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可大部分人的答案。
看来很多人没有学过基础的经济学,(这不是在嘲讽),我深切地感到即使是一个大学生,仍然有向社会普及科学的经济原理的必要性……我虽然学得不多,但是认为以所学知识,能够严谨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了。
实际上,题目中所说的高速路收费和保障工资是同一本质的事情。
下面开始认真而尽可能通俗地答:
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在资源不足时的权衡取舍,要效率(社会从稀缺资源中获得最大的【福利】)还是要公平(福利分配的均衡程度)?
(下面的分析将把经济学视为数学性的严谨科学,不牵扯社科和政治内容)
首先看一个问题:在被冰雪封闭的途中,没有食物供给了。这时候周围村庄的人开始到严重塞车的公路旁,向你们提供100元一袋的方便面和热水。你觉得这个如何?
很多人肯定会想这几乎是抢劫,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然而学过经济学之后,会对这种事情有截然不同的对待方法。
在这个例子中,方便面和热水就是稀缺物品,你们是多数的买方,村民是卖方。这种稀缺性推高了方便面热水的价格,使得有些人——对于需求并不是很强烈的人,觉得价格真高,算了不买了【没有制造福利】。而那些饥肠辘辘的人,愿意为它付出一百块的价格。
所谓福利,就是自己对物品价值的评估高低,减去交易价格,最终得到的差。认为福利小于0的人不会去买,因为他以自己的判断来否定了这桩买卖,他觉得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而认为福利为正数的人也觉得自己在买卖中受益了。这样,这两个乘客——潜在的消费者——都做出了符合福利判断的选择——
而所谓自由市场,就是许许多多在这种人的意愿和价格比较中获得福利(这一“剩余价值”)的过程。大家没有被强制买卖,所有这些小小的福利加起来,就是社会的总GDP。(当然GDP还分为名义的和实际的,此处只是一个粗浅的映射)
上面所说的,我觉得是《经济学基础》的精髓。在初等经济学,市场被认为是接近万能的自调控手段。
许多时候,我们关注整个社会的总福利,然而这不一定和个人的福利相符合。
关于高速路免费:
这是一个很浅的身边例子却很有意思,高速公路按照拥挤和收费与否,分别属于“四大经济物品”(私人物品、自然垄断、共有资源、公共物品)
大家当然都想免费过高速路,假如收费的话,【注意这里是上面那一套福利的思想】认为走高速不值得的人改别的交通方式了,认为可以接受的人就上了高速。这样高速路并不是很挤,福利由两个部分组成:卖方(收费站:获得了¥)、买方(可以折算成¥的福利值)。假如高速路收费适当,总福利值会趋于最大化。这里的高速路属于自然垄断(经济概念,不要牵扯到社科上)
现在:高速路完全免费,而且拥挤了。这样高速路从自然垄断物变成了共有资源。共有资源最大的问题就是负的外部性(高速路拥挤),大家都想去免费过高速,所以那些本来福利<0的、不上高速的人都上了高速,最后结果是:
卖方福利=0(没收到钱),买方福利=所有人愿意付出过路费的总和。显然这里的公平程度变大了(大家都有机会上高速),然而福利上升了吗?(没有了收费站的收入,而且附加成本也提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福利必定降低(税费会造成无谓损失) 。政府实行高速公路免费,考虑的是权衡中公平的一端。
关于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的负面影响也是经济学中一个反常识的理论,它的表述为:启用最低工资制度(或提高最低工资),会使以青少年为群体的工作者失业率上升。
为什么是青少年?其实这里青少年指代了“非熟练工、在劳务市场上劳价比较低”的群体。首先设定最低工资肯定是符合人性的做法,至少它保证了社会公平,每个人只要有工作,都不会“被严重剥削”
但是很多劳工不愿意最低工资政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材还给了一个例子,工会希望涨工资,可是那些失业工人不希望),这TM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最低工资法案?
因为假如设定了最低工资上限,企业就会倾向于雇佣产出值更大(创造福利更多)的工人,而抛弃那些产出低的“青少年”工人;也就是说最低工资的受益者有偏差。失业工人与其上不了一个有着最低工资保障的企业的职位,宁可选择工资低(但是至少有些钱)的职位。
很遗憾地说,没有最低工资政策时总福利却是最大的,政府的这一行为,也是在以增加公平来降低经济效率/福利。
(比较好的替代方法是减免低收入者税收,或者发放补贴)
关于房屋租金:
有了前面的两个例子,我想已经可以套用结论,并且知道政府想要干什么了。有一个有意思的结论:紧俏的房屋租赁市场也会趋向于福利最大化——通过类似黑市的方式,——就是说,我为了取得紧俏的房源,宁可付出比政府规定的价格上限更高的金额来得到房子,实际上最后你付出的黑市价格和“完全不受管控的房屋租赁市场”的市场价格差不多。
(比较好的替代方法是修建低收入人群才能入住的廉租房。这样能够达到福利和补贴的相对平衡。)
经济学是一门冷酷而又充满温情的学问,即使是基础的经济学,你也可以看到人性和经济利益之间的互相转化。经济学是非常科学的学问,因为它能够把人性转化为图表曲线函数式来衡量,它也是一个充满艺术和不确定的学问,我们都处在经济的包围中,变动的因素如此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几句其他的话,
楼主觉得这些政策反经济学原理,我觉得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楼主自己、我们所有人都是经济的组成部分,这些例子中我们处于消费者/买方的地位,并不是统筹全局、确定效率和公平的经济学家。因为利益相关自身,所以有不满是很正常的行为(所以大家都是理性人嘛)
假如牵扯到选票什么的(中国不适用),不过国外确实是小心翼翼地不敢削减纳税人的福利,这也造成了福利开支过大、经济臃肿、产出低的糟糕社会现状。
人都是理性的(这句话意思是:人都是利己的,他们不会做出使得自己经济福利下降的举动。这是自由经济运行的关键,也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第三只手”的微观表现)
经济学是理想的模型
经济学是人造的模型,却不是妄想的模型,它是对现实经济运行的概括和数学提炼,并且随着时间修正。它的大致构架和原理已经无可辩驳,然而许多衍生理论还需要验证。我觉得普通人很有必要学习经济学基础的那些部分 (Mankiw的《经济学基础》是本好教材,也是本深入浅出的科普书)
政府
凯恩斯的自由经济理论在上世纪大萧条之后流行了很长时间,现在更为大家认可的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发展来的“自由经济+政府适当调控”的思想,说政府不应该管经济、或者是应该倒退到计划经济都是错误的见解。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学
这两套经济学理论完全没有冲突的地方,它们研究的是不同方面:马经以工人的角度分析了剩余价值(也就是福利中可以被衡量的那部分)的产生和流转;我在大学里学到的自由市场经济学说的是宏观的经济运行(即使是《微观经济学》,也比马经要宏观一些),可以说是避重就轻,然而这两种理论都是科学的理论、不仅自洽而且可以对接。(这是很奇妙的事情)
道德问题
确实基于“福利”(特别是,福利是以货币或者产出来衡量,而不是幸福指数什么的)的经济学最优化选择总是为人诟病。然而经济学并不是一心追求经济利益的学问,它只是分析经济行为的工具,道德问题(外部性,比如碳税还有非法市场等)也是经济学的部分。
经济学家会吵嘴
这个的确比较无奈,老师也给我们说过很多经济学的笑话,大致就是说经济理论五花八门的。对于这一点,请看“经济学是理想的模型”这段话中的我之见解。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