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冷知识 《西游记》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名著,从来都源于其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与辛辣讽刺,乃至超越时间、历史与人性本身的界限从而关怀人类存在的意义。比之那些不顾历史现实而强加于文本,甚至无法逻辑自洽的“聪明见解”,我相信百回合《西游记》有着更为深刻的存在价值。虽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某种观点如果明显的与事实存在较大的出入,那我们只能把这种观点称之为谬误。

《西游记》的诸多故事并不是由一人一时完成的,而是类似于《浮士德》,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嬗变,经由无数知名不知名的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的心血最终积淀而成。因而这个问题下各个答案列出的诸多“有趣”细节,大多是在西游记这一故事不断演进完善的过程中留下的些许痕迹,而非某一作者刻意为之,更谈不上什么微言大义、伏笔线索。

另,关于部分质问,在此统一作答。

1. 证道说在清朝就很普遍
有清一代考据学兴盛,除去证道一说,同时存在的还有三教合一说、劝学说、心学说等。这些见解在明朝就有,各有依据各有拥趸。五四后,胡适与鲁迅先生的游戏说较为主流。

2.你如何说它不是宣扬道教的丹经/不是丹道书
西游和道教关系的某些说法,《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一书有较为详尽的分析, 的答案中有相关内容。

3.如何解释《西游记》中西游记中出现了XX、YY、ZZ等宗教相关的名词
西游记起源于民间传说,沾染上各种宗教成分也无可厚非。
事实上,中国小说起源于志怪故事,至唐朝时开始蓬勃发展。唐传奇与变文都是唐代通俗文学形式,对后世小说影响深远。如宋代平话形式与内涵都深受变文的影响。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也是随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而逐步发展成熟的,这一过程中必然沾染宗教色彩,留下各类孑遗是理所当然的。结合道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就更能够理解西游记中势必会出现的相关事件/名词。而仅仅以这些作为支撑,论证西游记是否是一部宣传道教的小说,势必变成穿凿附会。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回教学者愿意,我相信他们也能考证出西游记与回教的若干联系。他们能够找到明朝皇室是穆斯林的证据,足以证明其“考据”功力是不容小觑的

所以胡适先生说:
“这几百年来读《西游记》的人都太聪明了,都不肯领略那极浅极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想透过纸背去寻那‘微言大义’,遂把一部《西游记》罩上了儒释道三教的袍子。因此,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西游记》有了几百年逐渐演化的历史;指出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


———————————————我是原答案分割线———————————————————


发现只要是西游记相关问题必有人言辄称吴闲云,吴闲云的论述虽然新颖,但有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想的太多。包括今天在日报上看到西游记是一部彻彻底底道家丹经云云,也是想的太多的典型。还说什么“老辈的读书人那里应该算是常识,是定论。”敢问您内老辈读书人都是些什么人。别的不说,五四以前老辈读书人做的是什么学问?把一本小说做成一门生意的事情市井中常见(评书戏曲),当堂而皇之的当成一门学问的不多吧!这种答案完全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事实上,西游记中确实有很多bug,包括时间轴等,要理解这些bug,首先要知道西游记成书的全过程。

我国明清之际,通俗文学空前发展,有所谓四大奇书或者四大名著之说。这五本著作诞生的过程各不相同,我就以《红楼梦》与《西游记》做比较。

《红楼梦》至少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完成,因此说它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也是有迹可循的。这是所谓一人一时之作品。
但《西游记》成书却有完全不同的经历:

第一阶段,真人真事传说阶段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后来,其弟子辩机根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记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后门徒慧立、彦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神化玄奘,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如狮子王劫女产子,西女国生男不举,迦湿罗国“灭坏佛法”等。它们虽还游离于取经故事之外,却启发后来作者创作出更多的有关取经的神话。

第二阶段,宋代话本讲述阶段
现存敦煌榆林窟的玄奘取经壁画,约作于北宋时期,画中已出现有持棒的猴行者。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讲”。书中也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他原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身为白衣秀士,自动来护三藏西行。他神通广大、足智多谋,一路杀白虎精、伏九馗龙、降深沙神,使取经事业得以“功德圆满”。自此,取经故事的主角开始变为猴王。猴王的形象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有鲁迅的“国产说”(《吴越春秋》《搜神记》《补江总白猿传》都有白猿修道成精的故事。而《古岳渎经》中的淮涡水怪无支祁,他的“神变奋迅”和叛逆特色同取经传说中的猴王尤为相近。详见《中国小说史略》)和胡适的“进口说”(即认为孙悟空形象是由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猴子国大将哈奴曼衍化而来的,详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此阶段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已经出现了蟠桃变幻、虎精破腹、深沙神、鬼子母国、女人国等故事情节。

