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步之遥 如何评价电影《一步之遥》?

大概在我18岁的时候,也许19岁,我很不喜欢我的影片分析课老师。也许因为某些别的原因我厌恶他,但总体说来他的表现像个小学语文老师,往往喜欢告诉大家“是什么”而非“为什么”。不过一部分别的同学喜欢他,因为大多数人就喜欢别人告诉自己“是什么”而非“为什么”,面对一个作品如此,面对多个作品如此。“我看不懂”,简陋至极的一个态度,看不懂,等别人来解说,听完之后觉得自己能理解便点头称赞,不能理解便大发厥词,诸如“装X”、“扯淡”之类的恶语频频出现,却不舍得多用自己的头脑分毫。然后可以进一步批判这些“看不懂”的、甚至全体电影,甚至全体艺术。看不懂,便心安理得地认为一切是虚伪,故弄玄虚,进而能够理解,或者知晓如何去理解这一切的那部分人,也是如今这虚伪与故弄玄虚,乃至“装X”的一部分了。

大众不懂毕加索的画,但在他盛名之下却无法去妄言批驳(当然更可能你让他批驳他也不知道如何去批驳),但好在还有叶永青这种不那么知名的,所以《鸟》拍出高价以后你总能在各处看到诸如“洗钱”之类的话语。大众不会画画,但随着科技进步许多人开始玩摄影了,所以Andreas Gursky的作品拍出高价以后你又总能在各处看到诸如“还不如我拍的”之类的话语了。这些在某些时候或许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毕竟这些轻浮的发声是在网上,毕竟脱离了作者所预设的环境后许多创作设想成了不能被感知的因素。但在电影院里看完一部电影,还坦然地以“我看不懂”为由简单粗暴地将一部用心之作评为“烂片”,那么我只能说,
不知羞耻。

你上过语文课,你学过唐诗,你的老师教过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知道这是个描述离别的作品。李白妙笔生花,文字的简单渲染情绪喷涌而出,所以你感受到了(当然也可能是你老师这么说给你听了)。
若要总结,这首诗就是“我朋友去广陵了,我很想他”。这就是大多数人求的所谓“影评”。

艺术是表达;艺术是超越。
作为艺术传播的受众,至少请学会怎样感知。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对于艺术,重要的永远只是表达与感知的关系。艺术只属于作者与受众,受众用心感知作者的表达,这就是二者的有机联系。

电影诚然是个天生很适合讲故事的媒介,所以许多人习惯性地认为电影必须讲故事,且必须讲好故事。这实在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可就像起点的读者永远远远多于纯文学爱好者一样,这也实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悲哀在于起点的读者与纯文学爱好者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去各取所需,我们现在却只能在同样的影院里看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没有了渠道的分野,不同层级的受众接触到一样的东西,难免有《一步之遥》现在这样的境遇。
不过《一步之遥》本来在宣传上就没把自己给区分开。

姜文肯定不会觉得自己不要脸,他在片子中杂糅了一堆炫目至极的东西,他肯定觉得自己相当慷慨大方地给了观众这些。姜文用这些与自己的好名声共同做饵,试图让那么些起点爱好者走上欣赏纯文学的道路。无奈观众不满足,他们总觉得,你欠我一个好故事。
故事?去XX的,那么多大好的大腿都给你看了,还不满足,还要好故事?

姜文就是把观众们诓进电影院,坐下,然后用一部艺术电影告诉观众,提高自己欣赏水平的时候到了。
所以《一步之遥》的真正名字应当叫做《姜文教你如何欣赏艺术电影》才对。

姜文在《一步之遥》里根本就已经开始在说大白话了。居然用上了旁白,而且居然在影片的开头就是大段的“to be or not to be”。这情景简直就像是李白在黄鹤楼上题壁说,“我的朋友去广陵了,我很想他”。

这是个关乎电影本身的电影,种种迹象都指向这一点。马·柯里昂·走日是个默片演员,演他自己,被人玩弄了一把库里肖夫效应,还拍过世界上第一部电影……马走日,就是电影艺术本身。

