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是孤独的 人的孤独,其本质源于哪儿?

理性。

理性的萌发产生自由和孤独。自由和孤独是一体两面。孤独是痛苦且往往令人难以忍受。所以现代人往往逃避自由,即通过消解自我消除孤独感。这种"逃避自由",也是现代人的另一种孤独形态。

以上观点来自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我知道跳跃性有点强,不过给我点时间慢慢论证。



首先,孤独是什么?

孤独是一种状态:缺乏精神联系(the lack of spiritual relatedness),也是这种状态导致的不幸福(unhappiness)。
什么意思?孤独不是简单说,身边没有人陪,我好寂寞。有时候即使身处于茫茫人海中,你与对方有着明显的肉体联系,可还是觉得自己是精神的流浪者,是人海中的孤岛,你又这孤岛上的鲁滨逊,认为无人可依靠,这种精神隔离,就是一种孤独状态,当然也会伴随孤独的痛苦。

那孤独有其本体论意义么?就是说,孤独是客观存在的么?所谓客观,就是说,是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之中么?

弗洛姆说,是的,因为孤独来源于理性的觉醒。那孤独如何来源于理性的觉醒呢?

(接下来开始解释什么是理性)
理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西方哲学中,便是讲罗各斯和努斯。

罗各斯就是本质,或者万事万物的中心。人总是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总要问为什么,然后去总结现象后面的规律。这个规律,或者说普遍性的存在,就是罗各斯。比如我们读一篇文章,那罗各斯,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罗各斯是归纳总结那些概念后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我们希望尽可能简洁涵盖所有的现象。所以牛顿是伟大的,他用了三条公式就解释了当时出现的所有物理学定律。所以,罗各斯简单可以说成跟现象背后的东西,是精神性的。

如果说罗各斯是一个圈(规则,规律或定义实质就是一种圈定的范围嘛),那努斯就是圈里面指向圈外的箭头。它是一种超越,企图从内部超越罗各斯的范围。是一种能动性,黑格尔说的存在,或者自由,都是指这个东西。可每一次努斯走出了罗各斯之外,罗各斯又会发作,把努斯开拓的地盘收拢在自己的范围下。罗各斯借用努斯扩大了自己的范围,形成了新的罗各斯。还是拿物理学来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对牛顿体系的一种超越,可这种超越,是在牛顿的基础上做出来的,是物理学内部进行的。所以,相对论算是颠覆了之前的物理学的定义,可又因为它实际上也属于物理学,那就扩大了物理学这个罗各斯的圈圈。

人类史就是理性史,是罗各斯跟努斯的交替进行。

那理性跟孤独的联系是什么?

理性是人所独有的,往往同动物性相对的概念。上面无论是罗各斯还是努斯,你要归纳还是演绎,还是你要超越,其实前提都是你意识有一个自身之外的东西,你意识到有对象,不然你归纳谁?演绎谁?超越谁?理性的开始,就是人突破了动物性,认识到自己和外界的不同,认识到有相对于自身的客体。

举个栗子,在《圣经》伊甸园的故事中,亚当和夏娃吃了伊甸园里的善恶果后,看到彼此,马上就拿叶子什么的遮挡自己的私处。为什么?因为他们意识到男女有别,认识到了彼此之间的不同。这就是理性或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一只猪是不会区分它跟另一只猪的不同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小孩也是后天才慢慢认识到ta同别人的不同。这种区分,这种认识到有自身之外的客体,就是理性的觉醒。

《圣经》里,亚当和夏娃最后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这象征着人同大自然隔离开来,没法回到那种原初的联系了。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其实就是想忘记理性,返归自然。理性觉醒就明显特征就是区分开自我与他者,这种区分意味着与自然无意识地融合状态的失去,于是会带来隔离。这种隔离开始于同自然之间,进而过渡到人与人之间。你意识到同自然和人的隔离(isolation from nature and other people),那自然,同别人就没法彻底地精神融合,自然有时会产生精神联系的缺失(the lack of spiritual relatedness),孤独就来了。而当一个人个性越明显,自我定位(self-identification)越明确,那同别人就越不同,隔离也就越明显,孤独感就越强烈。

所以,孤独源于理性。因为人必然有理性,而理性必然导致隔离,隔离必然导致孤独,所以,孤独有本体论意义,或者说有客观性或普遍性,是存在于每一个人(有理性的存在着)身上的。


自由和孤独是一体两面的,因为都来自于理性。

所谓的自由,就是努斯,是理性的主观能动性,是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作出选择并付诸行动。《逃避自由》里讲了三种现代人逃避自由来逃避孤独的情况,其中有一样是机械协同,或者说盲目从众。比如,上了大学,独处时很孤独,所以干脆找人多的地方,同他们干一样的事情,比如沉溺于游戏,或者天天纵情于ktv,或者跟一群人陷入各种八卦聊天的泥沼谈话中,这样,ta就感觉没那么难受了,ta感觉大家都做一样的事,就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就没孤独那种痛苦了。可其实,ta是放弃了理性,放弃去探索自我,通过消解自我去融入别人的圈子,这也就是ta放弃了为自己未来使命做选择的自由。他逃避自由,通过消解自我来逃避孤独。

这时候,我们看到,理性、自我、自由、孤独其实都是共生的。我很多时候选择孤独,只不过我选择保持个性和自我,选择自由和理性,我舍不得放下这些东西,即便孤独往往是痛苦的。当然,孤独也是可以享受和超越的。若你读到这了,建议去读读《逃避自由》吧,看看作者如何论述用"积极自由"去真正超越孤独。这是影响我此生最大的一本书之一

以上


--------------

@mu mu的回答"源于人是群居动物"给了我灵感,让我发现回答中有一点预设没有说明。

在本回答开头,说孤独是缺乏精神联系,这便预设了,人与人之间是本能需要精神联系而无法自足的。因为人若是可天生精神自足,那就没有缺乏之说。

弗洛姆认为,人同其它动物不同之处,在于人自然界中本能最弱的动物,他无法像昆虫那般单靠本能就能存在,更多需要后天滋养与学习。相应的,本能最弱意味着先天束缚最少,所以人是自然界中,可塑性最强动物。人的成长期如此漫长且脆弱,独立生存已经不可能,所以需要社会性的合作。

当然,这里只是推出"人是群居动物"的生理性因素,人有物质联系的需要。大自然可不仅仅只有人是群居动物,蜜蜂和蚂蚁等许多动物也是,那为什么偏偏只有人有精神联系的需要。也许还是得归到理性觉醒,所以人不仅有肉体成长需求,也有精神发展需要,后者是需要通过精神联系来滋养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280103/450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民主集中制的本质是寡头制 制造业寡头时代

原文地址:民主集中制的本质是寡头制作者:一梭烟雨-余律师 民主集中制的开创者是列宁而不是马克思,1905年列宁修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制提出“民主集中制”,既有少数职业革命家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驶领导权。中央委员

人性本质是主动,过分被动是心理疾病 人性的本质特点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厌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 人的本质就是孤独

小说集《卡卡的信仰》自序《卡卡的信仰》是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小说。它的灵感来自于当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个轰动事件。一位14岁少年和他30岁的老师发展了一段不伦之恋,老师因此而获罪入狱。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小说题材,于是有人质疑: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李泽健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说:太阳绕着地球转。哥白尼不同意,说:不对,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牛顿说:时间、空间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站起来反对说:错,时间、空间是相对的……。在我们的周围,类似于这样的争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你

声明:《人的本质是孤独的 人的孤独,其本质源于哪儿?》为网友偷得浮生半日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