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谢谢好多人在评论里说有共鸣,也有对我的鼓励。其实吧,我好像说的很洒脱,很理性地去条分缕析,但是有时候真的会还是抑制不住地难过,去替他们和自己后悔。感情不合的事情真的很难说清楚,虽然离婚了我自认为可以通过种种方法去最大限度地让结果变好,可是真的有时候你会有点责怪父母或者自己,为什么自己就无法拥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一个人有时候很累很累但是还是要告诉自己没办法,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去过上想要的生活。
真的很想对全天下做父母或者即将要做父母的人说,不到万不得已请不要放弃家庭,特别是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或多或少有些影响都会存在她的心智和人生轨道上的。
我现在渐渐大了,跟很多人一样面对着忙于自己的事情,跟父母交流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我已经连续两年春节没有回去了,因为我想在公司值班,赚三倍工资,可以够我下学期做很多想做的事情。春节都不回家是不是很冷血?可是我知道春节对于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本来就是残酷的。
本来最近春暖花开,武大的樱花也开了,妈妈说她明天休息可以来看我,我很高兴,都计划好了怎么带她去玩。结果她又说不来了,因为她再婚之后有了新的家庭,继父女儿现在正在怀孕,有点害喜所以她走不开。我妈是个非常恪守家庭妇道的女人,看重自己的责任。而且再婚了不管怎么样都是有很多身不由己。我能理解,但是突然就抑制不住地眼泪刷的就流下来了,也不知道在埋怨什么,能埋怨什么。埋怨我自己当初坚持让他们离婚了吗?这样的局面是自己想的吗,谁不想有苦跟父母倾诉,不想撒撒娇时刻有困难知道还有他们在你身后陪伴你?
很多事情都是平时一旦投入自己的生活都不会触碰到的情绪,但偏偏还是有那么一些时刻会让你格外悲伤的吧。又一直是单身不肯将就的状态,虽然不抱希望,也还是希望有人以后能理解你的过去和难过。
我一直都很理解人生孤独的本质,但是也会拥抱很多真实的好的不好的情绪。所以离婚对孩子的影响,真的难以言尽,我也努力还在分析还在感受还在努力将自己变得更坚强,希望所有感到共鸣的人你们也一样。
———————————————分割线——————————


其实有时候我挺感谢父母离婚这件事的,小学的时候当我妈跟我吞吞吐吐地说出想跟爸爸分开的时候,我当时没有犹豫地就以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孩子能有的判断力答应了。因为当时在我眼里,他们除了整日吵架、打架,再把两方的亲戚一起搅合进为彼此评理、平息风波的浑水中,没有一点幸福可言。到现在都还记得有一次起床准备去上学,两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开始争吵了起来,撕扯之间我的英语书被不小心扯破了,然后那一天在学校上英语课,整堂课我就怔怔地不断看着那张皱皱的纸,当时的感觉并不是伤心,而是一种孩童般的对现实的无法理解。之后过了几年,我用一句仿佛特别潇洒又矫情的话来解释我为什么支持他们离婚,“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不开心,那就不要在一起。”
离婚这件事也是要分很多种情况的,比如跟了爸爸还是跟了妈妈,两边的亲戚是怎样的,离婚之后双方是否共同承担抚养你的责任,以及被判给的那一方是否再次组建家庭,父母离婚后关系如何,以及自身成长中的想法和经历。
我是跟了妈妈,爸爸离婚之后便离开家乡,并且多年几乎一直没有怎么抚养过我,跟我妈这边亲戚也一直比较亲,外公外婆舅舅舅妈都对我关爱有加。因为是两个人争吵负气太多而分手,所以离婚了两个人几乎是彼此仇视的状态。妈妈和外婆会对你数落爸爸的不是中间还一度甚至让我改姓(然而当时只是觉得自己的姓很好听所以坚持不改= =),当然到了后来时间久了也会说毕竟还是你的爸爸。而爸爸那边亲戚则一直说我妈不该随便放弃一个完整的家庭,这样对我的成长不好。所以一直都是夹杂在亲戚的两难之中,受我妈影响比较多,对我爸多年来不管不顾还是有点仇恨的心态。青春叛逆期更是经常跟我爸恶言相向。以及从小到大到现在都对逢年过节没有感觉,那个时候我在一篇不知写在何处的文中写过,“团圆就是把久置的悲伤拿出来晾晒一番。”因为初中为了减轻妈妈一个人的负担,就转学去了妈妈老家,与外婆外公一起居住。于是每年过年,记忆里就是被亲戚放上长途汽车,跟司机招呼一声,独自前往爸爸老家过年,然后再回来,每年都是不停被两边拉扯不停奔波往返。
到了初中青春叛逆期,去网吧玩游戏、与成绩不好的孩子厮混,那个时候感觉身边女同泛滥,很多打扮中性的女孩子,都是家庭不和或者离异,所以感觉跟这一类孩子“气质相投”,但唯一不同的是,当时我成绩一直很好,每次月考都几乎连续年级第一,老师和班主任特别器重我。所以还有一点就是作为孩子,一生中会遇到的一些人比如老师和同学也会对一个单亲小孩影响颇多。我就直到现在也许不会经常问候我的高中大学老师,但是一定会记得初中待我如同母亲一般的班主任。
高中成了我人生的分水岭,进了一个比较纯净的环境,继而选择文科进了实验班,然后依然是凭借着早熟和敏感对人世的体察,在文学社写了和发表了一些文章,觉得自己在文字方面当时如鱼得水。之后便努力专心高考,最后考上国内某985、211,现在研究生在读。
以前初高中的朋友多少都知道我是单亲,到了后来我有时候跟一些朋友讲起我的家庭和成长,他们都说我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单亲家庭走出来的小孩,而拥有着高度敏感自我的自己不断审视自身也发现自己好像不知不觉地慢慢“修复”着自身的性格,我觉得单亲家庭小孩收到影响造成的一些性格缺陷是可以通过自身被修复的。其实父母离婚有时候会让自己有种自暴自弃的心理,成为自己选择不断堕落的理由,但是可能是有一种不肯屈服的向上力不断支撑我成长到现在可以说各方面都还算优秀的女生(自认为是客观评价)。在某种方面来说,单亲反而给了我一些积极影响,所以现在开始说说单亲对我成长过程的“好处”。

