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新鲜仙鹤蛋 高三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如何收集新鲜的作文素材?

谢邀,答案就在专栏中:
一、
二、

------

一、绪言
众所周知,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科有较大改动,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大阅读从选考变成了两篇必考。

这样就会压缩做其他题目的时间,尤其是作文。那么,我想说,其实不用方,因为展望我的高三历程,作文从来都是只留25到35分钟。起初我只能勉强写完,后来跟几个一样写不完的同学对语文作文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不少套路。

从此我们都用套路写作文,基本上,在审题不出现大错误的情况下,都能在35min左右的时间里,拿到一个较高的分数。

提高语文作文,在短时间内应该以发掘套路为主,而不是提高语文素养,因为等不起。

二、干货

首先分享一部分实用有效的神奇套路:


这3个句式经过我们高三历次大考证明。非常好用,并可大幅提分。因为它能够把整个文章的逼格拉高并且让老师看不出是套作。最重要的是,3个句式加起来一共190余字。已经达到文章的1/4,而且写的3个句式并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



老师跟我们讲,一篇文章想拿高分,引用名言必不可少。但是我在实践中发现,如果要大量的积累,确实有效,但是效率太低。所以就想出了一些邪招。就是以上的几句名言。每次考试都用其中两句,足矣。
同样,老师跟我们讲,一篇文章想上50分,结尾一定要有亮点。所以,在翻阅了很多高考优秀作文、本校高分作文以后,我们总结出三种万能结尾,而且很有亮点。

然后是正题:
首先是审题立意。以前我审题立意老是出错误,主要是因为我总想写出所谓的深度。可是,这样的剑走偏锋,往往是剑走偏题。所以后来我就按最大众化的角度去写,也就是我第一印象想出来的角度。没错,这是最保险的写法,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追求的是安全保险地拿到一个还不错的分数。

于是我就思考,然后就想通了。高考写议论文,无非两个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分析问题呢?

对每一个作文材料,我们都要三步走:

1、找准整个材料最主要的一个事件。

2、既然这个事件能成为作文材料让我们去议论,必定是因为它有和常规情况不同的地方。所以第二件事就是要想想 作文材料里的结果 和 常规情况下的结果 有什么不同?

3、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写出最主要的原因,并且提出做法。这个就是中心论点。

诀窍:分析问题有反有正,解决问题为了社会。尽量靠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


那就来实战一下吧!
请看这个作文题:


让我们来尝试一下三步走!(在此仅提供一种思路,当然还会有其他更好的思路。)

1、找准整个材料最主要的一个事件。
左图少年头一次考了100分受奖,第二次考了98分受罚。右图少年头一次考了55分受罚,第二次考了61分受了奖。

2、想想 作文材料里的结果 和 常规情况下的结果 有什么不同?
按正常人的思路,右图少年考试进步要奖励,这没有错;可是左图少年保持了高分,也应该受到奖励,而不应该受罚。也就是说, 作文材料里的结果 和 常规情况下的结果 的区别在于,左图的少年保持高分,应该受奖,却受了罚。
3、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会造成什么后果?说出看法,提出做法。这个就是中心论点。
为什么左图的少年保持高分,应该受奖,却受了罚?
因为教育者一味地关注成绩进退而忽视保持高分的可贵。而这样,容易打消学生积极性。

所以我认为,教育者唯有树立合理的奖惩标准,方能驱动学生进步,进而驱动社会发展。
这就引出了开头模板。是老师教我们的,用着非常爽:

二、文章结构


议论文结构,是靠模板的。这个模板不等于套作,套作是要被打压的。一个模板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看法有一个靠谱的容器装载。


老师说要写三段式,但其实还是太笼统。前面说了,议论文的意义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表现为:引、议、联、结。其中 引 和 结 是前后的框,框住中间的 议论(分析问题)和 联系社会(解决问题)。


1.首先是分析问题,问题包含 现象和本质 这两点都要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所以,接下来我谈到的两种写作模板,在分析问题的板块,都是围绕着 现象和本质 进行的。这个在后面会仔细介绍。

要养成这种思维——看到一篇作文材料,自然而然地,去分析它的现象和其中的本质,这种思维非常重要——而且也不是很难。前面已经谈到过怎样去审题立意,那我们怎样把我们分析能力体现出来呢,用这个句式:


林达曾言:“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它也许只露出一角。” 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材料中学生对奖学金变成一块钱而发出 “不如不给”的评价(现象),而更要看到其背后犹如冰山之重的思想本质,那便是功利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毒害之重(本质)!

