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方腊 水浒诸将为何之前打了很多仗一人没死,征方腊却损失惨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著名红学家周思源先生从“艺术使命”的角度阐释了梁山好汉们在征方腊时迅速瓦解的原因,独具一格。



【转】周思源新解《水浒》之征方腊

周思源:这集咱们来讲讲梁山军征方腊为什么死那么多人。

周思源:梁山军征辽之战打了几个月,总得说来是有惊无险,相当顺利,除了没羽箭张清等极少数几个将领负伤外,梁山头领没死一个,可是仅仅隔了几个月之后,征方腊之战,梁山军竟然一下就死了59位头领。那么就很奇怪了,是方腊军特别能打?还是梁山军由于刚刚打完一场大仗,征辽,从北方到南方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可是再怎么着也不能差那么远哪。

周思源:这两场战争的结果,伤亡的情况大不一样,所以很多人都看不懂,包括我,年轻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施耐庵、罗贯中的一大疏忽,写得不好。当时我还想,是不是因为故事流传有早有晚,前面的故事可能比较成熟,后面没有一个很长的流传过程,当时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直到中年以后,在对四大名著重新进行比较研究时,我才感到一个问题,像施耐庵、罗贯中这样伟大的作家,他们不应当写得那么粗糙,他们不应当想不到这个矛盾,可是他们还是这样写了,他们既然这样写,就必有道理。这就说明,他们别无选择,或者说,这是他们所有选择中的最佳选择。

周思源:什么选择呢?他们要通过梁山军征方腊使这支队伍尽快地瓦解。因为我们在阅读水浒梁山军征方腊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感觉,这梁山军简直就跟不会打仗似的,还有一个感觉,这作者好象就是成心要让梁山军的头领们死得多点儿,死得快点儿,死得越多越好,越好越好。其实你仔细想想,还就是那么回事。

周思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这样呢?20世纪70年代评水浒的时候,梁山军征方腊是宋江的一大罪状,投降派,接受朝廷招安,带领梁山军征方腊,打自己的阶级兄弟去了,这可不就是一大罪状吗?背叛了农民起义,结果两败俱伤,方腊军被消灭了,梁山军也受到了重创,最后瓦解了。其实我在上一讲里面讲过,征辽在历史上并没有,这是施耐庵、罗贯中给宋江和梁山军的一个艺术使命,同样,征方腊在历史上也没有,历史上宋江军和方腊军没有交过手,他们中间隔着上千里地呢,因为方腊活动的范围是在长江以南,现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全境以及江西和福建的一小部分,是那个地区。而且历史上的宋江军和方腊军基本上是在同一年被政府军消灭的,宋江军还要略早几个月。

周思源:那么为什么要写宋江征方腊呢?水浒里写宋江率大军征方腊,结果受到重创,这同样是作者给宋江的艺术使命。咱们想想一个现象就会明白了。

周思源:阅读水浒,如果你读得仔细一点儿,你会有一个感觉,水浒在前70回,几乎都不写时间,这个故事的重大事件是哪年发生的,不写。可是就从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开始,就老出现这是宣和几年,看来作者是在有意识地提醒读者注意时间的重要性。对,问题的奥妙,解读的关键就在时间上,前面我们讲到历史上的宋江活动的时间是在北宋末年,北宋快灭亡了,小说《水浒传》写的就是这段时间,我们注意一下,小说开头写端王被立为皇帝,那是哪年呢?年号是建中靖国元年,这是1101年,宋徽宗把皇位禅让给儿子,自己当太上皇逃跑了,这是哪年呢?1125年,也就是宋徽宗当了25年的皇帝。小说《水浒传》写的故事基本是这二十多年里的故事。可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前基本都没写是哪年。宋徽宗当这二十多年的皇帝,换了五六个年号,他希望换个年号以后国家能太平点儿,边境能安宁点儿,换来换去都不行,可是他换了五六个年号,小说里都没提。结果就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时候,打那以后的重大事件,招安、征辽、征方腊等等,好几回里都出现了这是哪年的事情,年号不断出现,甚至出现了几月,显然作者是有意识地提醒读者注意这个时间。