自由与自立。这种自由是来自多方面的,比如自己决定自己生活中的衣食起居多方面的事务,选择跟哪些人做朋友,包括骨子里隐隐地会对规则和约束表示抵触和反感,初中和高中常常服装和发型不符合学校要求,但是却依旧我行我素。以及,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走向,初中就因为被班主任日语启蒙和被外语老师评价”这孩子确实有语言天赋“,决定以后要读文,要学语言。从选择文理科和大学、专业几乎都是自己决定,不管会不会后悔。当然在进行重大的人生选择的时候,没有父母的参考和商量还是会觉得手足无措,但是渐渐还是习惯培养自己独立思索和抉择的能力并会对后果负责。包括现在看来对以后事业工作和婚姻家庭的选择也会一直由自己去做决定,有时候听到身边的朋友因为家庭父母反对而与恋人决裂的事情,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自己一直就像是野蛮生长一样,比如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个女生到处去旅行,有时候都不会跟爸妈打招呼,每次觉得不停地上路像极了我的人生常态。

非常注重人际交往和考虑他人感受。由于亲情的缺失,所以对友情和爱情会让天平更加倾斜。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结交朋友,而且对每个人都是努力付出,比如为朋友制造一些小惊喜,可能是为了讨得别人的好感或者获得对方的承认,因为“缺爱”而特别渴望与人接触。可能在现实中很沉默很内向,但是在社交网络上很活跃很喜欢与人互动。当然到了大学我开始渐渐去学会独处,习惯孤独,学会去倾听自我。但是时刻考虑他人感受是不会变的,就我观察,身边很多单亲家庭或者“缺乏关爱”的小孩都会内心很敏感和细腻,很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和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指责。

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有更多努力的理由。大学以来在身边朋友一直都是温暖积极正能量的形象,而且回首以前小时候那个很消极悲观、又内向不自信的自己觉得现在简直是判若两人。首先归功于努力考上了一个好的大学,感觉在大学里因为比较注重利用时间,努力做感兴趣的事,好像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自由生长的机会,把小时候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给予我的培养都补回来。所以渐渐拥有了一个对人生特别投入的态度,大学过的无比充实,对未知的任何事物和经历都有热情和好奇心,到现在学很多小语种,看书,学画画,坚持长跑健身,跑马拉松,旅游,学做饭,感觉人生有着很多可以自由去追逐的东西。

坚强的性格和独当一切的勇气。

说说总结出来的坏处,也是已经克服掉的和正在努力克服的东西。

不自信。这种不自信虽然说大多数与自身性格有关,但是有一种不自信是没有家庭作为支撑的不自信,也不是说家庭的物质基础,是我总是很羡慕在幸福家庭成长起来的小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在父母的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不管自身条件如何,都有着一种温暖的感觉。比如现在有时候看朋友圈里同学给父母写家书,细数父母之间温馨的细节,po父母的合照等等,都觉得内心无比羡慕和略微酸楚。虽然现在自己也已经是活泼开朗的那种,但就是觉得如果自己哪一天在外面受委屈了,自己擦擦眼泪就好,没有父母会在身后等着随时给你一个宽慰的怀抱。所以也同时会造就自己向前看的性格,也就是上面说的坚强和勇气。

