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无锡经济 苏州无锡的经济出了什么问题?

苏州人,无任何利益相关。这个问题必答、必答、必答。

苏州无锡自从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增长乏力,尤其是2012之后,更是徘徊,甚至有比较大篇幅数据的负增长。个人也长期分析过,认为除了一些固有的弱势,更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政策的失误或错误。

苏州无锡最近经济的乏力似乎并没有使得更多的人知晓,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鸡汤来喂饱我们:苏州无锡是多么牛逼牛逼。还有更多的人错误的认为,目前苏州无锡的经济增长速率还是走在全国前面,因为我们习惯了“增幅名列前茅”的以前固有新闻报道模式。由于本人是苏州人,更了解的是苏州的情况,尽管无锡和苏州在很多方面比较相似。以下全文重点分析苏州。

一,反驳一些宿命论观点。说起苏州目前经济发展的困境,很多思路到思路的观点是归结于苏州只是作为普通地级市的政治地位低下。似乎有一点道理,毕竟城市级别越低,所能获得的资源,尤其是行政性的资源就少。然而,这并不是全部,更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苏州长期以来一直是地级市(新中国成立以后),但在改革开放以后,苏州先是乡镇企业的爆发,再到外资内资的投资圣地,我们作为地级市在经济上一直保持了三十年的一流增速,经济上也超越了不少省会城市,甚至直辖市。

城市级别低,结论不应该是经济增速低,而应该是经济规模小。在全国范围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更是低级别的区域增速快,苏州也是例子。后半部分分析,苏州作为地级市,居然经济规模是发展得那么大、那么大。回顾过去,我们以地级市的地位和天津等高等级城市竞争抢到了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GDP和很多数据更是很长时间在天津、重庆之上!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无非过去我们把大部分功劳归于英明的党政领导和勤劳的苏州人民。难道这也和城市地位有关系?其实吧,我认为过去的成绩,以及现在的困境,主要源于苏州过去走对了路子、现在走错了路子。


二,退二进三的绝对性错误。金融危机以后,一直在媒体上看到退二进三的“英明决策”和实际措施。可能是党政领导觉得苏州是到了想更高领地飞跃的时候了。的确也在各个方面体会到了苏州整个城市发展思路的“退二进三”。然而,我认为:苏州的发展是以工业为基础的,苏州现有的三产绝大多数也是因工业发展带动起来的。工业没了,三产也就是脱离骨骼的肉肉。

目前苏州的工业投资额已经被省内南通,甚至盐城超过。从七八年前的占全省1/4的工业投资,现在只有不到10%,要知道江苏才13个市,苏州不管从人口还是土地都还是比较大的市。

我认为,苏州还必须加强工业建设,尤其是集约化的高端工业发展。这些都是苏州经济的根本,决不能退掉。决不能因为要转型,认为工业是低端的,去工业化。在工业加强的基础上,同步增加对文化和科技行业的扶持,这才是正道。


三,转型之路的迷失。转型的确是个好东西,苏州也的确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了。然而向哪里转型,显然向科技文化方面,过去一直说的“减少多少百万生产线蓝领,增加多少百万的办公室白领”说的也是这个问题,上文已经分析前半句可能是巨大错误,后半句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如果引进高端科技文化产业不容易,当下最热门的就是做孵化器了。的确,苏州有太多的国际级省级孵化器,更是有令人傲娇的千人计划人数。然而,实际效果呢?从VC方面来看,苏州的天使投资、A轮投资数量的确也不少,但为什么B轮那么少?C轮D轮几乎看不到呢?

实际上,由于比较好的民营经济存在,苏州民间财富不少,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制造业,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也没法走出国门,以及转变投向科技文化方面,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渠道。由于现在传统工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市场太差,而这些民营资本就这么耗着在逐步流失(效益不好、亏本),或者就是流向根本不产生效益的民间小贷。可以说苏州民营资本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不好。

在分析苏州的A轮不少、B轮太少的原因。首先A轮来自哪里?实际上很多就是来自政府背景,或者半政府背景,结合孵化器一起产生的,并不是来自市场化的资本。事实上苏州的确有骗投资、骗补贴的巨大现象。只要有关系(和官方的关系)、证书(海龟、千人万人),不管项目有没有前景,获得苏州政府支持是不难的。这也导致了不少上海根本混不下去的创业公司(因为项目没前景嘛),来到苏州工业园区等地方活得潇洒。政府主导的创投,由于受领导观点影响,以及没有那么的专业性,导致效率极差;另一方面,由于这类创投的不专业性(好蒙骗性),招揽了太多的烂项目。你要烂项目能吸引B轮C论才怪呢。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苏州这么大的孵化器,居然孵化不出多少好鸟,因为这些蛋根本不是受精的蛋蛋。真正好的受精的好蛋蛋,由于没有海龟证书,不是千人万人,根本没法感受到温暖也就没法孵化了。

