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高门,说到底是阶级。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八届十中全会主席同志讲话稿
“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大党章
“有史以来,大概自从新石器时代结束以来,世上就有三种人,即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他们又再进一步分为好几种,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名字,他们的相对人数和他们的相互态度因时代而异;但是社会的基本结构不变。即使在发生了大动荡和似乎无法挽回的变化以后,总又恢复原来的格局,好象陀螺仪总会恢复平衡一样,不管你把它朝哪个方向推着转……这三种人的目标是完全不可调和的。上等人的目标是要保持他们的地位。中等人的目标是要同上等人交换地位。下等人的特点始终是,他们劳苦之余无暇旁顾,偶而才顾到日常生活以外的事,因此他们如果有目标的话,无非是取消一切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样,在历史上始终存在着一场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斗争,其大致轮廓相同……在很长时期里,上等人的权力似乎颇为巩固,但迟早总有这样一个时候,他们对自已丧失了信心,或者对他们进行有效统治的能力丧失了信心,或者对两者都丧失了信心。他们就被中等人所推翻,因为中等人标榜自己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把下等人争取到自己一边来。中等人一旦达到目的就把下等人重又推回到原来的被奴役地位,自己变成了上等人。不久,其他两等人中有一等人,或者两等人都分裂出一批新的中等人来,这场斗争就周而复始。”——乔治奥威尔
以上三段说的是一回事儿。上文中的“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说的也是阶级。上等人忙着巩固地位,中等人忙着联合下等人和上等人缠斗,而作为整体的下等人,简单说——没有翻天的可能。

在和平年,阶级固化通过经济政治制度、法律、国家暴力机器(军队和警察)、道德等阶级统治/专政工具维系,一旦这些专政工具不发生作用了,这种牢固的阶级壁垒会产生缝隙——比如,当乱世或大变革来临,乱世或大变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政治动荡、战争、天灾等。

在这些年代,由于固化阶级的工具被打碎,阶级流动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了,所谓“乱世出英雄”也有这个意思。当然,你可以说和平年代也有很多励志传说啊,也有底层出头啊。那我必须强调,这些都只是个体,不是天赋异禀就是机缘巧合,而所有脱离大样本讨论个案的行为都是耍流氓。80年代末的暴发户,元末的草莽英雄,脱离其时代背景,都不会有这样的规模。

现状

只要阶级存在一天,阶级斗争就存在一天。人类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你可以说这是上中下三种阶级的斗争,也可以细化成五六七八种阶级,抑或是阶层的斗争。

天下大事,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分的时候,阶级统治工具失效,阶级流动;合的时候,阶级统治工具强化,阶级固化。但这分与合,并不是台灯开关这样迅速转化,而是慢慢分,慢慢合。

以清朝为例,多尔衮迎顺治入关,算是开始合,康熙平定三番后,才算合上。太平天国,就开始分,直到宣统退位才算分完。而阶级流动的开和关,比政权交替来的更为隐蔽,也更具长尾效应。

社会结构就像一栋房子,上层人住在上头吃香喝辣,底层人在下头啃糠咽菜。是个人都向往往上爬,但这往上爬的梯子要搭成什么角度,是个难题。因为——
1、角度太大了不好爬,一群人挤在下面怨天怨地,积怨久了,就干脆把房子拆了,反正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上等人干脆把梯子拆了,下面的谁也别想上来。
2、角度小了太好爬,一群底层爬上来吃肉。可肉就这么多,吃光了就没了。万一人太多,得把楼压塌了。

这个不大不小的角度怎么调,是个技术活。中国古代的科举考,堪称一部好梯子,既保证底层上升的通道,又保证从梯子上掉下去的人不骂娘——你不够努力不够聪明才考不上的,你看我都给你机会了,今年考不上,不哭啊,三年后再来。

和平年代开始后,这个梯子的角度就越来越陡,越来越难爬,因为统治工具越来越强,居高位者越来越不愿意和你分享既得利益。只有动荡开始,这个梯子的角度才会渐渐被动地平缓,因为那套阶级统治工具渐渐不好用了。

所以要保证楼不塌,就一定要保证:1,梯子还在;2底层人不许拆房。
所以“稳定是硬道理”。

朝鲜人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上个网是局域网,思想要审核,随随便便不许集会。三胖在怕什么?怕你拆墙,那不如先把你的手剁掉好了——这是朝鲜系(苏系)的做法,简单粗暴。

为什么美帝那么自由?西欧似乎干什么都可以的样子?
因为人家阶级固化做得比我们好。人家固化了几百年,早就把梯子拆了,想上来自己爬墙吧。而且人家拆得那叫有水平有技巧:
1,把生产力提高到一定水品,做好社会福利,让底层不必吃糠咽菜。既然底层也是大鱼大肉,顶层也是大鱼大肉,那底层往上爬的意愿就大大降低了。
2,差别化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接受平民教育的大众不会被告知权力和智慧的好处(此处点名《美丽新世界》)。把底层往上爬的意愿掐灭在萌芽阶段。

——这是西欧美系的做法,隐蔽有效。那些“钱不能带来什么”,“幸福来自内心”,“每一个平凡的人有最大的幸福”,“最好的都是免费的”等美国六十年代鸡汤文学几乎就是一个意思:不要往上爬了,上面风景不好,有钱人都不幸福,就算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也不要暴躁不要去拆屋子,至少你努力了哦。

相对朝鲜系的剁手,和欧美系的拆梯子,太祖对理想社会的思考更有想象力。他觉得既然房子总是搭了建,建了塌,那就不要辛苦搭房子了,没有房子就没有拆迁,就千秋万代江山永葆对不对?
那原来的房子怎么办?大家跟我一起来,捋袖子拆!

