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young live 如何看待Scott Young的live?

下面原文来自我的专栏: 希望转载请直接私信我

---- 华丽的分割线 -----


关注我专栏的人知道我一直在研究在线教育,我现在做的投资工作直接影响在线教育创业者的,而在线教育从业者是直接影响更广阔的大众的。而有一些牛人例如Scott Young和Bret Victor的博客一直是我持续关注多年,不断地在学习他们超前的理念。我多次强调过在线教育的核心不是把传统课堂搬到网上,而是如何更高效地做自主学习这件事情。Scott Young作为自学能力的意见领袖,他的很多理念对于在线教育的产品设计是非常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

刚才听完超级学神,我看到有很多人是第一次接触他的一些观点,而这次Live对于许多概念只做了简单的介绍,所以很多人反映听不懂。下面是我的学习笔记,由于关注他的博客多年,加上自己对他内容的消化,再加上了自己的私货,最终产生的记录虽然并不能100%反映他的观点,但是对于那些想对他的Live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同学应该帮助不少。另外,我和他看问题的角度类似却不太一样,他是假定了学习内容本身不容易,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学会,而我是假定了绝大多数学习者是普通大众,如何改变学习内容让更多人学会。

前言

Scott Young自认为自己天资并不出众(原来西方人也学会咱们谦虚这一套),他与常人的差别全靠自己掌握了‘如何自学’这个特殊技能点。这几年他做了三个了很了不起的学习挑战:

。麻省理工(MIT)作为世界顶级学校早已在网上放出了免费课程,而他们的考试更注重知识的运用,是远比国内的考试难很多的。这里包括两门西方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两门非常难得东方语言(中文,韩文)。这次Scott Young的Live就是全程拿中文来讲的,能够表达许多抽象的概念(虽然口音是个问题),而许多外国人在中国住好几年也不过是学会打招呼和点菜。肖像的技巧。提升有多显著?右边是左边这幅30天后画的。

这些挑战很有意思的地方不仅在于这三者都本身很难自学,还有的是:第一个挑战是需要知识内化的(理科知识),第二个挑战更与记忆力和熟练度有关(二语习得),第三个是跟肌肉记忆有关(绘画技巧)。这个帽子戏法实在是太漂亮了,可以类比他自学成才在世界杯决赛用了盘带过人,远程抽射和头球三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进球,全面碾压了我等学渣。这些挑战很有意思的地方不仅在于这三者都本身很难自学,还有的是:第一个挑战是需要知识内化的(理科知识),第二个挑战更与记忆力和熟练度有关(二语习得),第三个是跟肌肉记忆有关(绘画技巧)。这个帽子戏法实在是太漂亮了,可以类比他自学成才在世界杯决赛用了盘带过人,远程抽射和头球三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进球,全面碾压了我等学渣。

(注意:接下来的顺序与原先讲的正好是反过来的,更符合我自己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学习动机,技巧不过是第二位的。

Scott Young所做的每一个学习挑战,首先是他自己感到好奇,有趣,才会设置属于自己的个人目标。自学的核心在于有强大的内驱力+自律(自律来自习惯)。

我个人看待学渣和学霸的区别,关键点并不是智力差别(虽然不排除这个影响),而是学霸是一种进入 喜欢学->刻苦学->学习成绩好->更喜欢学 的良性循环,而学渣是进入一种 不喜欢学->不认真学->学不明白->更不喜欢学 的恶性循环。而像Scott Young这样的超级学神,更是比一般学霸的有强的多的自驱力。


Coursera超低的完课率(本身用户就都是学霸,完成率都不到5%)表明MIT这类内容干货较多,大白话说就是极度枯燥。像Scott Young这类超级有学习动力的学神不仅可以完成一门课而是30多门课程,可是绝大多数人是无法持续学习的。一直以来在线教育很多人都是在关注知识怎样学,而我做了这么多年,我的体悟是,先不要管知识是否系统、科学,而是学习的体验是否足够性感,可以让用户持续学习。

真正控制人的行为的,表面上他的理智,但根本上是情绪(所谓的骑像人理论,情绪是大象而理智是骑着大象的人)。带着抵触情绪,自然学习效率会非常低,整天想着如何减少学习时间。如果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件享受的事情,是一个盼着发生的事情,不仅投入的精力会更多,而且学习效率会更高。

另外我必须要吐槽一下,Scott Young有点不太真诚的说自己做了那几个挑战并不是为了向世界吹嘘自己自学能力有多强,而是就是单纯为了喜欢而学习。问题是这牛都吹得全世界都知道了,还为此写了书云云。很明显Scott Young在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挑战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线教育这件事情,其实要是想让用户坚持,一定要让他们获得类似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光有兴趣是不够的,必须得花一定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拿我个人来讲,我几乎每天要去看一下日报的《瞎扯 如何正确的吐槽》,如果错过了还有回过头再去看一下。之前有一段时间天天游泳健身,一旦养成了习惯,一天不去健身反而会难受。习惯背后的机理是多巴胺的分泌——一旦形成习惯,开始学习,坚持学习不再是是一个需要刻意和意志力的事情,而是对于自己的身体本身顺水推舟的事情。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拿我个人来讲,我几乎每天要去看一下日报的《瞎扯 如何正确的吐槽》,如果错过了还有回过头再去看一下。之前有一段时间天天游泳健身,一旦养成了习惯,一天不去健身反而会难受。习惯背后的机理是多巴胺的分泌——一旦形成习惯,开始学习,坚持学习不再是是一个需要刻意和意志力的事情,而是对于自己的身体本身顺水推舟的事情。