第三阶段,金元搬演阶段
金北曲院本剧目中有《唐三藏》,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元杂剧剧目《唐三藏西天取经》,皆不传。现今可以看到完整剧目的是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按《录鬼簿》载:吴昌龄有《西天取经》,题目正名为“老回回东楼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经”;又有《鬼子母揭钵记》,相当于杨本《西游记》杂剧第三卷“鬼母皈依”。天一阁钞本《录鬼簿续集》载:“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名下有《西游记》剧目。此时已形成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儿”故事开场的故事结构。

第四阶段,元明小说描述阶段
取经故事在元代已经定型。根据现有文史资料,元时磁州窑取经枕上已经出现师徒四人取经的形象。《永乐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韵“梦”条,引有一千二百馀字的“梦斩泾河龙”,标题作《西游记》,内容和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基本相同。此外,古代朝鲜的汉、朝语对照读本《朴通事谚解》也载有取经故事的梗概。其中更复述了“车迟国斗圣”的故事,和《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相似。其中一条注云:
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子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
并且提及住在花果山水帘洞铁板桥下号“齐天大圣”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园蟠桃、老君丹花,又窃王母仙衣来设庆仙衣会。李天王奉命“引领天兵十万及诸神将”,“与大圣相战失利”。终赖二郎神捕获,被观音押入石缝,“饥食铁丸,渴饮铜汁”。唐僧取经,路过此山,将他放出,“收为徒弟,赐法名悟空,改号孙行者”。注中还提到另两名护法弟子:一个是从《取经诗话》中的深沙神演变而成的沙和尚;一个是《取经诗话》中不曾提到的黑猪精朱八戒。但是他们的神通都不及孙悟空。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最迟在明初,取经故事的主要情节都已全部出现。

第五阶段,百回合《西游记》小说的正式形成。
据考证,百回合《西游记》作者应该是出生于正德年间,小说完成应在嘉靖年间。考虑到此时明王朝的政治现实(道君修玄,吏治崩坏)。《西游记》中种种故事(比如车迟国皇帝推崇道教,迷信成仙,搞出了虎力大师这些邪门道士,最后被孙猴子一顿收拾)的影射就不言而喻了。
而《西游记》的主题,胡适和鲁迅二位先生都有一致的结论——游戏说。胡适在其《西游记考证》中,曾指出:“《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一个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把那神仙‘人化过了’”。鲁迅当时也同意这一论断,他说:“这种诙谐的里面含有一种尖刻的玩世主义,《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正在这里。”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西游记是一部彻彻底底道家丹经云云是纯粹的扯淡。

2.西游记前后矛盾之处并非寓意深刻的伏笔,而是故事由民间起源发展最终被整理成书这一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从传统文学叙事来说,在考据训诂学空前发展的清代以前,是否有发展出这类通过前后矛盾来表达某种深层次含义的技巧也是值得怀疑的(此处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如有异见,欢迎指教)。因此把这些矛盾当作精要,实在是无中生有的典范。

3.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现实巨著,其伟大之处不在乎有没有抖机灵甩包袱去描写什么太上老君与铁扇公主有没有私情,红孩儿是不是神仙私生子;更不在乎它到底有没有宣扬某一宗教的教义。它的伟大在于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更将中晚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世俗文化蓬勃发展,玩世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生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文学名著从来都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与辛辣讽刺。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260103/8522.html

更多阅读

老版《西游记》中的经典歌曲 老版西游记的歌曲

86版西游记作为一代电视剧经典已经成为几代人儿时难忘的回忆。而贯穿于整部电视剧中的各种歌曲,插曲及配乐更是凭着其经典优美的旋律让人难以忘怀,成为这部《西游记》中的一大亮点。下面是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些经典歌曲,配乐和插曲。不知

《西游记》中的好词好句 水浒传里的好句摘抄

《西游记》中的好词好句言语多官样,行藏正妙龄。才如子建成诗易,貌似潘安掷果轻。头上戴一顶鹊尾冠,乌云敛伏;身上穿一件玉罗褶,广袖飘迎。足下乌靴花摺,腰间鸾带光明。丰神真是奇男子,耸壑轩昂美俊英。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黄袍

声明:《有趣的冷知识 《西游记》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为网友秋天的丶孤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