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什么样的应试方法是好的?

已四更

之前文言文我已经发过了,那么众位需求,那我就再发一次


谢邀

所有对于应试教育的回答,少有真正回答到提问者心坎中的。

从我的角度来说,对于答主的提问动机,至少有如下见解:

之所以问应试二字,并非求所谓教学习方法,而是在询问解决问题的捷径,如何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快速的提高与进步。不求所谓日积月累,而是求在考试前一天,当我看到这个回答的时候,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诚然,楼上回答的都非常的优秀,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回答到了如何学习,确实有非常多的学霸学神掌握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应试技巧却远非如此。

真正应试技巧,在我看来,是一种考场爆发力,当我拥有这些方法的时候,能够让自己迅速的获得成绩上的提升。

下面纯上干货,抬手三枪:

现代文阅读时要读什么,不要读什么作文写作时要准备什么,不要准备什么文言文复习时需要背诵什么,不需要背诵什么
先说第一点

作为语文考试的研究者,所谓的应试技巧,说白了就是让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在试卷中投射出最多的分数。

所以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一定会比一般人要深刻。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大部分学生在上课之前,会有这样的心理预期:老师,能不能为我上一下答题公式相关的内容,因为我害怕考试的时候答不来。

确实,正如我之前的答案当中讲过

而学生对于语文的最大痛点,在于语文给予学生的浩渺感。

很多时候,学生在回答语文相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的这种浩渺感。


语文学科,永远会给人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心理负担。

再优秀的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永远会诚惶诚恐,知道看到作文之后才会松一口气,其实就是语文这样一种永远准备不完的感觉,让学生们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

这时,学生们就想要获得的,就是所谓答题公式,因为现代文给学生带来的浩渺感,往往体现在答案与题目之间的对应性上

从题干上来看,语文学科可以有无数种提问方式:

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方法/方式/效果/好处,我还可以去问你们这篇文章这么写有什么作用,还可以问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方法/方式/效果/好处,我还能提问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方法/方式/效果/好处……这些答案,我到底是用一样的方式来回答,还是不一样的方式来回答?


这就是一个问题

很多时候,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道题目,苦思冥想想不到真确的答案,但是当他们对答案的时候,却发现答案并非自己难以想到的

这就是语文学科所给人带来的最大干扰。

但是实际上来说,学习语文,从本质来看,无非就只有两件事情:

我们透过一张试卷,无非就想问学生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叫做,这篇文章,你到底有没有读懂
第二个是这个问题写的到底好在哪里

懂得这两个问题,大家应该就能了解,我们学习语文只有两件事,一件事情叫做内容题,一个叫做鉴赏题。

所以同学们在回答题目的时候,就发现,任何提问方式都是形式,那我们应该做的,是先分辨一道题目是内容提还是鉴赏题,再去答题。

所以同学们要了解,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最重要的,不是这篇文章的提问方式疑惑答题公式,而是这篇文章本身的文本理解。

而文本理解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过程

所为文本理解,也就是如何最快速的把文章给看懂

懂得语文考试提问本质,是学会学习语文的第一步,打破对于答题公式的不安全感,才能让学生们专注于对于语文提升真正重要的事情——文本理解。


看懂文章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谓的文本跳读

什么叫做文本跳读?

以上海卷为例


先说一下上海卷的现代文

现代文分为两篇,一篇议论/记叙文,另一篇是散文/小说


现代文一为例,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认知。
之前备课过程中,读了不下于300篇现代文,随后研究现代文所具有的答案分布,得到了如下特质:
拿一篇一模卷为例(部分文段)

面授班中,我会带着同学们逐字逐句对于现代文阅读
其中红色绿色蓝色不同色才表示300多篇现代文中答案分布来看,在一篇文章中出现答案次数最多的频次
划掉的字句是现代文考试中,300多篇文章中几乎没有出现过答案句群
比如举例论证的句子,几乎每篇文章都占用大量的篇幅,但是作为答案的次数少之又少,只有前后的总结话语有作为答案。
因此这个例子到底在说些啥其实对于我们得分没有太多的关联。
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选择性的跳过