问题来了,能否打通民间资本和受精的好蛋蛋们的通道呢?政府在这方面肯定大有作为,因为政府做具体项目肯定没效率,但做环境建设肯等最具效率。

四,错失了城市化和富民的同步。苏州目前经济明显放缓,实际上也有和城市化空间几尽有关,毕竟百分之七八十的城市化率已经很少有空间了。在过去20年间,苏州有太多的田地变为工业区、有太多的农民赶上楼。我们经常看到新闻,说浙江广东哪里哪里农村拆迁产生了多少亿万富翁,然而苏州农民拆迁是产生不了富翁的,甚至拆贫的不少。苏州绝大部分区,赔付拆迁房都是以每人30平米数人头的政策,而非其他地区数砖头方法。原本三口之家、300平米小楼拆迁后只有150平米拆迁房。传说中的“住一套、租一套、卖一套”的幸福生活在苏州基本不会发生(150平米的三套臣妾们都做不到啊)。而浙江广东普遍数砖头,他们的违章建筑都赔,所以拆出亿万富翁不稀奇。

苏州是大政府小市民,政府通过城市化集聚了太多的资源来做“大事业”,包括超前又奢侈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东南沿海其他省份更加愿意还富于民。这样的差异导致苏州普通老百姓创业缺少启动资本,我们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1,苏州新增民营注册资本中96%来自外地;2,苏州企业的股东自然人中86%是外地人。这是让所有苏州人都尴尬的数据,也足矣看出苏州民间资本,尤其是普通老百姓家中资本不足的情况,毕竟普通老百姓家的资本都被买房捆绑住了。

以上分析,苏州的企业,即便是民营企业,大部分来自外地,苏州人更多的只是打工的,在这片土地上苏州老百姓的地位可想而知。

苏州无锡经济 苏州无锡的经济出了什么问题?
五,错误的倚重房地产。最近最火的莫过于房地产了。尽管苏州人口增长几乎停滞,工业方面可能一塌糊涂,但房地产火爆了得。因为对于政府来说,可能财政收入压力很大,房地产卖地又来钱快。更加火爆的房地产投资,不仅挤占了二产、其他三产的资金,更是快速进一步丧失苏州的成本优势。

在如此涨翻天的时候,苏州政府部门创新的提出了“土拍熔断价”,以及直接取消数块土地的土拍计划,这两种措施直接导致未来房源供给的减少,进一步“维护”或者提升房价。从这方面来讲,苏州政府部门没有和全市中层底层市民、还木有房子的外地人一起,明显的站在了和房地产商、拥有大量房产的权贵阶层一起。

从今年(2016年)前几个月来看,除了因巨量房产交易产生的税费由明显的增幅,其他数据更是进一步不堪。过分倚重房地产,尤其苏州目前这种状况下,是饮鸩止渴的措施,难道是因为很少有领导长远考虑?就我看来,苏州也远未到智能依靠房地产的地步,苏州政府也还有太多的空间来改善苏州经济状况。

总结。目前来看,苏州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不再,其中大部分数据增幅都是全省倒数前三,在省内权重在不断减少。曾经GDP无限接近深圳,现在已经大幅度落后。在此过程中,苏州犯过不少错误,走过不少弯路,某种程度上目前还在继续犯错走弯路。可喜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希望政府也广开民意大门。苏州鱼米之乡的土地已经不多,土地水源基本污染殆尽,过去二三十年年的大发展也没有切实增加民富。然而现在苏州工业在低投资下逐见老化。我不希望苏州过去的发展都成为过眼云烟,除了过去绰过和污染啥都没留下。只希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糟。

以本文献给家乡。

本回答谢绝转载,有想深入探讨、或者纯想聊天的可以加我微信:alixonhui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90103/1287.html

更多阅读

无锡的大阿福 无锡惠山泥人大阿福

说起无锡的泥人,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欢,爱不释手。无锡的泥人大阿福可是中外驰名。胖乎乎的大头娃,脸上笑嘻嘻的,两个乌黑的发髻,身穿红肚兜,盘腿而坐,怀里抱着一只狮子,很可爱,很好玩。想知道无锡泥人大阿福的故事吗?别急,等我慢慢道来。无锡惠山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 苏州园林建筑图片

苏州园林的建筑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苏州园林简介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

苏州现存的钱氏家谱 钱氏家谱 桐庐

苏州现存的钱氏家谱根据苏州史志资料选辑(第六册)苏州市家谱联合目录(上),苏州现有钱氏家谱:1.吴越钱氏宗谱卷 清钱文元.钱廷梅修清同治抄本是谱以钱镠为一世祖.有常熟裸图支.溪浦支.思家桥支.无锡甘露支.荡口支.吴县永昌东钱支.西永昌

李根源与苏州关系的一丝脉络 李根源

李根源与苏州关系的一丝脉络我舅妈是苏州人,却从小在腾冲在昆明长大,舅妈五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分到北京工作。我偶然间听舅妈说起过她早年在北京工作时周末都到朱德的老师李根源先生家里打牙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舅舅家我曾见过李

声明:《苏州无锡经济 苏州无锡的经济出了什么问题?》为网友梦以暖树时阴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