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简单写写如何欣赏歌剧的,没想到一动笔就打不住了,最后竟洋洋洒洒写了一万余字,活生生写成歌剧扫盲帖。。。之后会继续更新一下歌剧欣赏这方面的内容,大家多多包涵)
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
有不少人都分不清歌剧(Opera)与音乐剧(Musical)的区别。当我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歌剧演员(Opera singer)时,很多人都会说:哇塞!我就特别喜欢看《悲惨世界》、《妈妈咪呀》和《歌剧魅影》(大家千万别被标题里“歌剧”两个字骗了,这货是纯纯的音乐剧)。
音乐剧与歌剧最大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综合艺术,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它们之间的差别也很多,但我认为最实际的差别是:歌剧无论是歌唱还是乐队伴奏,都不会用麦克风或任何电声和扩音设备。因此在一个大剧院演出,演员只能用西方古典声乐方式演唱(中国所说的美声唱法),台下的观众才听得清。伴奏乐团不用电声,所以用的往往是交响乐队伴奏。而音乐剧演出用了大量的扩音设备,因此演员可以用更贴近人说话的方式去唱,不需要追求大音量和穿透力,乐队伴奏也可以更多样化,任何电声/非电声乐器都可以使用,因此其音乐风格也很多变,可以是流行、爵士或者摇滚的,《歌剧魅影》中甚至借用了大量歌剧的元素。同时由于歌唱的解放,音乐剧演员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来跳舞,所以音乐剧里面经常出现更多的舞蹈。
我有个朋友原来学的古典声乐,后来改行唱音乐剧,被选上出演伦敦西区歌剧魅影里的Christine。有次看完她演出后到后台看她,她向我展示了她个人化妆间里一整场演出要换上的七八套服装,其中最重的一套裙子沉得我要用双手才能拿得出,而她却要穿着这套衣服跳舞,而且天天这么演,平均每周要演9场!而歌剧演员要让自己的声音不用麦克风贯彻全场就要用上全身的洪荒之力了,所以根本无法穿这么重的衣服唱歌,每个歌剧制作排下来一共能演9场就不错了,所以歌剧制作成本平摊到每场演出是远高于音乐剧的。你可能觉得歌剧票价很贵,但歌剧制作本身是个烧钱的活,就算歌剧卖再贵的票,也几乎无法靠票房回本,仍需要靠政府,企业和艺术基金赞助,最后相当于是他们倒贴了一大部分钱请观众入场看戏,所以到剧院看歌剧对于观众来说简直太划算了!
(Christine那套我双手拎都费力的裙子!)(Christine那套我双手拎都费力的裙子!)歌剧是面向所有人的!
歌剧在诞生不久后便开始面向广大观众,欧洲各地纷纷建立起歌剧院。当时欧洲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喜欢去歌剧院看戏。歌剧演出对于人们来说是生活中最大的消遣和娱乐之一。那时的观众,尤其是普通老百姓都是在歌剧院里站着看的,看到自己的偶像上台,便欢呼着向台上丢鲜花,其疯狂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摇滚演唱会。今天的歌剧演出反而有着“高大上”和“高雅艺术”的标签,似乎总跟普通大众拉开了一段距离,成为“品位高,有文化”的人的专利。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歌剧除了是人类创作出来的伟大艺术之外,其本质仍然离不开娱乐:观众在欣赏美时得到的快感——爽!
歌剧创作和制作的流程
很多人对歌剧有误解,认为歌剧里面音乐和歌唱是最重要的,戏剧和表演无关痛痒,形如鸡肋。我就有一些爱乐者朋友并不关注歌剧的舞台和表演,他们只听歌剧的唱片。这当然无可厚非,我也经常听歌剧的CD,而且很多优秀歌剧作品的音乐和唱段单独拿出来就已经魅力无穷了,足够我在没有手机信号的该死伦敦地铁上面high一路的了。但这其实只是歌剧一半的魅力。实际上,从歌剧诞生时起,就一直是剧作家先写出歌剧脚本,作曲家再根据脚本中的台词和剧情发展来谱曲。音乐是表现戏剧的手段和形式,戏剧是音乐所表现的目的和内容。形式和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变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歌剧中,戏剧与音乐同等重要,歌剧最好去剧院里面看!
