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
我不喜欢西游伏妖篇。
西游伏妖篇是一部我关注了良久、期盼了良久的电影。身为星爷的死忠粉,从电影的第一个预告片一直到大年初一的晚上,我一直都在幻想所谓“王终见王”、“珠联璧合”所能带来的火花。
然后我看完的第一想法是这样的:
我想骂人,不是因为这部电影糟烂到无可救药。而是我不懂,为什么一部本可以拍的优秀得多的“高分电影胚子”能到今天让人尴尬脸酸的地步。
那种感觉就像是脊背上穿了两根钢刺。一根叫“演技”,另一根叫“笑点”。
许久之前因为长城里启用景甜显得格格不入,我曾经写过一篇答案把老谋子过度黑了一通。在看完西游之后,我得说我错了。
林更新,痞气悟空,没什么黑点。姚晨,中规中矩。包贝尔,一出场我就想透过屏幕给他一拳,但没准反倒符合了角色的设计意图。
然后就是吴亦凡。
挨打要立正,立正要站直,我要向老谋子道歉。在吴亦凡演技的衬托之下,我甚至开始觉得景甜算是个蛮不错的演员。而且最为关键的是,长城真的把我的情绪带入进去了。无论是揪心还是激燃,我起码能在尴尬之外沉浸到电影的故事中去,能在电影里找到制作人想传达的某种内核。我受之影响,并暂时成为光影的一部分。
而在西游里,我不能。因为那糟糕到让人骂街的台本技巧,那毫无配合的对手戏,那让人头皮发麻的造作表情。我看到的不是大智若愚的唐僧,也不是暗黑世界的西游。而是脱离西游世界之外的,吴亦凡的演绎天堂。在那个天堂里鸟语花香四季如春,没有唐僧,只有吴亦凡他自己。
他赢了。
在这里的那句“你这个臭猴子”,每个字都生冷到钻进骨髓里。在这里的那句“你这个臭猴子”,每个字都生冷到钻进骨髓里。好的电影是会让你不舍的抽身的,哪怕膀胱爆炸你也不愿从坐席上离开半秒,生怕错过一个精彩细节。你投入其中,就好像亲身的旁观者。可哪怕我有一丝一毫想要被庞大的画面、澎湃的音乐所感染,去投入故事之中,马上就会被这个玄奘一耳光抽回座位里,抽回那个座无虚席的IMAX影厅。
我只能面无表情地在心里默念:“哦,好厉害,然后呢?”
没有然后,哪里有然后。
(另:在正片中发现多处口型不匹配,比较影响观感,应该是剪辑或者校对的锅。)
坐在我身后的陌生小哥听完了影片最开始驱魔表演中,吴亦凡的那段精彩念白之后,嘴里开始愤愤地轻声嘀咕着。
“太差了。”
评价非常中肯。
抽自己耳光尴尬,咆哮尴尬,煽情尴尬,调情也尴尬。唐僧像是个鼓风机,每句话都吹的人脸颊僵硬。有人说这本来就是唐僧在给妖精演戏,所以才尴尬。我理解精心设计的反转剧情,但是“尴尬”和“戏中戏”完全是两码事。你看《大内密探零零发》里星爷和刘嘉玲的戏中戏,会有人觉得尴尬么?