站在大数据上,当我们对于现代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答案的句群,我们可以选择性跳读,而出现过答案次数较多的地方,我们需要用不同符号标记。
站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对于语文学科现代文进行分析,这时候就会发现我们阅读文章的成本变得更低了。
其实文本理解上来看
现代文所考试内容最难的地方,在于文本理解
文本理解的痛点在于,当我们在读现代文的时候,会有大量繁杂无用的信息干扰我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所以我们学会跳读文章,可以加快我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大致如此,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技巧

老规矩,百赞后分享现代文二的文本阅读技巧。
———————————————————————————————————————————
非常感谢大家的厚爱,短短一天的时间,就已经突破了100赞
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我的信任。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讲解。
之前讲的是现代文阅读一的讲解,那么现在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现代文阅读二(散文的文本)应该如何阅读。

对于散文来说,文本理解这一步并不是非常的容易,但是绝大多数时候学生都被老师给说的有点晕。
关于现代文二来说,很多同学都对我反馈,文章读不懂。
实际上来说,现代文二并不是所谓的读不懂,而是很多时候,被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给弄得云里雾里。
什么概念?非常简单的一个概念。

老师一般会对于现代文二做出脍炙人口的解释:现代文二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就这样一句话就会让大部分同学耳晕目眩,也是很多同学学习现代文二的时候所有的痛点。
这个叫做“神”的东西,大部分同学完全搞不懂到底是什么东西。
而神这个概念如果不知道,那么做题目就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
“神”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做题来说,真的那么重要么?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以上海卷这边的二模卷为例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1 题。(2O分)
谁正与你擦肩而过
(l)我的车蹬得飞快,快得让我来不及看清这城市的任何一张面孔。无数攒动的人头和背脊,在我前面突然出现又在我身后匆匆隐没。他们连同他们身后的背景对我都是模糊的,而我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个匆匆掠过的身影。
 (2)丁字路口,我不得不放慢了速度。
 (3)一个人正在试图横穿马路。他穿着件洗旧的汗衫,驮着一只大蛇皮袋,满身灰黑的汗水在夏日毒烈的阳光下熠熠发光。城市的每一个轮子都在高速运转,城市不会因为一个第一次进城的乡下人而放慢速度。
 (4)他试探着迈了一下腿,又瑟瑟地缩了回去。
 (5)找死!一个人从车里探了一下头,骂。
 (6)他越发狼狈,每一根神经都在颤抖,他可能感觉到了城市离死亡的距离有多近,或许只有一步,甚至是半步,这比从乡下到城市的距离,不知要近多少。为了来到这座城市,他可能已经穿越了内地的好几个省份。一个农民,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城市,当然不是来找死的,而是找活。他有点儿心虚地站在那儿,眼睛一会儿盯着大街,仿佛要在这拥挤的城市里觅出一条路来,一会儿又看看大街对面,仿佛只要穿越了这条大街就能抵达他的彼岸。
(7)他试探着又迈了一下腿,这次他没有缩回去,但他那缩头缩脑的样子真像一只过街老鼠。那个驮在背上的大蛇皮袋在肩上左右摇晃着,这是一个比他本人更大的障碍。离他最近的一辆车开始减速,“当心啊!”车里传来一句提醒。很多车开始拐弯,想绕开他,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瞬间竟显得有几分犹疑。还有最后几步时,这个中年人突然发力,往前一蹿,站在了马路对面的路口上。他长吁了一口气,仿佛是一个快要溺死的人,终于从死亡的边缘渡到了生的彼岸。
 (8)突然,他被人推了个赵超,险些摔倒。手一松,肩上的蛇皮袋轰然掉在地上。
(9)我坐在自行车上,蹁着腿歪在路边看,看客当然不止我一个。推中年人的是一只漂亮的手,白皙,光洁,十指修长。你看着这样的手会联想到钢琴高雅的键盘。推人姑娘的白色连衣裙的胸口上有一片脏污,这无疑是那个中年人驮着的大蛇皮袋蹭上去的。
 (10)中年人站稳之后,看到眼前姑娘胸前的脏污,拙拙地说了句“对不起”。姑娘瞪着他,去死!一声骂。中年人的脸猛地抽搐了一下,愣在那。那姑娘见中年人再不说什么,觉得无趣,骂骂咧咧余怒未消地走了,背影像大多城里姑娘一样高傲而又性感,一边走一边拍打胸前那片脏污。
 (ll)中年人转身看到了我,不知怎么盯了我一眼,我忽然感到脸上被刺痛了一下,他的眼神里透出的不是尖利,而是怨恨,还有些绝望。我想,在这快速穿行的茫茫人海中,他和她或许再也不会有这样擦肩而过的机会,而这件事,很快也会成为仅仅只是在记忆中发生过的。记住的可能不是某个地方,某个人,而是疼痛。
 (12)我是谁?我是偶然从这里经过的一个路人,是刚才围着看热闹的众人中的一个。连衣裙姑娘走了,围观的人怅怅的,散开去了。我有些后悔,又有些庆幸。如果我刚才一路猛蹬,可能就从一件事情前面冲过去了。但有些东西是命定般冲不过去的,你就是再不愿意看见也必须要面对。有时候,一个突发事件,一次偶然的相遇,会让你这个人、会给你的心底染上不同的色调。
 (13)这时,中年人用力扛起蛇皮袋准备离开,蛇皮袋上肩的瞬间,他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对不起”。他转身一看,原来大蛇皮袋触碰到一个姑娘手捧的鲜花,花瓣飘撒到地上,散发出似有若无的花香。
 (14)说话的姑娘站定在路旁,看着中年人,似有几分无措。“是袋子碰落了花,还是花撞上了袋子?”中年人没搞明白,一声“对不起”让他有几分惶恐。他看着姑娘,嘴巴懦动着,想说句什么又没说出来。看着姑娘再没说什么,他赶紧离开了路口。“好在没把人碰伤”,他边走边想觉得庆幸,肩上的蛇皮袋似乎轻盈了一些,脚步也坚定起来……
(15)我骑上车,拐了那个我原本就该拐的弯儿。许多人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我也从许多人身边匆匆走过。这时,谁正与你擦肩而过?
6 .第(1)段反复运用“匆匆”一词的表达效果是(2分)
7.第(5 )段画线句在语序上有变化,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赏析。(3分)