歌剧院(或歌剧公司)首先聘请作曲家和剧作家创作出完整的歌剧作品,然后聘请导演和指挥。其中导演负责歌剧的戏剧部分,而指挥负责歌剧的音乐部分。两人会共同根据作品中的角色和其对应的歌唱声部(这个在后面会做进一步介绍)来物色歌剧演员。歌剧院同时会根据导演的合作意愿去聘请舞台场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舞蹈和形体导演以及化妆师等。除了这些人,还有幕后的一批辛勤的舞台管理工作人员。在英国,这些人基本都是长得还不错的黑衣高挑金发妹子们,这至今仍是一个我没搞懂的谜。。。
(她们平时在舞台上工作时基本都只穿黑色衣服)(她们平时在舞台上工作时基本都只穿黑色衣服)歌剧排演时间长短不一,很多地方都是六周时间。在排练开始之前,演员就要把整个角色背下来,也就是说能够不看谱把自己的角色从头到尾唱下来。所以排演之前歌剧演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和背乐谱。这要碰巧是演员自己会说的语言还好,要是不会说,演员自己需要字对字地把所有歌词都翻译成会说的语言。嗯,我就经常干这事,有次有部现代德语歌剧,里面有一大段落是各种草药的名字,连我的德国语言指导都是查了半天字典才说得出那都是些什么草。。。
(部分布景道具被搬到排练厅的歌剧排练进行中)(部分布景道具被搬到排练厅的歌剧排练进行中)排练时,导演排戏,指挥排音乐。最辛苦的是一个叫Repetiteur的哥们/姐们。他/她需要一遍一遍地去弹奏歌剧的钢琴缩谱,给我们排练时伴奏,同时还要学会所有角色的歌唱部分,因为他们经常要提醒那些忘词的女高音和男高音们下一句怎么唱。于是每个Rep都练就了一副大嗓门,否则容易被自己的伴奏和其他人的歌声盖住听不到。。。
(被指挥助理训的苦逼Repetiteur....)(被指挥助理训的苦逼Repetiteur....)(歌剧指挥就站在乐池的白色指挥台上,乐队在等指挥大师入场)(歌剧指挥就站在乐池的白色指挥台上,乐队在等指挥大师入场)导演除了排戏同时还要经常跟场景,灯光,服装设计开会讨论舞台设计,其实这个时候,舞台的布景早就已经开始在制作中了。从简约到繁复,古典到现代,冷酷到温暖,从贫民窟到辉煌的宫殿,从海边到森林,从夜店到监狱,只有你想不到的或者剧院不够大放不下的,还真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
(精心设计的灯光打到背景的同时,一处顶光打在了赘肉上面,无语泪奔)(精心设计的灯光打到背景的同时,一处顶光打在了赘肉上面,无语泪奔)(在幕后制作歌剧场景的妹子)(在幕后制作歌剧场景的妹子)灯光,服装和化妆的设计也十分重要,这个其实跟其他的戏剧形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过近二十年来,歌剧制作越来越往极端和现代的方向去走,所以歌剧里面甚至会出现比很多戏剧要更夸张的服装和化妆效果。。。这个直接上图!