周思源:我们回过头来看,前70回有许多故事,其实有许多故事写了七八回、十几回,其实就在这一两年里,有的好几回就在同一个月,或者两三个月里。可是后面,打71回以后,总共才多少年?总共只写了四年的故事,前70回写了二十年的故事,后三十回写了四年的故事,问题就在时间上。什么时间?北宋眼看要灭亡。

周思源:咱们就要想一想,历史上宋江为首的这支军队没有跟辽兵交过手,现在水浒里梁山军大胜辽兵,大胜以后倒是解了恨了,解了气了,可是紧接着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征辽是宣和四年春天的事儿,三月征辽,到冬天这仗打完了,打了半年多,取得大胜,也就是说宣和五年,冬天就回到京师了。可是我们想想,宋徽宗是哪年把皇位扔给儿子的?宣和七年,就是1125年,你看,宣和四年冬天战争就结束了,五、六、七还剩下三年,宋徽宗连皇帝都不敢当了,再过两年,到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徽、钦二宗等三千多人被俘。

周思源:咱们想想看,当时小说家就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如果这支宋江为首的梁山军存在的话,将会出现什么后果?也就是说,金兵入侵,宋江这样忠义的梁山军,这样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梁山军必定会积极迎战金兵,梁山军在征辽的过程当中,一个头领都没有战死,所向披靡,大获全胜,金兵能是它的对手吗?肯定打不过梁山军了。就算金兵再厉害,梁山军起码能跟它打个平手吧。即使梁山军打不过金兵,平手都打不过,起码能打上几个月吧,遭受重创,失败了,不管怎么说,只要这支梁山军还存在,在保卫京师、保卫边疆,那么历史上就不可能出现宋徽宗不当皇上了,连皇位都扔了,逃跑了,更不会出现太上皇跟皇帝两个人连妃嫔、百官三千多人被俘,不可能出现靖康耻了。也就是说,如果宋江为首的梁山军继续存在,就将改变历史进程!这是必然结果。

周思源:可是古人不会戏说,施耐庵、罗贯中没有学会戏说,他们是忠实于历史的,因此,他们必须想办法让这支所向无敌、英勇善战的梁山军瓦解。就是说,必须使他们不可能抗金。这样,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北宋朝廷被消灭,两位皇帝等被俘,这样才能忠于历史啊。那么我们想,你要让梁山军瓦解、被消灭有几种途径呢?只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在金兵入侵的情况下,梁山军英勇迎敌,最后被金兵杀得片甲不回,许多头领都战死。我们前面分析了,梁山军既然能打得辽军没有还手之力,那就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再者,即使梁山军惨败,许多头领战死,广大读者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来讲也难以接受,大家不能眼看着自己尊敬的、心爱的头领们死在异族刀枪的屠刀之下。因为那个时候梁山一百零八将可以说人人都是好汉了,民族英雄嘛,取得了征辽的伟大胜利,为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解恨了嘛。所以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来讲,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来讲,老百姓不能接受这种结果,所以第一种可能性排除。

周思源:第二种选择,梁山军在征辽取得胜利之后,由于朝廷阴谋、奸臣当道,最后他们被官军消灭,可是这不可能啊,因为官军已经多次跟梁山军打过交道,没有一次胜利,官军是梁山军的手下败将,根本就不是对手。所以第二种可能性排除。于是,只剩下一种可能。梁山军被自己人瓦解,受到重创。

周思源:当时自己人还剩下谁?势力最大的就是江南的方腊军。方腊军当时已经占据了江南八州二十五县,方腊已经自称皇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就虚构了朝廷让刚征辽回来的梁山军马上到江南去征方腊,在征方腊的过程中,梁山军受到了重创,头领大批死亡。这样一来,就不得不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

