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冷知识 你所知道最冷的冷知识是什么?

最后一次更新,我平时不怎么看电视,在答案中有人提到了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这个栏目中播出过这个知识,我去搜了一下在20150806期中,大约在视频的26分提出来了这个知识,并解释到是某个顶级期刊刊登出的证据,应该是在心内科顶级杂志Circulation上2014年的一篇研究,自1976年开始跨度达30余年,对10000+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0.01。结论是这个征象和其他两个衰老征象一起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那期节目的嘉宾是阜外心内的大拿李建军教授,很多人提到的央视是真的吗请到的教授是阜外心外的一位。
可以看到一个观点的提出和受众是存在差别的,但是疾病的风险那是无差别的,决定权在于你自己。


从你的耳垂可以判断你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大概8年前还在见习阶段,心内科带教老师突然跟我们讲了这个冷知识,耳垂的折痕能反应出一个人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位老师说这是他的一个中医老师教给他的,中医认为耳朵是一个倒立的人,耳垂根部的折痕和体内心脏相对应,因而这个折横的出现能代表心脏供血不足。接着他带我们见习,叫我们数一数心内科住院的病人中哪些是有耳垂折痕的人,结果令人惊讶,八成以上的住院病人(绝大多数都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存在这个征象。后来待我去神内见习的时候,再一次在脑卒中患者上发现了同样的征象。简而言之,如果存在这样的征象,那么说明你的心血管情况已经堪忧了,很大的几率在日后发展成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等疾病。当然,具体原理我当时暂不得知,因为中医本身理论是怎么讲都能讲圆了,只不过我们更青睐于实践效果。
后来,在丁香园的推送中发现原来西医也有相应的研究,早在1973年新英格兰杂志上就刊登出了这一征象( Frank ST.Aural sig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N Eengl J Med,1973,289(6):327.),并命名为Frank征:
下图就是典型的耳垂折痕征:



后续冠脉造影的引入更证实了这个观点
Kaukola S.Ear-lobe crease and coroanry atherosclerosis[J].Lancet,1979,2(81567):1377.
Evrengül H, Dursunoğlu D, Kaftan A, et al.(2004).
但是也有研究称这是一个老龄化的过程,存在偏差。
Davis TM, Balme M, Jackson D, Stuccio G, Bruce DG (October 2000). "The diagonal ear lobe crease (Frank's sig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r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the Fremantle Diabetes Study". Aust N Z J
目前顶级的期刊上还是比较支持前一种说法,认为这两者是存在相关性的,也有一些机制学说认为这里是末梢血管,是动脉硬化最早的表现,末梢血管硬化-供血不足-终末组织萎缩-出现折痕。
不管怎么样,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象,至少我开始对身边的熟人审视一遍,很多人只是没有全面检查,但是身体本身的血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硬化了。以前学过只有通过检眼镜观察眼底的血管才能直视动脉硬化的程度,现在又多了一样指标,不需要专业的设备就能反映出身体血管的病变,确实值得我们大家注意,有心的人可以观察下,这样的人不少,很有可能就是自己身边的人。
PS:文献中说5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可是实际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很多40岁左右的中年人有这样的表现,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事业蒸蒸日上的上班族,可惜肥胖,烟酒,不良饮食习惯,久坐,缺乏运动这样的现代问题或多或少在身上有体现,常规的体检根本提供不了血管硬化程度这样的结果,大多数人对于潜在的风险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殊不知金刚暴毙的多为这些人群,我们临床上脑干出血的绝大多数都是这一类人群,真正等到那一天,才知万事皆空。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不要压榨自己身体的剩余价值。

更新一下,评论区有人指出央视辟谣,我点开链接看了看,恩,阜外的专家明确指出他搜索相关文献并没有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我就纳闷了,他真的点开Pubmed输入过Ear lobe crease? 或者Frank's sign? 新英格兰杂志间断都有相关病例报道。下面是2014年的一个病例报道():
配图的文字说明:配图的文字说明:
A 59-year-old man with long-standing hypertension presented with exertional chest pain. An electrocardiogram and cardiac stress testing were unremarkable. Coronary angiography, however, revealed substantial stenosis, and two stents were placed. The patient's recovery was uneventful, and he has returned to the clinic with no further chest pain. The patient was noted to have bilateral Frank's sign, which is a diagonal crease in the earlobe that runs backward from the tragus at a 45-degree angle across the lobule to the rear edge of the auricle and may be a predic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Frank's sign is thought to indicate premature aging and loss of dermal and vascular elastic fibers. Although it has limited sensitivity, the sign is more useful diagnostically in persons younger than 60 years of age than in older persons.(尽管敏感性不高,但这个征象出现在年龄小于60周岁的人中更有诊断意义)

可能提出来的较早,很多人选择性忽视了这些极早期的文献研究,但是看看那些研究的质量,大样本的对照研究(Elliott WJ. Ear lobe cr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000 patien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m J Med. 1983;75:1024–32.),尸检的研究(Lichtstein E, Chapman I, Gupta PK, et al. Diagonal ear-lobe cr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sclerosis. Ann Intern Med. 1976;85:337–8),咱们国内的队列研究(Wu XL, Yang DY, Zhao YS, et al. Diagonal earlobe cr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4;14:43.)
绝对不是没有相关文献支持的一个说法,估计为了省事,解释起来太麻烦,就没有在一个节目中专门讨论了。
质疑的声音依然存在(Mehta J, Hamby RI. Diagonal ear-lobe crease as a coronary risk factor. N Engl J Med. 1974;291:260.),也有很多文献指出耳垂折痕和心血管疾病这是两个平行出现的征象,并非存在确切的联系。其实最有说服力的pathogenesis mechanism是不明的。
因而大家对于这样的一个观点,该相信那一边那就是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能见到这样的例子,我是倾向于前一种说法的,尤其对于那些中壮年的男性,这个信号的出现足够值得你去反思了。

