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调mlf利率 如何看待 1 月 24 日央行调高 MLF 中标利率,是否表明货币政策转变,预示着房地产下行周期到来?

首先解释下MLF是什么?
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于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MLF是2013年起,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个货币政策工具。在SHIBOR放开的情况下,官方利率(SHIBOR等同业拆借)和民间利率(小额贷款,高~利~贷等)稳步上升,反馈的恰恰是2016年初以来,大量的外汇出逃,导致人民币发行的锚减少,在多次降准提高货币乘数仍然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适当的通过SLF、MLF等工具微调货币政策,是央行这些年来新的举措。
前期大量的货币增发,GDP下行,M2与名义GDP之间就会产生剪刀差,如果维持货币发行速度,必然会产生通胀和结构性失衡。前期大量的货币增发,GDP下行,M2与名义GDP之间就会产生剪刀差,如果维持货币发行速度,必然会产生通胀和结构性失衡。
在如今150万亿货币总量的情况下,央行多次提到慎用利率调整(加息降息)和存款准备金这类传统工具。以免对实体经济产生过大影响。

MLF期限为3个月,到期可以续期。央行采取MLF操作,短期内允许使用商业银行债、政策性银行以国债、央行票据、政策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作为合格的质押品获得央行再贷款。
1、是在16年底12月新增贷款1.04万亿投放后,市场资金面仍然偏紧,而1月就迎来农历新春,市场需要大量M1的情况下(往年情况都是这样)进行的货币操作。
2、此次MLF的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BP,较目前3M的SHIBOR(3.8706),较低,对短期降低官方拆解利率和民间市场利率有补充作用。也反馈给市场,央行会紧盯市场利率,而现在市场利率偏高,大家不要着急可以年后看看。
3、MLF为中短期操作,对利率市场干预较为明显,但是对实体经济的利率政策几乎没有影响。
4、给予市场央行会处理不断增长的利率的信号,而不是坐视不管。1.24日释放MLF信号,说明了年前央行应该不会加息,给市场和买房买股票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认为,在民间CPI没有大幅上涨(春节本来就会人为推高CPI,国家很难判断实际情况,过几个月再看看~)的情况下,央行跟盘美联储的加息操作以对冲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目前我们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去年一波洪水猛兽,而去年实体经济刚刚稳定,短期内进行利率杠杆操作实在是对实体经济影响太大,MLF等工具的创新举措,是实践利率市场化稳定市场的一个很好的Weapon(昨天看的降临,对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


但是近期SHIBOR、余额宝(货币基金)、逆回购、包括MLF利率上涨的情况已经印证了金属、农副产品期货市场大幅上涨,特别是沉寂了多年的BDI指数也有往上爬的趋势,整个世界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通胀预期。
而人民币对应美国加息和国内资产泡沫膨胀、人力成本上升而进行的贬值,在未来2年内一定会加剧输入性的通胀。
未来6个月内,如果美联储有再次加息(鬼知道川普会不会换掉耶伦)或者因为川普的贸易壁垒政策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甚至其孤立政策(1、退出TPP,2、已经签署行政命令建立美墨边境墙)进一步导致世界各国建立起贸易壁垒。
顺带插一句,民主党总统罗斯福一直抨击前任共和党总统胡佛干的好事:
看了共和党总统胡佛干的好事,现在是不是有点觉得似曾相识?
早在1928年11月当选总统之后,胡佛就制定了一个旨在改善国家管理机构的计划。作为进步主义者和改革运动家,胡佛把他的总统任期视为提升全体美国人生活水平的一次契机,而这种提升要借助政府管理和鼓励义工来实现。早在进入政界之前胡佛就批评过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当商务部长时他一直积极地倡导政府监管。现在,成为总统的胡佛可以更为有效地推广他的经济理念,并尤其致力于推动国会通过有关关税改革和给予农民补贴的议案。

