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简单梳理可得:
自9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天津、苏州、郑州、成都、济南、无锡、合肥、武汉、南京、南宁、广州、深圳、佛山、厦门、东莞、珠海、福州、惠州,这19个涵盖了一线、二线、三线的城市发布了力度不一的楼市调控政策。
正如人民网文章所述:本次多地出台的限购政策,核心内容都是限购限贷:
——限购。在本轮出台调控新政的十几座城市中,基本都涉及重启或扩大限购,其中合肥、南京限购政策比较严格,本地户籍禁购第三套新房(限主力成交区域);苏州涉及的行政范围最大,下辖的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也纳入了限购范围。
——限贷。梳理多地的调控政策,常见政策为提升二套房首付至四成或五成。其中,苏州力度较大,不但第三套禁贷,二套房首付(贷款未结清)也提升到了八成;北京则进一步扩大了二套房认定范围。
如何评价?从这篇文章来看看各方面如何看待这次全国性的限购政策:
首先来看看分析师们怎么说:
海通宏观的姜超老师:
9月15日,老师说:满眼都是房贷。
9月23日,老师又说:中国居民房贷杠杆真的不低了!
后来,姜超老师干脆说:“2016年或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中信建投“周期天王”周金涛这样认为:
中国房地产周期在2014年和2016年可能形成了双头顶部,或于2017-2019年步入下行期
曾在2015年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的方正证券任泽平老师,今年也明确转变态度,他预期未来房价走势有3种可能,不罗列了,反正没有涨的。
在十一期间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后,任泽平又点评称,虽然中长周期视角下,中国房地产尚有基本面支撑,但本次房地产调控可能是各地落实最新中央精神,房地产小周期趋于结束,这一轮房价上涨接近尾声。
官媒释放重大信号
9月底,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失去奋斗 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引发激烈讨论;
十一期间,为了配合楼市调控组合拳,人民日报再度发布文章:《3天9连击,中国楼市发出怒吼》,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2014年开始松绑的中国楼市政策再次步入拐点;
4日晚间,新华社也邀请权威专家就楼市政策进行罕见解读。权威专家表示,多地楼市调控政策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稳定房地产市场;
专家集体认为,到了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和投机需求占了很大比重,相当数量的炒房资金在热点城市游弋,土地市场高烧不退。因此,出台调控措施的城市都剑指投资投机性需求。
海外媒体有话说
BBC近日报道称,目睹中国房价态势而想到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热”。中国房市火爆表象背后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借贷。作为刺激经济的一部分,银行被鼓励多放贷,在部分城市申请按揭贷款易如反掌。
报道称,理论上讲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银行借贷、人们用借来的钱买房,房产升值,业主感觉财富增加,消费更大胆,经济由此繁荣,皆大欢喜。但是,靠债务推动的增长风险很大,尤其是在业主无法还贷,银行坏债增多,金融风险加剧。
问题在于更令人担忧的不是住房按揭,而是企业贷款风险。
瑞信分析师陶冬认为,房屋库存、土地供应、人口结构等等因素都不重要。此时此刻的中国房市,分析的切入点应该是金融属性,而非居住属性。
陶冬指出,暂时看不到房地产政策全面收缩的理由。首先,中国经济自生增长动力不足,政策刺激效果日衰,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对于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其次,地方财政面临空前的挑战,土地财政的大门没有人敢关上。再者,房地产去库存,是中央政府的既定方针,也是拆解金融隐患的必需,大家都等着炒作资金冲向三线城市解放住宅库存。因此,政策指定者会通过地方政府限制房价过热,但是应该会引导资金流向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而不是终结这轮牛市。
汇丰控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和经济学家王菊、Aakanksha Bhat也认为,房地产过热并非全国普遍的现象,对于一二线城市,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是必要的,而三四线城市可能仍需要吸引买家。汇丰指出,虽然按揭贷款在2016年增长加快,但与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相比,中国家庭负债水平仍然较低,因此选择适合当地的宏观审慎政策,比广泛的货币紧缩政策更好。
我的话在后面:
本人从事于一家财经网站公司——云掌财经。股市刚在2015年被股灾1.0、股灾2.0、股灾3.0摧毁,股市崩盘那会,人人自危,杠杆差点引爆。就差一点,没有救市,实体经济就会受到冲击,就算救市,也搭进去半个中信,2016又来了场轰轰烈烈的楼市疯狂,追踪不断的报道和写不完的分析专题,有以下几点感受:
1. 现在各大城市限购限贷,无非是涨的太快,超出政府预期,必须的降降温,但实体经济衰落,GDP保增长靠的还是楼市,想要降下来不太现实,只能限制增长速度。
2. 政策最多只有喊话作用,在当下资金潮下,这种力度的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微弱,不从源头上进行扼制,房价继续出现恐慌上涨依然是趋势。
3. 宽松的货币政策何时到头?如果国家还是大量印钞,花不完的钱又会流入何方?
4. 这到底是限购还是限抛?放大M2,加入SDR,紧接着全国性限购政策,坐等靠房产发比大财的人还能成交多少?
5. 假设楼市真的暴跌,房产税、增值税、印花税会不会层出不穷呢?
6. 最后,房地产到底该如何收场?只有叹息,关乎国家命脉,谁能一锤定音呢!
楼市的最后疯狂上涨将对中国实体经济进一步釜底抽薪,当40%的上市公司的年利润不足购买北上深的一套好房,当高房价极大地推高了土地、劳动力成本,实业精神和科技创新将受到致命打击···
但楼市要是崩盘,在实体经济衰落,互联网行业也出现紧绷的情况下,银行首先完蛋,可银行是我们的命脉啊!这时候,经济要走L型、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不能过度刺激、要去杠杆、要去泡沫等,一切又会旧事重提,普通百姓还是无奈。
最后附上国庆期间主要城市的限购政策汇总表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