2016/12/12
感谢大家捧场,没想到这个答案收获了这么多点赞,在交流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做一个统一的说明吧。
首先,答案中出现了很多年轻的恐慌者,这绝非我本意,不过也并不以外,医学生在学完诊断学以后,很多人都会有段时间疑神疑鬼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病,甚至破费去检查,最后绝大多数都一笑而过。关于这个体征在上图的描述中有很详细的说明“which is a diagonal crease in the earlobe that runs backward from the tragus at a 45-degree angle across the lobule to the rear edge of the auricle and may be a predic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Frank‘s sign 表现为起自耳屏,向后以45°走行横跨耳垂并终止于耳廓的边缘,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指标)。 请广大年轻人不要自行对号入座,这个征象的目标最重要的人群是40-60岁左右的中壮年,男性尤其应当引起注意。并且我也再三强调了这个征象目前并非被全盘接受,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也存在,我分别给出了一些文献连接,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但是绝非电视上某专家说的毫无依据。况且,内行人看看那些文献的出处,所用的方法,以及新英格兰杂志,内科学年鉴杂志在现代医学的地位。我想说,质疑可以,也需要有依据,普通人能考虑到的问题,这些科学家在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不会视而不见的。
人本来就存在偏见,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东西,甚至是无意识的,视觉欺骗的图片正是如此。因而我并不想尝试去说服一个人,改变是需要发自内心的思考,就如我曾苦口婆心劝诫我身边患糖尿病的亲属改变下生活习惯,最后都不了了之,可以说我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最终结局,可是无力改变。冷知识的条目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如果能引起人的思考,那就行了。学医这么多年,本来就觉得人体是越来越奇妙的,不用说原理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很多问题我们连形都没有摸清,我自己几个月前开始健身,期间查血偶然发现CK及CK-MB高出正常上限近30倍,检验科直接报告危急值。我是下了一跳,我自己的知识告诉我这意味着横纹肌出了问题,最害怕的心肌问题用心脏彩超,肌钙蛋白排除了,剩下横纹肌溶解了,可是和我的表现完全不符,没有肌肉酸痛,其他生化也没有异常。我向我心内科同学求助,也没有一个所以然,只好观察,停了所有运动,监测肌酶,在一周以后就下降了70%,我只好自我嘲讽下,后来复查了多次其中再现过一次,检验科都认识我了,报告危急值后我过来拿结果,对方见我,说道原来是你啊,我也就回以苦笑。直到后来我上网搜索才发现有人提出过一个概念,高敏感型激酶升高,通常马拉松运动员跑完全程后有可能会出现激酶升高到我的水平,可是有少部分人在常规运动量下就能出现激酶急剧升高,机制不明,可能和某某基因的变异有关,和横纹肌溶解也没有确切的联系,我这下才落个踏实。你看,我们对于身体了解程度有多少?可能表面相安无事,体内已经风起云涌。
关于这个问题没想到又引出了中西医的争论,在某些回答的指引下我找到了耳穴诊断学,黄春丽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介绍是这样讲的“近30年来,我国在挖堀古代耳诊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国外的一些耳诊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我国耳穴诊断的学术体系。”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在我能搜索到的资源中,这个耳垂折痕被命名为冠心沟,怎么也不像古代的名字,而且在耳穴诊断的图谱上,心脏的投影区是耳甲窝而非耳垂。这就很耐人寻味了,我以前很好奇如果这确实是我们祖先提出来的,在古代平均寿命不到40岁,信息交流闭塞的条件下,我国传统医学对于冠心病这种当时的罕见病是如何总结出这样的结论?73年提出来的Frank's 征是不是被化用在了我国的耳诊上让我们以为是传统医学的东西?
我无意参与论战,是一个分享见解看法的地方,不同的声音都需要参考,古人提出来认识自己,就是一个不断去反思去思考的过程,而教育的意义就如西塞罗所说是为了让你去认识到世界的局限性,从而去改变而不是努力去适应。我能分享一些见解看法让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足以。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30103/1404.html

更多阅读

我所知道和理解的湘西放蛊 湘西的水阅读理解答案

我所知道和理解的湘西放蛊彭学明在外界,人们往往只以为湘西女人才会放蛊,也只以为湘西苗族女人才会放蛊。实际上,湘西的土家族苗族,湘西的男人女人都有会放蛊的。几乎湘西的每个村寨,都有会放蛊的人。土家族和苗族放蛊不同的是,苗族放蛊

你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什么 我能够想到最浪漫的事

今天,在办公室处理毕公务,打开电脑,一首熟悉的歌曲飘然而至:“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

[轉載]我所知道抗日战争中的罗卓英将军 罗卓英将军简介

我所知道抗日战争中的罗卓英将军王 楚英  在艰苦卓绝、壮烈空前、英雄辈出、取得了彻底胜利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无与伦比的勇敢和智慧,对日军作殊死搏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气吞山河的胜利篇章,涌现出众多胆

你所知道的“猎头”可能都做错了! 猎头是怎么知道电话的

你所知道的“猎头”可能都做错了!——与Charles(FMC创始人)和Carter(RobertWalters前总经理)谈猎头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撰文: 孟凡超(Vincent)2010年,我以263万的业绩创造了我多年猎头顾问生涯的最佳业绩纪录。2011年我更加努力,期望能够超

声明:《知乎 冷知识 你所知道最冷的冷知识是什么?》为网友荒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