周思源:怎么奇怪呢?按理说,梁山一百零八将当中,许多头领都是武艺高强,甚至一个比较普通一点儿的头领跟官军的名将作战都能打得不相上下,而且许多官军的著名将领后来都归顺了梁山。可是这支英雄之师、神武之师,一反常态,在征方腊的过程中简直就像不会打仗似的,每次打仗就死好几个头领,每回都死人,总共八九回的故事,九十八回这一个回目就死了二十四个人。因为什么?时间紧迫,作者只能让他们赶紧死。

周思源: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刚才不是说了嘛,1123年取得了征辽的胜利,紧接着是征方腊,因为1125年宋徽宗在金兵大军压境,马上要沦陷的情况下他就逃跑了,皇上都不当了。你想想,瓦解梁山军的时间还不能拖得太长,因为如果梁山军存在,金兵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昏庸的宋徽宗就不会想办法把梁山军的头领们都分散到各地去,或者想办法再害死他们。不会,首先得自己保命啊,就把他们留在汴梁,开封附近,京师周围,保护他们嘛。因此梁山军在征辽之后必须尽快征方腊,而且在征方腊的过程中要死得快一点,死得多一点,这样就使得梁山军要在开封吃紧之前的一段时间彻底瓦解。于是就出现了征方腊过程当中许多怪现象。

周思源:我们来考察一下每一回死的人数你就能琢磨出一点儿道道儿来了。征方腊过了江南以后,91回死了宋万等三个人,92回死了韩滔等五个人,杨志得病寄留丹徒,93回死了施恩等三个人,94回死了徐宁等三个人,都不太多。95回是一个转折点,一下死了最厉害的没羽箭张清,还有急先锋索超,还有刘唐,95回一下死了9个人。96回死了阮小二等六个人。六个人生病,留下两个人照顾他们,总共14个人,减员了,死六个,病六个,留下两位照顾生病的,一下减了十四个。97回缓了一缓,死了孙二娘等6个人,98回死了秦明等24人。你就看得出来,头领死亡减员的速度从95回之后是大大加快!为什么?时间来不及了,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怪现象。

周思源:第一,许多头领的表现跟他们过去的表现是判若两人,有的头领过去简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现在就跟不会打仗似的了。比如说混世魔王樊瑞,他不是会法术吗,他手下有两员副将,一个是八臂哪吒项充,还有飞天大圣李衮,这两个人都很厉害啊,当时梁山去收服他们的时候,史进等头领被他们打得逃出去六七十里地呢。这两个人怎么样呢?轻易就死了,李衮一跤跌翻在溪里,还不是大江,被方腊军冲上去乱箭射死。项充为了救他急忙钻下岸来,被绳索绊翻,结果被方腊军乱军涌上,剁作肉泥。还有死得更简单的,掉河沟里淹死的就好几个,被箭射死,马踏身亡,还有被毒蛇咬死的,莫名其妙,有时候几句话死了好几个。这是第一种情况。

周思源:第二种情况,死得不合情理,莫名其妙,比如梁山头领中一百零八将,咱们想想,谁武艺最高强?可能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说林冲的,有说鲁智深的,有说关胜的,我认为梁山一百零八将当中,论武艺最高强的是没羽箭张清,所以他是最后才被宋江收服的,为什么?因为他不能早点儿上梁山,他要早上梁山那底下就没戏了,没羽箭张清上去几个石子,百发百中,问题都解决了。这张清厉害到什么程度?在征辽的过程当中几次恶战,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都是他上去的,不论多么厉害的辽将,只要张清一出,无不死伤。张清武艺高强到什么程度,咱们回忆一下,大概是70回吧,梁山头领出战,15位头领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甚至鲁智深,鲁智深是被没羽箭张清一粒石子打到脑袋上头破血流,翻身落马,如果不是武松舍命相救,他可能就没命了,鲁智深之前是从无败绩啊。另外杨志真好汉,武艺高强,杨志被张清的石子打的胆战心惊,伏在马鞍子上逃回来,杨志过去表现从来没有这样的。有谁打得过杨志啊?结果张清在征方腊的时候表现怎么样?也奇怪了,他打这仗的时候,居然不用他最拿手的石头子,用什么?长枪。结果这长枪扎出去,扎在松树上了,太用力了,拔不出来,结果方腊手下有一个将领在背后给了他一枪,张清就这么死了,你说死得奇怪不奇怪?可是张清之死可以让咱们比较细心的读者恍然大悟,为什么?因为张清太厉害了,张清必须早点儿死,而且他不能用石子,因为他用石子百发百中,对手没跑的,肯定不是被他打死就是打落下马,所以他不能用石子,这是故意的。张清之死就使我们能够明白一些道理。