正因为这种独步天下的演技,尴尬就成为了西游伏妖篇的精神内核。而笑点也非常配合的走入尴尬行列,那种硬咯吱你笑的感觉让人如芒刺在背。
星爷是个有怀旧情绪的人,这大家都知道。对他来说,喜剧简单的就像是“肥婆掉进水沟”。他喜欢用闯将令、小刀会序曲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也是只猪”“骗你我是猪”这种梗,换做星爷来说没准别有一番效果。
但世界上只有一个周星驰。
星爷尚未能认识到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样勤勉和极具喜剧天分。如果西游伏妖篇脱离了这些沉重的笑点,变成一部纯粹的黑暗魔幻电影,理应比现在更加出色。喜剧之王不需要只拍喜剧电影,也不可能只拍喜剧电影。
而至于“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师傅的套路”这种梗已经大失水准,“出事之后背后众人散去”的梗在本片里也显得冰冷。很多应该饱含笑果的包袱,在影院里都是笑声寥寥,十分寡淡。
与其让人难受的笑,莫不如干脆不要笑。
抛开这两根刺来看,伏妖篇的确有一些闪光点。
西游伏妖篇的剧情在设计的时候,肯定是倾注了“双王”的很多想法的。他的剧本单独抽离出来其实非常优秀,一方面是塑造了一个截然不同、却有足够真实的西游世界。另一方面,连续反转的剧情设计,包括比丘国、白骨精的故事线,甚至从驱魔表演、蜘蛛精到最后的草蛇灰线,都比较有水准。只不过碍于篇幅和蹩脚的故事衔接,整体略显破碎和仓促,叙事不够完美。
伏妖篇的画面震撼且有想象力。可能是近几年对于西游记百姓嘴里常说的“神通广大”这四个字,最新颖、最有张力的画面表达。徐老怪没有让人失望,对于悟空的强大、妖的强大、佛的强大的描绘,大多是颠覆以往的。美中不足的是最终决战充斥着塑料渲染材质,而且微微发糊。构图上,黑暗色调之中出现了几处景色(主要是和小善在一起的时间),都极具美感。音乐除了用了几首经典怀旧BGM之外,新曲子也都算是恰如其分。
但所有、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的分量,都拔不掉那两根刺。
喜欢星爷的电影,肯定不是因为他的画面是好的,音乐是好的,起码不只是。画面会感染你,音乐会感染你,但最终最能感染你的,是人。你喜欢的是《唐伯虎点秋香》的唐寅,是《大话西游》的至尊宝,是《喜剧之王》的尹天仇,是脱离于演员之外的角色本身。电影里的演员没有一个是自己,他们的身体里必须住着另外一个灵魂。如果有人打了周星驰这三个字的招牌,你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个并不算苛刻的要求:
这里面的角色能打动我,哪怕一点点。
看电影是为了看很多东西,看剧情看特效看颜值。但从你眼前的两片薄薄的偏振片看到的,每秒钟几十帧的3D画面到底为什么被称作电影,很多人差点都记不得:你是在看一群人,他们都在演戏。无论是CG合成的人,还是货真价实的人,他们需要演戏。
失去了所有演技,最起码已经不是完整的电影。
这本来可以是一部极具内核、音画波澜壮阔、剧情波谲云诡的高分魔幻电影,可以推动一个类型电影的工业先河。星爷和徐老怪双王联合,也会成为影史的一段佳话。
到现在,尘埃落定。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最终要把伏妖篇拍成这样,但我能揣测。
西游伏妖篇是一部从出生就注定要赚钱的电影。从他在娘胎孕育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烫金勾勒出资本的轮廓。制作成本4.4亿、宣发费用1.2亿。这个包袱大到没有任何人愿意独自背起,是贺岁档的一次大规模负重赛跑。外界言传的“三十亿托底”虚虚实实尚未可知,但阿里影业和他背后21家参投名单确是赫然在目。
因为所有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分了包袱,包袱就会变成蛋糕。
2016年的电影市场不容乐观。而周星驰、徐克、西游记,这三个词汇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是大蛋糕。尤其是周星驰,当然是近五年的国产电影票房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每次出手,星爷都豪揽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票房。周星驰这三个字里面,至少藏着上百亿滚滚的现金流。
所以你看看,他的名字占据在海报上不可忽视的一角,笔画铿锵有力。
海报上挤着周星驰和徐克的名字肯定无可厚非,因为我愿意相信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部星氏电影、也是一部饱含着徐克审美的视效电影。我当时更相信,两人都会有别样的手段,去调教那些经验不足、演技拙劣的演员,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巧妙利用。
但也没有。
周星星当然要做商业电影。但从根本来说,我们都希望他做更好的商业电影,而不仅仅是成功的商业电影。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西游伏妖篇,可能是因为两人都有一点点怕。即便周星驰和徐克都已经是国内电影的超级IP,他们还是要启用流量小生,还是放不下当年“喜剧”的二字招牌。资本牢牢捆绑着这部电影,一切都不得有失,都在朝着最大化收益的方向设计。
别闹了,这其实大可不必。不必留下恶劣的风评,也不必拍的这么荒唐。
周星驰早就不需要捆着那些所谓的流量大户一起爬了,他自己一个人跑的比谁都快。既然想好好拍自己心中的西游、想用心弄一部电影,他什么都不需要顾及。他比任何流量大户的流量都更大,也比任何鲜肉都一呼百应。
你是周星驰,你干嘛要怕。
完。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