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来反对一下 的答案(已经删了),其实主要就反对一条:
即使他朝香港真的"沒落",原因也不是因為大陸有了"进出口业务、转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拥有免税区的地方",而是因為香港的制度被內地侵蝕。这种迷信制度的论调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过这个论调在香港社会又很具有代表性。完整的版本基本上是这样:
- 香港制度上很有优势,营商环境、市民素质、法制精神,可以说是全球顶尖的
- 香港人非常有才华,勤奋、刻苦、团结、拼搏,可以说是全球顶尖的
- 回归了,咦,为什么我们过的没以前好了了?这两者肯定有关系吧!
多么简单易懂的逻辑,是不是再正常不过了?我觉得香港问题的核心在于心态,在于香港把现时的困境过份地归结于政治和外部因素,并且对自身竞争力的内在缺陷认识不足,有些高估自己。
时至今日,每每谈论起香港面对内地城市的竞争,特别是上海和深圳,电视上被采访的议员也好,学者也好,众人还是十年如一日地重复:香港的制度很完善,香港是法治社会,所以优势还是很大的阿blablabla。很少有人直言,面对周边地区的不断发展,香港的竞争优势已经在不断地衰退之中。
表面上看,2014香港最大的新闻是马路被堵塞了两个月,但其实2014年还发生了下面几件事情,个人认为更值得回味:
- 阿里巴巴诚心诚意来上市,结果被赶去了美国,大家不觉得是多大的问题(后文有补充)。
- 乌鲁木齐都通高铁了,香港几十公里的铁路2010年开始动工,居然2018年才能通车,大家也不觉得是多大的问题(后文有补充)。
- 两地民众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旅游和零售算得上这几年少有的繁荣行业吧,偏偏大家还都希望内地游客不要来。
说实在的,马路被占两个月,对香港直接的打击并不大,但上面这些事情,却反应了香港内在运作的隐忧。一方面知道哪儿有些不对劲,觉得要改变;另一方面自己觉得本钱很足,放不下身段,净追求些虚无缥渺的东西。说白了,还是摆不正位置,抓不到重点。
港人对民生现状不满,要表达反对,这很正常。但是矛盾的根源不是一国两制,也不是人大831决议,是财团和资本家垄断。你可以尽一切手段反对财团和资本家的剥削,但唯独不能从政治层面上挑战中央的底线,这样才能争取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人大831决议比起现行制度,怎么看都是跨越性的进步。反对派居然解读为政制发展的倒退,也真是醉了。进步在哪里?进步就是候选人要向全体市民争取选票,所以在政纲制定上必须面向普罗大众,从选举理念上发生根本性变化。831决议确实有限制,但是和现行制度相比,说一句民主成分有显著的增加,太合适不过了。说实话,无论是选举委员会增加至1200人,立法会加入超级区议员,还是现在的提名委员会,从1997年到2017年,我看到中央在政治制度上是不断地在给香港放权。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正视的话,我要毫不犹豫地指出这是智商的问题。
反屯地就反屯地,反垄断就反垄断,诉求要清晰,才有人重视。比起现在这样乱搞一通,集中力量占领长江中心效果可能都比现在强。
在香港,反对派反对的花样千奇百怪,打伞啊,标语啊,占领啊,冲击啊,但偏偏都是打着政治的旗号,就是不能一起静下心来想想路在何方。借用下的名言: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啥事儿都赖中央,真是太方便了。
如果要他们具体说中央究竟怎么干涉了,准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净拿些研究报告说这个指数低了那个指数低了,喂这些指数低了怎么就是中央的责任您倒是掰点干货出来亚。
這是最新2014年的廉潔指數。香港的排名再一次下跌。你說原因和回歸沒有關係,打死我我也不相信的。
对,我就是要说香港的廉洁指数跌了和中央没什么关系,我还要说香港新闻自由指数跌了也和中央没关系。不是因为内地很廉洁,不是因为内地新闻很自由,是因为中央并没有直接干涉过香港的制度。况且这两个指数的高低,和香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两码子事。(后文有补充)
当然,香港搞成这样,政府施政能力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篇文章不是要洗白香港政府,实际上香港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决策判断方面都是很欠缺的,唯一的长处是执行力。香港政府干什么最厉害?禽流感杀鸡很厉害,动员大量警力维持秩序很厉害,所谓加班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干什么不行?和反对派谈判不行,开发新项目不行,产业转型不行。
从公务员系统来看,香港政府的的困局,不是大家一起选个特首就能解决了的,里面有历史原因。中国社科院在2012年出过一本香港蓝皮书,提到在1993年的时候,香港政府内仍然有高达3000名英国人担任公务员职位。即便在1997上半年,英国人担任的职位依然有1000多个。在回归之后,由于贯彻港人治港,相当于撤换了近1000个高层职位。(香港公务员整体数量约16万)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有哪个700万人的城市,能够弥补短时间内失去1000个高级公务员的损失?因此回归后从下面顶上来的公务员团队,整体经验不足,显示出以执行为主的风格,却缺乏战略的眼光和决策的魄力。
