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晚年生活 无子女家庭(如丁克等)如何妥善地安排晚年?

谢不邀。我是丁克。今年28岁。
说一点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关于身体以及其他方面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一、最初的思考:钱
虽然题主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身体(医疗养老等)的问题——但是这些身体问题归根结底也是钱的问题啊。
所以,当我最开始决定丁克的时候,我认为妥善度过晚年的核心问题是钱。或者说,你的晚年有多妥善,取决于你有多少钱(收入)——为此,我进行了测算:当你退休时候,用以下财务标准来衡量,从上往下代表着你晚年的从低到高的妥善程度:
1)你的积蓄,和晚年固定收入(即退休金、商业保险、不动产收益、金融产品收益等),可以支撑你的日常所需,或足够你正常生活到死——以目前的北京为例,需要大约总值为150万元。达到这个标准,你和配偶可以活下来,但是一旦遭遇重大疾病或事故将会有个很糟糕而凄惨的结局。而且随着你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也将滑向一个凄惨的结局。
2)你的收入总值除了满足上一条之外,还另外富余一笔晚年医疗基金(医保的金额可以计算进去),可以让你和配偶在一定金额范围内,用于治疗晚年带来的各种疾病。如果超出这个金额,则应果断割肉,因为你没有子女来帮你想这个问题,要自己先想好——以目前的北京为例,你需要从退休到死这段时间内手里有大约400万元。达到这个标准,你可以比较从容地面对晚年各种疾病,虽然最终免不了病死但不至于因为一点小病而凄惨而死,但是同样,随着你生活能力的丧失,你的财务和治疗计划仍然会慢慢出问题——因为没有子女来无偿照顾你。即使在有亲戚后代的情况下,晚年生活出差错的风险仍然很高。
3)为此,你需要额外一笔找人照顾你生活的基金,这笔基金首先要能够负担起你所能满意的养老院服务,其次要能够负担起在你生活能力下降过程中一个出色的生活助理的工资,再次要能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砸晕某个年轻人一定能帮你料理后事,具体细节规划很复杂我不展开说了,总之,你的养老基金现在涨到约800万元了。但是不确定性和风险仍然很大。
4)当在国内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的时候,你需要你的养老基金可以在你还走的动,脑袋清楚的时候有实力直接对接国外的解决方案,就我所知,很多国家对于孤寡老人的抚养关爱环境是很好的,你所需要的,只是成功地对接上他们的解决方案:这个数目有点不好计算,但是保守地估计,你需要大约2000万元的养老基金,这个数目可以确保你可以找到移民并安度晚年的国家。

以上这些测算标准,是建立在如果明天你突然就60岁且退休了的假设上的,对于实际情况而言,通货膨胀、退休前遭遇的重大疾病和事故都会带来额外的风险,但是基本上来讲,当你目前财产达到第三和第四个标准之间的时候,你可以比较放心地开始丁克,不需要太担心你晚年的身体问题。

二、深入的思考:生活方式
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许久之后,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忘了我上面说的吧,那完全是扯淡。因为这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并没有很多人在刚结婚的时候就能拍胸脯说“我的钱够我花到死”。
那么怎么办呢?
我认为,作为一个丁克,需要和正常人有些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因为正常人在面对自己的晚年时候,大体是这样想的:当我衰老,我所付出给我的孩子的,将给我回报,我将享受家庭成员给我的关爱,用以对抗我的衰老和疾病:让他们去操心我,而让我妥善地老去,死去,正如我的家族千万年来所运转的那样。这大概是一个正常人在晚年的生活方式吧。

而我无法这样思考,我的客观条件不允许。我必须有一个能够让我在没有后代的情况下仍然善终的生活方式。

回到我最初的选择:为什么丁克?
因为我选择不以一个家族的存续与扩张,来构成我对抗衰老,对抗世界的城堡围墙。
我拆了墙,就要拥抱世界。正是为了拥抱世界,我才拆了墙。
我丁克,是因为我觉得,世界比所谓的家族重要,血脉不是交心与忠诚的唯一理由,我想要探究的这个世界,这过程该是将心比心的,如果我老去,却除了爱人没有人与我陪伴,那我拆这堵墙又有什么意义呢?
写到这里我想在心里感谢很多人,因为他们让我知道,有天我老去或者死去,我不会孤单。
或者,我从来孤单。

三、最终的思考:生死观
我将如何面对我的死亡?
如果我的死亡不是突然来临,而是一点一点地将我的心智、体能和生活瓦解,生命渐次崩塌,我又将如何面对?
这是不仅丁克,而是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的两个问题,只不过正常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家族的存续,将面对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更多留给了自己的后代,所以可能放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没有我多。

我的思考结论是:自己的生命和死亡,或快速或缓慢,与我的家族有什么关系呢?与关心我的朋友有什么关系呢?与我的钱财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你有这些,你还是要死的。

知道自己必将死亡,也知道自己必须直面死亡的过程,促使我更多地思考:生命该如何。


做一场旷日持久的投资,在人世间构建一条虚无徒劳的血脉连接,这不会让你更好地活,也不会让你更好地死。

因为怎样活和怎样死,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而我要像烟花绽放一样活,每一天。我能做到如何,我便如何。我得到什么或者没得到什么,我都如是。在这个生死观之下,有没有靠谱的后代照料我的晚年,早已全无意义。

因为哪一天死,怎么死,我不知道,但那一天来临或即将来临,我会一直有勇气不陷入任何无助与恐慌,在我心中,面对生命与世界之虚无,喊出:
Veni, Vidi, Vici !

