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就在学术或者道德上批判林毅夫的,请先看我在另一个问题下面的回答。
但为什么这次林毅夫受到的非议如此之多,其政策建议是否可行,不如再看看下面详细的回答。
大体而言,林毅夫的观点曾经大部分是适用的,可惜的是,当前我们的经济与政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不同于前30年的阶段,听起来理想化的政策结果却会大相径庭。
——————————————————————————————————————————
表面上看,林毅夫是研究发展经济学的,推崇政府的作用(代表作《中国的奇迹》);张维迎是研究企业理论的,推崇企业家精神(代表作《企业的企业家》)。
但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争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存在不同的对立:
比如说,后发优势 VS 后发劣势。林毅夫和杨小凯曾经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了很久。林毅夫认为落后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后发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可以快速发展起来。而杨小凯则认为,技术模仿容易,体制模仿难。如果只是通过后发优势发展经济,而体制改革滞后,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体制会阻碍经济发展,后发优势变成了后发劣势。苏联在1930年代通过模仿资本主义的工业模式和技术实现了工业化,但宪政和法治的制度基础设施没有稳固建立起来,最终崩溃,而后来的俄罗斯依然为此付出了代价。所以张维迎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产权、加强法制和维护市场秩序。
再比如说,政府 VS 市场。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经济学界争论了几百年。比较典型的对立是在凯恩斯学派和奥地利学派之间,前者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后者属于经济自由主义。目前能够获得广泛认同的是,在有些时候政府干预是必要的,比如政府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可以解决外部性和自然垄断问题,也就是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如果政府不大力干预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那么债务通缩和明斯基时刻会导致危机迅速扩大并难以控制。但在另外的时候,市场比政府在分配资源的时候更加有效。
又比如说,扶持之手 VS 掠夺之手。传统的经济学都在讲政府该怎么做,经济才会更好。但新政治经济学派认为,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体,同样有其效用函数。当政府和民众的目标一致的时候,政府表现为扶持之手;当二者不一致的时候,就要防范政府伸出掠夺之手了。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东北民间投资大幅下滑的问题,而当年仰融事件的爆发,已经显示地方政府潜在的掠夺倾向了。只有在激励相容的框架下,政府才会收回这一倾向。
———————————————————————————————————————————
以上所述,可以看出:
1. 一个国家可以处于后发优势更为明显的阶段,也可以处于后发劣势更为明显的阶段;
2. 一个政府可以处于有为的阶段,也可以处于无为的阶段;
3. 一个政府可以是扶持之手,也可以是掠夺之手。
也就是说,林毅夫和张维迎的理论均具有逻辑上的自洽性,并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在于谁更加接近当前发展的阶段。
很多人认为林毅夫没有仔细分析过上面的分歧,这是错的。事实上,在林毅夫最新的回应中,以上问题都有清晰的解答:
1. 林毅夫认同后发劣势出现的可能性,但认为在发展中完善制度更为重要;
2. 林毅夫认为对照其他国家以前的发展经验,政府是可以找出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积极有为;
3. 林毅夫认为深化市场化改革、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可以减少政府的寻租行为。
但林毅夫的问题在于,如果后发劣势阻碍了经济发展而在发展中完善制度成为空话怎么办?如果部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而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成为空话怎么办?如果政府并没有深化市场化改革而营造公平环境成为空话怎么办?
从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经验来看,上述问题应该都不是大问题。因为我们从一个经济孱弱、从上到下利益都受损的阶段起步,政府也好,民众也好,都有动力发展市场经济。而正因为起步,所以后发优势明显,同时技术模仿最好不要产权保护,所以后发劣势尚不明显。此外,我们还有日、韩、台等大量的国际经验作为参考。
这就是为什么林毅夫的主要观点在过去30年大部分被印证了,这些在《中国的奇迹》中都有详细的论述。
———————————————————————————————————————————
而当前林毅夫和张维迎辩论的时机,却非常的微妙。
从宏观的方向来看,如果说过去30年经济增长是主旋律,那么当前创新和转型更为重要。事实上,中国经济在2008年经历了一次大的倒退,各种问题有所加剧,于是从2010年开始就进入了存量经济为主、创新和转型加快的阶段。
从微观的方向来看,当前经济持续下行,企业家信心受损,民间投资大幅下滑,资金脱实向虚,资产价格暴涨,自上而下无安全感,而各项改革推进困难,到最后不了了之,高产能、高债务、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却要做大做强。
我们正处在一个完全不同于前30年的阶段:
1. 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大量创新的技术已经很难通过模仿来获取了,制度的落后(比如产权保护不力)阻碍了企业创新的动力,改革的严重滞后阻碍了经济健康的发展——后发劣势开始显现。
2. 加大R&D投入、增强创新是转型方向,但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越来越少,政府对创新的看法并不比市场聪明——政府有为的政策作用有所降低。
3. 以权贵资本、国企和房地产产业链为代表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政府的很多改革难以推进,部分改革甚至在倒退,政策执行的目标和民众的目标出现分歧——政府的掠夺之手需要防范。
在这一背景下,林毅夫的理论观点看似吸引人,却可能会导致完全无意义甚至倒退的后果。比如说,大量的产业政策很有可能变成官员寻租的工具,而结果却是无效的;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可能变成了国有企业的大跃进,国进民退继续;大量落后的产业非但淘汰不了,很有可能还会越做越大。至于在发展中完善制度,现在更大的问题却是落后的制度阻碍了发展。
比较来看,张维迎的观点看似简单,相对来说却是目前更加现实的选择。
有没有可能折衷一下会更好呢?当然。林毅夫的加快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融资渠道的配套改革,甚至结构性减税,相对都值得实施;再加上张维迎的保护产权、加强法制和维护市场秩序,则善莫大焉。
无论如何,在推高房价之后,本届ZF还是有很多正事可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