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 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财政部长楼继伟所说的中国有 50% 以上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面对这样一段语焉不详的谈话,我们其实是有两种选择的,一种就是把他往悲观了解读,然后批判一番,最后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方式就是把他往乐观了解读,解读解决再解读,解读成正确的解决方案,并且把现实往曲解后的方向引导,尽己所能让曲解后的方案成真。鉴于草民根本无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因为“中国没有政治基础接受这个事情”,所以冷大坚定的选择了后者……


无论如何,楼部长的这段讲话还是有很多亮点和槽点的。既然问题是如何看待,那么咱就从头看一下。不过我不懂经济,好在我不懂经济,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懂经济,那么看看我不懂得有没有代表性:


经济改革方面的研究经历和改革经历:一直是重要的参与者。波浪式发展,虽然有时落入循环往复的轨道,但最终是前进的。公财、税制改革。建立规范有效的财政体制。研究生期间:价格讨论在高层展开,与周小川撰写文章,强调改革的目标与过度。又写了汇率、利率。2011年,孙冶方经济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营改增,预算透明化,加强政府预算体系统筹,规范地方财政,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逻辑性与逻辑性的改革。财政税收研究所,与有关部门合作,持续进行税式测算。定期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

考入计算机系,但是一边学一边觉得,有前途的是经济学,因为经济学需要拓宽思维,经世济民,士大夫精神。和钱院长都是提前毕业,他提前毕业是留洋了,我是国内学的经济学。当时学经济学的时候没有教科书,萨缪尔森的原版还没有翻译,其他的教科书更少了,好像有姚宇庆的金融学,人大的一位老师的财证学,但是一直在琢磨。当然不是说计算机系没有感情,论文全是数量经济学。和官员有点不同:是学者型官员。只能说自己踏上脉搏了。最近的事情,可以说,三中全会对于财税方面的任务很明确,也是我们力主推动的。今天不讲这方面,更加宏观的。大家都很关注,原来是高速增长,现在是中高速增长,可能吗?什么路径去实现。对同学有点启发,因为很多问题都可以变成研究的题目。财税今天基本不讲。

国际经济学会,到场讲了六个问题:中国与其他大国的不同,与姓资姓社无关(恩,承认就好)。今天只是做点启♂发♂。


今天讲3个方面,简单的回顾一下到目前为止的经济增长的特征。着重从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增长的关系上谈。

其实这段话已经点明了演讲的主旨,堵死了往乐观方面曲解的路了,意思就是要颠覆前任的改革成果。前任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改变廉价劳动力的状态,倒逼着产业升级。去逼迫上位者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你哪怕改成富士康那种泰勒制,也比现在传统、低效的家长制要好。因为前任已经很明白,压榨下层已经榨不出来任何油水了,而上层还是非常大的改善空间,而且效果远比压榨底层来的大。这是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常识,你总去压榨底层,随着压榨程度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小的。反过来你从未逼迫过上层,忽然来一下,立竿见影,比压榨底层效果好多了。正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从改革开放开始,80年代,到90年代中早期,这时是工资增长大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是成本真实化的表现。当时我挣70、80块钱,广东打工的挣200、300。之前是把工资压得低,利润很高,增加利润交给国家。早期有一个成本真实化过程,到90年代中早期。