国内政策在税务政策上,提倡为低收入人口减税(未通过立法),并封堵了若干富人逃税漏洞。在司法方面,指示司法部和国税局以逃税罪名追查艾尔·卡彭,进而取缔其黑帮组织。组织司法部下辖的联邦监狱局并实施监狱改革。还在司法部成立反托拉斯处打击垄断。在劳工问题上,签署诺里斯-拉瓜迪亚法案以限制对劳资纠纷的司法干预。提议建立教育部(未通过立法)。在儿童和教育方面,发布儿童宪章,倡导不分种族和性别地保护所有儿童。召开会议讨论儿童健康和保护等问题。在人民福祉方面,提议通过联邦贷款清除城市贫民窟(未通过立法)。倡议为65岁以上老人给予每月50美元的补助(未通过立法)。召开会议讨论住房建设和扩大个人购房等问题。老兵医疗设施数翻了一番。在环境保护方面,指派了一个委员会规划自然保护区,该委员会共将约12,000平方公里和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国家公园和国家林地。在交通和通信方面,就圣老伦斯海路[30]问题与加拿大达成了一个条约,但未在参院得到批准。修建了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要求航空邮递业者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并提升服务质量。

胡佛的印第安人政策具有特殊的意味:胡佛本人为慈善家,而他的副总统又拥有部分印第安血统。贵格会的教义浸染令他相信印第安人应该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胡佛指派Charles J. Rhoads为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以重组该机构,支持后者有关同化印第安人的主张,并设法弱化印第安人事务中的政府角色。胡佛的目标是让印第安人成为真正的个人而不是从属于部落,并负担起1924年印第安人国籍法所赋予他们的公民责任。

此外,胡佛在任内还扩大了联邦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和覆盖面。取消针对政府土地的私人勘采租约。以及在科罗拉多河上修建水坝—后被命名为“胡佛水坝”。
外交政策在外交方面,胡佛政府于1930年发布了克拉克备忘录。该备忘录本为柯立芝任内副国务卿乔舒亚·鲁宾·克拉克(J. Reuben Clark)于1928年所拟,但直到胡佛上任后才得以公开。克拉克备忘录针对西奥多·罗斯福的干涉主义作出了修正,强调所谓罗斯福推论并非门罗主义的一部分。这也成为后来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对拉美国家所采取的善邻政策之滥觞。胡佛还命令从尼加拉瓜和海地撤军;提议对拉美进行军事禁运;并建议列强裁减三分之一的海军军备(称作胡佛计划)。针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胡佛和国务卿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确立了所谓胡佛-史汀生主义(Hoover-Stimson Doctrine),称美国决不承认任何以武力夺占之领土。

在他的任期内,胡佛还调解了智利与秘鲁间围绕阿利卡和塔克纳的领土纠纷。根据1833年硝石战争结束后所签的《安孔条约》,阿利卡和塔克纳交由智利统治十年,十年之后经全民公决决定最终归属。但公决从未进行。经胡佛调停,两国于1929年签订《利马条约》,智利保留阿利卡,而塔克纳复归秘鲁。

1928年11月,胡佛开始了为期七周的拉美“亲善之旅”,以向南方国家解释他的经济和贸易政策。经阿根廷时,胡佛躲过了一次由塞维里诺·吉奥瓦尼(Severino Di Giovanni)领导的无政府主义者对他的刺杀。吉奥瓦尼等人打算炸毁他所乘坐的火车车厢[33],并已得到了一份胡佛的铁路行程表,其中详细记载了他抵达每一站的时间。不过,吉奥瓦尼未及安置炸药就事败被捕 。胡佛本人从未提及过此事;他对阿根廷的赞美之词在东道主国和媒体都得到了良好反响。

胡佛对经济政策的态度主体上是基于志愿精神来维持。早在执政之前,胡佛即支持以公私合作来实现长期高效增长这一概念。他害怕过多的政府干预或强迫会剥夺企业的个性与独立,而在他眼中这两个要素正是美国价值的核心。因此,大萧条的到来不仅是对国家经济,也是对胡佛的理念的考验。虽然据胡佛在其回忆录中的说法,危机伊始,他拒绝了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弃之不管”的建言,但是,一些批评家(如自由派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则批评在秉持自由放任的经济观这一点上胡佛与梅隆其实是相同的。为抑制大萧条所导致的经济剧烈下滑,胡佛做出了多种尝试,但几乎无一奏效。当萧条初期经济形势急速恶化的时候,胡佛拒绝了通过立法给予援助—他相信这会使民众变得依赖联邦政府。胡佛所采取的方法是与商界合作制订了许多基于志愿原则的对策,鼓励州和地方政府做出反应,以及加速联邦工程建设。直到他的任期快结束时,胡佛才开始支持一系列的立法解决方案。

