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非常支持国内导演拍好莱坞大片,但不得不说,《长城》确实低于我的预期,是一部标准的春晚电影,明星过场,豆瓣的评分倒也是个真实反映。其他评论也说了,二流好莱坞电影。
作为张艺谋导演试水好莱坞的第一部大片,我很抱歉地说,老谋子被好莱坞摆了一道,没错,我的观后感就是:好莱坞就是冲着钱、冲着中国市场而来,而老谋子不幸成为一个棋子,《长城》是面倒下的旗帜,老谋子也是牺牲品。
李安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已经明白如何用美国的电影工业讲东方的故事,并且还能迎合美国主流价值观和赢得票房,但老谋子在好莱坞面前显然“稚嫩”了点,千年《长城》也“稚嫩”了点。
一、幼稚的剧本,张艺谋被编剧摆了一道
张艺谋是摄影出生转行导演,构图和颜色的运用驾轻就熟,从早期《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就能看出张艺谋对色彩的把握就能看出张艺谋的艺术思考、美学与哲学。然而,问题就出在多年对于摄影的把控,却忘了精进讲故事的能力。
中国目前不缺导演,在信息爆炸式增长和互联网高效率传播的状态下,任何一个致力于导演事业的人都能学会摄影构图和导演技法。但,唯有一点不能做到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这种能力绝非仅靠编剧书,而是得实打实地用笔杆子写出来的一片疆土。可惜,张艺谋从未涉及这个疆土,更别说站在制高点上了。
张艺谋早期作品《活着》《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使用的都是具有很高文学素养的编剧或者作家而写,《活着》剧本是芦苇写的,《秋菊打官司》是刘恒写的。张艺谋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施以自己的美学和哲学,完成了算是优秀的作品。这些早期作品真诚、实在,是在讲人的故事,剧作上结构、台词、主题都十分扎实,仅靠《活着》张艺谋便名扬四海。
当进入千禧年后,中国导演开始跟风做大片,所谓的《英雄》与《满城尽带黄金甲》尽管满足了视觉上的冲击,但故事却已经不是“人”的故事。这也是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等一辈第五代导演的问题,过于追求商业而选择性忽略了故事。
当下中国编剧遇到的根本问题在于文学素养的缺失,这两年唯一让我心动的电影是徐浩峰的《师父》,而《师父》的剧本是徐浩峰自己写的,是一部作者电影。
徐浩峰什么人?他出版有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长篇小说《道士下山》、《国术馆》等,在《小说界》、《中华传奇》等杂志发表《1987年的武侠》、《流氓家史》、《上海九流》等多篇小说。他是个文学家。《白日焰火》的编剧/导演刁亦男是什么人?他是戏文出生,写过《将爱情进行到底》。回头再来看第五代导演的成名作,即使自己不写,但御用的编剧却是功成名就的作家。
如果说千禧年后张艺谋的电影还算是中国电影,那么《长城》则完全是一部作者缺失的好莱坞电影,好莱坞利用了张艺谋,利用了中国元素。
《长城》的编剧分别是马克斯·布鲁克斯 / 爱德华·兹威克 / 马歇尔·赫斯科维兹 / 托尼·吉尔罗伊 / 托马斯·图尔。但就《长城》电影剧本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些好莱坞编剧并没有使出全力。目前《长城》在IMDB的评分为5.7。
《长城》是一部套路电影,一般的观众认为该片的套路是打怪兽,实则不然。所谓套路,可以参考编剧书《救猫咪》所说的15点结构(套路的一种),即开篇定调/主题呈现/铺垫/意外/争论/出发/B故事启动/游戏锻炼/中点/坏事来了/一无所有/灵魂黑夜/一线生机/决战/结局。
套路运用在英雄人物身上,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是英雄有个疑惑(即主题),我是不是英雄?接下去进入到打怪兽的阶段,证明我是个英雄,到了“中点”这个位置,他还没有成为真正英雄,接下去是坏事来了,英雄不停地失败,到了灵魂黑夜的位置,英雄终于明白自己真的是英雄,最后进入决战。
当你在看《长城》的时候,你会发现马特·达蒙所饰演的英雄,在电影50分钟的时候已经完成了觉醒和转变,而他的转变是好无动机的,却认定自己需要留下来,实际上这个结构点应该在70分钟左右。接下去是四十分钟的打怪兽,结局观众没有获得充满能量的情感体验。套路是对观众观影体验的研究,高潮戏前是必然是对人物的最大压迫,不仅是外在情节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也是内心到了最挣扎的地方。这样的人物才是鲜活和有生命力,但看完《长城》,所有的人物我都无感。
《救猫咪》只是套路的一种,并不算是高明的套路。好莱坞编剧们狠狠摆了张艺谋一道,老谋子倒在血泊中。老谋子可能已经迷失了,不知道《长城》所要表达什么了。我举个简单例子,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系列,片中蝙蝠侠在寻找的是能力吗?不是,蝙蝠侠在寻找一个英雄的意义,我,为何是一个英雄?