90年代中期开始,把压抑的工资基本上解决。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得很快,刚开始有点快。之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改革,之前不反应在工资中,反映在企业的其他成本中,现在变得真实化了。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确定,十四大,之后多元所有制兴起。这段时间劳动力释放,劳动释放率得到释放。人口红利释放充分。早期是乡镇企业,这个时候基本上垮掉了,因为市场放开,乡镇企业竞争不过,劳动力真实流动。人口红利大规模进入制造业。一直到2007年,工资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07年是个拐点。07年在讨论劳动合同法。这个法很有弊端,这样说很多人不高兴。从2001到2006年,农民工的工资年均增长6.7%。07到12年12.7%,超过劳动生产率了,弊端比较大。这段才神奇呢,跟上面那段“成本真实化”对比,政府主导的改革,就是劳动率真实化;市场主导的工资趋于合理,就是弊端比较大。看来我确实不懂经济。没错,上任确实在努力改变廉价劳动力的现状,但一方面,只是合理引导放开控制,另一方面,政策上体现于社会保险法。跟劳动合同法有什么关系?你要说城市户口的工人也就罢了,农民工到现在维持还是大量不签合同的,他们工资的增长,跟劳动合同法有啥关系?很多人批评楼的讲话是“自由市场经济”,这天下哪门子自由市场经济是不允许劳动力价格合理浮动的?中国跟其他大国果然很不同。
弊端在于:一方面是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雇佣灵活性,工人可以炒雇主,雇主无权炒工人。推行集体谈判是对的,但是提出了行业集体谈判和区域集体谈判是可怕的。美国说:你们的劳动合同法非常好,在美国都做不到。美国讲负面清单、劳动权利,我们把法律给美国看看,美国人不说话了。底特律就是福利太高,最后垮台只好往回走。(这句话可以往乐观方向曲解,那就是解释为反对垄断行业和发达地区的过度福利化,但是看看语境,说的是农民工的事情,,农民工哪有集体谈判啊?这种乐观曲解注定只是幻想)另外一个问题在于,老龄化社会即将当来,劳动力增速减慢,农民工是第二代了不同于第一代,需要尽快的调整政策。什么叫尽快调整?如果不调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自然要落,而且很多。恰恰在这个时候,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四万亿出台,大规模投资驱动,掩盖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刺激之后到现在,问题是三期叠加:换挡期,是必然换挡: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比,2011年的时候是8.1,现在是10.1,进入老龄化;劳动阶段的人口开始净减少,12年开始减少了300万(16至59岁),以后还要减;工资增长大于劳动生产率。人均GDP去年是7500美元,比马来西亚低,跟泰国差不多,但是上海是吉隆坡的1.16倍。工资没有灵活性,加上被劳动合同法削弱。光是这些,如果劳动生产率,如果适龄人口减少,GDP就上不去。光看这一点就是换挡期。

我的看法是: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措施,GDP增长率会小于5%,这已经考虑了最近两年工资增长快,沿海地区机器换人。一半以上的机器人中国来用;一半的机器人由中国生产,但是程序、精细控制不是中国的。

上面这段话才是最可气的你知道嘛,社会制度开倒车也就罢了,毕竟全世界资本家都一个尿性,路径依赖。技术上也要开倒车吗?程序、精细控制不是中国的,就努力的变成中国的啊,难道还要换回活人吗?再说了,程序、精细控制不是中国的你怪谁啊!之前是疯狂妖魔化互联网,现在互联网赚钱了又开始跪舔了,俩眼睛就知道盯着互联网,就好像程序员只有面向客户哪一种似得。亏得楼部长还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难道不知道计算机是可以促进传统工业发展的吗?怪不得后来叛变了。其实搞互联网那帮人,顶多搞一搞强电,只能分成0和1两头,不然就乱套。想要玩得转弱电,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而现在中国的数学教育,撤地并校、基层教育资源空心化,说多了全是泪。再过两年,我们就没资格嘲笑美国平民的数学水平,因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也开始精英化了,北上广各种大学附中的人,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微积分、参加各种竞赛了,农村的孩子还在遭受校园欺凌,比我大几岁的人多少还赶上过几次数理化竞赛。

第二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在经济学上讲是structural reform。我后边说。

我现在看到“阵痛”气不打一处来啊,劳动条件的改善,给资本家造成的影响,就是错误;反过来,老百姓的痛苦就是阵痛,我们都痛了30年了,还是阵痛;你刚痛3年,就开始哇哇叫了。
先说前期政策消化期:造成了我们的杠杆率居高,最近彭博社说是280,也有说230,最简单的说,M2/GDP是193。拿这个比较其实不合理,美国只有80多,因为他们是以资本市场为主而非银行为主。真正可比的可能是M2,只有欧洲,但是欧洲不过160,我们是193。在08年以来,提高了4、50个点。增加的杠杆有40%是地方政府大规模搞的。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直接由政府偿还责任的是15万亿,间接的,搞不好就是20万亿。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消化期消化的是杠杆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设备投资回报下降,大量投资在于地产,造城。还有就是过剩产能。稳妥的去杠杆:去大了,像美国08年至10年快速去杠杆,失业率10几(实际是16),中国没有政治基础接受这个事情,所以得缓慢的稳妥的消化产能、去杠杆化,还要恢复劳动生产率,这样经济增长恢复不是很乐观。从这段开始多少讲点实话了,现在的民间高利贷和地方债确实太严重了,河北中投都快破产了,再不处理就要闹经济危机了。而一旦出现经济危机,美国可以换民主党上,中国呢?正如上文所说“中国没有政治基础接受这个事情”。当危机到他们执政合法性的时候,终于开始讲点人话了。

