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意义?

昨天我在复旦听了一个关于自贸区的论坛,下面整理了论坛中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自贸区既不是要把上海变成香港,也不是要让上海和新加坡竞争自由港,更不是要搞一个巨型的免税区或者经济特区。它是改革者撬动现有既得利益集团和现行经济制度的第一步。

宏观层面

1. 自贸区的使命
一句话: 开放倒逼改革。
自贸区的最终使命是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中国当下面临改革深水区,中等收入陷阱,搞得好变欧美,搞不好变拉美,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已经很多,不再赘言。李克强总理对现在的局面应该也很清楚,所以下定决心搞了上海自贸区,剑锋所指的是比触动人灵魂还要困难的触动既得利益集团。上海自贸区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改革的下一步能否顺利进行。

2. 自贸区的目的
主要有两方面:
(1)对内,推动政府从审批型向监管服务型的转变,要素价格市场化(包括利率、汇率等),推动央企和国企改革。
(2)对外,尽快完成从2008年开始的中国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BIT谈判),促使发达国家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尽快加入到新一波区域资本、贸易和服务的协定谈判中去,包括提问者所说的TPP协议,以及另一个重要的PSA协议。

注释:(1)Tpp 指的是 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2013年底可达13个国家)由美国主导的太平洋区域资本投资和服务业合作的协定。
(2)PSA指的是“诸(多)边服务业协议”(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英文缩写简称PSA),国际服务业游戏规则,目前有美、日等21个国家正参与在谈判中。市场预计 PSA未来的谈判内容主要包括金融、快递、传播、电信、电子商务、运输、观光、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等所有服务业领域 。

对内部分已经有很多关于体制改革、国企垄断、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论述。我想讲一下对外部分,其实这次的上海自贸区改革和中美双边投资谈判协定渊源很深。从2008年双边谈判启动以来一直进展缓慢,眼看着TPP,TTIP(欧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PSA一个个新的区域协定都不带中国玩,WTO多哈回合又遥遥无期,上层开始意识到情况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BIT谈判之所以缓慢就是中美没有达成共同的谈判基础,这次7月汪洋副总理访美期间向美方做出了庄严的许诺,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开展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中国政府做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时限是3年。

关于中美BIT谈判,具体参见下文



关于TPP、PSA协定的由来以及它们与中国的关系,推荐大家一篇文章。



所以说,大家这次看新闻里频繁出现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和中美双边谈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乃至未来的中国在国际市场游戏中能否占据有利位置息息相关,可以预计,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将会是自贸区的核心改革措施,下面我来详细的讲一下这两点。


3. 自贸区的核心
我认为就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这两个改革措施。
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国际投资法中,国民待遇是一项以条约为基础的义务,其含义是给予外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不低于在相似情形下给予本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
现在外资企业在华实行准入后国民待遇, “准入后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建立之后的阶段,主要涉及外国投资者拥有或控制的企业在东道国的运营条件,在监管和税收待遇上实现差别待遇。”准入前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建立之前,它将平等待遇扩大到准入权,并在国家监管和税收待遇等方面给予法律上和实质上的一视同仁。准入前国民待遇是传统投资协定采取的控制模式与开放投资体制中的自由模式最重要的差别。

关于准入前国民待遇,推荐一篇文章


负面清单:此前中国实行的是所谓”正面清单“管理,根据现行的外资企业法等法律,在我国的外商投资必须参照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开展。在这份目录中,明确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负面清单之后,在这份清单上,国家明确开列不予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则充分开放。这种法无禁止即合法的管理思路,无疑会激发企业的主体活力,让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上文所述,可以预见的是在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之后,政府的主要精力将从现在的企业成立前审批转向对企业成立后与经营过程中的审查与监管。同时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可以在负面清单的规定之外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开拓各种新的商业和服务模式。

之前自贸区废除了3部法律,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应该都是为了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做准备。以后自贸区内成立企业,会从原来的审批制转向备案制,大大减小了成立企业的成本。同时企业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创造新的经营模式和方向,而不再是根据政府的要求来决定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什么。从这次自贸区鼓励的六大服务性行业可以看出,贸易、金融、航运、文化、社会、投资都是比较容易开拓新商业模式和服务的产业。

