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拖延症 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

拖延症,英文名称Procrastination。
下面摘自刘未鹏先生《暗时间》的内容进行说明。
第一步,明确目标事件,把事件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匹配。
核心关键词:时间管理。
第二步 思维转变:时间管理到个人效率管理
很多人以为时间管理就是建立一个细致到可怕的schedule。其实不然,建立时间表其实是一个思维误区。 因为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干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像上课那样以固定时间长度为单位。时间管理的真正目的只会是为个人效率服务。而个人效率管理的第一原则,就是要把“时间表”观念转变为“事件表”观念。“事件”,也就是任务,才是做事的本征函数,我们的一切计划必须按照这种本征函数展开。这里警告有些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认为做事是为了享受“过程的乐趣”,但事实是做事不是做爱。做事就是要完成这些目标,否则就成了行为艺术。
PS:因为客观原因,今天做不完可以明天做,但必须建立“一定要完成这几件事”的工作观。

第三步:设计自己的进度条 及时反馈是最好的激励
反馈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从一件事情完整的开始到结束之后的工作。对于耗时较小的事件还好。对于耗时较多的事件,往往得不偿失。
为了详细说明这种反馈的不科学性,下面引入刘未鹏先生在《暗时间》内的原文进行佐证:
“进度条的设计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同样的耗时,如果不给任何进度提示,只是在完成之后才弹出一个完成消息,中间没有任何动态变化,那么整个过程就会让人等得非常焦急,导致一些人干脆把程序关了了事。如果有进度不断更新,那么对整个过程耗时的心理感受就会远低于实际值,用户也不会郁闷到把程序关了。
这里的原因在于,没有进度提示的话,我们无法判断这个等待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如果有不断增长的进度条,那么我们对于什么时候会达到100%就会有一个粗略的估计,这个估计是一剂定心丸,让我们知道这事情总会并且会在不久的将来完成。
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善于规划的人,会将目标分割成一个个的里程碑,再将里程碑分割成TODO列表。前阵子流行的GTD方法学,核心的理念就在于,如果你把任务分割了,你就有了进度条,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断的进展,你总会完成任务或到达你的目标,你会有一个时间估计。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分割,整个的任务或目标对你来说就只有两种状态——“完成”和“未完成”,如果不幸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目标,那么你会发现你的进度条总是“未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等待未果会耗尽你的耐心,让你下意识的产生“这事什么时候才能完呢?”的疑惑,没有分而治之,你就不知道未来还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达到目的,这就会让你心生怯意,不敢进一步投入时间,免得血本无归。在这样的心理下,不少人就会选择保守策略——退出,以免到头来花了时间还一事无成。
而所谓的规划其实就是针对这种心理弱点的做事方法。如果你对整个目标的几个重大步骤有清晰的界定,能够对每个步骤的耗时作出靠谱的上界估计,你就不会被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时间投入感到恐惧,就不会被这种不确定感压迫到过早退出。”

第四步:利用自己的暗时间 提高效率最大化
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你装了一个系统之后就整天把它搁置在那里,你觉得这台计算机被实际使用了吗?没有。因为CPU整天运行的就是空闲进程。运行空闲进程也是一天,运行大数据量计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对于CPU来说同样的一天,价值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脑也是如此。
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而这多出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把它运用成为自己的暗时间。
下面需要达成两个共识:
1.我们干事情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而不单单是时间的数量。
2.只有靠自身推理思维后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
所以所谓暗时间就是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的这些时间被你充分利用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
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面,却发现毫无进展,因为你没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学习的东西常驻在你的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你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做梦的时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这件事情,你的CPU总是分配给它,这个时候你的思维时间就被利用到了极致,你投入的时间就真正等于了实际流逝的时间,因为你的CPU是满载的。

