的“关键时刻”是怎样的?》为网友心跟着感觉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