物质和感情中缺乏安全感。因为父亲几乎很少在经济上支持我,母亲也只是勉强维持,但由于她对我存有愧疚,每次都会满足我年少不懂事的时候各种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到了现在懂事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必须要靠自己,所以现在边读书边实习挣钱,虽然每天感觉挺累时间不够用,但是生活如此没办法。感情方面,谈过几任男朋友,都因为无法忍受平淡和觉得被忽视的状况而分手,之后一直单身越发沉浸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过程中,看过很多关于缺爱的一些问题,真的被其中一些经历和话语看得戳中泪点过。而且因为家庭缘故,很多单亲的女孩,尤其加上现在女性地位和状况的变化,对婚姻和爱情和家庭的看法也很不一样。比如我现在是非常赞同生一个小孩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高度成熟,并且要对一个小孩真正担负起责任,同时我对婚姻会非常审慎。由于太自我追求,又怕被婚姻和家庭的契约关系束缚,现在二十三四岁尴尬的年纪也是有点迷茫。有时候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要从彼此了解到接纳对方的家庭和一切也是一件让我没有信心的事,觉得自己的心绪还是很难会被人理解的。

亲情的淡漠与父母难以弥补的关系。不太喜欢人情世故的东西,不会说甜言蜜语去讨好长辈而更宁愿去付出实际行动,而事实证明对长辈来说有时候讨好客套的话才更奏效。有时候对亲情十分淡漠,因为与父亲关系的冷淡,导致对父亲那边亲戚包括爷爷奶奶都没有太多的感情,比如爷爷去世之后的忌日、奶奶将近百岁的时候,我都因为生活和学习太忙而不太愿意把时间拿出来回去老家看看。而父亲在我初中高中重要时期的缺席,直到我上了大学,跟他在同一座城市,人成熟懂事了不像以前那样偏激了,尊重他还是我的父亲,一度想通过跟他出去玩,撒娇地向他提一些小要求来修复这段父女关系。事实证明,有效但是不能根治。本来大了也不习惯于父母讨论自己的想法,父亲性格还是很暴躁,有很难沟通,还老觉得我很多地方都不懂事,要争执的时候我也会觉得他根本没有参与过我的成长,从来不跟我讨论我以后的人生规划,所以没有资格对我进行指责,导致往往沟通是无效的。无法再次走进对方的内心,语言在这个时候是如此徒劳和不可靠。

人生的虚无主义。本来现在就是学文学专业,读多了人文社科类的书对世界的思考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有时候老觉得自己是一种无根的状态,这样既有利于自身自由发展,又觉得自己像《阿飞正传》中张国荣扮演的那个角色一样有点不羁有点放纵自己,就像电影中台词所说的“无脚鸟”的状态,虽然旭仔是不知道父母是谁而处于一种无法有自我身份认同的状态,自己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

希望能从我一个已经从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并已经走出“阴霾”的我的一些心路历程给题主一点参考。我的成长过程中,很庆幸有很多珍贵的朋友,以及最重要的,爱我的妈妈,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但小时候一直都是包容和鼓励的姿态,时常夸赞我是最棒的,所以她温暖的爱和冥冥之中对自我的索求也让我终归是走了良好的成长轨道。

现在看来,我并不是完全没有后悔当初支持他俩离婚的事情,我曾无数次幻想我还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是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事实证明,我爸爸到现在脾气也没有改变。即使他有后悔当初跟我妈分开,但是有可能到现在两个人依旧不幸福。

所以单亲家庭的父母只要还是爱孩子的,不要因为自身的幸福而委曲求全,也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知情权和一如既往的爱,最好你们要能达成一个将伤害度减低到最小的方案,从父母离婚到大学,如果他们什么时候能握手言和共同为我好我自己也能安稳学习生活,如果突然一下子两个人关系恶化了,对我来说有时候会经历情绪崩溃和低谷。
而作为单亲家庭的小孩,自己的伤口自己舔,要坚强乐观起来,终归也是要脱离家庭寻找自我的成长之路的,早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深夜感情向第一次在码这么多字,也算是又对自身经历了一次审视吧。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70103/4040.html

更多阅读

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暴力下长大的孩子

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做错事,逮着就是一通猛打,家长都知道这么做,可能让孩子更叛逆、更自卑,甚至心灵扭曲。未成年犯罪越来严重。据调查未成年人在犯罪前,当他们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受到父母打骂常常不可避免。家庭暴力给他们带来的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让孩子最害怕的行为

  问题一父母意见矛盾,孩子逃避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

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其实不然。  人的性格中除了气质与遗传有关外,绝大部分都是后天形成的,而其基础部分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  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

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影响孩子性格的父母言行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其实不然。  人的性格中除了气质与遗传有关外,绝大部分都是后天形成的,而其基础部分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  (爱华阅读配图)  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最让孩子反感的父母六大行为

  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每一个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一些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或不当,使得自己的教育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引起了孩子的反感,这样的事情是可悲的。为了让我们的家长不

声明:《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为网友沙哑情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