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 电影 电影《社交网络》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前几天才有机会看了这个电影,有这样几个很深刻的感受。

Mark Zuckerberg 给我的感受:和女人聊天的时候不能太直接。
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不做出来你想到的东西,你永远都不知道它能产生什么影响。
原本是想调侃和讽刺本校女生的 facemash ,却在凌晨四点时导致学校网络瘫痪。为什么它这么吸引人?——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吧,肯定能知道些什么。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东西,并且努力让它成为你的优势。
Mark 在大学里不是主修计算机,大学之前也只是将编程作为兴趣。只将此作为兴趣的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创建了 Thefacebook 网站并且使其上线运行。如果他之前没有保持这方面的兴趣并且培养它,即便脑子里出现了做社交网站的想法,也只能先等到技术伙伴才能将网站建立起来,那时不晚吗?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并且为之努力。
电影里的 Mark 说他曾经做出一个 MP3 应用程序,微软曾希望买下它;后来看到有关报道,说当初微软想以 95 万美元的年薪聘请 Mark 去工作。为什么 Mark 选择说不?我觉得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始终相信自己。没有认真做事的时候,就认真做人。还记得 Facebook 里 relationship 的诞生吧。如果 Mark 在实验室听朋友说话的时候还是满脑子想着如何编程,而非认真地听朋友说话,这个绝好的点子可能就这样溜走了。创业时,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最值得的人才。
看到实验室里疯狂的喝酒编程竞赛时,我原以为 Mark 是闲暇时间过来看热闹的,结果优胜者才是能够加入 facebook 的人。到后来,(也许电影里的角色有些夸张)facebook 里的人真的都是狂人——对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痴狂,对他们着迷的技术痴狂的人。我想说,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创业公司来说,真的很可贵。创业团队亟须扩充人才来帮助产品的提升,但是在进行成员的筛选时却能不乱了分寸。不为了「需要人」而招揽人,而是为了达到人才与团队的「双赢」而吸引人才,很值得学习。交往值得交往的人,学习值得学习的人。
对比 Mark 与 Eduardo 及 Sean 之间的瓜葛,我觉得他很擅长社交,不是吗?不管什么时候,知道一点经济与管理的知识。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情节是,Mark 邀请 Eduardo 一起合伙的时候,一开始就明确了分成。包括到后来 Sean Parker 帮助他的时候,他心里都始终对于持股和公司的概况有本明账。想起这个部分的内容,我就觉得即便我们每个人都有和 Mark 一样的想法和执行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扎克伯克的。从 1 开始建立自己公司的文化。
为什么是 1 呢?从这个电影里面我感受到的 facebook 的内部文化建立和 Mark 的个人作风有很大的关系。团队应该不排斥娱乐,因为它是每个人人的需求;但是一旦坐在电脑前面着手工作的时候就必需高效率,而不是闲聊。酒和咖啡一样,如果你觉得它能帮助你提高效率,尽管喝,保证效率最重要。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facebook 的文化是从 Mark 这个人就开始建立的,而非他希望打造一个什么样氛围的公司。