第二期:如果我们在结构调整期,改革开放,下大力气,中期增长可能在6.5至7之间。另外一半的可能是在下边。

今后的五年、十年,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很大,五五开。中等收入陷阱:1050美元到12000美元,都是中等收入。我们在中等偏上。是个停滞陷阱。拉美在8000到10000停滞了很多年,四小龙也在停滞。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我们老龄化、劳动力下降,我们的刘易斯拐点来得太快。现在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65岁以上占比,7%到14%,世界平均是40年,我们23年,14%到25%,世界17年我们11年(数字不详)。劳动力人口下降以每年2、300万的速度。怎么滑入这个陷阱?农业人口转入非农,如果政策上讲求有效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这句话没看懂,他是讲怎么滑入还是滑出啊?后面的措施明显是滑出陷阱的办法啊?)。如果我们没有当时先鼓励生育再计划生育一折腾,可能就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资本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就可能脱离停滞陷阱。从农业人口转入非农的过程,没有完成就是陷阱(哦,他讲的是如果没有就会掉入陷阱)。此外还要灵活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产权保护,要素流动尤其土地,开放的经济环境。拉美的问题:经济不开放,劳动力市场僵化,民粹主义。东南亚法制化更差一些。还有一条铁律:正常情况下,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80年代是工资真实化的过程。一般规律:政府收入占比(宏观税负/GDP)逐步提高,提供再分配。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滑入陷阱。往往是在综合的,特别是民粹之后社会浮躁、法治消失(这点我同意,那么能不能解决一下农民工不签合同的问题呢?签和合同有合法途径讨薪,不签合同只能民粹)。


我们来说:还没有这么悲观,已经有了一些条件:开放是一直有的,是开放的受益者,进入WTO的受益者。现在我们自己不说,欧美都认为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财政能力应该说是比较强且谨慎的。劳动力的流动性在下降但并不是很严重,灵活性下降但并不是很严重,因为有法不依(亮点!这里是不是可以乐观解读一下,楼并不是说劳动合同法不好,而是标准太高,以至于反而难以落实)。之前在谈行业经济谈判和区域谈判,是不是想进入欧洲啊?马上就不能干。一个企业内部,雇主和企业主谈判,但不能有行业和区域谈判。南欧被干掉,是区域的集体谈判。银行工资全涨,通货膨胀,债券利率20%,怎么增长?这是巴西。但是我为什么不乐观?在其他国家可能有20、30年的过程,但中国未富显老,我们只有5到10年的调整期。三中全会定的任务是到2020年。有些任务写得不明确,财政这快还不错,任务很明确。做那么多事情,在这么短的时间,要必须完成,同时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有些改革是从消化期来,可能造成风险,需要权衡。比如房产税立法,按照原来的进度现在应该进入一读了,现在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反应。三中全会讲到加速房地产税立法,改革个人所得税,在时间顺序上,税的逻辑上也是个税在后面,所以个税也在后面。三期叠加:换挡期是客观的,不用环境约束,只说人口就要换挡;消化期,是杠杆率、全要素生产率下跌、产能过剩。进入停滞陷阱的可能性是五五开,一点都不矛盾,搞不好就大于50%。

这是我们不作出很有作为的调整就会落入停滞陷阱。

不落入陷阱,怎么样的途径?

