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句子 为什么发现身边「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想要努力有回报,就要选对方向。


01

当我们努力的时候,首先要抬头看看我们脚下的路将伸向何方?


父母总是跟我们说“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你就能找到好工作了”。

父母最大的目标就是供我们上大学,认为这样我们才最有可能获得成功。

这种观念,在80、90年代是成立的。

那时候高考录取率低,大学生被称为是“天之骄子”。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1977年,我国大学录取率仅为5%。随后的21年,总体处于上升态势,但一直在40%以内[1]。

1977年,文革十年后首次恢复高考。

在我国历经反右派、文革、上山下山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后,知识分子严重缺乏,社会出现人才断层。

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一旦考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由国家补助。毕业了就分配到各级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国企等单位工作,成为国家各级机构的骨干人才。

但是,1999年高考扩招,录取率一下攀升至56%。特别是2013年,全国高考录取率达到76%,创历史新高。


高考录取率上升,高考录取人数也随之增长。

1977年至2014年高考录取人数总计为9413.2万人,其中,1977年-1998年,高考录取人数总计为1362.2万人,占录取总人数的14.47%;1999年至2014年高考录取人数总计为8051万人,占录取总人数的85.53%。

大批量的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特别是,造就了“92派”企业家群体。大批量的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特别是,造就了“92派”企业家群体。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即1977年后的大学毕业生),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以陈东升、田源、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为代表的“92派”企业家[2]。


1977年后,他们通过高考,成为“稀缺”的知识分子,填补了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国企等重要组织的人才断层。等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人脉后,又赶上了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创办企业,抢占了社会财富的先机,成就了大批量的富豪和企业家,也让20年后的中国出现了“拼爹”的社会现象。

从“天之骄子”演变成中国富豪,他们的成功是历史性的,是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很难被复制。


我们80后、90后,面临的社会状况已经截然不同。

一小部分人的父母赶上了社会浪潮,成为富一代、官一代,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通过“拼爹”把普通人远远甩在了后面。

而大部分人的父母,都是在社会中层或底层。他们年轻时,看着周围的同学、朋友因为考上大学,与自己拉开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差距。还以为现在的小孩只要考上大学,就有了成功的最大保证。却不知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群体已经大量饱和,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


1999年至2014年高考录取人数8051万人,是1977-1998年录取人数的5.9倍。

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而全国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

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3],超过1977年至1998年高考录取总人数。

知识分子群体面临空前的激烈竞争。


学历快速贬值,社会就业环境没几年就已大变。

本科毕业时面临就业难,以为读了研究生会更好,但研究生毕业时却发现,多读了3年,还不一定比本科毕业时找得好。

博士生只能进高校、研究所当“青椒”,拿着超低的收入熬资历。

海归满地走,早就成了海带。

学历的价值转化率越来越低。

于是,社会上开始流行“读书无用论”,“成绩好的同学给成绩差的同学打工”,“不读书当老板挣大钱”,“大学生还没有农民工赚得多”等等言论。


在“扔个石头到大街上就能砸个大学生”的现实下,这样的言论有一定的道理。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福德的《卧底经济学》[4],就是一本论述“稀缺性”的经典著作。

在经济学上,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第一原则,没有资源的稀缺性,就没有经济交换的价值,即“不值钱”。

太多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面临同质化的激烈竞争,自然也“不值钱”。

面临未来堪忧的就业市场,如何能够说服我们的学生继续努力呢?


02

“一考不能定终身”的社会,我们该往哪里努力?


面临新的社会现实,我们该如何放下偏见,转换思路,独辟蹊径呢?

国家帮我们想了一个招——创业,大量的媒体宣传卖煎饼果子、开烧烤摊、开淘宝店的致富小能手,还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允许高校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去创业。

2015年,在“风口上猪都要飞起来”的口号下,互联网创业如火如荼。


大学退学创业的马克.扎克伯格、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成为互联网创业时代的英雄。

但也有人泼冷水说,在浩浩荡荡的大学生创业大军中,仅有2%—5%的成功比例[5]。更多人是“默默无闻”,甚至成为了“前车之鉴”。


中国一直以来就有“抑商”的传统,教育中根本没有“财商”教育一栏。

学生们都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做大量的习题,家长们还在抢占学区房、考上985、出国留学的思路中。

我们国家没有培养企业家的传统,“奸商”是对商人的统一称谓。

不光涉世未深的学生对社会需求的观察有限,就是很多著名的企业也面临创新乏力、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窘境。


20世纪末,日本松下、索尼、三洋、东芝等一大批企业被我国的海尔、美的、长虹等家电企业赶超。在中国家电市场,开始流传日本家电企业衰败的论调。

可是,仅仅过了10多年,我们国人就开始打飞的去日本买电饭煲、马桶盖等小家电了。

处于暂时优先地位的国内家电企业,喜欢跟风式的创新,盲目追求数量、规模,长期深陷价格战中,同质化严重,行业利润不断下滑。

什么时候中国的制造业能从数量制造向质量制造转型,甚而向艺术制造转型,造就大批量的国际标准产品。我们的企业才能掌握市场定价权,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优势是没有哪个国家能比的——人口基数大,消费群体庞大。

实业经济受各类因素影响大,相对少限制的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类APP应用广泛,网购、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在乌镇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发表主题演讲,提出“互联网技术革命解放脑力,未来数据将成为核心资源”、“未来三十年,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国家和年轻人”、“未来教育不仅传输知识,更要注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6]。

未来三十年,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国家和年轻人,这是马云指出的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蓝海”。


传统房地产行业的首富王健林之子王思聪,长期活跃在网络上,交往的女友都是网红,而且都是开淘宝店、年收入过千万的网红。

发搞笑小视频的papi酱拿到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的投资款1200万。

罗振宇开发的“得到”APP上,付费专栏会员过千万。

微信公众号上爆红的咪蒙,一篇广告软文价格达到30-40万,年收入近千万。

“网红”经济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句子 为什么发现身边「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当父母们还在要求我们考公务员或当老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时,希望我们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能有更深刻的思考。


[1]数据来自2015年6月18日新浪教育

[2]”92”派定义来自百度词条

[3]数据来自

[4](英)哈福德著、赵恒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5]齐鲁财富网2015年9月25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多少?仅占2%到5%》
[6]


微信公众号:李慕华

干货文章不停更

欢迎来玩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40103/1612.html

更多阅读

付出与回报的名言 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句子

1 、不付出劳动就不会有收获。—— 伦•赖特2 、 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杰罗尔德3 、 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法国作家 雨果4 、 失败就是迈向成功应付出的代价。——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5 、 得到

那些软件支持老板键 为什么你得不到老板的支持

在同一个公司里,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老板,同样的下属,有的人会得到老板的支持,有的人则很难争取到老板支持。是老板的原因?还是下属的原因?得不到老板支持的人会说老板偏心,说老板对人不对事,诸多的埋怨;而老板则说这些下属缺

声明:《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句子 为什么发现身边「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为网友用生活展示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