在某一层上具象化地深入,完颜弃权比赛,完颜捐出全部家产,完颜是完人,是彻底的完人,被塑造的完人。完人是人为所塑造的,是马走日与项飞田二人的杰作。完颜、马走日、项飞田在这一层的表达上是全然一体的。因此,三人应当视作一个“整体”(正如全片中此三人是仅有的三个身份明确的满人),完颜是“整体”中完全正面的代表,是纯粹的电影艺术;项飞田是这一“整体”中完全反面的代表,以民心为幌子向权钱屈服;而马走日,则是介乎正反之间的,不确定的那一部分(一方面,完颜英认为自己是完颜阿骨打的孙女,马走日告诉她那自己还是完颜阿骨打本人呢,两人更是一直暧昧不清;另一方面,马走日与项飞田是发小,走向不同方向,应承了象棋中的马走日与象飞田)。
完颜因马走日而死,马走日也最终被击毙。完颜的死是一个过程:完颜的完美是马走日与项飞田共同塑造的,正如纯粹的电影艺术也必须依赖电影业整体方能存在,当她试图与中间态结合,“纯粹”便消失,便导致了自身的毁灭,而且中间态并不知道为何她会毁灭(马走日拒绝了完颜的求婚,但一同吸毒驶向月亮也是一种结合,结合后马走日并不知完颜死亡的确切原因);而马走日的死是另一个过程,是中间态的电影在种种因素的倾轧下挣扎,最终死去的过程。
影片中,马走日醉酒而大清亡国——马走日因满嘴跑火车被踢断腿而没与武六同去泰山拍摄——马走日给武七洗钱——马走日没忍住揍了钟三儿——马走日拒绝完颜的求婚——马走日阴差阳错救了项飞田和武七而自己亡命天涯——马走日在拍电影时爆发——马走日在五六救他时选择独自赴死。
每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马走日的选择都在将自己送上更坏的境地。但依照所设定的人物性格,这却是马走日必然的选择。悲剧的必然性,是古往今来悲剧审美的重要特征。
这是影片的第一重表达,一个悲剧的表达。
这不仅仅是马走日的一步之遥,作为不确定态的马走日,他的必然悲剧导致了整体的必然悲剧。这个悲剧的“整体”,就是电影业。
这里有一点很有意思,马走日与项飞田的分道扬镳不仅在情节上是注定发生的,在名字上也是注定发生的。象棋中的马走日与象飞田,要从一个地方到达一个相同的地方,看似只有一步之遥,但其实马走日需要四步。这一点区别,也在武七与马走日的对话中提到。这一段对话简直就是漫画式的投资方与导演的对话。马走日与武七的关系(电影给资本洗钱)也很有意思。

马走日醉酒未去执行铰辫子,大清亡国,武七问马走日,“可辫子不还是铰了吗?”,马走日回答,“自己铰的,和别人强迫铰的,能一样吗?”
大清象征电影艺术懵懂的起点,民国则象征电影进入新的时代。“大清要没那么快亡,你父亲也没那么快当大帅。”大帅即是权力与金钱。若不是由时代裹挟着进入新的时代,则权钱不会那么快地成为电影业的主宰。
影片中众人一同商议着《枪毙马走日》电影的拍摄。武六与武七是权钱力量的两面。在这两面中,武六试图拯救马走日,武七试图杀死马走日。二者都在过去的时间线中与马走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二者上面更有能够左右二者的更高的权钱力量,这个力量整体上试图杀死马走日,而武六最初也是赞同杀死马走日的。
武六为何决心拯救马走日?因为爱情?爱情在电影中只是一个意象。
武六与马走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联系到武六本身“想成为中国的卢米埃尔”,武六象征着一部分权钱与电影艺术的良好结合态。
马走日穿着王天王给他设计的丑陋戏服对武六说,“可他不能侮辱完颜”。
完颜即是纯粹的电影艺术。为此,武六决心拯救马走日。
武六的拯救失败了,马走日被杀死。被项飞田所代表的力量杀死,也被权力与金钱杀死。武六在拯救马走日的过程中,一同成为了被追杀的对象。而项飞田穿着婚纱跟武七站在一起,与权力、金钱勾结,一同将马走日彻底杀死。
为什么要将马走日彻底杀死?项飞田说,为民心。
民心即是观众。
马走日死之前慷慨激昂说了许多话,可最后一段话忽然莫名其妙地又开始一段与影片开端一模一样的回忆——“老佛爷召我进宫……”,为什么?还是因为那句最后没说出来的,“自己铰的,和别人强迫铰的,能一样吗?“
马走日被击中后坠落,在空中对画外的观众说,让观众看看,武六现在究竟怎么样了
简直是赤裸裸的明喻了。

但是解读不会仅限于一种,毕竟艺术是超越的表达,除去针对电影的,本片还有大量的政治隐喻。在必然的悲剧中三位一体的整体杀死其他两部分只留下彻底的反面,这个结构本身也相当有趣,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任由各种想象驰骋。姜文显然是喜欢玩这种游戏的,这是导演与观之间的暧昧,《太阳照常升起》他就大玩暧昧。事实上这部电影选材本身就在玩暧昧。电影世界中的马走日,与现实中的阎瑞生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一切在虚幻与现实中交杂,就像马走日驾车与完颜驶向月亮。这一段的特效并非多先进多炫目,视觉体验却让人意犹未尽,在满是这样的片段渲染出的氛围里,在白花花的大腿交错的空间里,“看懂”,没有任何意义。就像你不会期许你的老师告诉你李白就是要说“我朋友去广陵了,我很想他”。你自能体会那首诗之美。在从小学诗词的过程里,你学会怎么去欣赏遣词用典,合辙押韵。在看艺术电影的过程里,你学会怎么去欣赏其中的运镜、戏仿与表达,最后自己能够在导演所营造的声光盛宴中陷入自己的思绪开始自己的思索,与导演达成艺术家与受众的有机联系。