楼继伟 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财政部长楼继伟所说的中国有 50% 以上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最大的潜力在于释放农业人口。14年的城镇化率比相近的人口低10%。12年是52.6。但是户籍人口很低。日本,老龄少子化根本不可能。怎么办?第一个是改革农业。从种子到餐桌,全程补贴,干预了资源分配。东北:大豆高粱。最低收购价代替了市场,最后都去种玉米了。实际上6000亿斤粮食就够口粮,剩下的是工业的。退耕还林。如果回到承包制。现在是国家用经济杠杆配置资源,而非市场配置国家补充。怎么办?把价格放开。保护轮种,休耕补贴,放开价格,进行进口。我们总有战争思维,如果说别人卡我们怎么办?拜登只有一件事:中国人什么时候买他的牛人?阿根廷:你可得买我的大豆。他们会卡着不给我们吗?现在进口大豆最多的是美国、阿根廷、巴西。阿根廷出口大豆还征40%关税。其他的,东南亚大米就让东南亚种,互相补替,把农民释放出来。留库存就可以了。农民如何征收(应该是增收吧)?种其他的东西比粮食都是4、5倍的收益。土地流转,现在已经开始了。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国有土地在用途管制的情况下,每个省选一个市去试点,大户就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适当的对粮食补贴,但不要补助全过程。现在连用什么样的拖拉机都管。实现农机械补贴后,工业生产值增加了3000多亿,其中一半是补贴。实际上做后补助,爱怎么种怎么种,把标准卡住,农药残留是多少的就不要。现在我们用了世界1/3的化肥,造成污染,分解为氮氢化合物。这样释放出了劳动力和农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农民增收。

关于这点,我和很多答主的看法完全相反,我是非常赞同楼部长的, 因为他说的很接地气,“都去种玉米了”也是我观察到的现实。农民增收绝不能靠粮食补贴,要靠种其他东西,或者大家出去打工。同样的地,人少了,钱自然就多了。而且之前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已经出了一个确保农民保留承包权的文件了。土地只是租出去,不是卖,农民每年收点租金当低保就好了。中国总要有点产业往东南亚、亚非拉这些地方转移的,转点种植业比转移低端制造业都要好,让他们去把土地当宝贝吧,我是被土地栓够了。

第二,户籍改革。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随着人的流动而流动。现在跟教育部合作,终身学籍支付。上次给了亚行的行长面子,考虑了常住人口因素,没有全部安装常住,因为受不了。100个人小学,农村就不错,教师配6个。走掉了50个,难道只剩下3个?不太现实。所以转移支付要根据人口流动而流动。户籍制度必须改革,但是不理想。去年七月份,国务院发了文件,现在十四个省市出台了落实的方法,但是人们最愿意落户的省份,一个也没发。


第三,是合理的城镇化是我们巨大的内需。必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带,才有就业机会。从设计、品牌、物流、生活服务、制造业。西部地区围绕省会和一两个重要城市。过程中出现农业人口进入非农时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十四个省市出台的政策。我们必须打破劳动力流动的阻力。各地都有很多限制。实际上人是有自由迁徙权的,但是58年之后就逆转了,因为解决不了粮食问题,实际上没有了。在劳动力充分流动方面,正文中,我们没有改过,导言、总纲上略加一点。因此就有,某些城市,必须有产权才能落户,租房为什么不能落户?德国人80%是租房。改这些东西需要修改宪法,是市场经济的东西。劳动力要去的地方就让他去,当然要有一些限制。去纽约也有限制,比如交税时间、学校贵,但是人家没有户籍。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上面这段话是本文最良心的内容了,我都要把它全部变成黑体字了。竟然重提五四宪法的自由迁徙权,要知道,八二宪法已经把自由迁徙权取消了。平常大家总说集会自由有名无实,要知道,自由迁徙权可以连名都没有啊。现在竟然重提自由迁徙权,简直跟做梦一样,而且后面还说道,不要以户口作为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限制,而是要用缴税、社保来衡量一个人对城市真实的贡献程度。