回到在线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在线教育不应该是收了学生一笔钱就不管学生学不学的,好的内容应该像毒品一样具有成瘾性。在第一点我们讲到的兴趣/内驱力,这事情最多也就是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完整一个课程,而习惯这个事情是让学生能够像追电视剧那样一天一天地反复过来学习。

跑一个题,我以腾讯的一些手游为例,他们会非常强调刚注册前7天/15天的签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个人认为是他们的游戏里如果一个人连续能够来七天,那么这个人会有非常大的可能性会成为忠实用户甚至付费用户。所以我个人认为习惯的培养到底要花多少天,到底是21天,还是30天,还是更长,中间有几个不太的阶段,其实并不是很重要——核心还在于什么时候能够尝到重复这个行为的甜头(也就是在下次做这个行为前身体开发分泌多巴胺了)。

有关于外部干扰这件事情,Scott Young还讲了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学习时的劳逸结合,一定要采取Smart Rests。说白了就是学习期间的休息要采取一个能够回得来的方法,比如发发呆,或者站起来走走——像刷朋友圈,刷淘宝,刷,刷新闻,就估计再也回不来了……


Scott Young自学的三大法宝是:泛读训练,刻意训练和费曼方法。

泛读训练(Extensive Learning)是针对那些新接触的概念和知识,要通过泛读大量相关内容实现融会贯通——与他相反的是通过精读来学习。举一个例子,学习明朝历史,随便翻翻《明朝那些事情》,《万历十五年》,《百家讲堂》,属于泛读学习法,反复阅读教科书里《明朝》那一章属于精读。显然前者更易于入门和快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背后的道理是,大脑储存记忆的方式与电脑是非常不一样的,记忆的编码(encoding)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够与原有知识和原有经验形成密切的网络,这样便于未来的回忆(retrieval)。泛读的特点是,同一个知识点会以不同的视角被呈现,会与不同的事物关联。这也就是为什么Scott Young会强调,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出国(当然这是一句废话),因为在环境中,所有的语言会与大量真实的世界产生直接关联,自然记得深刻。

当然在泛泛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两种疏漏,一种是难学的关键技巧,一种是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针对这两点他还有两个绝招:

刻意训练(Deliberate Practice)就是做自己不擅长的专项技巧练习,并且快速获得反馈对自己进行矫正。这个在《异类》(outlier)这本书里被反复强调过,所谓1万小时专家理论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某一个领域里做刻意训练1万个小时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举几个例子,比如一个篮球爱好者只是关注自己投100个三分球进去几个,就不能算刻意训练,而一个篮球运动员关注自己投篮动作时的上臂肌肉动作是否标准,可以说是刻意训练。合适的难度选择也是刻意训练非常关键的要素,当三分球对于某个运动员可能已经掌握的比较好难以再提高了,可能这个运动接下来该刻意训练的是有阻拦时投和跳投——而从自己的半场直接投篮到对方的篮筐,可能就是属于过难的训练了。


以Scott Young为例,他自己在学习肖像画时,发现自己的一大问题是五官位置不好,于是做了定位脸部五官的专项练习——不断地练习五官应该放在哪里,并且拿Photoshop去对照自己画的位置和真实照片的偏差在哪里。很多人可能更多的时间就是花数个小时画完整的一个作品,然后发现自己不对,然后调整——他却可以在几分钟内获得正确的反馈。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时间内,普通人可能只获得一次反馈,而他已经前进了很多了。

费曼方法是针对那些抽象费解的知识和概念,通过假象自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给一个5岁小孩讲明白这个知识,进而提炼出自己对于这些知识和概念的直觉。这个方法跟费曼的关系就是说费曼有一个著名的言论,如果一个知识不能给小孩讲明白,就代表自己没有真正明白这个知识。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可能一看就知道,这不就是Learn by teaching(通过教授来学习)嘛,是Active learning(主动学习)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下面这个学习效率金字塔的最佳方法。