另:

王志文饰演的王天王是这样一个角色:他的戏中戏在影片中极其受观众追捧,但他的戏中戏又明显地倾向于让银幕前的我们不适,他扮相如同丑角,他唱着改编的最流行的歌曲,他每次表演都会问观众用哪把刀,他扭曲着故事,他逢迎着观众的低俗趣味。
这样一个角色在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电影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得懂的艺术。”
这反讽用的,还能再明显一点吗?
但这个角色不仅限于此。
王天王在片中是至关重要的角色,重要到甚至不仅限于剧中表达——一遍遍消解着纯粹的电影艺术(完颜英)——他是姜文试图引导大量习惯了商业电影的故事叙事的观众的尝试,他是姜文对那些被他诓进电影院的普通观众的一次恳求,“我知道这真不是你们平时爱看的那种电影,你们平时不看艺术片,不知道该怎么看,那我教你们怎么看还不行吗?我没法手把手教我至少可以告诉你们千万不要怎样看,把反例演给你看行不行?”

观众的回答是不行,哪怕姜文已经这样了,观众依然无法接受。
一步之遥。

12月22日补充:

这篇东西最早是发在D版的,结果在讨论的时候发现很多非常基础的概念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都是很难以接受的。这里再粘贴一段我回复某君的话:

还是拿叙事(讲故事)举例吧,我在那个帖子里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叙事是具体的,表达是抽象的。
用具体的叙事进行抽象的表达,根据表达需要的不同创作者自然会选择不同的叙事方式。
常态叙事是大家接触得最多的,但是常态叙事的缺点在哪里?“叙事”作为载体成为了主要关注点,其他的一切都被弱化了。在有更多需求的时候,导演转而使用反叙事或者非叙事达成间离效果使观众关注更多其他信息都是很正常手段。
说白了就是弱化故事性,破坏故事性,强调其他性质。都破坏故事性了,这边你们还继续抗议“不好好说故事”,连最基础的部分都这样,别的更深的还怎么往下说?

电影艺术的最大优点和最大缺点都是它实在太具体了,用太具体的载体进行抽象的表达很容易陷入受众无法接受它的非常态的境地,但是一旦受众接受了非常态,之后的表达就会非常容易让受众感知,因为电影的刺激非常直接。
张大锤的很多文章就是通过非常态来进行mindfuck,一个狗,抛驴,语言元素的消解与错乱,等等。如果你用语法来考量只会觉得这TM什么东西,但是离开固有语法的桎梏你会感受到更多。
为什么那么多人可以接受张大锤但接受不了姜文,原因有很多,我只说两点:第一,我们从小接受系统的文学教育和语言教育,却没有怎么接受系统的美学教育和电影语言教育;第二,普通受众平日里接触的电影类型太单一,这里的类型说的不是类型片的类型。

非常态叙事和叙事无能是两码事,一部以叙事为载体的电影,只有在叙事无能的时候才是真正烂片,是导演的无能。这二者区分很明显,就是导演意图。往小了说一个负责的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在任何地方的任何处理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判断目的性、判断导演意图、判断导演所用手法是否恰当,这才是合适的态度,而不是遇上非常态的表述就直接断定为“烂”。至于怎么判断,有天分的靠天分,没天分的靠积累。没天分又不愿意积累的那就没办法了,有人愿意一辈子看故事会别人也没办法是不是。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90103/6001.html

更多阅读

一步之遥下载-《ed2k迅雷BD中字》 经典剧情片 中字ed2k

一步之遥下载-《ed2k迅雷BD中字》博文占位,暂时没有找到,找到后,会第一时间公布在此。已找到,高清 一步之遥下载这个链接复制到迅雷即可ed2k://|file|一步之遥.mp4|1209113224|01F5E965A18EB604BDDCA1A577EE8097|/ed2k://|file|一步之遥

姜文最好的电影:导演叶大鹰评《一步之遥》

姜文最好的电影导演叶大鹰评《一步之遥》通常人们认为文人相轻是中国过去的文人的通病。今天要赢得一个同行的高度评价不容易。同为导演的叶大鹰(电影《红樱桃》、《红色恋人》、《天安门》等片的导演,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孙子)在《一步

这样做,从差生到优生只有一步之遥! 如何对待优生和差生

这样做,从差生到优生只有一步之遥!编者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很有必要,而且还可告诉孩子自己也可不管别人对自己怎么看法,自己要学会鼓励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懈的努力,树立信心,只要坚持不断前行,就会成功,挫折和“失

声明:《如何评价一步之遥 如何评价电影《一步之遥》?》为网友梦醉为红颜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