(大家在各种诡异的化妆和服饰中认出答主了么,第二张的“婚纱”是英国裁缝在一天时间内量身给我订做的,原因是从中国订的货迟迟没来。。。)(大家在各种诡异的化妆和服饰中认出答主了么,第二张的“婚纱”是英国裁缝在一天时间内量身给我订做的,原因是从中国订的货迟迟没来。。。)歌剧中的音乐形式
歌剧发展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歌剧有非常不一样的音乐结构。但经典的意大利歌剧一般都由歌剧序曲(Overture),宣叙调(Recitativo),咏叹调(Aria),重唱(Duetto/Terzetto etc),间奏曲(Interlude),合唱(Chorus)等部分组成。其中序曲和间奏曲是纯器乐作品,序曲一般会为歌剧的主题奠定基调,比如悲剧往往序曲中会有大量阴郁低沉的段落和矛盾冲突激烈的音乐发展,而喜剧的序曲则往往十分欢快。间奏曲则经常在转场时起到情绪上承上启下的作用,也给歌剧留出换布景的时间。
(转换场景时,演员有时要在间奏曲的间隙快速换装,女演员有时需要几个助手的帮助才能快速把裙子扯掉快上新裙子!)(转换场景时,演员有时要在间奏曲的间隙快速换装,女演员有时需要几个助手的帮助才能快速把裙子扯掉快上新裙子!)宣叙调可以理解为把独白和对话唱出来的部分,作曲家一般根据歌唱语言中句子和词语重音来谱曲,使得唱出来的句子更接近说话的语气。这些旋律感虽然不强,但却是歌剧中交代剧情和推动剧情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里面也经常充满了戏剧冲突。比如某人突然跑过来告诉女主角,你爸爸被你的爱人杀死了!或者某人突然跑过来告诉男主角,你信任的部下背叛你,现在带着一群人来杀你呢!这些激(gou)烈(xue)情节几乎全部在宣叙调中出现。宣叙调又分为“干”宣叙调(Recitativo Secco,意即仅用低音伴奏的宣叙调)和伴奏宣叙调(Recitativo Accompagnato,乐队伴奏的宣叙调)。一般前者叙事多,后者抒情多。
咏叹调是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音乐段落,一般都用于表现角色此时极为强烈的情感和心情。咏叹调有快有慢,有强有弱,有激烈有舒缓。在这里建议大家,不要光顾着听里面美丽的旋律,也要去关注一下咏叹调中的歌词,并结合剧情去感受一下角色此时要表达的情感,这样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体会咏叹调之美。比如每次听都让我忍不住流泪的《蝴蝶夫人》中“晴朗的一天”,蝴蝶夫人每天引颈期盼她美国的爱人终有一天乘船归来,每天都在幻想那重见时的甜蜜与美好的时刻,而事实上观众们都知道那个负心汉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因此那个愿望越美好越纯真越坚定,残酷事实给人的反差就越让人揪心。
“美好的一天,你我将会相见”
“白色的船驶入港口,以惊人的礼炮,向众人示意,你看见了吗?他回来了!”
“是谁?是谁?会是谁?他何时会来?他会说些什么?他将自远处呼唤我的名字,我将躲起来噤声不语,半为戏弄他,半为不让自己在重逢的刹那,因喜悦而死去。”
“然后稍显紧张的他将对我说: 啊!我那被马鞭草香环绕的美丽妻子!他每次都这样呼唤我。”
“我向你发誓!这些都将美梦成真!我会秉持坚定的信念,引领期盼。”
重唱则是数个歌剧角色同时演唱的段落。这些人也许是唱给对方听的,也许各自自言自语(自说自唱),甚至有可能在剧中他们互相都听不见。歌词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完全不同。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八个十个。这几乎是歌剧中变化最多最灵活的一种音乐形式。合唱则由专业的歌剧院合唱团组成,一般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组成。这些合唱队员在舞台上有很多用途,可以充当各种各样的小角色,而且一般每个合唱队员都可以在正常歌剧中分饰多角,要跟主演一样,换好多次戏服!
(五重唱)
(仲夏夜之梦结尾时的大合唱)(仲夏夜之梦结尾时的大合唱)歌剧中的歌唱声部
人声有高有低,歌剧中的歌唱声部也是如此,剧中每个角色都会对应一个歌唱声部,那么有哪些歌唱声部呢?