4 自贸区的结果
自贸区改革如果按照预想的计划顺利实施的话,理想的结果应该有以下几个
对内:
(1)外资和民资进入原来垄断或者审批门槛很高的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商机。
(2)降低政府审批权,减小权力寻租的空间,改变政府职能。
(3)摸索出一套可以推向全国的改革模式,从而使得国企和央企面临剧烈的竞争,逼迫既得利益集团放弃垄断权,倒逼国企和央企改革创新。


对外:
(1)加快中美双边贸易谈判,获得美国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
(2)获得进入Tpp和Psa谈判的机会,从而获得进入下一轮以服务和资本为主的全球游戏的入场券。


注释:美国判定“市场经济地位国”标准
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771节18段规定美国商务部按照以下6项标准判定一国是否可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度;2)劳资双方通过自由讨价还价确定工人工资;3)针对合资企业设立或外国投资的限制程度;4)生产方式的国有或国家控制程度;5)国家对资源分配、企业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6)管理机构认为合适的其它标准。
 美国针对某一行业是否市场导向的行业(MPI)有专门的三条标准:1.政府不能干预被调查商品的定价或产量;2.被调查商品所属的行业应以私人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该行业可以有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将不利于市场经济地位的判定;3.所有主要的投入,不论是实物或非实物(如劳动力、企业管理费用)以及总投入中占重要比例的那部分投入,应该按照市场价格支付的。


之前我看到很多网友对自贸区内没有免税店、进口奶粉和各种便宜的名牌包包耿耿于怀。我觉得之所以不推出免税商品就是因为第三条,摸索出一套推向全国改革模式的原因。在自贸区内如果有对外资优惠、企业免税等措施的话,就证明了这套办法只是吸引资本的权宜之计,而不是能够推向全国的普适方法。这与汪洋对美国的承诺以及李克强利用自贸区倒逼全国改革的初衷相矛盾,自然不会成立。

试想一下,如果李克强真的做到了降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外资和民资得到了与国资一样的市场待遇,市场空前繁荣,政府真正做到依法监管,那么我们未来的税收还会这么高么,我们的奶粉还会让人不放心么?免税店、进口奶粉等是治标的举措,而李克强希望推动的是治疗根本顽疾的方案,即让所有不同形态的资本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在市场面前一视同仁,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只有公平竞争、依法监管的自贸区改革方案,才是有可能推向全国的普适方案。

5. 总结
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很有可能现在的政府看不到新的自贸区体系下他们能够获得多少好处,从而不愿意放弃手中现有的权力。或者政府滥用监管权,越位监管,今天来查查这个,明天查查那个,这样同样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在制定新的自贸区游戏规则的同时,希望也能够制定出新的政府激励机制,让现有的政府也能够从自贸区规则中获得之前在旧制度中所不可及的利益,这样的改革才能够真正的推广下去。

改革能不能走得下去,成败或许就在这三年了。

---------------------------------------------------------------------------------------------
上文内容有很多来自于周汉民教授和袁志刚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叙述如有疏漏,责任在我。
该论坛内容有网络整理版:


周汉民教授推荐了一些关于这次大改革的书和文章,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1.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著
2.朱镕基上海讲话, 尤其是1990年会见记者答记者问的那一篇。
两篇文稿
习近平 六大领域改革
李克强 夏季达沃斯开幕式讲话

同时他提到了四个很成功的自贸区,包括纽约第49号自贸区、德国汉堡港自贸区、阿联酋迪拜自贸区、荷兰鹿特丹自贸区。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它们的具体情况,上海自贸区的法规可能会借鉴它们很多。
----------------------------------------2014年5月26日update------------------------------
今天上午,复旦上海论坛的闭幕式以“自贸区的成功关键是什么为题”举行了一场高端对话, 在该场活动中,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给出了自贸区启动以来主要的工作内容以及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我在下面做一下总结:
上海自贸区和传统意义上的自贸区“形似神不似”
上海自贸区自筹备以来,主要工作方向有两个:
对外:负面清单模式,推动投资领域开放,与国际规则相接轨,与双边多边区域经济合作谈判有关的领域在自由贸易区内先行开放。
对内:理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形成法治化环境,从而达到解放市场,强化资本活力的目的。