另一方面,本地人才培养又跟不上,以致整个社会陷入一个缓慢的退化状态。关于香港大学local学生的吐嘈文已经够多了,不由得让人担忧今后谁能治理好这个城市。
港人治港,是个伪命题。自古以来香港本地人没有任何的过往经验,可以证明香港能够涌现足够多的人才,来治理好香港,所以现在衰落下去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抱着个英国人留下来的制度就觉得能当饭吃,那只能和英国一起给全世界陪跑了。
所以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 香港过去的繁荣,是英国管制和时代机遇的结果。香港人自己努力的因素当然有,但是不大。
- 香港现在的竞争优势,是英国人留下的社会制度(不包括民主意识),及尚存不多的地缘优势。
- 大家觉得香港现在不如过去,这不是中央的干涉,而恰恰是无人干涉下香港人治港不能的证明。
不过我清楚地知道,这个事儿在香港是没人愿意听的,这个社会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哪天香港要是死了,一定是自己作死的。
============================关于阿里巴巴===============================
很多人讲阿里巴巴的架构中同股不同权,无法保证中小股民利益。香港拒之门外,坚守了自身制度,没有被虚名和光环所迷惑,应当值得赞赏。
如果是单个案例的话,这么说倒也见仁见智。但在互联网公司,或者其他创业公司中,同股不同权不是一个少见的现象,可以说是一种趋势。这次放走了阿里巴巴,下次再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是不是还要统统放走?内地创业公司那么活跃,香港未来应该如何应对?
起码在阿里巴巴事件后,联交所也好,证监会也好,没有给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应有的重视和思考。联交所CEO李小加有多次尝试推动制度改革,但看不到结果。本身应该是推动上市规则发展的一大契机,不知为何却落了个因循守旧的感觉。
============================关于高铁==================================
香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2010年动工开建。原计划预算660亿港币,2015年通车。2014年预计需要2018年才能通车,并且可能超支10%。在高铁的建设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几件事情:
- 2008年时政府的预算为400亿,2010年突然增加至660亿,引起巨大争议。
- 菜园村居民安置事件。菜园村居民对于拆迁方案进行了激烈的反对活动,在事件中香港政府放弃了以市场为标准的赔偿方案,特批高额赔偿方案对村民进行安置。
- 承建工程的港铁公司2013年起隐瞒工程延误的事实,2014年在一场黑色暴雨之后突然向公众宣布无法按时通车,预计延误两年。
- 反对派代表人物,立法会议员及民主党主席刘慧卿发表言论反对一地两检:“一地两检使中央可以在香港境内实行内地法律,代表一国两制的终结” (大家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有多么蛋疼)
一地两检指的是乘客上车前在香港境内同时完成出关和入关手续,确保和内地高铁网的无缝连接,不然高铁开到深圳需要停下来实行进关手续,浪费大量时间。
在事件中中,我能看到政府团队能力不强、企业不规范、民众认知偏差、政党胡搅蛮缠,香港社会的整体运作已经出现阻滞。但唯独看不出这事儿和香港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说白了,是好是坏,都是香港人自己搞的,赖不得别人。
============================关于廉洁和新闻自由的补充======================
我知道廉洁和新闻自由和内地无关这个论点乍一听很难服人。我想说的是,对于特定的案件,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不能妄言内地直接影响了香港的廉洁和新闻自由。
先说廉洁,从最基本问题开始,香港有没有官员直接向内地政府行贿?内地官员和香港官员有没有直接的贪污案件发生?贪污案件是民间行为还是政府行为?据我所知回归以来内地和香港之间的贪污案件几乎没有。
2014年香港闹的最大的两单贪污事件,一是梁振英特首疑似和澳洲某公司有不正当财务往来,二是前政务司司长和本地地产商的钱权交易。这两个事件中均看不到内地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把香港的不廉洁归到回归的头上,也同样难以让人信服。
再说新闻自由,回到基本问题,请问了,中央哪个部委有在香港试图直接删除苹果日报的文章?哪个机关有尝试直接阻止轮子们在铜锣湾摆摊?哪号人物发出过要阻挠合法的反对游行和集会的言论?香港的小道记者们虽然号称对中央内幕了如指掌,但这些问题看不到有什么答案。
香港是有亲中央的报纸,但谁说中央不能在香港办报纸了?符合游戏规则就可以,不能因为回归后出现了一些亲中央的媒体,就说香港新闻变得不自由了吧。
最后,我不是左派,我反对的是乍乍呼呼的右派。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