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代文人有哪些 有哪些古代文人的梗?
谢邀,一不小心又是个长答案。-_-||
古代文人的梗太多啦,基本上每个诗人身上都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奇闻异事。
不过刚才翻答案的时候看到有朋友写到杜牧,脑袋里就浮现了很多以前听说的关于杜牧的风流韵事。
关于杜牧的梗真的太多了,他的很多诗句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句诗即是一段风流”,忍不住想要扒一扒。
嘿嘿,客官们都坐好了,且容我慢慢道来。
诗句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典故:
牛僧孺任淮南节度使,大约在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请杜牧去做书记官。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扬州那时是个商业繁华、妓女如云的大都市。杜牧在牛僧孺幕府下,白天办公,晚上便出去狎妓饮宴。牛僧孺为了确保杜牧的安全,便派了一些士兵暗中保护他。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去洛阳。临行前,牛僧孺设宴为其送行。席间,牛僧孺说:“老夫佩服你的才华,日后前途无量,只是老夫担心你喜欢花街柳巷,要注意不要伤及身体才是。”杜牧婉言拒认(当然打死也不能承认啦)。
牛僧孺闻言大笑,命人取来一只木匣子,交给杜牧。杜牧打开一看,都是牛僧孺部下士兵的报告,一条条写着:“某月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某月某夜,杜书记在某青楼过夜。”等等。杜牧一看,大为羞愧,也深深感激牛僧孺的宽容大度。
再后来杜牧离开扬州时,写了如下三首诗。
前两首是赠给他所眷恋的伎女的离别诗,如下: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最后一首诗是他对扬州这一段浪漫生活的总结,也算是忏悔书:
《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典故出自《唐才子传》)
诗句二:
“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
典故:
据《唐摭言·卷十三》记载,杜牧和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祜极为要好。有一次,“张祜客淮南,幕中赴宴,杜紫薇(杜牧)为支使”,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方式来决定谁有权去继续爱恋。
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
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赌酒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诗句三: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典故: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去那里寻找美女,湖州刺史崔君素为他召集本州所有名妓,但杜牧都没有选上,略带遗憾道:“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
于是,杜牧要求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看,他也好趁机挑选。
活动当天,杜牧从早至晚,都没有选中一个。眼看就要收船靠岸,不抱希望的杜牧却发现一绝色天仙,“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杜牧与女孩的母亲“约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结以金币”。
然而,杜牧直到41岁才当上湖州刺史,比当年的约定晚了四年,“洎周墀入相,牧上笺乞守湖州,比至,已十四年”。杜牧才得知,当年的女孩已经出嫁三年,“前女子从人,两抱雏矣”。
为此,杜牧伤心欲绝,写下这样一首诗,名曰《叹花》(又名《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此典故出自于《唐语林》,其真实性尚有争议。)
(待更)
【不知不觉这么晚了,明天再继续更(⊙o⊙)…
诸位感觉有意思的话不妨先赞一个。
杜紫薇童鞋的风流韵事还有不少呢,这些算不算古人的风流梗呢?】
【嗯,虽然也没几个赞,但是我还是继续更新啦。】
诗句四:“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典故:
大和九年(835年),三十三岁的杜牧由扬州赴长安任监察御史,主要负责洛阳一带。那时的洛阳也是一个繁华之地,娱乐业并不比扬州差多少。杜牧仍然改不了风流的本性,闲暇之余经常出入青楼歌馆,乐在其中。
而那时恰有个叫李愿的官员,退休后在洛阳闲居,经常在家中举办酒会,遍邀城中名流,但每次都不敢给杜牧发请帖。因为杜牧是监察御史,就是负责监督官员生活和工作作风的,哪里敢上门找死。
可是杜牧不乐意了,他也不是不知道李愿的顾忌,但是生性如此,如此繁华热闹场所怎能少了他的身影。他暗地里让人捎信给李愿,表达了自己想参加宴会的愿望。李愿一看,人家监察御史主动要求,哪里敢抗命,只得给杜牧送了请帖。
席间,名妓如云,歌舞升平。杜牧单独坐在南边一排,瞪眼注视,三杯之后问李愿:“听说有个叫紫云的姑娘,是哪位?”李愿指给他看。中间的一个,正身披薄纱翩翩起舞,面如英蓉,婀娜多姿,果然是妖冶美俏。杜牧目不转睛地注视了很久,道:“李公,此女果真名不虚传,把她送给我吧。”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李愿大为尴尬,连席间的歌伎们都抿嘴轻笑起来。