8 .第(7 )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3分)

9 .对文中“中年人”的“动作和心理”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第(4)段“迈”腿“缩”腿的动作,表明中年人想尝试又害怕的心理
B.第(7)段“当心啊”,善意的提醒给中年人过马路予极大的鼓励和勇气
C.第(10)段、(1l)段,被推后再挨骂,让中年人对这个城市有了些绝望的情绪
D.第(11)段,中年人被骂后将怨恨迁怒于“我”,转身“盯了我一眼”
E ,第(14)段,姑娘的道歉让中年人有些意外,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10 .阅读第(12 )段画线句的人物描写,辨析“围观的人”与“我”的心理差异。(3 分)

11 .结合作者的所见和所感,简析本文结尾句的多重内涵。(5 分)

这篇文章是上海卷中非常常见的一类题目
那么同学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就是散文
散文阅读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找到那个其中所具有的神
像这篇文章就是如此
你可能根本找不到这篇文章中所具有的神,文章说了这么多件事情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篇文文章的神是什么?

这时候就有一种所谓“便秘”的感觉,一个点放在口中,却又说不出来的感觉确实让人感觉到无比的惆怅。
但是我们来研究一下答案的设计:
6 ( 2 分)强化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无暇关注身边的人。
7 . ( 3 分)“找死”三字前置,强调骂的“内容”极端伤人(l 分):将“骂”用标点隔开,强化了骂人者的强悍和听者被羞辱的感受(2 分)。
8 . ( 3 分)含义:“蛇皮袋”体积大增加了中年人穿越马路的困难;“蛇皮袋”犹如贴上“乡下人”的标识成为他被城市接纳的阻力。作用:成为下文两次“擦肩”事件发生的道具(或缘由)。(含义2 分,作用1 分)
9 . ( 4 分)B 、D
10 . ( 3 分)“围观的人”为事态结束过快,看热闹不过瘾而遗憾(1 分); “我”为自己成了一个无聊的“看客”而后悔,也为偶然目睹此事并由此有所思有所悟而庆幸(2 分)。
11 . ( 5 分)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要关注身边的人;必须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无法逃避面对突发事件和身边的人;你应对身边人的态度会影响自己和他人:问句作结引发读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前三点4 分,后两点1 分)

这时候我们就不难发现
在答案中
我们苦思冥想而得不到的“神”,在答案中也没有出现!
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之前苦思,影响了我们心态的那个“神”,其实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帮助。

