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过誉 知乎 王小波在知乎上被过誉了吗?

“他的文体、他的语言、他非凡的写作技巧和他的思辨”

围绕这句话提供一点看法。

从写作技巧和思辨来说,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王小波具有一种虚构一个完整世界的能力。且不论宏大的“三部曲”,在他早期的小说,如八十年代初的试笔之作《唐人故事》里,就已经展现出了这种难得的才华。他的语言看似平白,甚至有点粗鄙,也不急着讲述一个寓意深厚的故事或者是卖弄叙事的技巧,但总能最先以最精巧的词语命名眼前的混沌,瞬间照亮我们。他是一个狡黠的上帝。“原来小说还能这么写”,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他作品的最直观感受。尤其是在同时代大多数应时小说已经褪色得不堪卒读的今天,他的作品仍然具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并还在对后来的写作者,科班的作家和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产生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样的写作者无疑是一个天才。毕竟当年风行一时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报告文学,现在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读呢?
以《唐人故事》为例,古代传奇与现实际遇在他笔下结合,红拂女、李靖、虬髯客间的三角关系,舅舅情人里的“绿色的爱”,立新街一号中古今交错的两个王二,盛唐故事里加入了现代人的歌哭悲欢,在他驰骋想象、天马行空的语言之下,传统的题材让人会心而笑,绽放出我们现代生活的旨趣。令人拍案称奇的叙述,讽刺调侃,黑色幽默,也都让人忍俊不禁。这是新时代的《故事新编》,达到了超越神似的深度真实。.

玄宗在世最后几年,行路不太平。那年头出门在外的人无不在身上怀有兵刃。虽然如此,见到路边躺着喂乌鸦的死人,还是免不了害怕。一般人没有要紧的大事,谁也不出门,大路上因此空空荡荡。有一天,一个书生骑着骏马,押着车仗,在关中的大道上行走。那时候正值夏日,在马上极目四望,来路上没有行人,去路上也没有行人,田野上看不到农夫,只有远处地平线上空气翻滚,好像无色的火焰。车轮吱吱响,好像在脑子里碾过。书生在马背上颠簸,只觉得热汗淋漓,昏昏沉沉。旅行真是乏味的事,如果有个人聊聊就好了。书生不想和车夫谈话,因为他们言语粗鄙,也不想和轿车里的女人谈话,因为她们太蠢了。因此他就盼着遇上个行人,哪怕是游方的郎中,走方的小炉匠也好。可是从上午一直走到下午,谁也没遇上。直到夕阳西下,天气转凉时,才遇上一个和尚。
和尚骑着骡子,护送着一队车仗。轿车里传出女人的笑语,板车上满载箱笼。虽然书生盼望一个谈伴,这一位他可不喜欢。第一,和尚太无耻,居然和女人同行。第二,和尚太肥,连脑后都堆满了一颤一颤的肥肉。因为和尚不留头发,这一点看得十分清楚。等了一天,等来这么一个人,不是晦气么?等到彼此通过姓名,书生就出言相讥,存心要和尚难堪: “大师,经过十年战乱,不仅是中原残破十室九空,而且人心不古世道浇漓。我听说有些尼姑招赘男人过活,还听说有些和尚和女人同居。生下一批小娃娃,弄得佛门清净地里晾满了尿布,真不成体统!”
和尚虽然肥胖,但却一点也不喘,说起话来底气充足,声如驴鸣:“相公说的是!现在的僧寺尼庵,算什么佛门清静?那班小和尚看起女人来,直勾勾地目不转睛。老衲要出门云游,家眷放在寺里就不能放心,只得带了同行。这世道真没了体统!” 书生想:这和尚恁地没廉耻!我不要他同行。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前面是个市镇。书生说:“大师要住宿吗?这里有好大客栈,正好住宿!”
“依相公说,我们就住宿。”“大师宿下,我们乘晚凉再行一程。”
“那就依相公说,我们再行一程!”“大师要宿,我们便行。大师要行时,我们就宿。”
“相公,正好要说话,怎么撇了开?相公要宿,我们也宿,相公要行,我们也行!” 书生听了又好气又好笑,真想骂他一声。但是没有骂,只是想:和尚要同行,也由他。车马行过市集,走上山道,太阳已经落山,一轮满月升起来,又大又圆,又黄又荒唐。月下的景物也显得荒唐。山坡上一株枯树,好像是黑纸剪成。西边天上一抹微光中的云,好像是翻肚皮的死鱼。马蹄声在黑暗中响着,一声声都很清楚。和尚的大秃头白森森,看上去令人心中发痒。书生真想扑过去在上面咬一口。当然,这种事干不得。和尚要问:好好地走路,你啃我干什么?书生又想:捡块石头开了他的瓢儿也能止痒。这种事也干不得。和尚在喋喋不休,听了他的话,书生心里痒得更厉害。和尚在谈女人,谁能想象佛门子弟会说出这种话来?
和尚说:安南的女子娇小玲珑,性情温柔,拥在膝上别有一番情趣;鲜卑女子高大白净,秀颈修长,最适于在榻上玉体横陈;东瀛的少女深谙礼节,举止得体,用做侍婢再合适也没有;西域的蛮女热情如火,性欲旺盛,家里有一个就够,万不能有两个。谈到中国女人,和尚认为三湘女子温柔,巴蜀女子多才,陇西的女子忠诚,关中的女子适合当老婆。天下只有燕赵的老婆最要不得,因为完全是母老虎。听到最后一句话,书生有点上火,因为他老婆是河北人。于是他接口说道,现在的女人都不成体统,遇上谁就和谁过,也不管他是和尚道士,头上有毛没毛。关于这一点,和尚说不能怪女人。这些年来先是安史之乱,后来又边乱纷纷。天下男了去了十之八九,女孩子却还得嫁人。所以,嫁个和尚也不错。听了这种话,书生差点笑出来,这个和尚有趣得紧啦! 这是《唐人故事》里的《夜行记》,故事好玩,这种语言也很难得,是对文言的戏仿,又有生动活泼的白话表达,干练而摇曳生姿,节奏感极强,推动着我们一路读下来。
至于下面的这段,更是风趣的聪明,射跳蚤,公跳蚤和母跳蚤,认跳蚤文,也亏他能想得出,而且行文控制的也很好,并没有流于贫乏的抖机灵,语言“又干净又明亮”,叙述者的视角灵活转换,白话里混入文言,奇哉怪也,带着点弹性,读来让人一笑:
和尚说,看来相公对于射艺很有心得,可称是一位行家。不过在老僧看来,依照天时地利的不同,选择弓矢去射,不免沾上一点雕琢的痕迹。莫如就地取材信手拈来。比如老僧在静室里参禅,飞蝇扰人,就随手取绿豆为丸弹之,百不失一,这就略得射艺的意思。夏夜蚊声可厌,信手撅下竹帘一条,绷上头发以松针射之,只听嗡嗡声一一终止,这就算稍窥射艺之奥妙。跳蚤扰人时,老僧以席蔑为弓,以蚕丝为弦,用胡子茬把公跳蚤全部射杀,母跳蚤渴望爱情,就从静室里搬出去。贫僧的射法还不能说是精妙,射艺极善者以气息吹动豹尾上的秋毫,去射击阳光中飞舞的微尘,到了这一步,才能叫炉火纯青。
.
书生听了这些话,把脸都憋紫了。他想:幸亏是在深山里说话,没人听见,否则有人听了去,一定要说这是两个牛皮精在比着吹牛皮。倘若如此,那可冤哉枉也!我那射雁、射雕、射雉、射雀,全是真事儿,不比这秃驴射苍蝇、射蚊子、射跳蚤,纯是信口胡吹。别的不要说,捉个跳蚤来,怎么分辨它的牝牡?除非跳蚤会说话,自称它是生某某或者妾某某。纵然如此,你还是不知道它是不是说了实话,因此你只能去查它的户籍——这又是糟糕,跳蚤的户口本人怎能看见?就算能看见;人也不识跳蚤文。所以只好再提一个跳蚤当翻译。你怎么能相信这样的翻译?跳蚤这种东西专吸人血,完全不可信。因此分辨跳蚤的牝壮,根本就不可能。和尚吹这样的牛皮,也不怕闪了舌头!想到这些事,书生心里更是奇痒难熬。他真想在和尚的大秃头上开两个黑窟窿,但是他又想,这种事儿可干不得。和尚的老婆在一边看见,难免要责怪于我。
这样的文章是王小波最早期的作品,灵气已然扑面而来。而在之后不断自觉严肃的写作训练中,王小波的技巧更为纯熟,从《唐人故事》到更完整成熟的《青铜时代》可以算是一个飞跃,像《万寿寺》,那样的构思与技巧,更可以说是现代小说中别开生面、难以超越的一座高峰。