后记:
1. 这篇答案的三个章节,其实是来自我在不同年龄的思索,可以看做是不同分裂人格的作品,也可以看做是我在这个问题上逐渐成长:确实我是因为没有财务压力而萌发丁克的念头,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一方面确证了我选择的正确,另一方面也想通了财务完全不是必要条件。
2.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也常有摇摆(毕竟我属于还可回归正常的年纪),但是写完这篇答案之后,仿佛又想明白了一点……感谢。
3. 丁克是非正常的,是反人类和生物的基因存续天性的。我确知这一点,同时也小心翼翼地不试图说服别人来做如此选择,但我同样捍卫我选择的权利。
==========================2013年中秋追加=========================
昨晚加班到4点,刚刚起床觉得不对劲,怎么没有家里电话催我回家过节……
给妈妈打电话才知道他们前几天出去旅行了~现在正在吃着手抓肉呢!
于是开开心心地打了一圈电话给家人们问过节好,之后甜蜜地计划今天怎么自己过节了……
在我的家庭中,对于孩子,对于我和家庭的生活交集,也曾经历挣扎和不理解,最终彼此接受。

我想,人性百样。有的人喜欢大家庭在一起生活,有的人喜欢就两个人,有的人甚至只喜欢一个人过活——这都是应该应该被允许的,而不是应该被矫正的——人类文明这么多年,我们打跑了奴隶主,皇帝,独裁者和党卫军,不就是为了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么?

===================================================
很多人对丁克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恶意,我无力也无欲望去改变他人的想法,只想对他们说:你们要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孩子家庭的平均生育人数是3-4个,但是总体出生率仍然低于实行计划生育的中国,原因就是有太多人即使政府对生育给了那么高的福利和补贴,仍然选择丁克,请你对他们,也保持和对我一样的道德和社会优越感,免得被人说成势利的傻逼。

至于很多人认为,28岁没有资格谈丁克,太年轻,太幼稚,没有参考价值,我同样也感到奇怪
:即使是在惯常以打击人梦想为国策的天朝上国,一个孩子说要做科学家或钢琴家,会被夸奖,一个豆蔻少年说我要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也没有人笑他幼稚——反而是一个已经过了28岁,结婚三年多,对未来有周详计划和准备,对衰老和生死有着比你们多的多思考的人,说自己是丁克就被人嘲笑?

====================结语===================================
感谢那些赞同我或反对我的,评论我或不评论我的人们。
这篇答案其实写的很仓促,尤其是文字我只能给自己打40分。之前想过好好重写,但是话题已经离开太远,没有必要再深入下去了。
我一直认为,表达是一种抵达,言语不应飘散在风中,而应从心到心。
而我在这个问题中的表达,最终也获得某种抵达。过程艰辛,结局不坏。

其实有些评论的回复,我反而更认真地在写,甚至想过把答案正文直接变成一篇义正辞严的檄文——最终放弃,是因为我舍不得每一个我曾经打出去的字,说出去的话,做出的承诺与决定——你所看到的答案,就是我最初写就的样子。我从不后悔。我一步不退。

写字,作人,都是神圣的。我的顶礼,也不需要其他人的认同或效仿。
丁克晚年生活 无子女家庭(如丁克等)如何妥善地安排晚年?
再次重申,丁克是非正常的,是反人类和生物的基因存续天性的。我确知这一点,同时也小心翼翼地不试图说服别人来做如此选择,但我同样捍卫我选择的权利。捍卫我表达的权利。

或许哪天有机会了,找个合适的地方,把一些这次没来得及写的话写出来。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280103/4488.html

更多阅读

对丁克家庭的浅析 丁克家庭老了怎么办

对丁克家庭的浅析——现代化后婚姻家庭的新趋势文章摘要:随着社会的改革以及现代化浪潮趋势的不断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丁克一族”的产生,使“丁克”作为一种新兴家庭模式,已在我国悄然而至。“丁克”这一家

读《中国丁克》有感 读少年中国说有感

丁克,是个颇为时髦的概念。据说,现京、沪、穗等大城市的丁克家庭比例已超过10%,深圳丁克家庭的比例甚至高达30%,丁克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在我们年轻时候,那时谁要是想做丁克(那时还没这个词),将会承受来自巨大的社会、

丁克现象 丁克族的事迹

丁克现象阅美丁克现象发源于美国,现在我国尤其是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也极其流行。丁克族人不要孩子,他们认为,这样的选择自由快乐,无拘无束。丁克族的生活到底好不好?值不值得提倡?真可谓众说纷纭。成了家的人,可以说对于命运

丁克养老 丁克一族的养老理想

     进入2013年, 50、60后第一代丁克开始步入晚年,70后丁克也占了极大比例,80后主张丁克的人群还在不断加大,如何养老?是个问题。“养儿并不能防老,养老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丁克一族开始借由各种养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

声明:《丁克晚年生活 无子女家庭(如丁克等)如何妥善地安排晚年?》为网友我头上有皇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