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 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期而至。许多学长学姐在毕业找工作的这段日子里都会问我一个问题:


我是应该留在上海呢,还是回家乡呢?

但往往还没等我开始回答,他们自己就先开始分析了:上海的工作机会多,但是压力大;家乡工作可能比较无聊,但是可能比较轻松,离父母近,也方便。但男朋友/女朋友怎么办,要换一个么。诸如此类。BlaBla。听完一个小时的絮叨之后,他们终于会问:那么,你怎么看呢?

为了回馈她们的絮叨,我也决定开启絮叨模式,于是我说:要回答你这个问题,我需要讲一个比较长的故事,你有耐心听吗?

———————————一个比较长的故事的分割线——————————————

即使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201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形势也都好得有点不太像话了。

为什么这么说?看图便知: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虽然我国各省级单元(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年龄人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劳动力)的总量各异,但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都处于60%~80%的区间(除贵州以外)。像北京上海天津这种直辖市,其比例甚至达到70%~80%的区间。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虽然我国各省级单元(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年龄人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劳动力)的总量各异,但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都处于60%~80%的区间(除贵州以外)。像北京上海天津这种直辖市,其比例甚至达到70%~80%的区间。

换句话说,全国劳动力充沛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横向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到,即使是全球一线城市,如伦敦纽约东京,他们的人口年龄结构预期也不过就是在这个60%~80%的区间而已。如下图所示:

但即使在这么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我们还总是偶尔能听到一些人口或经济学家在时不时发出忧患的感叹声。他们在担心什么呢?

他们担心一个数,叫做总和生育率,而六普统计指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8,这是一个偏低的值。

有人质疑:低了怕什么,开放二胎好了,甚至未来开放生育限制,难道还怕人不够么?中国人不是很能生吗?

呵呵。事实远非如此。在提高生育率这个问题上,许多学者均做出了不同结(li)果(chang)的判断。比如计生委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放开二胎,我国生育率就会蹭蹭蹭地提高1.5倍,但有些专家认为你放开八胎也没用生育率最多也不过能提高1.06倍而已,众说纷纭争执不下。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引用梁建章教授的研究看看。梁建章曾经对中国知网1990至2010年共211篇中国生育意愿(理想孩子数)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得出下表。

2010年共211篇中国生育意愿(理想孩子数)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得出下表。 2010年共211篇中国生育意愿(理想孩子数)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得出下表。

可以看到,从90年代到00年代,中国整体生育意愿是降低的,而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更远远低于农村居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假如未来中国的生育率能够达到1.4至1.8的水平,倒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然而,生育意愿并不能代表实际生育率,二者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日本和韩国的调查中,生育意愿都超过2,但实际生育率却都不到1.4。根据上述数据,梁教授认为,在没有任何限制下,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也不会超过1.7。

好吧,我们就假设计生委忽然duang地一声被解散,中国再无生育限制,在最好的情况下,全国的总和生育率能够提高到1.7(即2010年水平的1.44倍)。那么会看到怎样的结果呢?我们将1.7这个值放入到人口推算模型中(具体可参看)计算, 得出以下结果:
如图所示,即使生育率上调至1.7,但自2010年起,劳动年龄人口水平仍在一路下跌: 如图所示,即使生育率上调至1.7,但自2010年起,劳动年龄人口水平仍在一路下跌:

至203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1亿人;

至204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1.5亿人;

至2050年,建国100周年之际,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下降2.5亿。差不多扣掉两个日本。

2.5亿,很多吗?

我堂堂天朝13亿人口,区区2.5亿的减少而已,算什么,正好帮助天朝解决了人口过剩问题嘛。连计生委也涨红了脸,掐指一算,问道:19%缩减而已,人口的事,算是危机么?

这个计算没错,2.5亿劳动力的净减少,对于13.3亿人口而言,貌似只是19%的缩减。但它背后还隐藏着年龄更迭的杠杆作用:

看上去只有19%的缩减,但实际上却会使全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缩水了27%,直接下降到51%的危险地带;同时相应地,全国的老龄化率也将从13.7%暴涨到31.3%。

这是毋庸置疑的人口危机啊。

幸运的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因此人口的危机也并非均等地分布在所有的城市和地区当中。总会有一些城市和地区能够逃出生天。

但不幸的是,虽然有些城市可以幸免,单这2.5亿劳动力缺口的黑锅,总是需要有人来背的。

那么,到底是谁来背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全国尺度的人口流动图:
从2005年到2010年各省流动人口规模上来看,在各自省内流动的人口比例占了全国人口流动总量的大头。大部分省级单元的省级流动比例均低于10%。也就是说,全国的人口流动性基本上被封闭在省一级的单元当中。而能够产生较大规模(大于10%)跨省人口流动,大概只有这六个地区:从2005年到2010年各省流动人口规模上来看,在各自省内流动的人口比例占了全国人口流动总量的大头。大部分省级单元的省级流动比例均低于10%。也就是说,全国的人口流动性基本上被封闭在省一级的单元当中。而能够产生较大规模(大于10%)跨省人口流动,大概只有这六个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

