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渡 东晋衣冠南渡之时,侨姓门阀是如何压倒南方地头蛇,主导东晋政局的?

前面有的回答已经很棒了,我来做一些画蛇添足的补充。
======================================================================
280年,西晋消灭孙吴,江东被并入西晋版图。

三国时代的三个政权当中,曹魏、蜀汉对士族的打击很凶,但是孙吴比较特殊,当初能够在江东立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到了江东士族的支持,孙吴在统治江东的半个多世纪里,也给予了江东士族足够的扶持和回报。(*魏蜀吴对待士族的具体态度可参见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

孙吴灭亡之后,江东士族的翅膀已经硬邦邦了,要想消灭他们并非朝夕之功,只能从长计议。晋武帝司马炎并没有大刀阔斧地砍伐江东士族,依然大面积地保留了原有的建制。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是晋武帝司马炎,你消灭了孙吴,得到了江苏省,只是撤换了省长,下面的市长、县长、镇长、村长依然原封不动。这时候的江东只是披着西晋的皮,骨头依然是江东的,江东士族盘根错节的势力并没有被削弱。

为了瓦解江东士族,使他们对朝廷产生认同感,晋武帝司马炎推行过一些吸收江东人才的政策。290年,司马炎驾鹤西游。第二年,八王之乱开始,同室操戈的列王给帝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出于招揽人才的需要,却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南北门阀的互动。敌意是存在的,斗争是激烈的,陆机和陆云(*孙吴名将陆逊的孙子*)就是南北士族斗争的牺牲品,但是艰难的融合毕竟开始了。

305年,江东士族追随陈敏作乱,意图重回孙吴时代,把陈敏培养成“孙敏”。然而,不是所有的江东士族都支持陈敏。得知同乡密谋割据江东,在司马越手下任职的广陵人华谭(*孙吴大臣华融的孙子*)给同乡致信,说以孙家父子的才干,割据江东也不过几十年,陈敏出身寒微,不及孙氏,才干更不能与孙家父子同日而语,跟着这样的人有何前途可言?如果不认同司马氏的朝廷,大可泛舟五湖,优游林下,又何必为虎作伥、惹祸上身?书信结尾,华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昔为同志,今已殊域;往为一体,今成异身。
支持陈敏叛乱的江东士族并非只有一个,同样,与华谭一样具有一统观、反对南北分裂的也不止一个。进而言之,或许可以这样说:经过晋武帝的人才引进政策的缓慢吸收,以及八王之乱的艰难融合,南北士族之间的坚冰已经逐渐出现了消融迹象,这也为永嘉之乱过后江东士族接纳侨姓世族奠定了心理基础。

仅仅依靠华谭的信,并不足以摧毁陈敏,真正给予陈敏致命一击的,应该是北方局势的变化。

陈敏之乱开始于305年,叛乱初期,陈敏向荆州发动进攻,如果拿下荆州,这个家伙可能就真的成了“孙敏”,可是他刚来到荆州边境,就被陶侃当头一棒子打回来了,只能龟缩在扬州,江东士族也因此对他的能力产生了疑虑。第二年,陈敏的势力还没有稳固,八王之乱就结束了。

八王之乱结束初期,胡人的势力其实很有限,在中国北方占据优势的还是汉人政权,司马越也部署了一系列针围堵胡人的反攻战略。我们知道局势后来恶化了,但是当时的江东士族不知道,他们只能看到眼前所看到的。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看,远景应该是这样的:一旦北方的局势开始好转,接下来,朝廷就要腾出手来收拾他们了,再跟着陈敏混下去,只怕是凶多吉少。不久,陈敏的阵营急剧分化,江东士族集体反水,干掉了陈敏,他们能把陈敏扶起来,同样也能把他踩下去。

307年,司马睿和王导来到江东,填补陈敏的空缺。

(司马睿和王导)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仅看故事本身,这是发生在307年的事。事实上,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很低,退一步说,即使它是真的,这也不是307年的事,而是发生在309年。然而,故事反映的两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第一,王敦是个重量级人物;第二,江东士族对南下初期的司马睿和王导很冷漠。