女高音(Soprano):俗话说,十个唱歌的,九个是女高。女高音是女声的最高音,也是人数最多的声部,大多数歌剧的第一女主角都是女高音:比如《费加罗婚礼Le Nozze di Figaro》里面的苏珊娜Susanna和伯爵夫人Contessa,《魔笛Die Zauberfloete》中的夜后Die Koenigin der Nacht,《茶花女La Traviata》中的茶花女维奥列塔Violetta,《弄臣Rigoletto》中弄臣的女儿吉尔达Gilda,《波希米亚人La Bohemia》中的咪咪Mimi,《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Pelleas et Melisande》中的梅丽桑德Melisande,《凯撒大帝Giulio Cesare》中的埃及艳后克雷奥帕特拉Cleopatra。
女高音有很多都是美女,舞台上的扮相往往也很美。但答主悄悄跟大家说,女高音同时也是Diva比例最高的声部。Diva原意为女神,在歌剧中既可以指唱得非常好的著名女歌唱家,同时也可以指那些爱摆架子,要求高又十分骄傲的“角儿”。
(德尼斯在凯撒大帝中埃及艳后的扮相)(德尼斯在凯撒大帝中埃及艳后的扮相)女高音各自音色都不一样,但总体来说纯净柔美明亮,在歌剧中几乎可以扮演所有的女性角色,比如单纯善良的姑娘,狡猾聪明的女孩,满怀仇恨的女暴君等等。女高音下面也分成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和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等等。
这里附上经典的花腔女高音唱段:
女中音,又称次女高音(Mezzo-soprano):女中音的音域比女高音略低一些,其音色较之女高音更加醇厚深沉,十分动人。女中音人数比女高音少,歌剧中的角色也稍微少一点。她们除了饰演年轻姑娘以外,也经常饰演上了年纪的女人,比如妈妈,保姆等角色。除此之外她们还常饰演“反串角色”(Trousers role),也就是女扮男角,最经典的就是《费加罗婚礼》中的少年凯鲁比诺Cherubino。
女中音作为第一女主角也并不罕见,最有名的莫过于《卡门》中风情万种的吉普赛女郎卡门。这个角色充分的运用了女中音醇厚的音色,塑造出了野性又充满诱惑的音乐和舞台形象。罗西尼也十分偏爱女中音,《灰姑娘》中的灰姑娘和《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也就是后来的伯爵夫人)便由女中音扮演。
(右边那位就是女中音扮的“假小子”)(右边那位就是女中音扮的“假小子”)这里附上最有名的女中音唱段:
女低音(Contralto):女低音是女声中的最低声部,极为罕见。而且从古乐复兴运动之后,她们很多歌剧曲目可以被女中音(次女高音)和高男高音取而代之,所以著名的女低音就更加少了。现在还活跃的著名女低音屈指可数:,,,,,而且她们唱的大多数曲目都是巴洛克时期写给中音阉人歌手的曲目,也就是最适合高男高音的曲目。
由女低音演唱的写给阉人歌手Senesino唱段:亲爱的新娘
(这“哥们”是当红女低音Sonia Prina,唱起歌来简直man到极点)
高男高音,又称假声男高音(Countertenor):这是答主自己的歌唱声部,所以必须偏心多花点笔墨介绍一下。高男高音是用男性假声演唱西方古典音乐声乐作品的声部,这个声部结合了男性金属的音色和女性柔美的音色,音色中有一种超越尘世的美。高男高音相较于其他声部非常稀有,世界范围内活跃的高男高音也不到百人。由于用假声演唱,大多数高男高音的音域比较接近女中音和女低音,因此是男声中最高的声部。高男高音历史悠久,曾经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达到顶峰,后来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以后近乎绝迹。二十世纪中期高男高音开始复兴,现在已经重展辉煌,发展的如火如荼。在歌剧中,高男高音经常代替巴洛克时期写给阉人歌手的主角,因此一般都饰演皇帝,英雄,骑士等十分阳刚的第一男主角。比如《凯撒大帝Giulio Cesare》中的凯撒大帝,《罗德琳达Rodelinda》中的国王贝塔里多Bertarido等。现当代歌剧亦有许多角色为高男高音量身定做,比如布里顿《仲夏夜之梦》中的仙王奥伯伦Oberon,亨策《费黛拉》中的狩猎神阿忒弥斯等。
(总在凯撒大帝中演小坏蛋埃及法老的Dumaux童鞋,高男高音界的跳高冠军!)(总在凯撒大帝中演小坏蛋埃及法老的Dumaux童鞋,高男高音界的跳高冠军!)