那么,这些地区在跨省的人口流动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请看下图:
我们把省内流动数据剥离出去,只保留省级之间的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们把省内流动数据剥离出去,只保留省级之间的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这六个省级单位的跨省人口流动,全部都是净流入。

是的,它们不生产人口,它们只是人口的抽水机。

而它们抽取的水源,则来自上图中排名靠后的那些省份:河南、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等。总体而言,抽水的省份远远少于被抽的,这是一个清晰的遵循幂率规律的世界。

我们可以在空间上清楚地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请看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半个中国的人口,以省为单位来观察的话,全都在净流出,而少数净流入的地区,则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北京天津两地。 从上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半个中国的人口,以省为单位来观察的话,全都在净流出,而少数净流入的地区,则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北京天津两地。

因此,回到之前我们提到的问题,到底是由谁来背未来的2.5亿劳动力缺口的黑锅呢?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有可能是上图中偏黄色的任何一个地区。

是的。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会被人口危机选中。 因为35年后,留给中国的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未来:2050年,2.5亿劳动力的净减少,下跌至51%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以及高达31%的老龄化率。毫无疑问,“衰落”与“收缩”,将取代“发展”与“建设”,成为未来的我们和我们下一代更为熟悉的词汇。

客观地说,在中国无法做到像美国一样以优质和稳定的移民来确保自身整体人口结构合理性的情况下,有些地区就必然会死去,或者是乡村,或者是城市。就像今天的日本一样。全日本人口都在减少,无数村庄城镇衰亡凋败,但只有东京和大阪都市圈依然挺立。

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大都市将毫不留情地吸干周边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能够生存。残酷吗?也许,但这却是每一个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出的结果。

未来的中国也毫不例外。

最后,为了更清晰地看到未来,我们可以简单设计这样一组计算:

假如,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的劳动力总量(比例就不提了,结果不敢拿出来给大家看)在2050年时仍然能够维持2010年的水平。那么,这三个城市需要从哪些省份抽取多少劳动力资源才够呢?

完成这个计算一共需要四步:
第一步,先取出这三个城市净流入人口的来源进行分析,请看下图:


第二步,综合这三个城市的外来人口来源地的比例分布,计算后选择了前十名的省份,确定为“北上广”的劳动力补给省,请看下图:



第三步,计算“北上广”至205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缺口。我们假设这三个一线城市从2010年至2050年都不再有移民进入,那么通过人口模型计算其劳动力的缺口将如下图所示:

第四步,将这三个城市的2050年劳动力缺口值按照比例分配到”供给省“,并且推算“供给省”在2050年的人口自然变化值,将这两个值叠加起来,即可看到在“北上广”抽满之后这些“供给省”所剩下的“血量”。请看下图:


当然,这仅仅是“补给省份”被“北上广”抽血后的情景。其实这些省份本身就包括不少抽血大省,比如江苏。它虽然被上海抽掉不少,但是它还能从临近的安徽河南等地补回来一些。总体而言,假如考虑全国情况,这张图里有些“补给省份”的血量会变得更低。

—————————讲完了故事开始总结答案的分割线————————————


故事讲完了,感谢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最后一段话,算是正式回答这个问题吧: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在犹豫。究竟是要回归生活惬意的小城镇家乡,还是奔赴大城市或者“北上广”辛苦打拼开拓人生?比如我的学长学姐,问我的正是这样的问题。

其实,这是每个人自己需要去做的选择,我们无法干预。

但我想对他们说的是:

你还能在这些选择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但在你的子女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

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

就是这样。

*注:除日报外,转载本回答的话请联系我。一般都会同意,但请一定要联系我先。谢谢。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360103/4923.html

更多阅读

究竟该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直销? 中国仙道之究竟

究竟该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直销? 无论是深入直销看直销、还是跳出直销看直销,“究竟该如何看待直销”都是直销业永恒的话题,也是永恒的问题。尤其在今天,“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的直销”,已经不仅仅是“话题”或“问题”这么简单,他已经成为

李攀:如何看待持续回落及应对策略?

李攀:如何看待持续回落及应对策略? 今天大盘再次暴跌,连续两天回来,大盘已经跌了近300点,两市个股基本是哀鸿遍野,昨天百股跌停,今天继续扩大规模,两市九成个股回落,回落超过5%的超过1300只,这就是短线的风险所在,最近我一直提示风险,要轻仓短炒

逃离北上广 营销 归去来兮—逃回北上广之辩

      大城市与小城市之争,北上广与三、四线城市之争,在当代中国舆论界不断掀起波澜。尤其是春节、春运之际,逃离还是逃回?这是一个问题。无数长途颠簸的游子,都会面临这个哈姆雷特之问。在当代中国急剧变迁的时代,这个问题尤为凸显。

四小时逃离北上广 等你成功了就可以逃离北上广

      最近这几年,几乎每年都听见媒体念叨几遍“逃离北上广”,最近某媒体又念叨了一次,说是超过六成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房子与户口的原因逃离北上广,回到二三线城市或者小县城就业。  之所以这个话题成了每年必有的东西,无非是说“京

声明:《逃离北上广 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为网友不俗即仙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