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这本书差死了 《自控力》这本书怎么样?

欢迎撕~拒绝无脑喷~

————————————————————

“我认为只有跨越了来自人类自身恐惧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站在颠峰的人。我是这样认为的。” ——迪奥·布兰度



对大多数人来讲,《自控力》是一碗非常可口的鸡汤。

没有自建价值观的人,喝这个鸡汤应该喝得挺爽

喝鸡汤的正确方式/《自控力》的正确使用方式


下面展开


一.先说观点:对大多数人来讲,《自控力》是一碗非常可口的鸡汤。

【鸡汤的类型】


a.自设情景的鸡汤:先给你讲两个摘头去尾的故事,比如马云当年多么勤奋,然后他成功了。之后就凭借这么点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你勤奋你就会成功。这种鸡汤,由于近来盛行的反鸡汤,使得这种类型的鸡汤没有了市场。


b.逻辑自洽的鸡汤:这种鸡汤就比较高级了,通常是利用逻辑自洽的规则和概念,去迎合人群的心理需求,利用人性的弱点。比较常见的一类是依据职场潜规则来做文章,就有了这样一些文章《老板最爱这十种员工》、《职场新人如何能够做到月薪过万》等等等等,这个类目的文章,利用的是人性的贪婪和懒惰,迎合的是人对钱权的贪婪和对捷径的幻想。


但是,这些鸡汤的共同点都是“然并卵”。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自制力》这本书也是一样,对大多数人来讲,这碗鸡汤很可口,但是没有什么用。


“小伙子,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做了,我保证你的生活会发生改变,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哦。但事实是,除了你的钱从你的口袋里流向作者的荷包,你的支持让作者更有名之外,你的生活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有人会反对,我生活的更健康了啊,我能够看着一块巧克力控制自己不去吃了啊,我吸烟的量减少了啊。书中也有很多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方法对于改善自制力是多么的卓有成效。

那么对于这类人,我只想问一句: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有这么一个段子:


苏格拉底在被宣判死亡的时候,有人问他你准备好接受死亡了?苏格拉底说:我一直都准备着。那人很奇怪:你怎么准备死亡的?苏格拉底说:我从不做不正直的事情,一直都准备着正直的死去。


对这个问题,保尔柯察金的回答是: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那么,我再问各位一次:你打算怎么样去死?换一个问法,你,要到哪里去?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没有答案,那么,你学会所谓的自控,又是为了什么呢?你不过是一叶障目,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舍本逐末。

你只是为了自控而自控,自我满足自我感动而已。


所以,如果你只是为了提高自控力来读这本书,或者相信书中所说的“利用一些小任务来锻炼你的自制力”,那么《自制力》对你来说,不过是一碗鸡汤。面对不可控制不可预料的未来,多数人是迷茫、恐惧或者逃避、无知的。无论你的态度是什么,谈到未来,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不安。就像之前我们讲过的逻辑自洽的鸡汤类型一样,《自控力》就针对你的这种心理,给了你一种保证,填补了你心里的不安。自控力让你感觉到你能控制你自己的生活,虽然你不能掌控未来,掌控变化,但你觉得你能控制你自己的生活控制你的行为,这种替代性的补偿安慰会让你感觉到安全幸福。


所以你喝了鸡汤,作者获得名利,皆大欢喜。


二.那么《自控力》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自控力,其实只是你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有目标,但是有的人可以有强大的自制力去执行,而有的人,只能葛优瘫。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拔高一下:人类所有的问题,如果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为三类问题:数学,逻辑和哲学。显然,这个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三大终极问题中的一个:你要到哪里去?


而哲学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不同时间点的回答都可能会不一样。哲学问题,看重的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你会慢慢的找到自己与世界与社会与自然与同类的链接,你会理解你同时间的矛盾与和谐,你也会找到与自己对话的方法。这些思考,最后会形成你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回到我们的问题中来,同样都有目标,为什么你就表现不出强大的自制力呢?我们好像还是没有解答这个问题啊,自制力跟三观有什么关系呢?


别急,先看下面几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上大学?


为什么我们要读书?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工作?


为什么我们的工作从来忙个不停?


为什么要女主内男主外?


为什么结婚男性要有房有车有彩礼?


对这些问题或者更多我没有提出的问题,你有过这样的思考吗?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是现在这样?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情况?我给出的答案是我自己得出观点吗?


在你看到上面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心里有没有不由自主地想过:


为什么我会问你这些问题?我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说的东西对你有意义吗?事实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呢?你准备怎么验证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那么我想说:


是什么时候开始,你对周围的一切都习以为常?

是什么时候开始,你对世界的变化全然不知?

是什么时候开始,你,放弃了独立思考?

是什么时候开始,你,失去了好奇心?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陈献章

你只有学会独立思考,保持好奇心,才有可能真正找到你自己。


同样都有目标,为什么你就表现不出强大的自制力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你不是真的想要这个达成这个目标。也许这个目标,是社会给你的,也许是上司给你的,也许是你老婆孩子给你的。但,独独,这个目标,不是你自己的。别人是在自己的三观下追求目标,而你有可能是违背自己的三观追求目标,请问你不拖延谁拖延?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己的三观,所以天天被毁三观,次次被网络推手舆论裹挟。而《自控力》这本书的价值就在这里,下面我会跟大家讲,我是如何喝这碗鸡汤的。

【喝鸡汤的正确姿势】


将鸡汤里的汤倒掉,专心于作者给你的碗。

这里的碗,就是作者将他的鸡汤传递给你的容器,也就是指导作者写作的核心方法论。

有的鸡汤是用塑料碗盛的,比如我们前面讲的自设情景的鸡汤


有的鸡汤是用木碗盛的,比如我们前面讲的逻辑自洽的鸡汤


有的鸡汤是用宋哥窑八方碗盛的,比如今天我们讲的《自控力》



当我们把《自制力》中的“奖励承诺”“生理基础”“心理实验”“控制自己的小窍门”这些全部忘掉,《自制力》这本书还剩下什么呢?在我读来,这本书还剩下的是一种思想,也就是一种方法论,如何建立三观的方法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不断试错。


尝试->失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继续尝试->.......


光凭想象,不去尝试的话,很难了解到真正的自己

光凭想象,不去尝试的话,很难了解到真正的自己

光凭想象,不去尝试的话,很难了解到真正的自己


因为,可以凭借想象就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分析思维产生的源头的人,我猜有,但应该少。


(认识自己: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接受自己: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不断试错:所有书中提到的小方法)


感谢还能看到现在的伙伴!!


【没有迷茫痛苦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我尽量避免战斗,但是我从不逃避” ——乔瑟夫·乔斯达


——————————————————

【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侵删】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90103/3440.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评价柴静《看见》这本书? 柴静 看见

【秦春山的回答(31票)】:太过喜欢的东西总是不敢轻易评价,我只说一下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自己。如何看事情:有人和我说过换位思考,有人说穿上人家的鞋子走路,但是真正实现起来很难,因为你受过的教育,你所处的环境,你站的位置,你的性格,这些都

许文强还是死了 许文强是怎么死的

好容易看到最后,许文强还是死了。发哥演的《上海滩》我是没有好好看完的,比如剧集结束的那两集就是没有看。记得很久前问陈,许文强最后怎样了?陈大气声声的对我说:被打成了马蜂窝,上海滩成了丁力的!我听了也就听了,有点可惜,却没有太多的情绪

声明:《自控力这本书差死了 《自控力》这本书怎么样?》为网友边境矢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