附一个答主自己演唱的视频吧~
男高音(Tenor):男高音是歌剧中闪耀的明星,常常饰演第一男主角。男高音声音通透,爆发力强,富含金属般的音色。男高音又称“难高音”,是非常难唱好的声部。高音的确是男高音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能够瞬间将人推向高潮,但这往往也是男高音一辈子都克服不了的痛。能够唱出完美的英雄般音色的高音,大概是所有男高音的目标和梦想。但真正成功的男高音跟其他所有声部一样,不仅仅要唱好高音,所有低中高的声音都要很有质量,并且有极佳的音乐感觉和超强的音乐表现力。
除了著名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外,历史上还出现过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男高音,这里为大家附上我最喜欢的男高音咏叹调之一,由意大利伟大的男高音马里奥·莫纳科演唱的《丑角》咏叹调“穿上戏袍”。丑角卡尼奥明知自己的妻子劈腿要跟情夫私奔,演出马上开始,却只能忍住得知深爱的妻子想背叛自己的巨大痛苦,穿上戏袍,准备办成小丑强颜欢笑,最后上台前却忍不住痛苦的哭出声来。最初这段视频是我法国朋友发给我一起看的,他本来觉得莫纳科夸张的表情很搞笑想给我看,可是当我们一起看完整段之后,我告诉他我被深深感动了,他点点头说他也是。。。
附上《塞维利亚理发师》中著名唱段:快给大忙人让路,看看唱意大利歌剧嘴皮子要动得多快!
男低音(Bass):男低音是所有歌唱声部中最低的一个,音色非常沉厚,在低音区就极好的共鸣,也是所有声部中最稀缺的声音之一。很多低音好的人都只是低男中音(Bass-baritone),而不是真正的男低音。男低音在歌剧中很少扮演主角,经常扮演比较特别的角色,比如反派,上了年纪的男性。有些专门扮演喜剧角色,负责搞笑,这种男低音叫做喜剧男低音(Basso buffa)。 在巴洛克歌剧中,对于男低音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亨德尔的歌剧中就有大量的男低音角色。著名角色有:《波西米亚人》中的柯林,《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巴托洛医生,《魔笛》中的萨拉斯特罗等等。
(巴托洛医生,快看这服装就够有喜感了)
说了这么多,在国内的朋友们可以在哪里看歌剧呢?在北京的朋友们可以去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中央歌剧院等等,在广州的朋友们可以去广州大剧院。而在上海的朋友们有福了,马上9月8日和9月10日在上海大剧院就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法语歌剧之一上演:别克大师系列——德彪西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是著名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一部五幕十二场的歌剧,也是他完成的唯一一部歌剧,由作曲家亲自改变的歌剧脚本,114年前,也就是1902于巴黎喜歌剧院()首演。这是一部讲述三角恋的悲剧,音乐上运用了德彪西精通的印象派和声,并将法语台词的音韵与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我两年前在伦敦看了朋友出演的这部歌剧,记忆尤深,这次汤沐海指挥将带领强大班底在上海大剧院为大家带来这部戏,我十分期待!上海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