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里面推荐的都是我觉得比较经典的,但大多也都挺主流的,大家不妨看看,其他用户的回答也都值得推荐。
其实这类推荐,都能自己很快检索出来的,顺手安利几个不错的电影网站:
最为知名的电影榜单,会不断更新,一些年代很近的作品也会入选。可以根据自己的类型偏好筛选。
时光网和豆瓣电影算是国内最知名的电影社区了,其榜单和IMDb交集较多,但也很有本土特色。改版后主页上线的专栏很有特色,文章质量不错。(个人比较喜欢它的「电影猜猜猜」,每次刷完电影都会上去答个题,看个影评,写个微评什么的。)
豆瓣电影是一个节奏相对较慢,追求简约风格的电影社区,影评质量不错。不过个人用的最多的还是它的“标记”功能,虽然现在类似网站都提供「看过/想看」之类的标记功能,但实在是习惯了。它也提供不错的检索功能,特别是分类的排名检索,很方便就能定位到你想看的别类。
"标准收藏"是一家知名的美国DVD发行公司,致力于将全世界的杰出电影制作成高质量的影音产品。目标市场相对小众但在影迷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出品大师级导演作品,如黑泽明,希区柯克和库布里克等。影像质量相当精良,一般大型的PT站都会选其作为片源。
------------------------------------------->>>下面进入正式推荐环节<<<---------------------------------------------------
以下推荐电影不分先后,拿好不谢!
《重庆森林(CHUNGKING EXPRESS)》一部和重庆,森林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电影,却让无数失恋的人弥足深陷。(据说怪才导演昆丁对这王墨镜的这部电影也是爱到不行)
我以为会跟她在一起很久,就像一架加满了油的飞机一样,可以飞很远,谁知道飞机中途会转站……
《巴比龙(PAPILLON)》如果《肖申克的救赎》曾让你潸然泪下,那巴比龙最后抱着椰壳纵身跃入大海会让你明白「为自由故」是可以何等偏执,甚至是疯狂。
我们都是个人物儿,不是吗?这世上唯一挣扎着活下去的动物。
《恐惧的代价(THE WAGES OF FEAR)》六十年前的恐怖电影没有迸溅的血浆,也没有凶残的暴力,仅凭对人性的深刻洞见就足以令人神经紧绷。
吉奥:“再也没有路吉了,太惨了。是预料之中的,谁不逞能谁是赢家。本来该是我们的命运,可怜的家伙。”
马里奥:“不要说了。他们遇到了危险,他们把命送了,命中注定。”
吉奥:“你太无情无义了。他们被炸得血肉横飞你还说这样的话!”
马里奥:“已经无法改变了。你要再说我就掐断你的脖子!”
《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
一部关于二战的逗(喜)比(剧)电影,当年曾创下法国最高票房纪录,中译版本也可视为我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
《横道士之介( A Story of Yonosuke)》一部关于青春回忆的爱情电影,比之《情书》更温馨更治愈。此去经年,再回首那个在曾你生命中留下温暖记忆的TA。
《彗星来的那一夜(COHERENCE)》「平行世界」理论的一次戏剧化呈现,无数不经意的细节总能让人细思恐极。
喜欢悬疑类影片的朋友不妨移步
《恐怖游轮(TRIANGLE)》过誉的电影有很多,而这部却是因为名字而被埋没的好片。精巧的剧情架构和轮回式的宿命纠葛成就了它独特的寓言魅力。
Jesse: 楼下那个的“我”,只是我的替身而已。就是那个“我”,正在和格雷格边走边说。
《罗生门(RASHOMON)》大师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孰是孰非,那些交叉粉饰的真相终会大白天下,难辨的是人性的虚伪和无常。
影片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
《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很难想象1995年日本就能有如此超前的科幻意识,通过人与具有自主意识的机械的对抗,开启一场关于「我是谁」的沉郁哲思。
在伴随着视听冲击所展开的故事中,影片探讨的是一个颇为沉重的主题——生命与机械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在未来世界中,机械与人的分界变得模糊,程序开始具有自我意识想要获得人的躯体,而人则通过生化技术将身体变得机械化
《七武士(THE SEVEN SAMURAI)》
一部解构日本“菊与刀”精神的战争电影,日本百部名片之首,同样出自黑泽明的手笔。影片讲述了战乱年代七名武士帮助农民抵御强盗的故事。在磅礴大气的战争叙事中,对小人物的性格描写也是入木三分。
勘兵卫:“你听我说,我并不是什么出众的人物。只是打过很多仗,可全是败仗。总而言之,是个只有这么点儿本事的人。我看你还是别跟着我这样运气太坏的人为好。”
《秒速五厘米(5 Centimeters per Second )》新海诚的作品向来以精致、细腻和优美的画面著称,这部作品取材于真实场景,却有着超越现实的美感,在融合真与美的动画世界中治愈观众。
三个人的青春,两个人的初恋,一个人的守候。那是一段青春往事,发生在樱花秒速5厘米落下的时节,当错过了告白的年纪,当初恋行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当自己也开始不愿再被世界推着迷惘向前,悄然回首时,却发现身后已是淹没在人群,淡化于樱花飘散处的自己和那个TA。青春是本不是用来留有遗憾的,却注定是用来怀念的。