杜牧自觉失言,赶紧即兴吟诗一首,略作遮掩。
诗名曰《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以上这首诗颇有几分自我调侃之意,倒是化解了现场的尴尬气氛。众人皆夸杜牧出口成章,才华过人,纷纷向他敬酒。宴会结束后,李愿又不想得罪这位御史大人,干脆顺水推舟,把紫云真的送给了杜牧。能够抱得美人归,得偿所愿,杜牧自是感激不尽。
然而,紫云姑娘是个性情中人,感恩于李愿的宠爱,心中不大愿意离开李府,却又无可奈何,在临行前作一首《临行献李尚书》:
从来学制斐然诗,不料霜台御史知。
忽见便教随命去,恋恩肠断出门时。
诗中夹杂的无奈与幸酸,明人自知。
(待更)
诗句五:“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典故:
以上的这个诗句背后隐藏了一个凄婉而悲伤的爱情故事,所以特意放到最后来说。
可以说,杜牧后来会有那么多风流韵事,与我接下来要提到的女子息息相关,且容我慢慢道来。
故事之初发生在公元829年,沈传师到江西当观察使,杜牧在他手下做团练巡官,这个职位属于军事幕僚,没有多少实权。那时候的杜牧属于初入官场,官职低,胆子小,对于男女之事,起初并不是很放得开。
团练巡官的官位虽不高,可杜牧运气却很不错。在工作中,他遇到了一个好上司,这就是江西团练副使卢弘止。
卢弘止赏识杜牧,经常帮他分担工作,让杜牧有更多时间参加宴饮之类的交际活动。
在迎来送往的公务接待活动中,杜牧认识了沈传师幕府中的官妓张好好(女主角第一次出场)。
在唐代,观察使、节度使或者刺史的治所,都有一定数量的官妓,为官员们表演歌舞,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张好好当时只有十三岁,色艺双绝,杜牧和她关系很不错,两人经常见面,杜牧曾借《赠沈学士张歌人诗》抒发对张好好的倾慕,诗里描写她唱歌,“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
张好好长相如何,杜牧在后来写的《张好好诗》中即有描述,说她“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像一只羽毛刚刚丰满的彩凤,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
除了倾国倾城的长相,张好好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她的歌声,据说每当她开唱总能惊动四座,她的声音就像雏凤长鸣,压倒了席上伴奏的管弦。
这按照现在的说法,张好好应该是一个气质绝佳的优秀女高音歌手。“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上司沈传师再三赞叹,认为她的好嗓子天下少有。而杜牧自己呢,也曾在座下坦言“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毋庸置疑,那时他已经喜欢上了张好好,但不好意思向沈传师张口。
张好好对杜牧也有好感,眉目传情当然是有。但是有没有时间单独相处,两人关系究竟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我们就不知道了,反正杜牧在《张好好诗》里守口如瓶。
郎才女貌,又互相有情,理论上如果中间没有人横插一杠子,杜牧与张好好就有故事了。
只可惜迟了一步。
上司沈传师有个弟弟叫沈述师,也看上了张好好,想纳她为妾。弟弟向哥哥一说,哥哥立马应允。
沈传师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人家的弟弟对张好好动了心思,杜牧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靠边站。
其实论家世门第,沈述师的条件也算不错,有哥哥做靠山,并且也是个雅好诗文的文化人。李贺去世后,他曾为李贺编了一个集子,叫《李贺集》,还请杜牧为诗集作过序呢。
所以,沈述师与杜牧是朋友,是老熟人。从这一点来说,杜牧也不好意思和他竞争。
然而对于张好好而言,其实她早已把杜牧当作知音,可她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微,两人只好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相互别过。
张好好在出嫁前曾写了一首诗,诗云:“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从诗中不难看出,张好好和杜牧可能是有“旧约”的,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不能嫁给杜牧,她的心也死了,再也没有了再也没有了风花雪月的兴致。
杜牧原以为,张好好做了沈述师的小妾,从此就能过上比较幸福的生活,他和张好好也可从此彻底别过。
奈何天命无常,几年之后,沈述师病逝,张好好被沈家人赶出来,几经辗转,最终流落到洛阳东城的一个酒家当垆卖酒。
而那时的杜牧正好在洛阳,也不知是不是缘分使然,两人最终在洛阳东城再次相见。
杜牧从不曾想过,自己和昔日情人会在这种情况下相见;他更不曾想到,那个往日朝思暮想出类拔萃的丽人,现在是这样一副落魄模样。
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杜牧“感旧伤怀”,题诗一首赠予张好好,名曰《张好好诗》。
诗内容如下:
《张好好诗(并序)》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从以上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杜牧为张好好飘零的身世伤感不已,张好好却“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她怜爱地问诗人这些年忙什么,怎么年纪轻轻就有了好些白头发。
当杜牧再遇到张好好时,已没有了爱情,只有种怜惜与同情,但大概是因为杜牧是张好好爱上的第一个男人,使她对他的感情依旧。