第五步: 抗干扰与专注是维系高效率的必要条件
采用刘未鹏先生在《暗时间》一书中的段落佐证:
“举个例子程序员们都知道,任务切换需要耗费许多额外的花销,通俗地来讲,首先需要保存当前上下文以便下次能够顺利切换回来,然后要加载目标任务的上下文。如果一个系统不停地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倒腾,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上下文切换上,无形中浪费很多的时间。
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时间利用效率高得多的原因。任务切换的暗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甚至很多人认为“多任务”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时候的确是),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切换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另外,大脑开始一件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时间来“热身”,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并且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举个例子,你看了一会书之后,忽然感到一阵无聊,忍不住打开浏览器,十分钟后你想起来还要继续看书,但要回复到当时理想的状态,却需要一段时间来努力去集中精力,把记忆中相关的知识全都激活起来,从而才能进入“状态”,因为你上了十分钟网之后这些记忆已经被抑制了。如果这个“热身”状态需要一刻钟,那么看似十分钟的上网闲逛其实就花费了二十五分钟。
如果阅读的例子还不够生动,对于程序员来说其实有更好的例子:你写程序写得正high,忽然被叫去开了一通会,写到一半的代码搁在那儿。等你开完会回来你需要多久能够重新进入状态?又或者,你正在调试程序,你已经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把与这个bug可能相关的代码前前后后都理解了一遍,心中构建了一个大致的地图,就在这时,呃,你又被叫去开了个会,开完会回来,可想而知,得花上一些时间来回想一下刚刚弄清的东西了。
迅速进入状态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至少可以缩短到3-5分钟。但要想完全进入状态,却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的。所谓完全进入状态,举个例子:你看了3个小时的书,或者调试了半个小时的程序之后,往往满脑子都是相关的东西,所有这些知识都处在活跃状态,换言之你大脑中所有相关的记忆神经网络都被激活了,要达到这样一种忘记时间流逝的“沉浸”状态(心理学上叫做“流体验”),不是三两分钟的事情。而一旦这种状态被破坏,无形间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倾向于创造大块的时间来阅读重要的东西,因为这样有利于“沉浸”进去,使得新知识可以和大脑中与其相关的各种既有的知识充分融合,关联起来,后者对于深刻的记忆非常有帮助。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习惯。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包括我自己),工作了之后,要处理的事情一下多出了很多,不像在校园,环境简单,生活单纯,能够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情而不被打扰。工作之后的状况就是,首先需要处理的事情变多,导致时不时需要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另一方面,即便能够把任务的优先级分配得比较合理,也难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忽然想起另一件事还没做的焦虑来,因为没做完的事情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隐藏的进程”,时不时地发个消息提醒你一下,中断你正在做的事情。
因此这里就涉及到最后一个高效的习惯:抗干扰。只有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起前面提到的种种暗时间。抗干扰能力也是可以练习出来的,上本科那会经常坐车,所以我就常常拿着本大部头在车上看,坐着看或者站着看都可,事实证明在有干扰的环境中看书是非常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办法。另外,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   8/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70103/4135.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克服拖延症 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

重度拖延症可以被治愈吗?答案是肯定的。诚然,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在对抗拖延症。比如,胡适先生提供了这样一例子:《胡适留学日记》7月12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 《亨利八世》…

克服拖延症 做一点事情就想放松,然后就开始拖延,怎么克服?

首先声明:这个答案长得让人想哭。但,如果你能看完,绝对又会受益匪浅。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拖延症已经病入膏肓,以前还能擦着截止日期交各种作业,资料,最近已经发展成为迟交,晚交,估计再不治疗,干脆就不交了。。各种自责和悔过,可还是治不好。。

一个拖延症末期,没恒心的懒人如何高效地学习?

别人光给鸡汤不给勺?那正好,我这有2把凶猛厉害的勺子送你。尤其是,如果你读完其他的答案还觉得困惑的话。以下为正文,接招吧,Biubiubiu一个拖延症末期,没恒心的懒人如何高效地学习?针对题主的问题,我的回答不仅仅适用于学习,希望愿意接着读

如何克服拖延症和懒惰 「拖延症」跟「懒」是一回事吗?

  我和你一样,有严重的拖延症,严重到——在微博上看到一篇长文,明知道可能有趣,但都会先点个赞,攒着慢慢看。结果,三天后就忘干净了。  拖延症,通常是指有一些事你明知道应该去做,或者必须去做,但只要没到最后一刻,你不想把它做完。因

克服拖延症 怎样克服拖延症?

其实写这种关于拖延症的文章太多, 方法理论数不胜数。 基本上很多都是打鸡血的高能正能量,看过一遍,能够坚持一阵子,没法在脑中留下太多印象。 然后过几天就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deadline前一天写assignment。 刚开始做正事就玩玩手机,刷刷

声明:《如何克服拖延症 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为网友说不出再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