周思源:有些人为什么不参加征方腊?因为张清死得比较早,如果他很晚死的话,很多仗如果打不赢,把张清派上去不就解决了吗?不,所以张清95回就得想法让他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公孙胜是副军师,在梁山坐第三把交椅,他没参加征方腊,他要回到师傅那儿去。这样咱们就明白了,因为公孙胜不能参加,你想公孙胜会法术,这仗如果打不赢,如果梁山受到点儿损失,把公孙胜派出来,公孙胜一行道法,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什么仗赢不了?所以公孙胜不能参加。

周思源:另外我们还可以明白同样的道理,杨志为什么不能参加呢?杨志一过长江就病了,病退了,杨志也挺厉害的啊。但是在写的过程当中,最难让读者接受的就是98回一下子死了24位头领,其中有一仗就死了八位,在浙江跟安徽交界的昱岭关前,小说写得很清楚,这昱岭关地势非常险要,关前是一条窄窄的山路,两边山高林立,就连咱们这些没当过兵,没打过仗,看过几本古代打仗小说、武侠小说的,连咱们都明白,像这种地方你是不能强攻的,人也不能多,要想法儿智取,要想法儿绕到山背后或者怎么着,这点儿常识咱们都有啊,可是怪了,好多梁山头领都是久经战场,他们居然不明白,大家居然扎堆儿强攻,最后都被什么滚木擂石,什么乱箭啊,一下死了八个,用小说里的话就是“做一堆儿都被射死在关下”,因为已经到98回了小说马上要结束了,所以作者赶紧让他们死。

周思源:另外我们通过张清之死还可以明白有些头领的安排是作者的“阴谋”,作者要想办法让这些头领通过其他途径离队,丧失战斗力或者死掉。当时小说96回写道“杭州城里瘟疫流行”,结果六个人病了,留下俩照顾的,读者到这儿就明白了,这是作者要让这些人不能参加征方腊,而且这些人当中恐怕将来都得死。果然,到最后怎么样?留下的八个人当中死了六个。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张青之死,就交代一句话,说“乱军之中又折了菜园子张青”,怎么死的都不交代。

周思源:当时不是梁山军采取两路包抄的战术嘛,西线是卢俊义从太湖西岸包抄,他是采取虚写的办法,这样一来,卢俊义那边有不少头领的死去交待就比较简单,看起来这是一个写作方法的问题,实际上这样写有个什么好处呢?因为许多头领战死,或者被毒蛇咬死等等等等,几句话交待过去,可以减轻读者在情感上的痛苦和压力。

周思源:总而言之,由于时间紧迫,梁山军必须在金兵大军压境之前瓦解,所以征方腊一战不但死了59位头领,而且还病死了好几个,有的离队了,有的受重伤留下了,最后回到京师的只有二十几个人。可是这二十几个人里头一二三把手都在啊,宋江、卢俊义、吴用,有领袖型、军师型,还有大将型,花荣、李逵等不少呢,所以还要进一步瓦解它。

