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校园暴力事件原因 怎么看永新校园暴力事件?

看了那位排名第一的匿名用户(女)在初中的遭遇,我想说:谢谢你!同时祝福你!

这位女孩子的父母真是太混账了,把自己的孩子置于狼窝中而不顾,让她孤零零地受到了那么多欺负。学校和班主任的不作为,法律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空白,这些都导致类似案件屡屡出现。

我虽然没有她那样的惨痛经历——这主要可能是因为我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心,但我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也多少有过一点点相关的体验(和她的经历相比,是小小巫见大巫),但这让也我多少体会过一点点社会的复杂,日后女儿上了小学后,在学校和小区里碰到一些事,使我能够对女儿有所保护。

我读小学时,“四人帮”还没垮台。学校里没人爱学习,我们班也有那么几个很闹腾的男生,大都来自于底层家庭,有个男生是孤儿,爷爷奶奶带大的,家里很穷,经常被班上同学取笑,班主任也不管,因此,这个男生个性特别顽劣,学习也很差,但是在班上很能耍横,专门欺负个头小而单弱的女生男生。我当时个子小(发育较晚),经常被一个男生欺负,当时力气实在太小,只好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攒劲。后来,电影《少林寺》播放,我看了。出得电影院,我激动得在马路上徘徊了很久,掂量着是不是应该投奔嵩山,投奔少林寺,练得一身武艺,好来教训欺负我的男生。

1977年,初中和大学一样,开始有了入学考试。我因为生病休学过大半年,所以在小升初考试中失利,虽然考入了重点中学,但被分到慢班。当时依然没有发育,个子小小的,坐在第一排。班主任是个插队女知青,我很不喜欢她,觉得她管学生的手段有点像个特务似的。班上学风一般,谈恋爱的纸条满天飞。而我当时多傻啊,根本不知道身边的情况,某天做梦,梦见班上两个小男生在一座桥上做什么游戏,来到班上我就毫无顾忌地讲给同桌听了。万万没想到这件事传到班主任耳朵里就变了样,她居然把我找去谈话,问我为什么会做梦梦见两个小男生而且还要在班上讲。妈蛋,我怎么知道会梦见那两个我连一丝一毫暗恋的心都没有的小男生! 她大概看得出我眼中的鄙夷,所以对我从此不待见,不仅如此,还或明或暗地在班上总是批评我,这下我和她就更加对立了,我在同学中也就变得更加孤立。但好在我爱看书爱做梦,所以对被孤立这件事还不觉得有多痛苦。而且正是因为痛感自己当初差了几分就没上成学风更好的两个快班,所以暗暗立志,高中一定考上快班,因此平时很自觉地预习复习,成绩渐渐成了全班第一。这下,讨好我的同学倒是多了起来。但是,班主任的弟弟也转学到我们班了。

也许是仗着姐姐是班主任的原因,这个弟弟在班上特别跋扈,和小学时那个欺负我的男生一样,经常欺负相对文弱一些的同学,当时的我就属于有点文弱的学生,因为家里长辈是教师,规矩多,业余活动主要就是读书,想出去和同学疯长辈都不让的。但是,我毕竟不再是头脑过于简单的小学生,虽然看上去还属文弱,可毕竟我在家也是得长辈宠爱的孩子,胆子其实并不小。当时,家里的长辈之一大伯在中学当班主任,收缴了不少男生玩的弹弓枪,我找他要来一把做得最精致漂亮的,说自己拿着打鸟玩儿,大伯脾气好,由着我拿走了那把弹弓枪。那阵子,我找班上会玩弹弓枪的男生学会了用一片烟盒大小的纸快速叠出一小堆子弹,有时一边听课一边就把手藏在抽屉里叠子弹,渐渐地,我叠出的子弹又小又硬,很有力道。

班主任的弟弟个头比我高得多,推人打人下手都重,而且不仅重,还骂骂咧咧。有天下课,他又开始欺负我们,还骂人。我啥也没说,从书包里取出弹弓枪,摸出一把子弹,趁他回头时,照着他的后脑勺就是一枪,想必很痛,他摸着后脑勺又惊又怒地回头,一看是我,立刻一脚踢过来,我也立马反踢回去,他没想到平时忍气吞声的我,不仅敢拿弹弓射他,还敢踢他,更是恼怒,但我是早有准备,而且做好了拼命的准备。所以,连踢他两脚,还没等他来得及反击,上课铃响了!旁边的同学抚掌大乐,说:穆桂英打败了杨宗保!该生姓杨。