从1949年到今年,如果把阶级流动具化成一个画面,那就是一扇巨大而厚重的铁门,缓缓关上,在1964年陡然打开,然后又缓缓关上,在1978年又打开,然后又关上,直到今天。

我记得我小时候班上什么人都有,家里开公司的公子,副市长的女儿,卖炸糕的老太婆的孙子,杀猪老李的孩子。每个人接受一样的课本,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育。我们根据考试成绩去不同的高中,不同的大学。而考试成绩,跟他们父辈的背景几乎无关,只看你是否有天赋是否努力。当然也会有人多出几万块买学校,甚至送孩子出国留学,但那时候,这毕竟是少数。

但现在不是了。中产或中产以上的孩子,从小读各种培训班,有文化的父母用心培育他们的孩子,提供他们海外留学的费用。
平民子弟就只能跟自己嗑成绩,万一天赋一般,同时父母无法指导,上好大学的几率微乎其微。似乎可见将来的路: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一个望着房价望眼欲穿的青春。二十出头的时候或许还可以yy一下可能有的未来,工作三五年就被工作和收入打得鸡零狗碎,三十岁的时候开始有强烈的焦虑和挫败感。

父母给子女的资源强烈地影响子女的人生——我把这个叫做阶级固化。
我们的父母生长在“多个孩子多一口饭”的时代,而我们面对的是拼爹拼家世的时代。
时代在变化,阶级流动的大门在关上。
我们父母的眼里,还是那个阶级流动尚可的社会,只要你努力就会爬上去。
我们的眼里,梯子已经被拿走了,我爬墙爬得头破血流,还被脚楼上的宠物狗一脚踢了下来。

好,不要那么悲观。
如果说还有什么机会能让底层幸免,我看到的一个机会,是这几年兴起的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城市职业者,他们在新兴中产阶级中占有一席之地。

律师,医生,教师,码农,设计师,咨询师,会计师,分析师,剪辑师等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办公室白领,以及摄影师、司仪、健身教练、厨师、焊工、木工、泥工、机修师等手艺人。

这些凭技术凭手艺吃饭的行业:
1能够最大限度抑制你的竞争者对其父辈资源的继承;
2 相对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在不安定的经济环境中给予你足够的安全感;
3较高效率地实现个人能力的变现;
4能在工作年限增长下保持技术能力的提高;

但是低风险也有坏处,会相对低收益。所以等技术保证前提下再去考虑管理岗位、个人创业等似乎会比较安全。

一个国家强大的同时伴随着阶级固化,不一定坏事。
在我可见之年,祖国还没到达极盛的地步,自然也见不到由盛而衰。越来越强大的国家需要稳定的政治,需要强有力的阶级统治工具。
对寒门而言,需要在阶级流动的大门缓缓关上之前,求得一线生机,这是寒门最后的机会,幸免于这个时代。



--------------------
评论区有朋友提到欧美的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的问题,的确是我想说而之前没有提到的,我做了回答,顺便贴上来——

“我国目前生产力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但优秀的主流大众教育是公立教育,考大学虽然竞争激烈,但大学费用相对欧美,极其低廉,而且一场高考就能把大多数人拉到同一个赛道上。就算这样,现在还有很多人抨击教育不公,认为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考大学比富裕阶层更困难。的确,这种现象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美国的富人不会把穷人的孩子在考大学的时候挤下来——


· 他们会建立大量的私立学校,并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集中到私立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 他们会立法规定房产税的一部分用于当地公立教育,保证富人区的公立学校有足够的经费和优质的资源;

· 他们会通过教师公会反对更严格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测评,公立小学的教师相对缺乏竞争环境和进取心;

· 他们提高公立大学的学费,公立大学一般不提供廉价住宿,学习成本高昂;

· 他们提供大众文化,鼓吹极小一部分球星歌手的个案成功,塑造华丽美妙的美国梦,为校园反智主义提供根植的土壤;

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在此基础上,他们也会提供诸多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补助计划,为个中翘楚提供上升空间。


最终他们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穷人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排除在优质教育之外,他们中的大多数连“考大学”的念头都不会有。穷人的孩子不会输在高考,他们在高考前早就输得一塌糊涂。他们甚至不会发现自己输了。

而这一切,都符合美国统治阶层的利益。一个强大稳定的国家不需要大规模的阶级流动,他们为小部分天资卓越者提供足够的上升通道,同时需要大多数人安安分分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维持现状。”


以上仅为个人在美国的一些观察,不一定对。请多指教。谢谢。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761.html

更多阅读

银行HR讲述实习生转正故事: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

本文是一位银行的HR写的,他工作了10年,接待了一群到银行实习的实习生,然后观察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像小说,但比我们看过的小说更精彩;像现实,但比我们了解的现实更残酷。文章中的寒门,还不是家庭贫困,而是小城市、小城镇的学生。讲述

转贴 寒门再难出贵子——一群银行实习生的故事

本文是一位银行的HR写的,他工作了10年,接待了一群到银行实习的实习生,然后观察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像小说,但比我们看过的小说更精彩;像现实,但比我们了解的现实更残酷。文章中的寒门,还不是家庭贫困,而是小城市、小城镇的学生。讲述了

寒门再难出贵子原文精华版 _陈轶 寒门贵子

昨天,在早晚报上看到一条新闻《寒门难出贵子》,下意识地留意了一下,再仔细想想,还真是有一定道理。当前的中国,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寒门学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什么胎教、早教、择校等等,都价格不菲,而能享受到这些的,都是家庭条件较

声明:《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为网友邻居家的帅学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