又,王小波的相关研究在文学领域不算少了,只是在目前主流文学史的书写中对他的涉及的不多,定位比较含混而已。他毕竟是个圈外人。但他生前或许寂寞,可他作品不会被冷落,定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很多人。而且我觉得像王小波这样“特立独行的人”,或许会认为写作只是为意气相投的个人之间而写,是交性情相投的朋友,而不是要求被大众都能理解接受。过誉也好,被忽视也好,他和他的作品都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去阅读。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360103/4931.html

更多阅读

兰天洋《追风筝的人》mp3下载 追风筝的人 电影下载

兰天洋《追风筝的人》mp3下载试听网盘链接地址:这一天,距离兰天洋的MV《追风筝的人》首发式还有3天。兰天洋——中国著名流行声乐教育家,师从其门下的明星学生数不胜数,尚雯婕、李行亮 等等早已成名,更多的学生正活跃在当下名目繁多的音

追风筝的人 经典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追风筝的人——墨墨For you , a thousand times over.(为你,千千万万遍)。人们所说的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多年后,我也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仿佛,冥冥之中,我又看见了那追着风筝奔跑的身影。——题记(1)如果我

追风筝的人TXT,全本下载 追风筝的人英文txt

追风筝的人TXT,全本下载下载地址追风筝的人概述《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又译《追风筝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这也是第一部来自阿富汗的作家出版的英文小说。  内容简介  12岁的阿富汗富家

爱的炮灰——《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英语读后感

  爱的炮灰——《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对于总 是在奉献的羔羊,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推动它走向这样一个结局:彻底为自己献身。否则,便只有我们为它献身,因为它此前的奉献是如此之重,我们已无法承担。  所以,在小说、电影和电视中,我们常

声明:《追风筝的人 过誉 知乎 王小波在知乎上被过誉了吗?》为网友殒落的樱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