但是在做题目的时候,却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沮丧感。
研究一下别的题目,我们也会发现,当我们做现代文二的时候,神几乎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不过是所有分数中一到两分左右。
这时候,我们要知道了,如何在散文题目中拿到高分?
我们对于散文最好的心态,是这样的:
形散:所谓散文,就是一篇由多个短文合在一起的文章
神:多篇短文之所以能够同时出现所内在的逻辑,如果写的出来,最好,写不出来,那也无所谓。

随后第三步,我们需要的,是对于每段文字的分段主旨进行概括
正如我面授班笔记一般,文章分五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主旨写的是城市节奏快,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第二个层面主旨写的是城市人对乡下人的粗鲁与乡下人融入城市的难度大
第三个层面写的是每个身边的突发事件能够让我们产生不一样耳的启迪
第四个层面写的是我们对于别人的态度能够影响到别的人
第五个层面简单总结

我们再对比一下答案
6 ( 2 分)强化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无暇关注身边的人。
7 . ( 3 分)“找死”三字前置,强调骂的“内容”极端伤人(l 分):将“骂”用标点隔开,强化了骂人者的强悍和听者被羞辱的感受(2 分)。
8 . ( 3 分)含义:“蛇皮袋”体积大增加了中年人穿越马路的困难;“蛇皮袋”犹如贴上“乡下人”的标识成为他被城市接纳的阻力。作用:成为下文两次“擦肩”事件发生的道具(或缘由)。(含义2 分,作用1 分)
9 . ( 4 分)B 、D
10 . ( 3 分)“围观的人”为事态结束过快,看热闹不过瘾而遗憾(1 分); “我”为自己成了一个无聊的“看客”而后悔,也为偶然目睹此事并由此有所思有所悟而庆幸(2 分)。
11 . ( 5 分)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要关注身边的人;必须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无法逃避面对突发事件和身边的人;你应对身边人的态度会影响自己和他人:问句作结引发读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前三点4 分,后两点1 分)

每一道题目中都将分段主旨放入了答案设置中
所以做散文,重要的,是概括分段主旨,而不是寻找神
这样心态下,我们才能把文章真正的做好
大致如此
———————————————————————————————————————————
感谢各位抬爱,没有想到短短几天就破500赞了
周末因为满课,所以基本没有时间上,所以没办法及时更新,望见谅。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好的作文,那我们继续讲一下作文
写作需要准备什么,不需要准备什么

首先第一个,讲的是不需要准备什么
引用我之前的答案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比较详细的记录了一些如何准备素材的方法。
所以从纯提分的角度来看,不需要准备积累大量的素材。

作文来看,道术并存。
所谓的术,在逼格,在素材,在语言,在结构。
这些无需太多赘述,搜索一下,其实都有。
我们需要说的,是如何关乎于道。
道存在了,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

今天我们需要讲的,是我们如何将我们的作文的立论写出我们所要的区分度。
既然这个答案是应试,所以为了切题,我为大家介绍最为稳妥的方法来思考如何写一篇作文。

举例为证,15年嘉定、长宁二模
27.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毕加索说:“我小的时候我妈对我说,如果你要当兵,你最终会成为一个将军;如果你要出家,你最终会成为教皇。结果我去画画,成为了毕加索。”

这篇文章,直接出论点,叫做梦想。
如何写梦想?
考前的时候,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如何让分数更高?
其实非常简单。
作文最稳妥的方法,是将大众的审美取向,做到极致。
标新立异确实能够让你这篇文章拥有高分的可能,但是也会有风险。
那不如,想想,怎么把老师教的东西,做到极致。

老师会教你,写作文,应该写三个层面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做

既然这样,我们不如把这三个做法,做到极致,就能将你的作文分数给提高了。
那么首先第一个
是什么
是什么也是我们所谓的本质。
本质要写的具体,一般来说我教学生的方法是近义词对比的方法。
寻找外显行为一致但是内在动机不一致的词语和文章论点对比

于是我们要用一个对象和梦想做对比。
我们可以拿的对象叫做欲望。
这时候我们就要思考欲望和梦想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弄不清欲望和梦想之间的关系