自贸区从正式成立至今有9000家企业成功注册,其中外资比例大约占10%,前往咨询人数超20万,激活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相比较于这些数据,更重要的是告诉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改变政府管理模式,国务院各部位提出了几百条改革措施以及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定,这些才是自贸区真正的成果。

自贸区未来有三大任务:
1. 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和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等六大事后事中监管制度,而不是原先的事前审批制度。

2.服务业升级、扩大开放,包括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等

3.金融改革,包括投融资兑汇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汇率市场化等,最近央行刚推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账核算风险审慎管理细则》是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步骤。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举动,最终目的就是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自贸区接下来考虑的工作方向是:1.如何与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相结合 2.如何考虑与上海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目标结合。3. 如何与 3.如何与国际规则相结合 4.如何进一步增加企业的体验 5. 如何可复制推广到全国。

------------------------------------------------------
以上内容是根据现场讲述所总结,未经演讲者本人所审核。

根据之前所得到的消息和今天我听的论坛,我个人觉得自贸区的目标归根到底还是拉动经济增长,不过换了一种和前任不同的方式。之前的四万亿计划是通过中央的刺激,拉动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银行贷款的配套,从而通过对国有企业和“铁公鸡”领域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稳就业稳社会的目的。现在这一套已经不能持续了,但是稳就业稳社会的目的还是要继续完成,那么就得寻找新的资本活力来源。之前的开放原先的国企领域给民资进入和这里提到的上海自贸区我认为是一体两面,即通过这些手段引入新的资本,提供新的增长机会。

第一: 上海自贸区的服务业升级,扩大开放,以及采取负面清单、事后监管,目标是把外资引进来以及盘活国内民间剩余的资本。
第二:金融改革和人民币跨境使用则是让人民币可以走出去,利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样增加了大量人民币境外的投资渠道,使得人民币可以带来更多的增长机会。

这样,外资和民资的引进来可以取代原来政府主导的资本投资产生的增长,而人民币境外使用的达成又能给境内冗余的资本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如果这两点可以达到的话,那么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增长率下降这样的问题也能够得到缓解。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点,首先,自贸区领导在未来工作方向中提到了两点:1.如何与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相结合 2.如何考虑与上海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目标结合。在上海最早的自贸区申请中,据说只是想要一个保税区的升级版叫“浦东自由贸易区”,获得进一步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而最终中央批复的版本是现在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显示出地方和中央所关心问题的差异性。自贸区在未来如何在这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


其次,如何在开放金融市场和控制风险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习主席刚去了自贸区视察,他提出了一点即自贸区必须要控制住风险。新的《分账细则》发布会上也说“不能把FTA账户和投融资便利化划等号,前者是为后者提供载体和工具,投融资便利化涉及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是完全的自然可兑换,而是分类别、有步骤、有管理的资本可兑换。” 如何带着镣铐在这几年内把金融改革这支舞跳好是个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第三,在立法和监管层面上,自贸区内部实行法律的来源、法治环境、律师工作状态以及仲裁准则等问题依旧是个难点,如何理清地方人大和中央人大对自贸区立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


-------------------------------------------------------------------------------------------------
2015年4月更新:

自贸区未来发展:

扩张以后的自贸区包括了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自贸区2.0的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其中新增的三大自贸区口号是要复制上海的制度创新。

“一带一路”可以说是当下最受瞩目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伴随着中国资本的大量输出,而四大自贸区通过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可以构建中国资本输出的服务体系,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其实质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即汇率的市场化。自贸区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试验田,而‘一带一路’致力于沿线各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中外合作的新载体。