第三,市场解除管制,国务院在推动简政放权,也有一定的效果。总理一直在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看到,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差一些,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要上来。适当的要向高端引导,现在我们做了一些基金,FOF,引导社会上的基金做引导性的工作,减少腐败机会。当然这里面有税制改革和财政改革。房产税是必要的。土地财政被夸大,之后农地变为农民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建设用地分为:宅基地、副业、经济用地,符合用途管制下的要同等入市。现在说土地财政有很多收入,实际上地方在土地方面的净收入只有20%,因为还要拆迁补偿等成本。同等入市后收一笔钱。总之地方财政收入会少一点,但不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用地来解决问题。最近的七八年,建设用地增加了70%,常住人口增加了50%。同样的城市,比世界平均的人口密度低得多,而且交通还更拥堵,说明激励机制不对。今后应该有好的激励机制,房产税是好的激励,做一个好的城市。还有财政改革,该做的事情都要做。


社保制度改革:必须要改成国家直接管,否则要流动怎么办。管,不需要对每一个人都直接做,让制度做成劳动力自由流动。我们必须要改制度,现在是负激励,不改成正激励,提高统筹梯次就是灾难。社会保险精算平衡、投资收益。需要重新调整,否则就过不去,当下过不去,快速的老龄化也过不去。11年的社会保险法留了一个不好的口子,并没有规定社保全国统筹,而是“省级统筹,逐步走向全国统筹”。这一逐步,就没有头了。这就为高收入地区建立福利国家,低收入地区沦为殖民地提供了法理基础。这个确实是非常棘手的一件事情。
医疗保险问题更多。医疗改革,隔壁大学都错了(P大中了一枪?还是别的大学?)。要重新考虑怎么改。
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三中全会都讲了。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改革,沈阳设立最高法院的巡回法庭,深圳。全国还得设立,处理跨区域问题。中央财政占比提高,处理跨区域制度。两个地方试点,之后继续,就可以市场统一和公正。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定下的任务都完成,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大。现在的时间非常关键,我们只有10年要做很多事情,才能使得全要素生产率上去,走出停滞陷阱。最大的难题还是去杠杆化,不能再积累了,不然之后风险爆发无法收拾,而又不能失速,地方债务。新的预算法,只能是发债方式,但是只有1万1千的,地方融资平台是国务院在08年发文搞的。4万亿中,财政花的1万亿,其他的是银行。间接税是跟PPI挂钩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是现在问题出来了。现在如何去掉杠杆,只有新发债的方式。老的债务怎么办?得认账。发了一万亿替换额度,还有继续的;做PPP项目,我也很害怕,全国已经有了1万亿的了,马上要出规范文件,怎么是真的PPP。企业方面,股本市场好的时候,应该发展PEVC,资本加大。不大可能很快压缩债。美国出问题的时候,银行死活就不贷款了。我们不能让泡沫破灭。去杠杆,不失速。改革需要规范,清理税收优惠,行政性的各地优惠政策竞争。但是清理的厉害了,企业就跑了。所以有些措施就在于权衡。社会稳定和改革进度,改革进度与改革力度直接的平衡。08年的法律是超前的法律。11年出的劳动保险法,规定个人账户可以继承,还叫保险吗?保险是大数定律,是互济原则,短寿补长寿,短寿的人继承了,长寿的谁来做啊?这是储蓄了。(部长激动了,社会保险法都说成劳动保险法了,这样看来,说话激动不光是我等草民的专利啊,部长也会激动,看来大家要互相体谅一下了。至于部长提到的事情本身,其实是一个学术问题,需要各方充分讨论的)医疗保险是一辈子交保费,退休后也要缴费。这些是老龄化面对的问题,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老百姓理解吗?要权衡。难度比20年前大多了。

我们可以不采取措施,5以下的速度,改革,6.5%到7%。两个一百年目标,2020年全面小康,从现在开始要6.6%的人均GDP速度。如果没有真的措施达不到。

这次比94年那次难多了,94年是抑制通货膨胀,现在是通货紧缩,三期叠加。而且现在社会观念在发生变化,劳动致富不像以前那么受到认可了。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按照习近平主席亲自起草的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中的要求,全力推进。现在我们也在研究十三五规划,不仅要提出发展指标,更是要落实措施。

Q:我最近看到丰田的股价已经又涨到140元了,所以说下一个经济危机是不是又快来了?而且我很怀疑,下一次是不是在中国开始?

