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每隔几年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针对 的观点,我对“危机越来越频繁”这一观点做出一些说明。

首先,我承认的确经济危机的影响没有以前大了。但与以往更加突出的是变得持续性,全球性,结构性的了。这种持续性,结构性,全球性指的是消化危机效果的三大特征。

其次,1930年后的经济危机重要的表现形式是结构性的供需失衡,而总量上未表现出明显的供需失衡。比如1980年代的经济滞涨,1990年代的石油危机,2003年的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次贷危机等,以及其后的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困境,也是延续。美联储加息后,将使得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其实危机已经很频繁了,影响也不差了。


最后,题主强调的可能是07年以后的情况。而本答案中强调的“危机越来越频繁”也是指的07年以后,在用完增加供给提升收入、扩大产品消费、提升需求系数这三大类政策工具解决危机后的情况。
————2015年9月26日更新——————————————————————

谢谢大家的支持,点赞数达到了150以上,十分感谢。

接下来简要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变更、以及深入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

中国改革开放的发端,到如今的经济建设状况,走过了我第一部分中提及的发达国家走过的部分道路。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是通过改革分配机制、提升民众收入着手。然后接着着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良好的商品流通机制,提升商品分配效率,刺激商品消费。而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出现了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而这类有效需求不足,类似于1930年经济萧条时候的情况,鼓励按劳分配,使得人与人的差距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尤其是教育和文化的供给被房地产或者过剩产能严重挤压,使得不公平的现象愈发突出,导致下层民众有效需求超过了供给,而社会上层却拥有最多的资源,有效需求严重低于其所有的资源供给。


此时,必须要扩大投资,一方面消化产能,在严重的时候“以工代赈”,刺激经济。我国的“以工代赈”措施比较特殊,也就是鼓励万众创业,发展中小企业,提升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则是产能升级,发展高端智力产业,创造高端需求。
具体分析可见

接下来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为什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会兴起,而且会变成一种信念,成为一种精神支持?

很简单,因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弥补了社会中下阶层(当时的“工人阶级”,“被剥削阶层”)的需求,提升了其供给能力(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即从事工人运动,促进商品的公平分配,确保公众能够尽可能地获取公共资源,以及精神供给,即给予同志精神互助支持鼓励,可以称作近现代的体验产品)。本质上是针对崇尚自由主义和小政府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无法保障穷人生活、让富人挤占穷人的供给能力的问题。而工人阶级积极斗争,争取公共服务,并刺激了民间精神需求和供给。这种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促进个体的均衡。并通过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展现了出来。

共产主义运动的亮点有两,一是鼓励中下阶层互助,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二是强调精神文化,用饱满的精神生活,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

但是斯大林开始逐渐形成的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则彻底破坏了这种良性的生存机制。

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体系,打击了个人生产的积极性,没有人性化的考核标准,一切都依照配额来,拖累了分配效率,导致产品需求下降。需求下降,导致供给能力(产能)下降,社会经济靠精神产品驱动,弥补分配机制的低效,但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这些原因导致了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运动的衰落。因为无法刺激产品需求,也无法提升公民收入,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很快陷入了衰落(有效需求公式可辅助分析,得出结论)

以上我表达的意思中并不包含计划体制不好的意思,而是要让大家知道,只有在效率极高的情况下,共产主义才能够真正地鼓励公平,平衡个人和社会主体的有效需求和供给总额的差距,否则则会容易产生效率低下,产出不足,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的现象。而距那个高效率阶段,我们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终————————————————————
部分子问题后续可关注以下答案,谢谢大家!




2015年5月25日更新线——————————————————————

感谢大家的点赞,很是感动,为了报答大家的支持,现在开始补充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之前的答案分析解释了为什么每隔几年就会产生经济危机。但我对这个答案仍不太满意,为了更好地解释,并引出经济危机的对策,我现在先提出一个东东。

经济学中有一个供需均衡的概念,我对这个概念理解不太深刻。但是,我想借用“供需均衡”这个词汇来阐述自己的一个分析方法。

一个社会主体,有自己的有效需求,也有自己的供给能力。但是它的这两种能力差距通常比较大。
供需均衡的定义:指的是社会主体的有效需求和供给能力不存在差距。

比如,一个企业能提供多大价值的产出,就可以使用多大价值的资源满足自己多大的需求,为了达到最大的效用,不浪费资源,满足的需求通常为有效需求。又如,一个人能挣2000元钱,他精打细算地使用2000元钱,使得自己的需求达到最大的满足时,即为供需均衡。


什么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指的是大量社会主体达不到供需均衡状态且有效需求小于供给能力导致社会动荡的情况。

比如1930年大萧条,其状态就是属于穷人有效需求大于供给能力,而富人的供给能力大于有效需求。以致富人需求系数下降,穷人的需求系数不断上升,但富人的产品消费能力下降,穷人的产品消费却维持不变或减小,以至于社会整体有效需求下降,无法带动供给增长,也无法带动收入上升,造成社会发展停滞。(参考公式:本期有效需求=min(收入,产品消费需求系数)(需求系数1))


而08年世纪金融海啸,则是穷人的有效需求小于和供给能力,超前消费了自己供给能力无法承担的房屋和福利产品。以至于穷人需求系数下降,拖低了社会有效需求。欧洲债务危机,次贷危机,都是穷人懒人提前消费造成的危机。当然,本质还是大量穷人达不到供需平衡拖低了社会总需求,造成了社会危机。

为什么会产生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很简单,肯定是有社会主体的供给能力被其他主体所消费了。这时候,我将引入两个概念:越位和缺位。

如果一个社会主体的供给能力超越了自己的有效需求,则叫越位。反之,为缺位。

如果要消除危机的风险,所有的社会主体绝对不能越位和缺位,如果构成社会大部分产能和需求的社会主体(富人或穷人)越位缺位(过度生产或过度消费)错位(缺位越位同时大量存在),则会造成经济危机。

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只能使得占社会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体避免越位和缺位。可是,若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供给能力差距愈发大,加上产能效率提高,任一穷人的需求都可以由富人的高效供给能力满足,很容易造成富人越位,穷人缺位、整体错位,很容易产生经济危机。

所以,如何避免经济危机?治标的方式西方已经开始采用,维持供需均衡,避免缺位、越位、错位。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讲究效率,富人的产能得不到限制,穷人的供给能力提升不起来,所以必将失败!


