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各种视角都有了,我换一个视角来评述这个问题,以家庭为单位来看,我自己的家族就是个很有意思的样本。
家族南迁第一代:爷爷与奶奶
自家往上三代,我爷爷一条水泥船从如皋(南通的一个县)出发,拖家带口,锅碗瓢盆,过江搬来了常州,从地主家长工干起,慢慢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半间土坯房。与我爷爷同过来的还有爷爷的两个弟兄,最后全部嫌吃苦又回老家去了。
爷爷奶奶辛苦大半辈子(从解放前到90年代),作为村里唯一的外姓人家,养育了两子一女,造了两间砖瓦房,而后88年爷爷车祸去世,97年奶奶自然死亡。
爷爷奶奶老来,俩儿子都是乡镇企业(80年代讲乡镇企业,全国哪里比得过常州)干部,女儿也嫁了个国营厂的会计。也算村里值得称道的人家了。
这算家族南迁以后第一代,总结爷爷奶奶那一辈给我的感觉:
1能吃苦,爷爷奶奶最大的本钱就是能吃苦。我爷爷七十多岁了还和我伯伯一起出去拉板车呢,我没见过常州城里的老头70多岁还这么拼命的。家里整理旧物,甚至找到过80年代时爷爷的板车证。作为对照组,我爷爷的俩兄弟最终又跑回了老家没能立住脚。
2敢冒险,老家苦虽苦,但是也不差了那一口两口吃的,反正大家都穷呗,但是我爷爷不甘于过那种日子,他希望自己能过上至少更舒服的日子。基本上,我爷爷最终实现了他的人生规划。
家族南迁的第二代,大伯与父亲:
按照爷爷奶奶的安排,我爸十六岁(1971年)的时候,和我伯伯分了家,爷爷奶奶的两间砖瓦房弟兄俩一人一间,那一年我伯伯二十六岁,已经成家。我爷爷奶奶照顾我爸的性质,和我爸一起过日子,算小儿子家里的劳力。
上面说了祖辈们最宝贵的品质,到了第二代,结果是一分为二地遗传了。我大伯继承了爷爷能吃苦的秉性;我父亲继承了爷爷敢冒险的性格。
和村里大部分农民种地种到郊区划了菜区,安排农民进厂干活才摆脱农民身份的被动变化不同,我伯伯和我父亲都是自己想法子进了当时非常红火的乡镇企业。
大伯勤劳但是保守,父亲懒散但是敢冒险,可以说,完全不同的脾气性格。偏偏俩人还都坐上了两家不同乡镇企业的供销科科长……这是俩兄弟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家族南迁第二代最值得骄傲的那几年。
我父亲买了村里第一辆幸福250摩托,我家里起了村里第一座三层楼,大伯家装了村里第一台电话,装了村里第一套抽水马桶,90年代,我家里已经有私家车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啊,我也曾经壕过唉,只记得那年,周润安叔叔很慈祥呢)。
不过大伯和父亲的性格缺点都很明显,大伯保守到最后近乎固执,家里俩儿子,家庭负担重。和大妈家庭矛盾也多,最后我大伯成了个不可救药的酒鬼……前年底,食道癌去世了。
我父亲成也敢冒险,败也敢冒险,年轻时风头太盛,到了中年,也就不行了,此处不多讲。因为南迁第二代们的精彩比不上正在崛起的第三代。
家族南迁第三代:二堂兄与我
91年,二堂兄部队复原归来,当然,带着党员身份回来的(我大伯大妈很有身为农民的政治远见),而后进村委当了水电工
二堂兄人生路线图非常简单,但是每一步都无比扎实:水电工-联防队员-治保主任-村主任-副书记-村书记-街道纪委书记(主管经济、招商、拆迁)兼某麻烦村村书记。从水电工,到街道实权副科级领导,二堂兄花了22年。现在还在往前迈那至关重要的一步。
作为村里外姓人的第三代,二堂兄的成长基本上给了村里本家本姓那些没出息的小伙子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当当当,下面是全篇最重要的部分:
1987年暮春时节,我出生了,母亲家里书香门第。80年代末到90年代前中期,我过的是少爷日子。后来家道中落,我父亲起不来了,我开始成为家族里新的骄傲。家道中落后,父母亲别的不再有优势了,但是在人前依然骄傲,只凭一条,儿子念书考试就是让他们省心。
