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民主能否促进经济增长?
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探讨三个子问题:
1,如何定位具体的民主形式。
2,民主对应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3,经济政策对本国的经济贡献。
一,从广义民主上来看。
20世纪是新国家独立的爆发期,而这群国家在独立建国以及确立制度的时候,在初期大致是参照大国的制度进行仿照而来。那么,我们唯结果论一点,大致有以下几种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情况。
1,老牌国家在快速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毁灭封建王朝,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的制度,从而在世界历史上占得先机,并在殖民年代积累资本,完成第一阶段发展。这一类是各老牌殖民帝国。
2,新兴独立的民主国家,通过民族革命,仿效前宗主国留下的制度,进行确立,最后和平发展,成为新兴势力。比如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
3,同样是新兴国家,在陷入长时间内战,最后由一方军阀实现政权大一统,最后仿照大国建立民主制度。
4,在大国博弈中,被当作推手部,从而不得不开始接受西方民主思潮,开始转向,并在西方的影响下建立民主国家。
而就结果而言,以上四类,在建立民主制度之后,部分取得成绩,部分昙花一现,部分已经被新制度取代,部分仍然陷入不稳定,部分慢慢走入低谷。
也就是说,民主制度从确立到初期发展这样一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排列组合的结果,你都能找到活体甚至具体到一个国家的某一个时期。
所以民主和经济发展显然不是单纯的一种线性关系,也就是不完全相关。。
本来这里已经把问题回答完了,但是考虑到完备性,我就多写几句。
二,如何定义民主。
刚才是使用广义民主概念在用唯结果论来考量,那么我们现在来定位下民主。
民主制度和社会学上的民主不同,和伦理学上的也不容。在世界范围内来看,目前存活的民主国家的制度可以概括为:
在大的政治框架下,政治结构多极,价值观多元,决策来自多方,民众有一定政治参与权,以多方妥协决定主体走向的政治态势和政治走向的制度。。这是现实的民主制度定义,很多人所谓的乌托邦政治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使用三个坐标,由程度不同来说明。
X:大政府/小政府。(a表示前着,b表示两者之间,c表示后者)
Y:精英政治/广泛政治。
Z:自由主义/集体主义。
Xa+Ya+Zb:欧洲大陆诸如德法采用的民主模式,以二元总统制或者内阁责任制为主,政府权力大,并且对宏观经济有强有力的掌控力和宏观结构调节力。
Xa+Ya+Zc(福利国家):民主社会主义制度,高税收高福利,政治精英化,但在与资本捆绑中,政府逐渐变为协调者和服务者的定位,北欧小国为例。
Xc+Ya+Za,英美体制,核心在于林立的各种不同的资本力量或者半资本力量,从而产生广泛妥协来决定国家决策,宏观调控工具是自由市场。
Xa+Ya+Zb:国家资本主义或政策资本主义,精英执政和精英治国并存,宏观经济由政府直接出资或者政策引导。比如,新加坡,巴西。
Xb+Yc+Zb: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后发民主制度。
所以说,要取准确定位“民主本身”是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方式,对经济政策理解也大有不同。所以单纯聊广泛的“民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实际上意义不大。。显然也不够成“正相关”。
三,制度对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对本国的影响。
用二元分法来看,世界上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也没这么简单。
我们姑且这样划分一下:
自由市场—调控市场—政府参与的市场—国家资本主导的市场—政府或政策主导的市场—市场参与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
而经济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直接体现于“效率”之上。
而经济学界受到左右政治立场差异,往往会推出两种代表左右的决策方式:
1,调控自由市场。
2,产业政策市场。
1,的内容大家都比较熟悉,事实上就是政府在宏观上对于总体有一定能力把控,在产业调节上有一定规划能力和整合能力,在实际运行中放权给市场,而政府的每一个决策变动都要通过市场方式来进行,并且不能违背市场原则。
2,产业政策虽然不是我国独创,但是在我国是最出名的本土政策,他和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的妥协政策不同。其起源于我国两个历史性的特色,
第一,政府招商引资制度。
第二,官员考核地方经济成效至上。
而这两个特色就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政府作为产业规划主体,也是投资主体,也是主体协调者,同时也是市场的引导者。这也使得产业政策的关注点和主要范围就在产业经济,基础设施,大众运输这几个领域之中。同时在开拓新产业和产业国际化的时候,政府使用政府信用担保或者干脆出资来扩大规模。
故而,1和2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和行政的主次不同,但大都是这样的二元结构。
那么这两种方式和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呢?
一般来说,大政府体制相对倾向于后者,但是也有例外,北欧小国倾向于政府把控财政,同时用市场手段并行的参与方式。
而英美体系,欧洲大陆基本上倾向于前者,而德国相对而言取了一个中间,而且其政府掌控力也不如后者那么大。
由此可见,经济决策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是模糊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具有时效性,与某一时段本国的政治态势,地缘状况,国际形式都有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有“倾向性”的“客观考量”的决定。
然而就现实来看,目前产业政策的实际效果显得更好,这个现实不仅仅体现在我国,对于其他国家,也在慢慢倾向于后者。
很简单,产业政策有三个很明显的优势,
1,外部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合,政府不是专业的市场参与者,但是他能做到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整合社会收益,来进行再投入,从而几何状扩大这个产业的规模,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税收,而这一点自由资本是做不到的。
2,框架的稳定性。政府主导从一个产业的规划和建立开始,无论通过直接投入或者政策引导,都能够做好一个即有的框架结构,而这个框架的稳定性来自于政府的强大执行力和政府信用。
3,在单一的,民生化的,规模大的基础设施,能源,等等产业之中,政府可以全权把控和规划,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效率。
当然以上三点不仅仅是优点,同时也是缺点,体现两面性。
而举了这么多经济政策的东西,无非说明,
对于本国经济发展最直接相关的是经济政策,而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有模糊相关性,但是更具有选择性,时效性和客观性。所以单纯谈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显然是不完全相关的。。。一个国家的制度选择和经济政策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多的首先是要依据本国客观情况,而不是单纯抛出一个“社会学命题”,把自己关在象牙塔思维里,完全脱离实际得去聊民主和发展。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更多阅读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引言 关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国内外许多学者与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不同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作为处在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财政分权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财政政策也具
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任何经济体的增长模式都是由内需、出口和投资三种方式组成,这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所不同的是,三种方式对不同经济体的贡献会各有区别。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出口和投资为辅。统计数据表明
汇率上升对就业影响 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劳动、技术等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但还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其他因素,如汇率、经济波动、制度等也会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引起该国外部均衡的变化,而且还会引起投资、
李晶:个人消费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2010年4月28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0(第二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她抉择的商业力量”,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参与年会并发表演讲,她认为个人消费将成为未来中国
集约型增长的实质是 经济增长的实质、动力、途径与经济危机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体系,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经济学的全部,是一个逻辑井然,前后一贯的体系,主题是国民财富的增长,而这正是今天的经济学中常说的经济增长的实质。在当代,经济增长已成为各国民长期经济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恒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