这一仗,完全改变了局面。我还以为这家伙会报复我,谁知这个怂货自此绕着弯躲着我,眼睛都不敢再正视我了。而他在本班被女生用弹弓枪打出一个包并反踢两脚的“光荣事迹”也被传遍整个年级。从此,我的初中生活风平浪静,无论班主任还是班主任的弟弟,还是别的什么人,没谁再敢招惹我欺负我,何况我的学习成绩是如此蒸蒸日上。当然,在中学里我也没收到过男生的纸条。

当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快班时,班主任回到初一担任新的初中班班主任,她让我到她的班上介绍经验,仿佛我的好成绩是因为她教得好。我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位老师,但当时毕竟是孩子,尚不懂拒绝,勉强去了,有口无心地说了一些话。转身离去时,我对她毫无眷恋。

几十年过去了,日月轮回,我的女儿上小学了。她和我一样,生活在温良恭俭让的家庭,但是家庭之外的世界她也得学着去适应。我们居住的小区,住户比较驳杂,因为是商品房,而不是单位分的房子,小区里和她玩耍的大都是男生,她经常被男生们欺负得哭。上楼来和我诉说时,我也是误以为是她不饶人爱招惹人,还批评她,结果她委屈得大哭。见她这副模样,我就下楼躲在一旁观察那些和她一起玩耍的男生的做派,慢慢地发现,这些小男生的确缺乏教养,满口脏话。所以,我就此改变了对这些男孩的策略,首先变得不好说话,他们想来我们家玩没那么容易了,找我们借自行车也经常被驳回。如果女儿在楼下要和男孩们玩,我会经常下楼助阵。我不再假设“孩子们都是天真可爱的”,而是知道孩子们的背后都有家庭。

女儿上小学的班级,在我看来也是不怎么样的,班上很有几个爱毫无顾忌地讲脏话的男生,却从未见班主任对此严抓狠批过,反而还经常护着这些男生。班上的家长QQ群里,居然也允许所有的学生加入聊天,这些学生在群里讲脏话也不会被踢出群。但毕竟学校是省重点小学,一点歪风邪气还不至于翻了天。可是,女儿上了三年级的某一天,哭哭啼啼回到家里,说班上某个爱说脏话的男生,居然把手伸进她的棉袄里,说要摸一摸她的胸。我和爱人一听就气炸了,但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问她,那个男生是单欺负她一个,还是也欺负别的女生。女儿哭着说,欺负好几个女生。我一个电话打给了那个男生的家长,是他妈妈的电话,那位妈妈在电话里辩称绝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干这种事儿。我撂下一句狠话,挂上了电话。看着泪涟涟的女儿,心说,小丫头,你得好好锻炼身体啊!

第二天,我陪女儿一起上学,守在校门口。眼看着那个臭小子骑车来上学了,等他锁好车,我当胸一把揪住他,恶狠狠道(此处省略若干字)。他登时吓傻了,连连否认,还哭了起来。再看看一旁站着的女儿,脸上有解气的表情。于是,连着三天放学时分,我都守在门口,那臭小子一看到我就赶紧低头快步走,头都不敢抬。女儿则把头扬得高高的。打那之后,再也没听女儿讲班上有哪个臭小子敢欺负她,因为老妈的举动让她大大增添了反抗的勇气,何况她本来就比班上好多男生个子都要高。

不过,我也讲了讲策略。到了这件事过去后一段时间,我放学后去接女儿,碰到那臭小子,我也会丢给他一根火腿肠,但是粗声粗气的,绝不给他好脸。那小子也会接过去吃呢。小区里那帮孩子,再来我家,也都规规矩矩,不敢乱来。女儿呢,因为有老爹老妈给扎起,在男生面前不再一副受气包的模样,各方面都变得更加自信了。如今小学毕业的女儿,个头很高,长到一米六五,酷爱锻炼,暑假当了篮球队长,麾下既有女队友也有男队友。但她从不欺负弱小,所以小区里五六岁的娃娃们看到女儿放假了,都快活的大叫“姐姐放假了!”

