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富的500人财富总额高达8万亿元,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过去一年,中国最富有的500个人的上榜门槛,从40亿元提高到了65亿元,增长62.5%。500富人拥有的财富总额达到了80191.5亿元,人均财富达到160.4亿元,较上年的113.1亿元增长41.8%,远高于上一年25.7%的增速(图1)。
从财富量级看,超级富豪的人数也大量增加,百亿富豪比去年大幅增长87.6%,达到302位,超过上榜富人总数的60%(图2)。无论财富总额、平均财富、上榜门槛还是百亿级富人数,今年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样一组逆风飞扬的数据,堪称是中国财富集中度持续提升的生动写照。它意味着,中国富人们不仅跑赢了经济基本面,跑赢了自家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跑赢了大多中小股东,跑赢了全球富豪,更远远跑赢了你我。重要的是,他们还在加速跑!
要知道,过去一年,中国GDP增速滑落到了6.9%,创下25年新低。
更何况,2015年的A股市场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暴涨暴跌,总体划出一条“N”字线。这一年,既是中国股市自重建以来年度总市值剧烈震荡的一年,也是年末市值记录最高的一年。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持股市值都完成了N型走势,在大喜大悲的跌宕起伏中,一大波韭菜被收割、中产被消灭。据中登公司数据显示,2015年6月,持仓市值在50万-100万元的账户数减少85492户,100万-500万元的减少127481户,500万-1000万元的减少17375户,1000万-1亿元的减少11333户,1亿元以上者减少406户。
那么,在经济不景、实业低迷的宏观环境之下,富人们究竟有着怎样惊人的财技,能实现财富超过40%的增长?他们的增量财富,又究竟从何而来?
财富放大器之一:IPO+一级市场融资
富人财富增长的关键词,是资产证券化。其第一途径,是IPO。
长久以来,IPO一直是成就巨富的重要途径,上市也是富人不懈的追求,今年依然如此。尽管由于市场动荡,2015年A股IPO一度暂停,但当年仍完成了219起IPO,累计融资1588亿元,较2014年分别急升76%和102%,IPO公司数量领跑全球,融资额仅次于香港、位居第二。昆仑万维的周亚辉等17位财富新贵,便由于旗下公司2015年在A股上市、财富得以大幅提升而上榜,并且,其中11位的财富都突破了100亿元(表1)。
一些早前已经上榜的富人,也由于旗下公司2015年上市而身家倍增。例如,王均金家族因旗下吉祥航空、柯尊洪因旗下康弘药业在A股上市,财富增长分别达到483.3%、344.4%;保利协鑫的朱共山因旗下民用光伏产品板块借壳*ST超日,财富由去年的69亿元大增408.7%至350亿元;许世辉家族更因达利食品登陆港交所,一跃成为福建首富。甚至连今年首富王健林的财富构成中,也有约50%来自于新上市的万达院线的贡献—2015年1月IPO的万达院线,一年时间股价就暴涨了10倍,弥补了房地产市场下跌对王健林财富的冲击。
此外,2015年挂牌公司数量暴增3565家、在当年底达到5129家的新三板,也成为上榜富人的新来源。今年榜单上有10人的财富来源于新三板的8家公司,其中九鼎集团和硅谷天堂都占据了两个席位,分别是九鼎集团的吴刚/吴强兄弟和黄晓捷,硅谷天堂的王林江和李国祥。值得注意的是,这8家公司中有6家属于创业投资类公司(表2)。持有九鼎集团23.76%股份的吴氏兄弟,2010年末创业时公司只有1000万注册资本,如今这个数字是1000亿,这样的财富神话,放在古今中外都堪称罕见。
为了分享A股估值红利,中概股公司已经掀起了一波回归的热潮,江南春的分众传媒,更成为首个从美股退市、通过借壳七喜控股再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而江南春本人的财富也经由A股市场的重估获得了333.7%的增长。这种财富效应,引得包括周鸿祎旗下的奇虎360、史玉柱的巨人网络、陈欧的聚美优品、莫天全的搜房网、徐航旗下的迈瑞医疗等公司纷纷启动了回A征程。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要约总额超过300亿美元。
即使是公司暂时尚未上市的富人,也通过不断融资,向资产证券化迈进。过去,上市与未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如今,伴随PE、VC的活跃,二级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在不断向一线市场传递。尤其是在TMT等热点行业,从A轮到D轮,估值的跳涨幅度可能更加疯狂。
财富放大器之二:定增+并购重组
在资产未上市的富人利用当前估值高涨的国内一二级资本市场大举融资、完成财富跃进之外,大量已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则通过“定增+并购重组”这一资本市场目前流行的玩法,实现体外资产的证券化,让自己的腰包继续膨胀。
在今天排队上市的公司成“堰塞湖”的背景下,2014年以来,A股增发并购的案例数及金额均出现井喷。根据同花顺数据,2015年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和配股募集资金合计1.24万亿元,比2014年再增79.7%,远超IPO的1588亿元,创出新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2015年亦十分活跃。根据统计,当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2669单,交易总金额约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52%。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无论其股东目的在于谋求业务转型,还是卖壳退出,从结果看,这一模式都能够使更多新兴资产通过被收购的方式进入A股市场,相当于变相IPO。相对漫长的IPO而言,其程序更加简洁,耗用时间更短。而且,无论资产被收购或借壳上市的一方,还是收购或退出套现的一方,都能够实现有效的财富增值。今年财富增速居前的前50人中,就有相当部分是通过这一“财技”获得财富高速增长的。
善于资本运作的浙籍上市公司,尤其热衷于“定增+并购重组”这一新玩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浙江共有近300家公司登陆A股,其中,约60家公司在2015年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占到浙籍上市公司总量的约20%,远超平均水平—2015年A股各类重组公司大约有45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15%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启动重组的数十家浙江上市公司中,超过八成都是来自化学、有色、纺织、批发等传统产业,而其通过重组跨入的领域,则几乎清一色的是受到市场追捧的医药、环保、传媒、互联网等新兴产业。
更多的精彩独家文章,港股和境外投资大资料工具,请下载比特港股新闻App: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