2. 另一点,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怎么写呢?简单,例如:


反观当下,我们悲痛地看到,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横行于市,正危害着百姓的健康。长此以往,将会使我们的社会陷入道德的低谷之中。而挪威喜剧家易卜生曾说:“社会如同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因此,我们应该扛起社会责任,从自己做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心。唯有如此,才能让道德之花芬芳我们的社会。

那么,结构是什么?不良现象-指出后果-提出做法-美好愿景。说得再细一点:


反观当下,我们悲痛地看到,(现象)。长此以往,(后果)。而挪威喜剧家易卜生曾说:“社会如同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因此,我们应该(做法)。唯有如此,才能(美好愿景)。

接下来,<模板一>:

模板一分七个自然段:

<标题>

①引材+一句话议论+由此观之我认为+中心论点

②(现象级)**是…,是…,是…(内驱力、凝练、核心、体现、升华、立身之本)

③引材+事例/分析+点观点

④(本质级)**源于…,是…使得…(源于、促使、驱动)

⑤引材+事例/分析+点观点

⑥反观当下,我们不幸地看到(现象)。名言。因此,我们应该(做法)。唯有如此,才能(美好愿景)。

⑦结尾。(简洁有力)

这个模版适用于对正面中心论点的赞美。

例如:诚信、良心、环保、正义......

数字小标即段落数。其中:

①-开头,负责引材和提出中心论点


②-提出分论点一(现象级)

说白了,就是通过审题立意,把作文题目最核心的一个点(称为现象级核心点)挖出来,然后说它的重要性。例如诚信,那么就是:诚信是个人乃至国家发展的立身之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凝练。

这一句话,就是第一个分论点。谈的是题目表面所透露出的主题。


③-分析证明分论点一是对的

引材+事例/分析+点观点。

·首先是引材,这里的引材,和开头部分对作文题目的整体概括不一样,这里是有方向的引材,而方向,就是现象级核心点。也就是说,这里引材不用长不用全,只需要针对现象级核心点来引。例如:材料中教育者只看见孩子进步可贵,却看不见孩子保持优秀的可贵,究其原因,便是内心的奖惩标准有问题。(扯到奖惩标准)

·然后是事例/分析,意思是可以引用事例,也可以纯分析议论。


④-提出分论点二

这个是本质级的——“(本质级)**源于…,是…使得…(源于、促使、驱动)”,即发掘现象级核心点的本质。如:诚信源于内心的责任感,是对诺言与对他人的责任感,促使着诚信不断被保护并延续着。总之,要自己挖掘,挖现象级核心点的本质,并不唯一,却也并不非常好找。

⑤-分析证明分论点二是对的。这个不用多说,和③一样。

⑥-联系社会、解决问题(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结构是:不良现象-指出后果-提出做法-美好愿景。说得再细一点:

反观当下,我们悲痛地看到,(现象)。长此以往,(后果)。而挪威喜剧家易卜生曾说:“社会如同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因此,我们应该(做法)。唯有如此,才能(美好愿景)。

⑦-结尾

当然了,有时候不会那么顺利,也就是说拿到的作文题目是反面的。

那也没关系,就是用模板二:



这个模版比较适用于分析反面中心点,分析时事所反映出来的负面问题。
这里要非常注意的是:②的分析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是我想出来的,几乎可以高逼格地分析任何问题,总之可以装得很有深度。

正如林达所说:“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它也许只露出一角。” 我们不仅要看到(现象级);更要看到其背后有如冰山之重的思想本质,那便是(本质级)。
这个模板是用来写题目是反面事例的作文的,那该怎么用呢?其实大部分跟模板一是一样的,只是有个别地方还要说明一下:

1. 自歿,即自己弄死自己。比如,功利主义。例:
人,常常自歿于一颗过于功利主义的心。......(后面的事例、分析和模板一样)

2. 第④段里面,是个转折,由前面的反面的内容,转到谈正面的内容,还是功利主义,例:
倘若深思便不难发现,最终引领着时代进步的,是每个人对事业崇高的责任感,而不是功利主义的追求。

其他大体相同。

上面提供了两个模版,这两个模版分别适用于正面和反面的情况。在考场上,一般只要分析出题目所处的情况,按照模版来写,就能迅速的完成作文,给前面留出了较富裕的时间。但有时候我们可以比较灵活的处理这两个模版,前提是对这两个模版都比较熟练了,我们就可以将两个模版组合起来,交换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写法。比如:


谈谈怎么积累事例:我的办法是看名人传记。
高三下一开学,我就和同学一起去书店挑传记,总结出来几条经验:要挑中国人写的,要薄,挑四五本传记,包含古今中外男女各行各业的出名但又不腻的大人物。比如,董明珠,普京,马尔克斯,姚明......看完传记以后,就按照下列的各个点,把书里面的故事分类:
“爱国、理想、坚持、战胜困难、乐观、热爱、想象力、童真、创新、个性、坚守本心、实践、忠诚、勤奋、成熟、勇敢、毅力、冷静、智慧、善良、不屈、团结、合作、牺牲精神、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敬业、友善”

然后基本上每次考试都能用上。


以上说的老师,其实不是自己班的语文老师,而是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水平真的很高,后来参加了2016广东高考语文阅卷的答案制定工作。

希望有帮助!