1999年,小升初,290分,附近中学快班……
2002年,中考,我进了本地最好的高中,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要命的是上了高中家里有电脑了(汗一个),现在我回头想想,16岁的时候,其实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退学,去电脑城学生意(那时候我和电脑城里很多老板都很熟,并且作为高中生,我的电脑硬件维护水平是很棒的);二,好好念书,高考进985……
可惜,我两样都不想放,既放不下对电脑的痴迷,也放不下对成绩的追求,于是2005年,我以一个近乎耻辱的高考分数,流放西安四年。
还好,这四年里我至少入了党,也还好,这四年里我把学校图书馆五楼的书看完了。
2009年毕业季,我第一次公务员考试裸考失败,400:1的岗位,我26……而后村官考试得中。和二堂兄一样成了一名农村干部。好吧,至少吃上公家饭了,找工作没要家里操心。
农村干部五年,考碗屡试不中,也灰心过,不过还是坚持等来了努力的回报。
2014国考本地国税,综合成绩第一成功结束了自己的农村干部生涯,现在我的目标是5-7年给家族里添第二个副科级干部。
农村干部五年收获也很多,虽然我不在本地,但是在我工作的乡镇,绝对已经算吃得开的小伙子了,去哪里都有几分薄面。
这五年里,我结了婚,有了女儿,我和妻子凭自己的努力买了房,今年还买了车……我没有来自父辈的加成,我只有靠自己……
其实纯以地域论,二堂兄和我算标准的苏南人了,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但是分析性格构成的话,二堂兄其实完美的继承了爷爷的品质,还是肯吃苦,敢冒险,在他缓慢的仕途里程里,这两样东西让他最终从农家子弟变成了基层领导。可以说,二堂兄是用家族第一代源自苏北的那些品质,获取成功。
而我自己的性格,更纯粹地苏南一些,说智力因素也好,说头脑也好,我生就了学东西不费劲的天赋,这是母亲家族的遗传。我的曾外祖父是地方上的士绅,我的外祖父是旧社会的少掌柜,53年的党员,几十年老大队长风风雨雨没下去过,上过新闻联播。说简单点,就是苏南人脑子活的优点在我身上体现得很多很多。
不过回顾自己高中以后的这十年,很多时候我是后悔的,那时候如果接受邀请去电脑城装机器,搞不好现在我也身价千万了;也或者那时候好好念书,继续之前的轨迹上985,那么也许我的仕途也不用这么坎坷,也许今天已经副科了。普通人家孩子,没有人生规划这么个东西,其实吃亏的。
可以说,当年的年轻不懂事,让我高中之后近10年,都在追赶当时同样优秀的某些人的背影。还好,来自家族那不服输的冒险精神还在,几次三番,最终在国考上我把差距拉回来一截了。比比班里同学已经不差了,行了,继续努力吧。
所以说唉,年轻人要是念书不费劲的话,这天赋真不该浪费了的……
……………………
以上是家族断代史,从苏北到苏南,三代人的努力。仅供分析不同地域人群性格特质时进行参考。
如果简单回复下题主,我的答案是,把苏北人扔到苏南,把苏南人扔到苏北,苏南苏北还是今天这样,就是单纯的区位优势而已!
PS:我的曾祖父当年在如皋当地也是小有头面的人物,手里打理着一个戏班子,我爷爷不肯继承父业才跑苏南来的……而不是逃难来的。
再PS:从我爷爷再往上数三代,我家族还是苏南的,太平天国闹得凶,从常熟跑到江对面避难去的……据说家族祠堂在常熟呢。不过对于我们这种子孙辈而言,常熟的故土太过遥远了,我们只能看到爷爷那一辈,还有么,就是,我是常州人!我喜欢这座城市!
再再PS:苏南苏北差距虽大,但是我个人感觉没有珠三角-粤西北差距大,而且,苏北的县市摆在全国范围内,经济体量还是靠前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