《入殓师(DEPARTURES)》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久石让配音,影片讲述了一位殡仪新手的成长经历。「死亡」从来都是人类讳莫如深的禁忌,而导演则通过怯懦而善良的小林君亲历的一个个略带喜剧色彩的温暖故事,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每一个人都该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全世界的城镇都是我们的新居,一边演奏一边旅行,一起走吧。这是我求婚时的话,但现实是严峻的。不,我再早点发现自己才能的极限就好了。
我打算迎来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但卖掉大提琴时,很不可思议,觉得很轻松。觉得被一直以来的束缚解放了。自己以前坚信不移的梦想,可能根本不是梦想。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好莱坞史上最伟大的失败--宏大的社会变迁历程中,横亘四十年的爱恨情仇。影片选择以独特的视角切入,讲述了美国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帮史诗”。
《美国往事》讲述了少年“面条”(罗伯特·德尼罗饰)如何从懵懂少年成长为犯罪大佬的历程,不仅描述了主人公的一生,也展现了美国从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帮史”。这部赛尔乔·莱昂内“美国三部曲”的终篇,在上映之初因为被剪得七零八落,导致口碑和票房双重惨败。时隔多年,等到人们终于看到了《美国往事》的原貌,这部传奇的影片才得以被正名。马丁-斯科塞斯、昆汀-塔伦蒂诺都不止一次表达过对这部电影和莱昂内的崇敬。在很多观众心中,《美国往事》与一样,都是影史上黑帮片的丰碑。与《教父》相比,它甚至更纯粹,更接近一部真正的作者电影,承载了莱昂内所有的“美国情结”。
我有两件事难以忘怀:一件是小兄弟的死,另一件就是你的美丽。 ——面条
《薄荷糖(PEPPERMINT CANDY)》作为人文导演李沧东的”绿洲三部曲“的中篇,影片以神经质的金永浩在参加同学聚会时卧轨自杀为楔子,跟着火车行进的视角开始倒带他过去二十年的人生--下海失败的生意人,破败的婚姻和家庭,从稚嫩到狠辣的从警生涯,念念不忘的初恋和最开始的那次春游。
导演将韩国社会变迁的多个断面融入进小人物的命运纠葛,以质朴内敛的视觉镜头展现了其对社会之于民众生活的人文思考。铁桥,薄荷糖,聚会串起了一段20年的宿命-明知不可阻挡,所以才想回到过去。
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只是剧情片,算不上爱情片,但对温素丽扮演的初恋久不能释怀。喜欢韩国爱情片的知友不妨看看这个推荐: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只是剧情片,算不上爱情片,但对温素丽扮演的初恋久不能释怀。喜欢韩国爱情片的知友不妨看看这个推荐:。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这部由大卫·芬奇操刀,拿下三座小金人的传记电影,主要讲述马克·扎克伯格和爱德华多·萨瓦林创办Facebook的故事。影片剪辑凌厉,节奏极快,相当“炫酷”,观影体验绝对酣畅淋漓,超级燃。它表面上在讲述一个成就5亿人社交狂欢的天才创业的台前幕后,实则也在传达着每个成功创业故事的内核----执行力是如何将IDEA变成现实的。
You're not an asshole, Mark,You are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写在结尾的题外话<<<-------------------------------------------------
经典是一个很宽泛的主流概念,很容易被划入“有口皆碑”的范畴。百科中是这样解释何为经典的:
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你看,连「完美」这样的字眼都要有最高级,才能配得上经典的光环。而事实上,经典不外乎是人类对同一事物的审美趋同而已。
一部作品问世,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还行,当然也有人觉着一无是处。于是围绕这部作品的评论圈子开始形成,其演化模式或三足鼎立,或两军相持,亦或和谐大一统。
大一统时常就是「经典」最后的归宿,异见者卑微的质疑最终淹没于无数拥趸的人声鼎沸。
所以但凡带有「经典」标签的问题都不太好答出个性,更遑论惊艳了。若是按照严格的经典标杆来答,无非就是在各大榜单中依据自己的偏好“厚此薄彼”罢了,答得人数多了,那些公认的榜单也差不多搜罗了一遍。
有时候觉得很早就将自己的观影范围限定在主流的价值取向内,多少有点乏味,甚至略显悲哀。
电影虽说只有120年的历史,名家的作品却早已不胜枚举。猛然一头扎进去,你不见得就有欣赏这些作品的能力和悟性,难免有点浑沦吞枣的意味。若想在经典作品中获得好的观影体验,需要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
没有比较,你永远甄别不了精与良,好与次,于是经典也只能沦为“稀松平常”。
当然,若纯粹只为娱乐故,自不必计较这些,图个开心就好。
大学时代,看过一些电影,关注最多的是恐怖、惊悚类型。当时也不分好坏,PT上有什么也就顺手下来看看,自然刷过很多烂片。
犹记彼时看《B区32号》和《人间蒸发》时的狂躁和艹蛋;初识《穆赫兰道》、《杀人回忆》时的惊艳也恍如昨日。
后来渐渐明白,烂片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成全你偶遇经典作品时的欣喜。如果没有烂片,那些经典本身也要重新分门别类,高低排序,直至筛出部分经典的“糟粕”。
将军里拔矮个子。不然全都是将军,谁指挥谁?
经典永远不会脱离烂片存在,没有对比的单极世界味同嚼蜡。
------------------------------------>>>以上,算是对题主的一点观影建议吧<<<--------------------------------------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