那还有办法吗?很简单,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产能的差距,有效需求的差距,不但使得每个人的供需均衡,还得缩小人与人之间的供给能力和有效需求的差距。

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共产主义!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解放生产力,按需分配!

一提到共产主义,肯定有人对我的理论开始感到反感了,又是一番说教。肯定也有理想的知友对我的理论有合理怀疑。比如,既然共产主义如此好,那么苏联为何会失败?为什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低潮?为什么?

希望获得大家的支持,等有了150个赞后我再回答这些问题,用我的理论分析中国的问题!谢谢大家!很感动!

此外,这里借用了需求和供给来分析一个人工智能相关问题(),推荐给大家,人工智能就是典型的越位现象,而人类使用人工智能就是典型的缺位,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也来给大家分析人工智能和人类并存的一些问题。

华华丽丽的分割线 2015年9月24日———————————————————————————————————————————


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必须处于市场主体供给和有效需求相差不大的状态,最好还是有效需求大于供给,只有此时经济才会积极发展。
我所指的有效需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市场主体能承担;市场主体100%需要。以下是公式:

本期有效需求=min(收入,产品消费需求系数)(需求系数1)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市场供给远远小于有效需求,社会有多少商品就基本可以消费多少商品,需求系数约等于1,收入基本决定了有效需求大小。这时候,社会主要精力在于扩大供给,为了扩大供给,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路,一是重农主义,二是重商主义。重农主义核心在于扩大生产,提高供给,以清朝康熙的小农经济为代表。重商主义强调扩大流通分配,提高供给,以法国路易十四为代表的西欧体制。由于小农经济难以提高供给效率,而且受制于商品价格波动,再加上沉重的赋税,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效率逐渐弱了下来,供给也逐步下降,导致收入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从而进一步拉低了生产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而欧洲的重商主义强调商品流通,提升了供给效率,提升了收入,又刺激了有效需求提升,进一步又鼓励了社会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当收入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决定有效需求的就不是收入。需求系数产品消费 就开始小于收入。于是扩大供给不能提升有效需求了。这时候,主要是产品消费过小拉低了有效需求。

于是,资本主义开始扩大殖民地,一方面扩大收入,刺激流通,提升供给。另一方面,将殖民地培育成市场,倾销产品,促进经济发展。在殖民地瓦解后,资本主义国家则着力于发展全球化,培育全球市场,提升产品消费,扩大有效需求。

可当1930年大萧条前夕,世界经济格局又出现了变化。由于分配不公,富人需求远远大于穷人,可穷人的需求都是”刚需“,即需求系数接近于1,是很有效的需求。富人的需求系数不那么高,对很多产品都是可用也可不用的状态。但有需求的穷人无法消费产品,有效需求不大的富人却拥有了很多资源。于是,大萧条爆发了。

大萧条的根本,在于有效需求巨大的穷人没有商品可消费,拉低了需求系数,导致有效需求下降,进而使得收入下降,供给减少,经济萧条。

凯恩斯主义通过国家干预,满足了穷人刚需,拉高了需求系数,提升了有效需求,解决了经济难题。此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新的经济危机,其经典案例,就是08年世纪金融海啸。

08年世纪金融海啸,不再是穷人刚需未得到满足的社会整体供需矛盾问题,而是个体差异造成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供给能力和有效需求基本均衡,经济肯定没问题。可此刻,美国的次级贷款鼓励穷人买房,扩大了对穷人的供给,又一次让供给超越了有效需求,必定会造成供给大于需求,房子卖出去了,债券却卖不出去,社会为穷人的提前消费买单,人们收入下降,有效需求也跟着下降,供给也跟着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大萧条是对富人的供给过剩、而对穷人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产生的,08年金融危机是由于扩大需求系数、过度增加对穷人供给造成的。总之都是结构性问题造成供给大于有效需求。

所以,为什么经济危机越来越频繁?那是因为,传统经济政策手段,包括利用扩大供给提升收入、扩大产品消费、满足穷人刚需来提升需求系数,都已经没有很好的效果了。生产力又如此发达,稍不注意,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社会产能就过剩了,怎么不会频繁发生经济危机?现有的社会体制已经对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没有办法了。

求赞!超过50个赞,我给大家讲讲该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831.html

更多阅读

分析新时期独生子女问题产生的原因 独生子女费

分析新时期独生子女问题产生的原因上述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缺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决不是,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独生子女的“独”,客观上存在着区别于非独生子女的种种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

现浇梁表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现浇板裂缝国家标准

  目前,在现浇箱梁施工中,梁体表面经常会出现裂缝,有的在砼浇注过程中就会出现,有的在砼浇注完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虽然有些裂缝初期十分微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力荷载和变形荷载作用下,发展会越来越宽越深,使顶板渗水、钢筋锈蚀,使梁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气体的浮力产生原因跟液体浮力产生原因一样,从宏观上看,都可以认为是由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差产生的浮力。平时所说大气压强是指在同一高度处的大气压强,并且在高度变化不大时,由于大气压强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

声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每隔几年就会产生经济危机?》为网友泡沫像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