------


在我先前创的一个作文讨论群里,有不少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Q:为什么积累了很多素材,考试却想不起来也用不上去?该如何正确地积累素材?

A:其实这也是我遇到过的问题。老师叫我们积累名言积累素材,说考试的时候用上可以拿高分,我们背了许多素材,但是考场上就是想不到。更不用说现在高考语文时间那么紧,对于我们这些天赋不算太突出的普通人来说,更加难用上了。

这关系到提取的习惯。如果要我们写出《静夜思》,我们肯定写的出来;要我们写出李白的一句诗,我们也写得出来;要我们写出包含月字的一句诗,我们也写得出来。那么作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它的提示是很隐晦的。就比如2016年全国一卷的题目,看到那个亲吻和耳光的图,凭什么要求我们可以想到什么诗词,想不到是常态。

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不是。有办法,而且我已经展示过了我的方法。

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从分析题目到提取素材的桥梁。

上面举的例子里面,我们的思路是:

分析题目→作者是“李白”→《静夜思》;

分析题目→“月”字→《静夜思》;

从题目到素材之间,是有一个比较简单的主题作为连接的。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作文题目基本上都是在表达一个主题,比如爱国主义、法治、工匠精神...那么这些简单的主题,就是我们需要拿来连接题目和素材的桥梁。素材正确的提取方式是:分析题目→主题→素材。

所以,我们应该把素材归类。比如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归为爱国主义、奉献精神。那么,当我们看到一个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作文题目,就可以联系到爱国,就可以联系到这个素材。比如把“霍金身残志坚”归为坚韧不拔、热爱、克服困难等主题,当我们看到这些主题下的作文题目,就可以提取出来了。

以前我就做过类似的事情,我和另外四个同学一起看完了一本关于董明珠的传记,然后把里边的故事归类成十多个大类,每个大类下装了两三个故事。后来我们每次写作文,都会用到董明珠的事例。其实一篇作文用到一两个事例、一两句名言就差不多了,老师看到我们每次都可以用上名人,觉得我们积累了很多素材,其实不是的,我们无非看了两三本人物传记,把书里面的故事分在十几个类别里面,仅此而已。看过的人物传记里的故事是不容易忘记的。


那么接下来介绍一下积累的方式:

名言我是直接从高分作文集里面找的。

老师跟我们讲,一篇文章想拿高分,引用名言必不可少。但是我在实践中发现,如果要大量的积累,确实有效,但是效率太低。所以就想出了一些邪招。

我从学校发的高分作文集以及自己买的高考高分作文集里面找,找那些万能的、深刻的、逼格够高的名言,就是下面的几句万能名言。每次考试都用其中两句,足矣。

例如:



人物事例的话,高三下开学的时候,我就和同学一起去了书店挑人物传记。买四五本就够了,包括古今中外男女不同行业的的出名但又不腻的大人物。比如,董明珠,普京,马尔克斯,姚明等等。

买中国人写的、薄的——最好是那些看着很劣质的满篇成功学的。原因比较复杂:因为这些书通常是为畅销而写的,不会像官方传记一样很详细全面客观地去描述一个人。而是会挑选这个人物人生中的若干个典型故事来拼命夸,甚至有的直接就总结好了某个人物的几大品质,对我们而言就更加方便了。找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出版社比较好,中信出版社的人物传记多是官方的比较正式的版本,就不要去买了。不想被认为是打广告,所以我就不具体推荐了,大家去书店或书摊扫一下,有很多的。

读完传记以后,就按照下列的各个点,把书里面的故事分类:

“爱国、理想、坚持、战胜困难、乐观、热爱、想象力、童真、创新、个性、坚守本心、实践、忠诚、勤奋、成熟、勇敢、毅力、冷静、智慧、善良、不屈、团结、合作、牺牲精神、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敬业、友善”

然后每次考试前熟悉一下,基本上每次都能用上。

加油。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50103/6134.html

更多阅读

鼓励高三学生的话语 鼓励高三学生的话 你会学的更多

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3.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4.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5.觉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实只在一念之

高三演讲稿励志幽默 高三学生励志演讲稿

&#160;高三学生励志演讲稿  高三学生励志演讲稿1  超越梦想,不是梦想  同学们,从2014年9月1号开始,高三-“青春的战役”正式打响。高考,是人生征途中最激动人心的驿站之一,它对翻开我们生命中崭新的一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高三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160;  心理问题:  1、“高原现象”又称“瓶颈效应”  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很多同学都说,遭遇了学习瓶

小学生通知书评语大全 高三学生通知书评语大全

&#160;高三学生通知书评语大全  1. 宋文婧 :如你的名字一样,文静的你总是默默无语地认真学习,即使遇到了挫折也毫不气馁,沉静之中带着几分倔犟,淳朴之中透着踏实,每次打开作业都能欣赏到你清秀的字体,每次批改作文都能感受到你的执着

声明:《收集新鲜仙鹤蛋 高三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如何收集新鲜的作文素材?》为网友帅丿朔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