周思源:怎么瓦解呢?这些人当中有的要求回去当老百姓了,有的辞官了,基本上安排都比较好,大部分都是善终,为什么?作者理解读者的审美心理,如果再写得都挺惨的,读者心理受不了啊,他不能眼看着一百零八位好汉都死那么惨啊,你总得给人安排一些比较好的出路吧,这当中就很有讲究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几位,混江龙李俊,他们当时征方腊的过程当中在太湖边遇到费保等四人嘛,费保本来他们要劝李俊落草的,但李俊说不,我现在得跟着哥哥征方腊,我有使命,但我将来可以回来找你。果然,李俊在征方腊胜利之后,不负前约,信守承诺,找到费保等人,然后他们打造了船只出海了,后来李俊到了暹罗国,就是泰国,当国王了。跟他走的还有几个,什么二童兄弟等的在那儿都当了大官儿了。这样读者心里会感到一种安慰,因为李俊他们在梁山都不是本领最高强、威望最高的,像李俊这样的人在梁山少说也有四五十,可是你看李俊到了一个遥远的暹罗国,居然当了国君了。哎呀,要是咱们的梁山头领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啊。这是给读者的一剂安慰,大家心里就会感到比较好受一点儿。

周思源:还有,比如戴宗。戴宗的死非常有意思,戴宗先是主动辞官,然后到泰山脚下的岳庙出家,几个月之后无疾而终。为什么戴宗尽管是善终,还要让他死得早一点儿?因为戴宗有一个奇特的本领,他日行八百,夜行一千,走得很快,如果戴宗不死,将来金兵入侵,形势紧急,戴宗得到消息,马上通知这儿的头领,那儿的头领,大家领兵出来作战,那历史就改变了啊,所以得早点儿安排戴宗死,但他是得了善终的。还有,比如阮氏三兄弟,已经战死两个了,就剩了一个,最后阮小七也辞官了,辞官以后回去奉养老母,活到六十岁,这在当时就算是已终天年,六十岁已经是很高寿了。因为那时候一般讲五十岁就不算夭折了,就是已终天年了。

周思源:再比如关胜,因为关胜是三国关羽关云长的后裔啊,在梁山泊排座次的时候他的位置排在林冲之前啊,像关胜这样的不能死在敌人手里,最后关胜怎么样?有一次操练兵马回来喝醉了失脚落马,得病身亡。就是说,从落马、受伤、得病到去世,有一个过程,这样的话可以减轻读者情感上的压力。

周思源:还有的人也是意味深长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你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没有机会抗金啊,当时宋江害死了,李逵害死了,吴用、花荣在宋江的坟墓旁上吊死了,卢俊义也死了,领袖型、大将型都死了,你总不能让所有的梁山头领都没有机会抗金啊,这点读者从审美心理来说也不能接受啊,作者明白这一点,他安排了人,安排得非常巧妙,其中不是写到了美髯公朱仝吗,写到了两三个人,其中美髯公朱仝特别值得深思,美髯公朱仝后来跟随抗金名将刘光世北伐,朱仝一直当到太平军节度使,相当于什么呢?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这样的地位,而且他管地方的行政,有点儿像后世清代的总督,起码是巡抚,就是封疆大吏了。

周思源:咱们想想,朱仝在梁山的地位不是最高的,不是一流的,像朱仝这样的人在梁山少说有三四十,读者就会想,要是梁山一百零八头领都还健在,哎呀,那是什么局面啊?咱们南宋就会光复失地,中原百姓就有救了。从心理上来说,大家会得到一种安慰。

周思源:在这儿最重要的就是要交代一下李逵之死。因为李逵之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评水浒的过程当中成了宋江的一大罪状,当然了,也不光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过去也有人批评过宋江,但是没那么厉害,而这回特别严重,因为宋江明明知道朝廷送来的这酒是毒酒,你还要让李逵喝?这不是蓄意谋杀吗?为什么要谋杀?为什么要让他死?就怕他将来再反抗朝廷。其实啊,宋江让李逵饮毒酒是作者给他的艺术使命,为什么?奥妙就在于李逵被封官的地点。