1929年,胡佛批准了墨西哥裔人口遣返计划(Mexican Repatriation program)。这一计划旨在减少墨西哥裔人口造成的就业竞争,并降低市政援助的负担。计划一直实施到1937年,其间共有50万墨西哥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被送回墨西哥,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强迫离开的。

1930年6月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胡佛签署了该法案。这项法律提高了数千种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意在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来鼓励美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增加政府收入、以及保护农民利益。然而,此时经济危机已蔓延至全球,其他国家作为回应也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结果,国际贸易大幅下降,反而加剧了萧条。

1931年胡佛发表《延债宣言》(Hoover Moratorium),建议各国政府间的债务、赔偿及战债军延期一年偿付,但同时各国欠美国的债务不能取消。由于所接受的赔偿大于应支付之战债,法国等国对这一提案表示反对。最后法美不得不单独达成协议以谋求妥协。但是,宣言并未缓解经济危机。随着其一年期时限的接近,各国开始设法彻底解决一战遗留的债务问题。1932年7月,各有关国家在洛桑签订《洛桑协定》,规定德国在未来37年内支付总额为30亿马克的最终赔款,其中一部分作为国际基金,一部分给美国。会上,英法答应放弃赔款,同时要求美国也相应取消战债。但是,胡佛在1932年11月拒绝了英法取消战债的要求。尽管如此,法英还是于1932年至1933年间相继停止支付战债。另一方面,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更是完全否定了德国的赔款义务。一战债务问题至此也只能不了了之。

1931年,胡佛敦促国内各主要银行成立了一个称为国家信贷公司(National Credit Corporation)的银团组织。胡佛鼓励国家信贷公司的成员银行为小银行提供贷款以防止它们倒闭。但这些大银行并不愿意提供这种贷款;并且,即便是提供,也通常要求借款银行提供最大额度的资产作为抵押。政府很快就认识到国家信贷公司并无力实现建立它的初衷,并迅速被重建金融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取而代之。国家信贷公司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胡佛依靠志愿主义来扶持经济的信念。

到1932年,大萧条已经扩展为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在美国,失业率高到24.9%,农业腹地持续干旱,大批企业和家庭拖欠还款,超过五千家银行倒闭[43]。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因无家可归而聚集起来居住在帐篷搭制的城市营地中。这些流离失所者称这些营地为“胡佛村”(Hooverville),以表达它们对联邦政府未能给予足够援助的不满。对此,胡佛和国会批准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Federal Home Loan Bank Act),以刺激建设新住房,并减少贷款人的止赎行为。由于之后止赎的减少,这一措施看似取得了效果;但还是作用太小、且来的太晚。

在萧条开始以前,胡佛的首任财长梅隆提议并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其中将最高所得税税率由73%减为24%。萧条开始后,随着居民收入大幅下降,低税率导致联邦预算严重赤字。对增加联邦收入的迫切要求促使国会于1932年通过新的税收法,全面提高了各种税率。其中,最高所得税的税率重新上调为63%,接近1928年之前的水平;不动产税加倍;企业税上浮约15%。此外还新增支票税,规定对所有银行支票另征2美分的附加税。William D. Lastrapes和George Selgin等经济学家认为支票税是导致当时银根严重紧缩的一个重要因素。胡佛还鼓励国会调查纽约证交所,这一压力导致了后者的多项改革。

1932年,胡佛政府为拯救经济进行了最后一搏,通过了紧急救济和建设法(Emergency Relief and Construction Act),其中包括为公共建设项目提供资金和成立重建金融公司等内容。重建金融公司的目的是向金融机构、铁路和农民提供政府担保的贷款。这一机构在建立初期并未产生太大效应,但富兰克林·罗斯福保留了其设置,并将其大幅扩大为新政的一部分。

