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战绩,大都是由擂台的拳手所创,出于一系列原因,他们偏好于现代武术。那么,他们竞技拳手为什么偏好选择现代武术呢?而我们呢,作为不上擂台,练习武术,我们的选择又是什么呢?
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的训练方法的区别。
在技法上(即击打的技术),大部分传统武术偏好套单招,希望一击就把对方放倒,也就默认了对方没有招架还手的能力。抱着这么个训练理念,传统武者就会失去了很多跟别人实战切磋的机会,即使有,也很少能做到拳拳,掌掌到肉,所以运用在现实打斗里面的各方面能力会差些(脚步的移动,拳头的距离感等等)。实战次数少也直接导致了传统习武者在进入拳脚的心理素质会差一些,脑袋空白,出现空当。而在竞技的大背景下,拳手们的实力注定是差不多的,戴上拳套也很难做到一招制敌KO,所以就要求拳手要有周旋的能力。对练的次数多了,在拳来脚往上自然会得到一份冷静,光是凭这样的灵活度和冷静,就能让很多传统武者吃苦头了。
在技术的分享上,单独一门派的传统武术也做不到像现代武术那么全面。老实说,我们传统功法对身体的开发是很棒的,比如说太极推手对近身零距离的感知,咏春黏手对小臂的感知,每门每派都有他独特的核心感知能力。可是,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一个大门派越分越细,却很少有人把每门派的好东西整合起来。而现代武术,把许多好东西都柔在了一起,比如练了咏春的拳脚,太极的推手,再来个蒙古跤,好,练练去打散打吧。寡不敌众,就这样,单独一个门派的技术玩的再精细是比不上全面技术的开发的。
在竞技的商业氛围下,传统武术注定是没有现代武术的成效快的。现代武术他不光有一系列技术的背后支撑,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团队在为单独的一个选手训练。“早上这个陪练要给我600次前胫猛踢,咦,陪练怎么不行了?好,那换下一个!下一个陪练这次要1000次正蹬。下午来500次的直拳,翻背。晚上再来一个营养师给我配餐。”就这样,拳手们把单独的一拳一脚拿出来苦练,运用在擂台上,再加上这样规模的团队配合,还有拳赛的商业氛围,拳手的成长是很快的。相比起来,传统武术他更多的会对自身进行开发,这个过程往往就是很细微的,而且需要自身去感知内部的变化。这样慢节奏的训练是不能被大多数追求效率的拳手所接受的,运用在竞技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为了最快的出功夫,他们会更倾向于现代武术。
那么,难道传统武术就这么一文不值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的传统武术的核心在于功法,即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把做到身体脱开,顺通,再整合的这么一个过程。那这样开发训练后要达到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呢?
虽然这个韩国人的伙伴们配合的成分挺多的,但是,他非常强!!!大家可以先忽略掉对手,而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动作上,虽然没太多技巧,但是有一照面解决对手的能力,身体也顺通的厉害。出拳不牵扯身体,这是脱离;而用身体零距离放人,这是整。
这不是靠仅仅练竞技或者其他常规的训练手段就能获取的能力,他的背后,一定是有一系列功法来支撑的!
(经过知友提醒,韩国人是systema 俄罗斯民间武术的指导员。在看了一些systema的训练方式之后,可以清楚的判断出systema的训练方式跟竞技训练方式有极大的区别,跟中国的传统功法想要的东西极其的相似!但是,俄罗斯的竞技拳手真的会练习这种systema技术吗?答案是未知的,至少在擂台上面,所有拳手的技术包装都是类似的,但是背后支撑的功法到底是什么,我们是不知道的。)传统功法(注意这里和下文换成了功法)和现代武术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传统功法是对一个人能力上限的提高,而现代武术能把一个人开发的百分比提高。
打个比方,上面的图片是两个习武者,还没练习功夫前,两个人的能力上限是一样的(虚线所示)。练习各自的武术后,传统习武者的能力上限得到了提升,而现代武者开发的百分比得到了增加。但是为什么会出练现代武术的习武者比传统强的情况呢?(粗线所示)那道门槛就是一个,打。
通过实战和练单独的一拳一脚,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不停进地接近自己的上限!很多传统武者,就是没踏出这一步,就卡在那里了,所以导致了很多现代武者比传统武者要强的感觉。但是,一旦传统武者的一旦踏出这一步,并且持续练走的话,潜力是要比单单练习现代武术的武者要大的。
那么,现代武术难道就毫无破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大家先来看看这篇文章,泰森打街架,手骨折了。
这直接反应了练拳击在现实中的一个弱项,落点。
因为比赛的规则,拳手们是要戴手套的,训练的时候大部分拳手也都戴着绷带,所以拳头成整体,内部支撑的能力是非常好的。但是,(或者说拳击手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这个)忽略了,具体用具体到哪个拳峰接触,手腕挑的程度。把拳峰的感觉找到,这样一顺通,更容易找到二次发力,穿透的能力(在韩国人的视频也能看出这种能力),也会大大的减少扭伤的可能。
第二个细节就是手法的变化。
看了那篇文章,泰森是用拳头打向对手的鼻骨。骨折的很大原因是头部这一块儿的骨头是要比拳头要硬的。所以更保险的选择当然是用掌扇或者掌打面部。因为传统武者们切磋的时候需要做到留手,所以多用掌来得点,对掌的感觉更加会好些,也会有判断何时掌何时拳的能力。
第三个可能性就是伤痛。
没错,重复是最好的老师。但有些时候真的过犹不及,特别是许多拳手从“先拳后腿再擒拿”这个过程走下来之后,就已经负伤累累了。没有滋养的功法来进行调整,那些小伤痛就像万里长征鞋里的一粒沙,还能走,但就是难受。单纯的这样以打练打,这样的道路是不会长久的。配合着功法在后面支撑,一个武者才能走的更远。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选?
我这里有一个小建议,那就是,我们要做人要做拳的主人,作为一个主人,又怎么会被自己的拳的规矩,种类所束缚呢?所以啊,主人们,自己做决定吧!是把守在各自两个不同的拳种呢,还是在传统和现代中各取所需,做到在两边游刃有余呢?
传统和现代,就像这两条鱼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传统的功法开发潜能,再来现代武术能力提升;反之,现代武术检验传统所学,再回到传统弥补不足,再超越。少了任何一个,传统或是现代,世界都会少了一份精彩,一个给各位主人们挖掘的机会。
对于我来说,两条路都要走走看,不要错过各自的风景,最终当两条小径汇集到一起的那一刻,那将会是我漫长武道的开始。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