我把这些写下来,主要是受到匿名答主的经历的触动,提醒自己:女儿就要上初中了,也应该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女儿懂得要认真学习,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好的中学学习环境。同时,也希望一切对学校环境抱有天真想法的家长,能看到人生阴暗丑陋复杂的一面,及早做好防范。


补充一点:我们一直不让女儿玩QQ和微信,因为我在QQ群上看到班上的那些小男生小女生在家长老师都在的群里也敢发那么多无聊的信息,而我则还监控到这些孩子在“QQ悄悄聊”这个功能下聚集在一起,聊的话题更是相当污秽,丑陋不堪(比如大谈班上的女生男生,谁是谁的小三、二奶),我把这些聊天信息截图给原本总是建议让孩子使用QQ的孩子爹看,他也大为震惊,赞同我们现在依然要对女儿实行上网的严格控制,而且初中阶段也不对她开放QQ等聊天工具。

========================
补充第二点:
那些担心孩子不用QQ就会不合群、交不到朋友的知友,未免有点杞人忧天啦。来看看这些文章: ///


摘录:
三联生活周刊:您还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吗?如果当时有互联网,您觉得自己会和今天的年轻人不一样吗?

鲍尔莱因:哦,我会和他们一样。15岁的时候,我就是一个白痴。这不是他们的错,只是这些工具太诱人,太好玩了,让一个15岁的孩子难以拒绝。

这是年轻人的本性,正是构建自己身份的年龄,他们思考性、死亡,他们孤独、害怕,他们必须寻找同盟,他们必须稳固自己,通过模仿别人。

他们需要社交,而数字工具前所未有地强化了这种需求。比如,一个15岁的孩子一个月发了5000条短信,父母说,够了,你太费钱了,他们没收了他的手机。对父母来说,这不过是个玩具,但对那个孩子来说,却是“你毁了我的生活”。

15 岁的时候,我也上学,和朋友聊天、打篮球,但晚餐的时候,我会回家,会一个人做作业。一天里至少有一段时间,我不是和15岁的人待在一起,而是独自一 人,读书、思考,或者和父母在一起,听他们谈话,关于外面的世界,关于政治、金钱,或者看电视新闻,听克朗凯特谈“越战”。

但现在,有了互联网,年轻人几乎每时每刻都腻在一起,晚上22点钟还在聊天、分享照片、发短信。他们没有分开的时候,这才是问题所在。

你知道“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

你知道一个18岁的男生为什么要上Facebook吗?因为他的朋友上了。你知道16岁的女孩为什么要在肩膀上文身吗?因为她的朋友文了。你知道,如果一个年轻人没有博客,没有Facebook账号,会面对怎样的压力吗?

一个17岁的年轻人,最害怕的是什么?被别的17岁隔离。对他们来说,没有比孤立更糟糕的感觉,这就是青春期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在一起。

一 项调查显示,美国年轻人平均每周要发2272条短信。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社交生活是多变的,也许一节课上完,就发现自己收到了分手短信。你能相信吗?现 在的年轻人都是通过短信分手。所以,他们没法坐在椅子上,安静地读一本小说,他们必须随时查看朋友们在做什么,否则就精神紧张,无法集中。很多年轻人并不 喜欢这样,他们厌倦了,但不能出来。因为一旦出来,就失去了社交生活。所以,他们需要老人们的声音,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还有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否 则,他们永远是孩子,永远不长大。

悲哀的是,当他们30岁的时候,一定会追悔莫及。他们会想,为什么在高中时代,我不学学历史呢?为什么不在我可以纯粹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呢?现在一切都太晚 了。老婆、孩子、柴米油盐、生活的种种压力,我再也不可能读小说了,我看看电视就上床睡了。一切都结束了,这是很悲哀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理解年轻人吗?

鲍尔莱因:不理解。我年轻过,也愚蠢过,但现在年轻人的很多东西,我完全不明白。我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对自己的照片那么着迷,我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一个关于自己的博客。

三联生活周刊:也有人认为,博客和社交网络促进了另一种形式的书写和交流能力?

鲍尔莱因:社交网络的交流仅仅发生在年轻人之间,所以它很难让你有什么进步,更好的词语、新奇的句法、机智的风格、复杂的想法……它只让你保持在青春期水平。

我一直认为,信息的加速度一定会带来内容的肤浅化,很多时候,更多的交流意味着更少的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有没有可能是年轻人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而您不理解这种变化而已?

鲍 尔莱因:也许吧。技术在改变,行为在改变,学习方式在改变,而我陷在旧的思维方式里,这是有可能的。不过,我还没听说过有这方面的研究。事实上,我不认为这样的研究能有任何结果。因为在数字时代,无论技术,还是人的行为,都变化太快了,你根本来不及围绕它展开研究。为了研究一种行为及其影响,你必须有一 段持续的时间可以进行研究,你要设计方案、申请资金、组织研究、搜集收据,至少要两三年的时间,当你的研究结果出来的时候,你研究的技术或行为也许已经不 存在了。比如Twitter,两年前还没有Twitter,两年后Twitter也许就没人玩了,你要怎么研究这个东西呢?谁知道,10年后人们又会为什 么技术着迷?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一个年轻人在青春期最应该学的是什么?