胡佛的增税和干预市场等措施使得自由主义者批评他领导下的美国是中央集权经济体制。富兰克林·罗斯福指责共和党政府开支和征税过多、增加国家债务、提升关税、增设贸易壁垒以及在政府救济上花太多的钱。他还攻击胡佛“鲁莽和过分的”开销,批评其“尽快将控制集中在华盛顿”的想法,称胡佛领导的是“任何历史上的和平时期当中最能花钱的一个政府”。罗斯福的竞选伙伴约翰·南斯·加纳干脆指责共和党是在“引领美国走向社会主义路线”。

但是,就联邦政府的干预力度而言,胡佛的政策相比于之后新政所施加的措施实为相形见拙。而且,当胡佛要求国会通过立法时,他反复重申这样的观点:尽管民众不应该挨饿,但救济他们主要应当是地方政府的责任。

新政拥护者、罗斯福智囊团成员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后来评价道—尽管当时没有人会这么讲—“实际上整个新政就是胡佛所开启之政策的外延。”
现阶段川普已经看得出当年导致美国大萧条的共和党前辈胡佛的影子,而大萧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性的贸易壁垒政策和孤立政策、降息带来的资产泡沫风险导致的股票暴跌,以及减税带来的财政赤字。
央行上调mlf利率 如何看待 1 月 24 日央行调高 MLF 中标利率,是否表明货币政策转变,预示着房地产下行周期到来?

如果川普总统继续这么瞎搞下去,3~6个月内期货市场仍然会迎来大涨,而国内是否加息建议关注豆粕指数。
玉米和豆粕期货上涨,就反应了猪饲料的上涨,若猪肉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猪肉尚且不会大涨,但是期间内因为饲料大涨,猪肉供求失衡,导致很多农户亏损不养猪时,下一波必然迎来猪肉供小于求,且因饲料上涨带来的涨幅,CPI也会受此影响高于2%,此事央行将不得不加息。
预计在3~6个月内,极有可能发生金属,农产品期货再次上涨的可能性,若人民币跌破1:7,也有增加输入性通胀的风险,而6~12个月内,央行加息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我本人做小家电的,因为钢,铝,铜的材料暴涨,年后产品的进货价和销售价均会上涨10%~30%。
回到买房的话题,一旦加息,必然会增加已购房还贷人的还贷成本。而房地产市场也会因为加息和资金面偏紧,市场资金成本上升而迅速冻结。
若运气不好,政府开征房产税,极有可能导致房地产暴跌。

我个人人为,若美国政府像上文提到的那样,增加全球性贸易壁垒和坚持孤立主义,国内又有强烈的通胀预期和因房地产还贷问题导致大量中产消费能力下滑。
外销和内需双重不振的压力下,爆发大经济萧条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唯一化解的办法,就是美国退出TPP的目的是为了深化和中国、欧盟的之间单方合作,而美国负责扩大拉美贸易联盟,中国负责亚非贸易联盟,各自有大哥带小弟,大哥交易,小弟跟着喝汤,世界格局再平衡。
啊,也就想想吧,不往坏的走已经谢天谢地了,川普目前的政策已经俨然一个小胡佛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161.html

更多阅读

公文写作杂谈之五:如何看待执行政策中出现的打擦边球现象

公文写作杂谈之五:如何看待执行政策中出现的打擦边球现象在执行政策中出现打擦边球现象,有时甚至是一个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客观事务的错综复杂性,以致很难划清界限,因而给“擦边球”现象提供了客观依据;二是

如何看待东海防空识别区及国际反应?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日等国强烈反对,国内舆论评价复杂,有人说中国“设区”是自找麻烦,有人说美日挑衅是中国之耻,并戏称中国是“纸老虎”,还有人说美日中了中国的妙计。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及美日等国的反

声明:《央行上调mlf利率 如何看待 1 月 24 日央行调高 MLF 中标利率,是否表明货币政策转变,预示着房地产下行周期到来?》为网友缺席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