上海自贸区将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金融创新示范区;天津自贸区将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福建自贸区将服务“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广东自贸区则侧重粤港澳金融合作、贸易自由化等,四大自贸区的定位有一定差异。其实自贸区推进的政府职能转变,很多只走了半步,未来需要全部走完。比如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现在还有很多部门没纳入,部门监管信息不能完全共享,制约了贸易便利化的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方面,自贸账户的设计还比较复杂。

上海自贸区2015年版负面清单正在抓紧制定,将比之前的版本更短、更透明。尤其,当负面清单缩短到100条左右时,透明度是更值得关注的方向。现在的说法是“四大自贸区共用一张清单,在发改委等部门指导下制定”。这固然可以解决区域之间无序竞争的问题,但先行先试的作用就弱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允许四大自贸区在负面清单上搞出新内容,这些内容一旦被中央批准,自动在其他区域执行。如此既消除了清单不统一的担忧,又保留了各自特色。未来自贸区的改革会加速,特别是在金融方面。广东自贸区将借粤港澳金融合作的机遇,和上海自贸区一起推动QDII2(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的资格认证制度)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个人,用自己的合法收入,投资境外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实现个人资产的全球配置。相应的,港澳地区的居民,也可以更加自由地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

自贸区未来核心是构建新体制

  上海自贸区未来会主要关注5个方面问题。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自贸区建设如何与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更加本质地结合;如何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结合;如何与完整的一级地方政府自身改革结合;如何将各个片区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如何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机结合。

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有机结合起来,是新一阶段建设自贸区的重要内容。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上海自贸区的重中之重,将成为上海保持先发优势的重要支撑。一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和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结合,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先行先试的平台;另一方面,探索建立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推进制度、跨境交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将促进研发资源、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相关的金融要素在自贸区框架下率先实现。

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最难的其实是“协同性”,也是今后政府职能转变重要的方向。

  在各片区特点优势结合方面,原有的28.78平方公里将继续探索离岸业务、亚太营运中心和以贸易功能为核心的其他功能的创新,这一区域可能要更多体现开放度,在境内关外的模式上要做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其他片区则要重点关注元素和资源的融合,功能互补。

在单一窗口、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监管的执行标准、执行政策、企业诚信系统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可以共同研究。

首先,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如何准确的把握和规划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次,在完整的一级政府里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如何真正体现扩区以后政府职能转变的优势也是正在做的准备工作;此外,整个的运作机制与体制的完善也是准备工作之一,包括受理点、咨询点的建设,人员的岗位培训,政务信息的更新,备案系统的对接等。

 针对目前四个自贸区共存的局面,加强四个自贸区之间的联动可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相互的信息的沟通,对于整个自贸区战略方向共同推进也会有帮助。以FTA的贸易协定为例,对于这些国际上的规则各个自贸区在分头研究,但只有在一起研究,一起梳理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研究和劳动成果重复。

归纳起来的重点就是:(1)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汇率市场化,个人境外投资账户的开放。(2)政府体制转变。这两点之前走的比较缓慢,接下来的速度应该会加快了。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两年,需要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来鼓励下一步的变革。

自贸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政府体制改革,其实是一件事情的不同面而已,看懂了其中的逻辑,就能够知道变革的方向了。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意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5261.html

更多阅读

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成立10周年之际 中国成立多少周年

歌手陈奕迅有一首歌叫《十年》,每每听到,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一直觉得这首歌是给有故事的人听的。看到国衡兄为院线十年所撰写的《庆祝》,瞬间想着这首歌,不由得唏嘘感慨:“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

基督教婚礼证婚词请大家品味婚姻的意义 婚礼证婚人证婚词

 基督教婚礼证婚词(请大家品味婚姻的意义)牧师:今天我们聚集,在上帝和来宾的面前,是为了(新郎名)和(新娘名)这对新人神圣的婚礼。这是上帝从创世起留下的一个宝贵财富,因此,不可随意进入,而要恭敬,严肃。  牧师:在这个神圣的时刻这两位可以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 东盟自贸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同义词,已合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百科名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

声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意义?》为网友出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