江东士族能不能接纳司马睿和王导,实际上取决于司马越。如果司马越经营有方,五胡乱华的势头未尝不能遏制。可惜西晋末期的内讧太激烈,司马越执政不久就与晋怀帝争权夺利,致使北方的局势急转直下。江东士族集体反水,联手干掉陈敏,是因为北方局势有变——八王之乱结束;他们对司马睿和王导漠然视之,犹豫观望,同样是因为北方局势再度有变——内讧激烈的朝廷与胡人政权僵持不下。

直到309年,当王敦来到江东以后,尴尬的司马睿和王导才逐渐打开局面。司马睿的存在感一直很弱,王导成名是好几年以后的事,309年以前还没有什么名气。王敦不一样,他是琅琊王家的顶梁柱,又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乘龙快婿,用那个故事里的话来说,当时的王敦“威风已振”。

可是,仅凭个人声望就能打开江东的局面吗?有点儿悬!司马越派遣王敦南下,只是用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展示必然要控制江东的决心。王敦能打开局面,有个人声望的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依然得看到北方局势的变动——司马睿和王导南下的时候,司马越与胡人政权只是僵持不下,而当王敦南下的时候,北方的局势已经接近崩溃。

有的人认为,司马越派遣司马睿、王导、王敦先后南下,是为了给政权南迁做准备;有的人认为,司马越并没有放弃北方和政权南迁的意图。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这里不予争论。但是对于当时的江东士族而言,北方局势恶化,就意味着司马越“可能”会南迁,只要有南迁的“可能性”,就会对江东士族构成压力。

司马越当时掌握的兵力将近十万,便于统一指挥,江东士族的武力虽然也很强盛,但是他们不团结,内部矛盾很大。如果说司马越和胡人僵持不下的时候,江东士族还有作壁上观的机会;那么,随着北方局势的恶化,留给他们观望的时间就不多了。

王敦来到扬州的第二年(310年),胡人围攻京城,司马越急令王敦和钱璯(hui,江东士族之一)北上赴援。风闻匈奴人兵力雄厚,钱璯在途中改变主意,密谋袭杀王敦,然后拥立孙权的后人为吴王。王敦匆忙逃回建业,请司马睿派兵攻打钱璯。司马睿倒是发兵了,可是这支军队畏惧钱璯人多势众,迟迟不敢应战。这时候,江东士族联手出击,消灭了钱璯的叛军。

由此可见,司马睿政权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弱的,否则王敦不会逃回建业,司马睿的军队不会逡巡不前,最终还得依靠江东士族来平乱。这也印证了刚才提过的一个问题——王敦能打开江东的局面,从本质上来说,依靠的还是司马越对江东士族的遥慑。设想一下:如果江东士族追随钱璯作乱,而司马越在未来放弃北方,大举南下,那么江东士族到时候会面临多么大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311年4月,司马越的主力在宁平城附近遭到石勒和王弥的截击,全军覆没;6月,京城沦陷,晋怀帝被匈奴人俘虏,中原士民纷纷背井离乡,南下避难,史称永嘉之乱。

江东士族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化强宗,一类是武力大宗(主要是周家和沈家)。从王敦南下(309)到永嘉之乱(311)这两年里,在王导和王敦的协助下,司马睿经营江东的方式,是拉拢前者,疏远后者。这个统治策略很有效果,比较成功地得到了文化强宗的支持,但同时也会引起武力大宗的不满。

有司马越的存在,司马睿政权就有后盾,江东武力大宗也有所顾忌;可是随着司马越军团在宁平城的覆灭,江东武力大宗就失去了制衡,侨姓士族的到来更使江东局势扑朔迷离。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不消灭江东武力大宗,侨姓士族和司马睿政权就很难真正立足。

怎么安置侨姓士族?这涉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分割,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很容易引发南人和北人之间的纷争。(南迁的北方士族存在不同的等级,这里所说的侨姓士族特指高等士族。)

经济利益上的冲突,由王导来解决。

江东士族主要聚居在扬州境内的丹阳郡、吴兴郡和吴郡,他们的田产家业也在这里,如果侨姓士族要在这三个郡内置办家业,就必然会跟江东士族产生冲突,因此,在王导的调停下,江东士族势力比较弱的会稽郡被划分为经济开发特区,专门用来安置侨姓士族。