我见过很多人,他的一生都是为了欲望而奋斗,可笑的是还有些人,错把自己的欲望当做梦想
很多时候我也会和我的学生聊一些相关的话题,也在那里和学生探讨过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我说,他们的梦想,是年薪百万,是赚很多钱,娶一个漂亮的姑娘等等
但是这些都是欲望,一个人为了欲望而奋斗,他的一生势必难以实现自己的欲望
在我看来,欲望之于梦想的关系,在于欲望是梦想实现后自然而然的产物
梦想实现后,欲望自然而然就能够实现
比如我的梦想是造出世界上最好看的房子,当你的梦想实现后,你的那些欲望——金钱,名声,口碑都能够实现。
所以通过对比两者,我得到了一个我们所要的第一个立意,叫做欲望是梦想实现后自然而然的产物。

第二个写法,我们可以用我之前所说的限定。

详见二更内容



那么以这篇文章为例
那么我们要思考的是,梦想是什么?
在文章告诉了我们,梦想是这些东西
士兵/出家/画画

由这个角度,我去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得到了第二重认知,我们可以这么去立论:

梦想的好处在于,能够将一个人爱好变为自己的人生取向,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一个更加容易做到极致,同时奋斗过程中给予人幸福感。

想写的更加深入也不是不可以,大家可以尝试这样立论

欲望往往是利己的,往往欲望只能满足一个人的欲望,这份欲望的驱动力往往是攀比后对于优越感的渴求。
而梦想却不是如此。
一个人要当士兵,要出家,要画画,不仅仅在于利己的需求,还在于梦想能够给一个人带来更加高阶的自我实现,因为梦想不仅满足个人的需求,还能给社会带来安定/社会理性/美。

所以从材料的信息当中我们得到第二个对于本质的写法:
梦想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加高阶的人生意义的实现。
两种写法都是可以的。

随后第二个
为什么
既然是为什么,我们回答的是两个角度
第一个叫做因,第二个叫做果。

所谓的因,就是尝试诠释世界,来说出这个做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我们可以采取的角度,是世界观加人性的方式去诠释:
事物发展不可知,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而人性之中的短见往往会使一个人无法对于自己的未来做出预判,这样的特质势必会造成人的迷茫。因此我们需要梦想,因为梦想能够给我们未来树立一个坐标,指引自己更好的前进。


所谓的果,是说这个行为带来什么意义
这个角度最容易说的假大空,但是最好的是能够提出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梦想能够给一个人带来努力的动力,因为梦想能够让人体会到一种不断接近目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能够增加一个人努力奋斗所带来的回馈感,由此是一个人获得动力的源泉。

第三个,怎么做
怎么做的写法,是指你要提出一个新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论
新的做法对于你的文章论点来说一定会有增进作用
那么怎么看这个层面好不好,一般是要看,你提出的新的做法,能不能让你这篇文章提到的总论点起到一个具体的效用。

所谓的效用,往两个方向去思考。
第一个是这样的做法,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这么做文章总论点所诠释的行为。
第二个是这样的做法,能够让文章的总论点所诠释的行为取得更好的效果。

分别举例
多:我们需要的,是让这个社会的认同感能够多元化,不再仅仅崇拜那些资源的掌控者,而是应该去对于那些在某些特定领域做到极致的人报以足够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追逐梦想。

好:在我们追逐梦想的同时,需要做的,是对于自我有明确的认知。只有通过理性的自我剖析,了解自我,才能挖掘自身天赋,才能真正寻找到契合于天赋的梦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梦想不再是感性冲动,而成为我们人生的正确导向。

在考前,好好看一下这篇文章。
说白了,这样写不算太好,我觉得完全有非常多的提升空间。
但是对于得分来说,这样写,是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模板做到极致的选择。
而做到极致,作文的区分度也就能够实现了
希望对于各位看官有所帮助。
还有不懂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我再之前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你,区分度对于高考的重要性
大致如此

老规矩,千赞过后,更新文言文。
作者:余扬捷
链接:
来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于很多人来说,往往很多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最痛苦的方法莫过于学习文言文

确实,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处理文言文相关学习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发现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如同英语阅读一般,看了文章,完全不知所云,不知道这篇文章里面讲的到底是啥。

但是大家最好能够知道,其实,文言文这么出的根本目的,就是不让大家彻底看懂才会设置的题目。

所以这里说的是如何自学文言文,那么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文言文的简单学法吧

就直接分享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称之为叫做文本理解

如何把文言文读懂?这是一个有技术的内容

而我们需要做的,往往就是通过文本跳读的方式,来尝试着对于文言文进行理解。


举个例子来说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吴氏浩然堂记

新喻吴君,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浍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濊淫溢,充塞坑谷。然后滂洋东流,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 尝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今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渟,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不为易勇,不为险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平 居以养其心,足乎内,无待乎外,其中潢漾①,与天地相终始。止则物莫之测,行则物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夷狄患难而不屈,临乎死生得失而不 惧,盖亦未有不浩然者也。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今余将登子之堂,举酒相属,击槁木而歌,徜徉乎万物之外,子信以为能 浩然矣乎?”