鲍尔莱因:我相信每个人在年轻时都应该多读书,学习更多的知识。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庞大,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Google一下就出来了,何必花时间去记呢?

但是,毛泽东只是一个名字吗?“二战”只是一个标注了时间和地点的事件吗?卢梭在瓦尔登湖边想了些什么,哈姆雷特关于生命意义的冥想,真的与你无关吗?

不, 这些都是构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思维和人格的原材料。你必须意识到,它不只是信息,而是包含着深层的道德、心理和哲学的价值,它从内部塑造你的精神,而不是你需要的时候调用一下的外部材料。就像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如果你只记住了优美的词句,那是不够的,但如果你从中领悟到民主的真意、关于美国起源的 解释,那才算真正懂了,而这些不是从网上迅速浏览就能立刻得到的。

我总是让我的学生背诗,不管他们多不喜欢。为什么?首先,是积累你的词汇量;第二,它让你慢下来。他们平常读得太快,写得太快,需要有一些东西让他们慢下来,把注意力放在语言上。在背诗的时候,你得假设自己是另外一种身份。你必须是惠特曼,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诗,这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暂时离开你的小世界。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读书这么重要?

鲍尔莱因: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书本扮演的是一种精神性的角色。我来告诉你读书为什么重要。首先,读书训练你的记忆力。当你阅读一段比较长的文字时,你必须记住一部分内容,才能继续读下面的内容。网上那些短小快速的文本,不可能像书本那样锻炼你的记忆力。

第 二,读书锻炼你的想象力。没有图像,没有视频,你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这些角色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读书,你有什么可以作为替代的呢?哲学、政 治、小说,你必须通过读书才能消化。马克思的思想,除了厚厚的书本,你还能从哪里学习呢?就像你们中国人学武术一样,如果要达到某种境界,没有捷径可寻。 就知识而言,书本仍然是第一媒介。

三联生活周刊:您对数字时代感到恐惧吗?

鲍尔莱因:是的。我们不知道技术要往哪里走,不知道后果会是什么,不知道我们遗失了什么。

三联生活周刊:关于年轻人的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吗?您在一次采访中说,让每个年轻人每天读书一小时,这样就够了吗?

鲍尔莱因:当然不够。事实上,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方案。唯一能做的,是让父母把对阅读的热爱传递给他们的子女。但这恐怕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另一方的力量太强大了——数字技术与青年力量的合谋。

我想我们正进入另一个黑暗和无知的时代。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知识、理性的传统,也许就这样结束了,剩下的只有娱乐和成功。像我这样的人,一心要维护书本和阅读的价值,在这个时代只会显得越来越奇怪,不是错误,只是不合时宜、古怪,但我仍然不断尝试。    8/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40103/1678.html

更多阅读

校园暴力案例及特征 美国暴力事件

2003年10月17日晚,西安南郊某中专学校两名花季少女因怀疑16岁的林娜(化名)与其喜欢的男孩关系好,在宿舍内强行脱光林娜的衣服拳打脚踢。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施暴过程中,两名女生采取用烟头烫肩膀、用仙人球扎胸部、教唱下流歌曲等手段,导演了

世界各国如何整治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专项整治总结

校园欺凌极端案件每隔一段时间就集中暴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对待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上,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司法远未形成共识和合力。国外的情况怎么样呢?《环球时报》06-25)日本整治校园暴力的手段一、日本校园的现状。日本政府6月初

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初步认识 校园暴力问题

徐政龙(市级获奖论文)【摘要】 通过对教育中遇到的校园暴力事件进行理论上的反思,获得了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初步认识。文中,引用了国内学者的大量先进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校园暴力的概念,列举了几个随手可得的校园暴力案例,分析了校园暴力

女生校园暴力事件视频 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刑事政策分析

    面对近日以来频发的校园暴力犯罪行为,有学者认为,“法律并非慈善”,目前更应当要“乱世用重典”,加大刑法打击力度,避免人们进行效仿。 也有人认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就近期发生的多起校园暴力事件而言,管中窥豹,我国社会的许

声明:《永新校园暴力事件原因 怎么看永新校园暴力事件?》为网友由着我着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