然而两人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这么多年来,杜牧与张好好的爱情故事也许早已告一段落,但是当年杜牧赠予张好好的《张好好诗帖》原作却有幸流传了下来。
这也是唐代诗人、书法家杜牧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
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宣和书谱》一书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是说作者诗文、书法有统一的风格。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兹后曾递藏于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
据《式古堂书画记考·卷七》所记,该卷后元人诸跋,是从唐赵模《千字文》后移来。《宣和书谱》、《悦生所藏书画别录》、《平生壮观》、《大观录》、《吴越所见书画录》、《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此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最后再说一些话——
扒了杜牧这么多风流往事,可能给很多知友以误导:大诗人杜牧原来不过只是一个纵情声色的浪子。
如果以上文字给大家造成了这样的错觉,我在这里要为此道歉,以上文字只是针对“古代文人有哪些梗”这个问题的回答,而不针对诗人杜牧本身。
在我看来,杜牧之所以选择这种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迫于时局的无奈之举。
除了出众的诗歌创作天赋,其实杜牧还有出众的政治才华,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其中的名作《阿房宫赋》流传至今。深厚的史学见解,使得他能够在历史的烟尘深处,俯看端倪,指陈得失。
杜牧和陈子昂、李白一样,期望在时代的大潮中能够有用武之地,也曾上书给有关权要,坦陈自己对“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险易远近,古人长短得失”颇有研究。其中最令他得意的是,有一次献计平虏,终于被朝廷采用,并且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唐敬宗、唐武宗、唐宣宗相继服食所谓仙丹妙药而亡;边事不断,“房谋杜断”式的智囊决策人业已成为凌烟阁上的寂寞画像;宦官专权,党争延续,“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的太平基石早已分崩离析,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帝国之舟外渗内漏。
怀才不遇的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能无奈地将一腔抱负交于酒肆。
或许对于杜牧而言,饮酒和风流,早已成了他疗伤祛痛的乐事,而风流本身,也成了杜牧逃避现实纷争的一种手段。
唉,难怪李国文先生曾说:“文人要不风流,要不浪漫,想成为大文人,也难。”
公元853年,杜牧逝世,享年五十岁。
杜牧临死之时,一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平心而论,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
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其中的十之二三。
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赏豪健,而在他强作笑颜、把酒尽余欢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以上。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文人书房的风雅情趣 古代文人风雅九事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既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当厌倦了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争斗,躲进小楼成一统,吟诗作画,“雪夜闭门读禁书”,或是两三同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消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类型 古代建筑类型
古建筑形式 明、清古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我们常见到的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形式。在这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
狂狷的中国古代文人 中国古代文人精神追求
狂狷的中国古代文人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有狂狷行为,他们或倾于傲,或囿于拗,或偏于狂,或执于狷,或兼而有之,而真正遵于规,守于范,合乎儒家中庸之道者少之又少,尤其那些著名的作家诗人们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文学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学家四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
转载 古代文人勤学苦读的故事 勤学苦读的故事
原文地址:古代文人勤学苦读的故事作者:北京-四合院古代文人勤学苦读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