A:第一,不太可能是从中国开始危机,因为比中国糟糕的地方多的是。第二,我们现在起草十三五规划的时候,上层的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人采取的应对方法可能不同,有的偏当前,有的看得长远。就像总理讲的,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很多,比如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还可以带来劳动力的释放。第三,现在我们的要求是降杠杆、不失速,所以我们推广PPP,这是一个当下、长远都有用的方式。不论如何,我们要先混过当期。至于说经济的风险点,我想主要还是在于欧洲,问题很多。

Q:我想问一个关于土地财政的问题,最近读了一篇新闻报道,他们说土地招标出售和交付现金有先有后,不知道是不是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压力?

A:哦我刚才说的夸大,是指那些认为土地转让的净收入是我们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的说法。当然了,把土地整熟是建设过程。有些人拿毛收入来讨论是夸大了土地的贡献,我们在讨论时必须列收列支。对于土地出让,第一是补偿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征地后给农民补偿。第二,在统计上,我们遵循了IMF的方法,是国有资产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外一种形式,不算收入。第三,对于地方财政,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问题,那么多建好的工程能卖出去?

为了保增长,我们在做棚户区改造、低收入保障房,基本上采用PPP的方式。可是对于那些房子,问题在于没人要,是周期问题。

Q:我想问一个关于社保的问题。您刚才提到要提高缴费,具体的参数能透露一下吗?另外国企资产补贴是什么样的形式?

A:哦我刚才只是讲精算平衡原则,缴费率是其中一个参数。我们国家的缴费率,8+20,是偏高的,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在97年之前的人,没有缴纳过养老金,只能靠后人提高缴费率来弥补,是个欠账。这部分钱因为成本没有真实化,变成了国企利润,最后上缴政府,一部分用于投资,另外就是支出了。我们现在要补充,可以,那我就要加税,所以最后还是要拿出资产。第二,如果我们维持当前的替代率,美国是37%,8+8(实际上是14%,2个点给了医保),而中国是40%,8+10,就够了。第三,有负激励问题,没有实现三中全会中的多缴多得的愿望,最后就是傻瓜多缴纳。各个地方的情况也不同:东北是8+20,不够,所以在费基上做文章;山东是8+18,深圳是8+13,浙江是8+16。

Q:楼部长,您说没有高增长了,是说我们就要过上苦日子了吗?现在我们连房子都买不起,以后是不是更买不起了。

A:我们要鼓励租房,这个观念要变。现在是姑娘没房子不嫁,小伙子没房就不算成家立业,不行。房价现在太高,租金要上涨。而之后我认为房价会下跌。

Q:大众创业能带来多少GDP的增长?我是指在需求上。

A: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根据国际的统计惯例,只要半年有工作就算就业了。

Q:对于放开二胎,之后会不会有更加大幅度的政策出台?

A:二胎虽然放开,但是生育率上升比有关部门的预计要低。据研究,收入到7000美元的时候就不愿意生了。我怀疑,很快计划生育政策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笑)。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30103/7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非体制性优势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非体制性优势李迅雷尽管“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但它毕竟代表了一个坎,已经被国际性组织以一种量化的形式定义了。如世界银行就把人均GNI(国民收入)不低于12616美元作为步入高收入经济体的参考值,也就

中国很可能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

楼继伟:财税改革下一步

     “小组长”制正在成为决策层改革方案出台的顶层设计。  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财税改革领域,2013年9月初,中央财税改革小组成立,楼继伟任小组组长,负责财税改革调研工作。由“一把手”任小组组长统筹改革,似乎成为2013年改革的

楼继伟简历 “契约先生”楼继伟

     “如果你对他说出的那句话感到意外,那只能说明你还不了解他。”当楼继伟在中国发展论坛“社会保障应该救穷人,不该养懒人”一语哗然之后,曾经供职于全国人大法工委的一位官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他,对于这样的楼继伟,一点也

声明:《楼继伟 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财政部长楼继伟所说的中国有 50% 以上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为网友我会一直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