Eduardo Saverin 给我的感受:不要去追求别人认为的成功。Phoenix SK 对 Eduardo 来说很重要吗?我觉得,其实他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始终执着于这个俱乐部。他向往的是通过达到一些众人认可的成功目标来达到自我提升,但是很少去想这些名利(或者说权威)对自己的实际意义。当你认可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放弃为之努力。
在 Facebook 被 Mark 个人建立的初期, Eduardo 始终没有投反对票,一直在经济上支持 Mark 做的事情,直到 Mark 搬到加州。但是这个期间,Eduardo 还是在追求自己心目中的成功——到华尔街实习,工作,然后拿到高薪。他认可 Mark 正在做的事情,但是并没有倾注足够的心力去协助。他很少和 Mark 认真讨论 Facebook 的前景,不知道 Mark 到底要做什么;他自己也没有想过。所以他的努力只停留在资金支持和寻找广告商,并且结果基本上属于费力不讨好。学习,始终虚心地学习。
无疑 Eduardo 的专业能力是很强的,在 Facemash 和 Mark 对他的认可上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他太过自信了,加上自己的方向不明晰,所以阻碍了自身的发展。Facebook 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Mark 和 自己是在创业——这两件事情,每一件他都知道了,但是每一件都只认识到了一点点。在第一次与 Sean Parker 见面的时候,他本可以虚心地学习以加深自己的领悟的。为什么他错过了这个机会呢?在我看来,他太相信世俗的眼光了。从他自己追求 Phoenix SK 和女人的境界来看,从他根据关于 Sean Parker 的报道就认定这个人的全部来看,他很不够。不够专注,也不够虚心。个人觉得,认识和了解一个人从来不能看别人对这个人的一面之词。一定要观察这个人自身,听他说的话,看他做的事,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他人的观点只是参考。然而 Eduardo 同学太相信权威了,权威的报纸,权威的俱乐部,权威的经济学理论,但是不相信自己亲耳听到和亲眼看到的并且对他们进行思考。这也是我个人认为的他和 Mark 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Sean Parker 给我的感受:倾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对 Mark ,或者说 facebook 的作用一点不可忽视。培养自己的敏锐度,它会帮助决定你的眼光。
作为已经很成功的人,他并不丢给毛头小子白眼,而是伸出橄榄枝帮助 Mark 。当他在那个女生的电脑前看到 TheFacebook 的流行时,我记得他说的话大致是「这正是现在最需要的东西」。他以他自己对互联网的观察,感觉到 TheFacebook 正在做的事情的前景和它蕴涵的力量。有钱时可以享乐,但不要放纵。
电影里面的 Sean 是有钱人,也是很会享受的人,但是最后出问题也是栽在这个上面。三个字,不值当。

关于几位主角之间的股权纷争,我不大懂,也没太看明白,还请懂的人能帮忙讲解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那兄弟俩,其实也有些感受。但是电影对他们的刻画主要放在了这俩人为了 idea 被盗窃而不停地与 Mark 争辩上。我不擅长争,也不了解哈佛与美国法律,所以就不多说了。

以上印象是围绕问题的讨论,即「电影给我的感受」,并非基于事实的评论。
另外还有一个巨大的感受——现在,立即,动脑思考,动手学习,动手去做吧!XD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5688.html

更多阅读

陈翔加盟电影《我们约会吧》。 陈翔演的电影

陈翔加盟电影《我们约会吧》。  网易娱乐9月14日报道湖南卫视“快乐男声”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关于“快男”的话题远远没有停止。选秀歌手的后续发展显然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人气王”陈翔尽管遗憾止步四强,但凭借其超高的人

电影《莫扎特传》和莫扎特的音乐 莫扎特传电影百度网盘

国外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观众评分 8.4我对这部电影的评级: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1984):影片开始于1823年,一名叫萨里耶利(Salieri)的男子,企图自杀,而他的喉咙大声乞求莫扎特的宽恕。他被送到一个疯人院,一个年轻的牧师访问

镜子意象·韩国电影《照出冤灵》 照出冤灵 百度网盘

镜子意象·韩国电影《照出冤灵》意象分析□孔方兄镜子里的影象是另一个世界的象征。这是我以前做的结论:假如电影讲一个人在照镜子,肯定在表示他的复杂内心。这时他内心的波澜必然会通过镜子里的影象表现。导演深知这一点。于是所有

叶蓝秋之死(电影《搜索》观后感) 电影搜索观后感

叶蓝秋之死电影《搜索》观后感----学生阿乐当一个年轻而美丽的身体飘然落下,那么轻盈,那么幽然,仿佛秋叶般飘落大地,她陨落的美,在那金灿灿幕落的一瞬间定格了,让人爱怜,让人窒息。也许只有大地才能给她温暖的怀抱,接纳这个在人世间饱受

转载 影评: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组图剧照

初恋这件小事原文地址:影评: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组图剧照)作者:江财一品社品报初恋这件小事 泰国最近拍摄的校园爱情电影《初恋这件小事》走红中国,虽然“丑小鸭变天鹅”的剧情过于老套,虽然“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故事已经滥觞,但

声明:《社交网络 电影 电影《社交网络》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网友记得我说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