周思源:咱们前面讲到过,宋徽宗在宣和七年(宣和这个年号的最后一年,1125年),在金兵大兵压境,眼看汴京(开封)不保的情况下,慌忙禅位,自己当太上皇往南逃跑了,逃到大运河跟长江的交界点,江南的润州,润州的州治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江苏省的镇江。那个时间是公元1125年的冬天,也就是说,1126年1月的样子。咱们想一想,李逵,我刚才说了,奥妙就在地点上,李逵当时征方腊回去以后不是朝廷封官嘛,把宋江封在哪儿啊?楚州,楚州就是现在江苏省北部的淮安扼守的淮河和大运河交界的地方。李逵封在哪儿呢?就封在润州,他是润州都统制,他手下有三千兵马。

周思源:咱们想一想,如果李逵当时活着,宋徽宗逃到了润州,你说按李逵的脾气,是用板斧把这个混帐太上皇劈了,还是李逵带领他手下的三千人马,一路招兵买马杀上东京,保卫京师,打败金兵,或者说尽管没打败也有一场恶战啊,将来就不会有靖康之耻了。所以李逵必须在宋徽宗还当皇帝的时候,还没有禅位逃跑之前就死掉。宋江也是啊,他们俩都是1124年夏天的时候死的,形势还不是特别紧张的时候。所以,让李逵死是给宋江的任务。

周思源:你想,李逵那么有本事,谁能把他杀了?他服谁啊?这个差事只能让宋江来完成的,所以宋江是代人受过,这是宋江必须完成的一个艺术使命。

周思源:宋江代人受过是代谁呢?代施耐庵、罗贯中吗?既是,又不是。为什么?因为确实是施耐庵、罗贯中这两位作者这么写的,是他让宋江毒死李逵。要不然情节就不好安排了,历史就得改变了,可是施耐庵、罗贯中也是出于无奈,他为了尊重历史事实,只能在金兵大军压境之前、北宋灭亡之前让所有有可能改变靖康之耻的领袖型、大将型、军师型人物统统死去。这就是作者在创作时经常会遇到的无奈与尴尬,甚至痛苦。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50103/6249.html

更多阅读

到底是谁擒住了方腊 武松单手擒方腊图片

到底是谁擒住了方腊《新水浒传》正在热播,如果问个问题:是谁擒住了方腊?估计不少人的答案是武松。“武松单臂擒方腊”这一情节不仅出现在张纪中版的《水浒传》中,也出现在《新水浒》中。但看过原著的人不免要产生一个疑问,就是在原著中

正说水浒人物之正说方腊军诸将篇 水浒传征方腊穿龙袍

  《水浒传》里,在江南方腊的手下,也有一群了不起的好汉。这伙人跟着方腊,反出了一片天地,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政权。可惜,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被北宋王朝镇压。但是即使如此,他们也令童贯、张叔夜、宋江为首的朝廷军马吃尽了苦头:梁山来的一

水浒108将最后的悲惨结局 水浒传最后结局

水浒108将最后结局1宋江被高俅用毒酒害死2卢俊义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3吴用闻宋江死后,缢死在宋江墓前4公孙胜在宋江受招安后回蓟州出家5关胜平方腊后,被朝廷封为左将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酒后落马而死6林冲平方腊

为何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将在征讨方腊时多数身亡? 征讨方腊

梁山好汉聚义梁山伯,反抗朝廷,最后招安,抗辽,征方腊最后几乎全部身亡。是一大农民起义的悲剧。但是问题出现了,许多人都知道那只所向无敌的神勇队伍梁山好汉,最后悉数在征讨方腊时阵亡,所剩无几。该病死的病死,该战死的战死,打虎英雄武松,最后

声明:《水浒传方腊 水浒诸将为何之前打了很多仗一人没死,征方腊却损失惨重?》为网友祸害苍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