元丰四年七月九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潢漾:浩荡无迹貌 ②写作本文时,苏辙是受苏轼牵连而谪贬在筠州做卖盐酒的小吏。

这是上海卷的文言文阅读二

很多同学对于文章本身来说就缠身了阅读障碍

但是如果要好好理解这篇文言文,其实也没有那么的难

大家可以考虑这样来操刀文言文:用现代汉语的学法来思考文言文的释义。

举个例子来说,这篇文章的第一段,讲的是浩然堂的得名缘由,一般难度没有那么的大

那么从第二个层面来说,就会发现有所不同了

很多同学在阅读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困惑,发现很多字词都是新的甚至没有阅读过的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难度也不是很大,我们用现代汉语的思维回答文言文就可以了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浍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濊淫溢,充塞坑谷。然后滂洋东流,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 尝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今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渟,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不为易勇,不为险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平 居以养其心,足乎内,无待乎外,其中潢漾①,与天地相终始。止则物莫之测,行则物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夷狄患难而不屈,临乎死生得失而不 惧,盖亦未有不浩然者也。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今余将登子之堂,举酒相属,击槁木而歌,徜徉乎万物之外,子信以为能 浩然矣乎?”

先看首先三个划线句

那么大家就会发现其中所具有的区别了

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子 尝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

简单来说,就是看到这三句话,大家能不能想到,他们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样子的中心呢?

我们不说文言文,我们用现代汉语想想看,如果看到上下文出现这样的内容,当中文章的内容?

你在xdf,见过余扬捷么?……你曾经问过自己,他为什么这么帅吗?……所以,他才这么帅

是不是更好猜测两个省略号中所有的内容呢?


你在xdf,见过余扬捷么?……(余扬捷的样子/帅)你曾经问过自己,他为什么这么帅吗?……(余扬捷帅的原因)所以,他才这么帅。

那么,这篇文章,我们是不是一样的操作方法呢

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水的样子,浩然)子 尝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水浩然的原因)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

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看

古代人写山水游记,很少有直接抒发情感的,大部分都是由物及人的

而根据结构一般一致的原则

于是,这篇文章就有

古之君子,平 居以养其心,足乎内,无待乎外,其中潢漾①,与天地相终始。(人浩然的原因)止则物莫之测,行则物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夷狄患难而不屈,临乎死生得失而不 惧,盖亦未有不浩然者也。(人浩然的样子)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浩然之气的样子)今余将登子之堂,举酒相属,击槁木而歌,徜徉乎万物之外,子信以为能 浩然矣乎?(结尾)”

好了,对于文言文来说

什么叫做读懂文章能做题的理解程度

就是大致对于这道题

有这样的理解:

第二段的内容是

水的样子/浩然——水浩然的原因——人浩然的原因——人浩然的样子——结尾

当你对于这篇文章有这样的理解后,基本就能够做题了


大致如此




另:新开公众号,定期范文发放,有需要的同学可关注   4/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40103/1571.html

更多阅读

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学习英语的好方法——简介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很多人都梦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学好英语对将来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不得当,给学习英语带来很多的困难。这篇文章是根据你老哥10年的

高中学习,什么样的应试方法是好的?

我高中时期就是个学霸,目前在做教育研究的工作,研究方向就是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经常给各个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做培训,以嘲讽老师们不懂学习方法为乐……很多高中生私信我问各种学习方法,没法一一答复。就在这个问题下做个统一答复。

如何学习唱歌的技巧方法

如何学习唱歌的技巧方法――简介歌唱中的“呼吸与发声是怎样控制的”  一位声乐专家说过: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因此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其实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不仅能让你在KTV大显

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学习英语的好方法――简介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很多人都梦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学好英语对将来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不得当,给学习英语带来很多的困难。这篇文章是根据你老哥10年的

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仅供参考。高一学生学习

声明:《高中学习,什么样的应试方法是好的?》为网友青丘白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