江东士族与侨姓士族的经济矛盾,就这样被缓解了,剩下的就是更为复杂的政治矛盾。这个问题,由王敦来解决。

政治是军事的延续,没有军事实力,凭什么听你?就军事实力而言,南下初期的侨姓士族很难和江东的武力门阀抗衡。然而,经过一连串较量,侨姓世族却渐渐反客为主,铲除了江东的武力大宗。过程大致如下。

当时的江州刺史是华轶。华轶是勤王派,既不属于司马睿派系,也不属于江东派系。侨姓世族南下同年,也就是311年的秋天,司马睿以华轶不服从命令为由,派遣王敦率军攻打他。在周访、陶侃、甘卓的配合下,王敦成功地完成任务,占据了江州。312年,王敦又派军向荆州挺进,围剿杜弢的起义军,协同王敦作战的依然是周访、陶侃、甘卓。

荆州处于长江上游,一旦占据这里,就可以对下游的扬州形成高屋建瓴之势。眼看着荆州慢慢落到了王敦手里,周家着急了,在313年策划了一次兵变,意图联合江北流民军当中的一支,里应外合,铲除侨姓世族,控制司马睿政权。祖逖的部下发现流民军当中有异动,抢先下手,消灭了周家的外援,平息了这次动乱。

315年,周家再次策划了一次兵变。与313年相比,这时候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形势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13年,王敦只是占据了江州,荆州的局势还很混乱,而在315年,荆州的局势已基本稳定。王敦、周访、陶侃都不属于江东派系,甘卓是江东士族,但此公是出了名的墙头草。除了周家,江东武力大宗当中实力雄厚的还有沈家,但他们之间有矛盾,沈家是站在王敦这一边的。在王敦占据地理形势的前提下,即使江东武力大宗联合起来,也不见得有多少胜算,何况内部矛盾重重。所以,周家这一次兵变虎头蛇尾,内部很快发生分裂,兵变草草收场。

接下来,就是“王与马共天下”局面的最终形成(发端于司马越与王衍)——平定杜弢之乱以后,王敦耍诈,迫使陶侃南下广州,随后又排挤周访,控制了荆州。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王敦主外、王导主内的权力格局,这也就是所谓的王马共天下。受制于上游荆州的江东士族也更进一步地失去了扭转乾坤的可能。

再然后,荆扬之争开始。322年,王敦以清君侧为名,第一次率军东进,扑向建康,周家背弃司马睿,抱住了王敦的粗腿,家族势力发展到了巅峰。同时,周家的声望也引起了王敦的猜忌和沈家的敌视。324年,王敦二度顺江东进,沈家趁机除掉了周家。战争进行到中途,王敦去世,司马睿引江北的流民军平乱。王敦之乱被平息之后,作为附逆者的沈家遭到重创,江河日下。

周家被灭,沈家衰落。自此,江东士族再没有与侨姓世族抗衡的军事资本。


最后依然是不要碧莲的广告时间:微信公众号:阅过边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5330.html

更多阅读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原文及翻译 雨雪三日而不霁

一、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

美国电影《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电影海报欣赏

美国科幻电影《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派拉蒙影业公司2011年出品编剧:伊伦·克鲁格导演:迈克尔·贝主演:希亚·拉博夫,罗茜·汉丁顿·惠特莉,乔什·杜哈明电影故事:萨姆大学毕业后和新女友卡莉住在华盛

寒蝉鸣泣之时、补完留念 寒蝉鸣泣之时

寒蝉鸣泣之时。这个作品的画风不咋地,在720P的B站,勉勉强强接受的程度。480P就惨不忍睹了……好在是宽屏的,否则直接弃番了。 事实上,这个作品的大明早早的就听说了,因为有游戏的存在,一直搁置,但一玩游戏——我擦,这画风,我甚至觉得《ONE-

声明:《东晋南渡 东晋衣冠南渡之时,侨姓门阀是如何压倒南方地头蛇,主导东晋政局的?》为网友枯坐酒灯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