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说得没错,自古以来寒门就很难出贵子,因为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社会的上升通道是不可能有很大的缺口的。但是本题的意思应该是说,为什么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小?为什么原来身边随处可见的飞黄腾达和一夜暴富现在只能拼爹拼关系?用韩寒的话说就是:方圆一百个公里连个励志故事都没有。究竟是什么让机会越来越少,让我们的年轻人只能在绝望中挣扎,在挣扎中沧桑?


-------------------------------------以下是答案-------------------------------------------


一、是什么让大家以为以往寒门可以出贵子?


首先从历史看,在官本位时代,由于商人的地位较低,基本上贵子只有一个含义——入朝升官,封侯拜相。自魏晋以“举孝廉”被科举取代以来,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科举制将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官僚体系打通,“学而优则仕”的另一种含义实际上是“学而优必仕”,即,书读的再好,想实现阶层流动也只有做官一种途径。虽然各朝各代仍有推荐做官、鬻官卖爵的制度,但相对公平的科举实际上保证了一定数量和程度的阶层流动——因为考试借故是与个人天赋、努力程度等有关的,出身、观念等因素在八股文考试中并不重要。但是从客观上看,我们认为古代有良好的社会上升通道还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的误解,因为不论是从数量还公平度上看,现在的中国社会的上升机会也比他多的多。以为在没有战争军功的情况下,科举几乎是古代寒门子弟唯一晋升的方式。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产生这种错觉的呢?实际上就是教育体系和官僚体系的直接挂钩,我们认为,如果你被教育体系承认,在科举中取得了好成绩,那么实际上也就等于你被官僚体系承认了,在这个体制里,知识=社会地位 是成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考得好,就能获得社会地位,这种关系里几乎是没有不确定因素的,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努力就能得到的错觉。这种不需要个人选择,甚至对家庭的要求只是减少一个劳动力的畸形制度,使我们觉得社会上升通道异常稳定。


相似的,在文革之后,高考恢复,这个时候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呢: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环境趋于稳定,政治上的特权阶级开始出现,但还没有大规模形成,而由于建国后的公有制经济政策,经济上大家基本上都是一穷二白,阶级性的经济特权群体还没出现。但之后的经济改革开展之后,就业市场对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质量突然指数型的提高了,这个时候的高考作为大学的前阵,几乎是社会上唯一的人才输送渠道。大家可以发现,虽然在内容上和时代上高考都和科举有天差地别,但这个时期的高考却意外的和科举制表现出如此多的亲缘性:一样是不注重出身,一样输送稳定的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在这个时期变成了 文凭=社会地位。


而在教育体制之外,由于改革开放初期规则、制度的不完善和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的情况,这个时期在就业市场之外的创业者的成功率无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互联网、房地产、物流、矿产、快消等等行业都制造了数不胜数的超级富豪,并且由于起点一样,这些行业往往还没有今天这么高的入行门槛,这些情况使得经济特权阶层脱颖而出。


二、为什么大家认为寒门再难出贵子?


首先是社会形势的变化: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阶层都基本形成,这种社会格局的变化使得社会资源的代际传承变得有市场和根基——即富一代的出现使得富二代能够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基本确定之后,上层阶层为了保持自身社会资源的占有量和利益,就会开始封锁社会上升通道(可能主观上他们没有这么明确的目标性,但客观上这种效果确实一定会有的),这表现为:法律法规的完善,走歪门邪道致富的人越来越少了;各行各业巨头基本形成,想考进入一个新行业或者利用行业规则不完善一夜暴富的人基本没有了;某些行业形成垄断,某些行业入行门槛难以想象,这些现象使得创业者的成功率大大降低——想要依靠创业实现阶层的流动已经越来越难了。(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创业最近这么热门的原因,因为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入行门槛又低,并且对于资源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很适合以小博大;但互联网巨头的出现也使得个人创业者处境越来越难,时刻面临着被抄袭或被绞杀或被收购的命运,并且随着行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而在教育体制方面,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巧合式的配合社会上升通道的收窄。首先就是大学扩招,大学扩招使得原来很多上不了大学的人能够入学,但扩招导致的文凭贬值却不能给他们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承认。而大学四年很大程度上又浪费了他们原来用来进行社会资本积累和社会网络营造的时间,并让他们产生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他们不再能接受自己从事蓝领或体力活,这些都在扼杀他们的上升机会。


高考体制的改革似乎也在悄悄加剧这一点。拿这两天闹的沸沸扬扬的英语变成社会化考试来说,英语变成社会性考试实际上改变了原来的教育现实:即你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才能获得和原来一样的教育效果,具体而言就是买更多的书,上更多的补习班,而这种成本的上升无疑会让很多底层的孩子丧失原有的机会。详细问题,可以看我在问题中的答案。

其次,竞争门槛的上升使得社会资源介入教育体系的势头加剧。原来本科学历可能已经足够,但随着市场竞争和囚徒困境,研究生、博士、普通海归、常青藤名校、top10,竞争的门槛越来越高,而随着门槛的提高,对社会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自主招生还是出国留学,教育体制已经不在和原来一样中立,它正在向富人倾斜。我们常听说“没有高考,怎么和富二代拼”,这其实是透露出公众对教育体制的信心,但现在的高考和高校教育,似乎使得情况越来越成为,有了高考也拼不过富二代。


另外,由于教育体制和市场体制的脱钩,知识=社会地位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知识转化为财富和地位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失败的风险,想要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已经成为了必要不充分条件。


三、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吗


说了这么多,好像营造了一宗淡淡的绝望感。但以上事实全是基于体制的分析,没有考虑人的主观性。


事实上,我们的时代使得知识垄断变得不可能,我们能够共享的知识总量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有各种网站让你开阔视野、获得信息流,如果你想,还能够听到牛津、哈佛的公开课,创业信息出人想象的流动着,抓住任何一个机遇,你仍然可以辉煌腾达。我们讲这么多,并不是让人绝望,而是告诉大家,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悲观的格局,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摆脱束缚的个体,我们没有力量改变格局,但人人都可以有机会成为那个个体。


从更根本上说,我们现在的上升通道固化只是社会大动荡之后阶层重新分化,社会秩序重新确立结束之后的正常现象,或许这中间仍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这个时代,仍是最好的时代。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761.html

更多阅读

银行HR讲述实习生转正故事: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

本文是一位银行的HR写的,他工作了10年,接待了一群到银行实习的实习生,然后观察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像小说,但比我们看过的小说更精彩;像现实,但比我们了解的现实更残酷。文章中的寒门,还不是家庭贫困,而是小城市、小城镇的学生。讲述

转贴 寒门再难出贵子——一群银行实习生的故事

本文是一位银行的HR写的,他工作了10年,接待了一群到银行实习的实习生,然后观察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像小说,但比我们看过的小说更精彩;像现实,但比我们了解的现实更残酷。文章中的寒门,还不是家庭贫困,而是小城市、小城镇的学生。讲述了

寒门再难出贵子原文精华版 _陈轶 寒门贵子

昨天,在早晚报上看到一条新闻《寒门难出贵子》,下意识地留意了一下,再仔细想想,还真是有一定道理。当前的中国,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寒门学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什么胎教、早教、择校等等,都价格不菲,而能享受到这些的,都是家庭条件较

声明:《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为网友邻居家的帅学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