Scott Young所改良过的这个费曼方法比较讨巧的地方在于,不是每一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愿意跟他学习实变函数,随机过程和量子力学的5岁小伙伴,能够一直很有兴致地跟他学习(我显然不能暴露出来自己上高中军训时对着蛐蛐讲微积分的暗黑历史)。学习者只需要拿着笔和纸“假象自己有一个五岁的小伙伴”就行了。经典的例子例如,气体公式PV=nRT,怎么跟小朋友讲呢?假象气体像一个舞厅里很多人在跳舞,那么体积V就是舞厅的大小,n是舞厅里的人数,T就是此刻正在播放舒缓还是动感的音乐,而P就是你跟别人撞上的几率(R是气体常数,可以忽略)。如果自己能够总结出这样的直觉之后,就再也不可能把公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了,而且记忆会异常的深刻。Scott Young所改良过的这个费曼方法比较讨巧的地方在于,不是每一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愿意跟他学习实变函数,随机过程和量子力学的5岁小伙伴,能够一直很有兴致地跟他学习(我显然不能暴露出来自己上高中军训时对着蛐蛐讲微积分的暗黑历史)。学习者只需要拿着笔和纸“假象自己有一个五岁的小伙伴”就行了。经典的例子例如,气体公式PV=nRT,怎么跟小朋友讲呢?假象气体像一个舞厅里很多人在跳舞,那么体积V就是舞厅的大小,n是舞厅里的人数,T就是此刻正在播放舒缓还是动感的音乐,而P就是你跟别人撞上的几率(R是气体常数,可以忽略)。如果自己能够总结出这样的直觉之后,就再也不可能把公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了,而且记忆会异常的深刻。

复习应该采取类似智能背单词的方法(参考anki,supermemo和拓词等等)。

对了忘记说了,拓词已经死了~所以对于Scott Young这个建议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值得商榷的。

虽然Scott Young同学应该没有收anki一分钱(anki的电脑版是免费的),但是他不断安利了anki的背诵效果,这个环节也在他的讲座中把这个列为第一位。无独有偶,这个也正是我六年前非常看好的认为会改变世界的spaced repetition,并且当初想创业去做的学习平台(背单词算法+知识网络+题库)。

Spaced repetition可以理解为自适应定期复习法,简而言之就是越不熟悉的知识越需要频繁巩固,而巩固的最佳时机是自己刚好就要忘记但还没忘记的时候。最早研究这个的鼻祖是Supermemo,他的创始人是一个痴迷这个的超级学神,后来anki抄了他早起公开的算法做了一个开源版,而国内的各种背单词软件也是把wordlist,字典和算法整合下就挂在appstore上了(国外还有一个memrise公司也是干这个的)。这个算法据说核心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非常符合人类的学习/遗忘习惯。

然而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坑,并且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anki对于Scott Young特别好,但对于咱们普通人,非常非常的不实用。

我们要认清的事实是,Scott Young是一个超级自律,有着超强学习内驱力,然后掌握各种自主学习必杀技的高手。对于这样的高手而言,anki确实非常实用,可以让他尽可能减少自己忘记的知识。而对于我们这类小白,anki比背单词软件还更反人性,根本就不是给普通人用的——至少主流背单词软件还把学习内容都准备很友好,还有pk,打卡等增加粘性的功能。不信大家可以去下载anki试试,看看你们真的有谁能够坚持下来30天,别说30天了,连7天大家都做不到。

人家高手在说单指俯卧撑很锻炼人,咱们吃瓜群众旁边围观就是了。等咱们有一天也做到超强自觉性和自律性,自然也会发现anki很好用,甚至要在评论区里跟我吵anki有多么好用。只是绝大多数人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学到的东西忘记了,而是根本就没有动力学,也根本就没有认真学。

所以我把Scott Young的讲课顺序彻底颠倒过来了,还是那句话,最重要的是学习动机,技巧不过是第二位的。


Scott Young回答了同学们的很多问题,因为互动是整个Live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他部分可以录音播放嘛),所以这部分我就不写了,大家想听的收费去听就是了。

(补充)讨论区里大家对于Scott Young的30天学素描这件事情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有人指出了他学习的方法追求捷径最后走歪了。我个人认为Scott Young的确做了许多咱们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同时他所学习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特点是没有真正学到专家级。例如他的MIT挑战也不过是过了每科及格线,更不能说能够做这方面的科研,他的四门语言学习到什么水平,至少很多Live听众都反映口音听不懂。所以大家对于Scott Young并不是应该盲目崇拜,而是带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参考他的建议。

最后,作为Scott Young博客的忠实粉丝,我必须说live的内容远远少于他博客()的内容,而且我的总结也是夹杂了过多自己的思想,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想获得更原汁原味的思想,一定要亲自去他的博客学习,并且在自己的实践中反思和思考他的话。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40103/7829.html

更多阅读

12306火车票打折是如何计算的? 12306火车票如何改签

12306火车票打折是如何计算的?——简介 12306火车票官网最近推出了打折的火车票。接下来是火车票官网,关于打折的一段原文:为适应旅客需求,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2014年3月20日—12月31日期间(9月30日~10月7日除外)始发的部分旅客列车末端

岳飞是如何死的? 岳飞是怎样死的

岳飞是如何死的?时间:2009-11-28 10: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270次第一节 十年之力 废于一旦 古代的通信技术十分落后,而战争形势往往瞬息万变,故皇帝对远征的将帅实行遥控,一般是不适宜的。但是,军事上十分保守和怯弱的赵宋皇朝,又

声明:《scott young live 如何看待Scott Young的live?》为网友赋词半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