二、商业下的牺牲品,老谋子的悲歌
张艺谋前些年与乐视影业达成了战略合作,算是成为其旗下的王牌艺人,而乐视的野心也在于打通全球市场。我不否认张艺谋的能力,但我们有必要质疑中国制片人的能力。
好莱坞的制片人可以做编剧,可以做导演,可以做美术,只是他们选择了做制片人。布拉德·皮特制片《为奴十二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而领奖的不是导演,不是演员,是制片人,是布拉德·皮特。这就是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的优秀地方,当我们说《纸牌屋》大红大紫的时候,你们应该知道他的制片人就是主演凯文·史派西。作为一个好莱坞制片人,他有权力换掉导演。
回到国内目前的电影工业体系,我们还是以导演中心制为主,虽然说这一次大量好莱坞制片参与到《长城》中来,但请明白,他们是主控特效部分,而非整体影片质量。
张艺谋在采访中说《长城》是第一次主导好莱坞大片,是中国导演去拍世界级的大片。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征服好莱坞的方式不在于拍好莱坞大片,而是讲中国故事,李小龙证明了这一点,也可以参考李安的《喜宴》《饮食男女》。饕餮的故事不属于中国,它只是披着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大片,只是反应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一部二流电影,平淡无奇。本片将在好莱坞的5000块荧幕上映,只是冲着钱去,而不是中国的价值观。
如果说张艺谋与乐视合作的上一部电影《归来》还有些中国味道,那么《长城》就是一滩腐烂的残羹冷炙。当我们把“长城”“饕餮”“禁卫军”“鼓”“孔明灯”,甚至是“中国人“”这些元素去掉的时候,你发现这个故事放在世界各地都能架构,比如法国,你写个守护埃菲尔铁塔也是可以的。那么真正的中国味道是什么?是价值观,是中国人对天地、对自然、对时间、对人性、对战争的思索。
当你看《长城》的时候,这些思索了然于物,故事缺乏主题,大主题讲“贪婪”,如此直白而肤浅,小主题讲“信任”,如此幼稚而无趣,缺乏深度与涵养,我连谈的欲望都没有。
我们说电影的三层深度,第一层是美学,即视听语言与故事叙事,第二层是人性主题,即讲人的故事,第三层是社会意义,即故事映射的社会问题。而老谋子在商业面前,只完成了第一层次的建构。我们还是拿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来说,它的三个层次在哪里?第一层次无须赘述,第二层次集中体现在最后小丑引爆船上的炸弹的时候,船上那群犯人说“你早该做决定了”,是的,这群犯人选择牺牲自我,完成救赎。第三层次表面上是影片整体的暗黑调性,深层可以看出社会秩序混乱下的群体间对抗,而小丑与蝙蝠侠只是阶级对抗的缩影。
更不用说,整个哥谭市就是以小见大,映射美国社会道德沦丧下人人为己,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长城》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显然没有诺兰来的老辣,于是老谋子的天平彻底倾向商业,但他不是控制了商业,而是成为了商业的牺牲品。你可以试想诺兰拍的《蝙蝠侠》只是一个商业大片,他还是人人心中那个伟大的导演吗?
三、张艺谋只是站在了好莱坞的屋檐下
张艺谋凭借《长城》并非站在了好莱坞的舞台上,而是站在好莱坞的屋檐下。如果说有那么一位华人导演是站在好莱坞舞台上的,非李安导演莫属了。同样两位华人导演,拍出来的电影确实截然不同的两种档次,这让人非常惋惜。
我们渴望诺贝尔奖有群中国人,也渴望奥斯卡奖有群中国人。但是在这两个舞台上,中国人的身影还是缺席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文化上有自己的奥斯卡跟诺贝尔,这将是文化大国的标志之一。如同对中国足球的怒其不争,我们对电影的态度也是如此,泱泱大国,为何真正的电影缺失?
我们对第五代导演的希冀不仅仅是拍商业大片,而要的是一种格局。我们从《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中看到美国人的格局,宏观而深邃;从《追击者》《恐怖直播》看到韩国电影对现实批判的深刻、自省;从《海贼王》《幽灵公主》中看到日本动画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人的一生该如何活下去。
中国第五代导演就像是沉睡的狮子,不是醒不过来,而是半死不活。但问题是,后继无人。张艺谋的《长城》食之无味,但着实没有哪部电影还值得期待。《罗曼蒂克消亡史》完成个人风格,走不出去;星爷的《西游:伏妖篇》是喜剧的延续。
中国真正的大片在哪里?
好莱坞不是张艺谋的庇护所,真正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是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电影的方向错了,但又极难掉头,因为前面充满了金钱与欲望。这是老谋子过不去的关,也是中国电影当下的困境与写照。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