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应试教育的危害 应试教育到底害着谁了?

我写下面并非要彻底否定应试教育,在中国教育资源极其不平均,经济文化撕裂的大生态下,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评判标准,通过分数这个显性的指标来筛选和划分学生群体,选拔出社会精英,可能是一种公平的取舍了。只是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反思一下现在的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如何发挥出每一个孩子自己的个性,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人。

应试教育的缺陷,在大的时代下,这些缺点可能体现在了整整一代人身上。

我记得刚上本科的时候,由于我是来自西北某省份,我们省考生少,教育资源也比较落后,每年的录取分数比别的省低一大截。所以当时我的高考分数是全系倒数第一,大概和倒数第二差50分左右。看起来我是绝对的差生,但是在大学四年,我每年都拿校级奖学金。同时,很多入学时高考分数非常高的同学成绩一泻千里,天天通宵上网打游戏,其中有几个补考几次都不过被学校勒令退学。

据我所指,这种现象在全国各个高校并不少见,甚至有北大清华的学生由于成绩太差被学校劝退的新闻。

中学时期,老师和家长形成了非常严酷的监督机制,提升学习质量。此时,高分可能仅仅意味着监督的有效,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学习能力。实际上,正是因为以考试为目标,导致很多中国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高中老师会再三打气「再坚持一下,到了大学就轻松了」。

应试教育最显而易见的恶果,就是长期的压力,紧张,竞争在学生心中形成巴普洛夫式反射,在心理上将学习和厌烦,焦虑等情绪联系起来。绝大多数人终生厌学,一辈子不读书不思考,丧失了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


为了考试,学校的学生指注重应试技巧而非知识本身。学校从来不会传授系统的学习方法论,以至于很多人一旦脱离试卷,在社会中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完全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支撑其解决问题。


为了最大化公平,考试必须有一套清晰的标准。正是如此,学习变成了追求标准答案,求知变成了死记硬背。可是真实的社会和生活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充满了复杂和亦此亦彼的灰色区域。很多人终生思想单纯,没有追寻问题的能力,无法理解世界的复杂。你看看网上多少人四五十岁,依然以一种极端化,绝对化,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价值标准和思想方法来看待这个世界,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理解世界的复杂和大量的处于非此即彼的灰色地带人和价值观。

关于这一点,我见过很多刚刚出国读书的孩子,常常在面对外国老师问出「why」的问题时,马上一种惊慌失措的表情,满脑子想着自己是不是又说错答案了,孰不知老师这样问仅仅是为了引导他们拓展思维。

在网络世界里,丧失学习能力的最典型代表就是伸手党,很多人将这种行为归结为懒。在我看来,背后的原因是探索欲的丧失,人们没有足够的耐性鼓励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搜集信息去回答自己的疑问。

很多从小到大学在应试路上一路顺利的人在生活中是很无趣的。我自己读到博士,在大学和公司遇到很多这类人。他们往往对考试得心应手,所以可以一帆风顺读到硕士博士,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其实眼界非常狭隘,不愿意用多元的眼光去理解不同的事物。例如很多理工背景的人常常信奉「技术为王」的遵旨,鄙视人际关系这些所谓「不实在」的东西。他们没有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推动世界运转的主要动力。如果没有应试教育的目标的单一,理工科学生是不是可以多接受一些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我堂弟是一个典型的野孩子,从小课也不好好上,父母也不怎么苛责。他爸妈对他的教育方式是:「有所不为」。从不要求他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只为他设立一些底线,比如不能撒谎,不能太晚回家,功课要按时完成等等。在遵守这些的基础上,放任自流。我伯伯喜欢读书,家里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有,我弟耳濡目染,从小也跟着读。记得他还不识字的时候,有一次坐在马桶上拿着一本倒着的书装模作样,这事直到现在还被家人提起。

我伯伯以前做过电工,所以动手能力很强,经常带着我弟拆一些小玩意,所以我弟动手能力很强,也喜欢拆一些电子产品然后研究,以至于上高中的时候他们院里谁家电视机坏了都找他修,当然上了大学也凭着这一点当上了网管,可以自由出入女生寝室,打着修电脑的旗号,勾引了无数清纯的女同学。

他在大学的成绩一般,但是老师非常喜欢他,因为他总是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和理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让老师刮目相看。人缘也好,因为周围的人觉得他有趣。现在,我弟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算太好不算太坏,但是和当时很多曾今学霸比起来,我反而更加认为他的人生态度更加积极,因为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好奇心。

如果以上面上面那位高中的的标准,我伯伯对我弟的教育方式可谓消极,甚至在很多父母眼里算是不称职了。但是,正是当年那种消极教育下的宽松成长环境,造就了他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抛去金钱地位,我觉得他的人生永远是新奇的,开心的。相比之下,很多以前的学霸,在毕业后也只是成为了社会某条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且活的并不快乐。

疯狂的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玩乐的时间,而玩乐也许是孩子了解世界的某种方式。中学苦难的生活不但使人丢失了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丧失了人生的趣味。举个例子,大部分人并没有自己的审美,人们缺乏内心的动力去建立一个可靠的审美基础,于是好恶就基于自己的情绪,于是你在网上能碰到各种各样的喷子。当然,将这种现象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有些不公,但不可否认目前教育普遍缺乏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考试为导向的生态必然压缩学生在体育,课外活动等活动上的时间。对于小孩子,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锻炼脑力,更重要的,这些活动可以提供一个共侪环境,孩子们通过彼此合作,竞争,配合,冲突,完善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这对于之后的社会生存非常重要。

另外,现在教育里还有一些文化糟粕混迹其中。比如前几年非常流行的「给父母洗脚」活动,且不说是将宝贵的亲情当成一场全民表演,这种行为的副作用在于将「爱」变成一件道德捆绑。父母会说,「你看人家(别的学校)的孩子多孝顺,你也应该给爸妈洗脚」。于是本来真挚的亲情变成了捆绑工具,反而成为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应试教育缺乏对人性的关怀。为了高分和升学,学校和家长往往维持严酷的形象,很多地方甚至不乏体罚现象。至今依然有很多父母习惯以「否定式」,羞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父母从不关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观念,不主动去理解孩子,遇到不服管教的行为轻则惩罚,重则打骂。致使很多人成年后依然和父母心存隔阂。

当前教育颠倒现象严重,中学要求严酷,大学反而放松了标准。这种情况和欧美大学相反。18岁刚好是成年的时刻,大学又是进入社会前最后一道门槛。在如此重要的人生阶段,不进行关于成人的责任和自省意识,致使很多毕业生心智不成熟,突然踏入社会,在心智和能力上都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去适应。可悲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只会关心绩点,四六级,考研,托福雅思等,考够60分勉强毕业的人如过江之卿。所以大学教育后,很多人既没有自制力,又厌学,同时又没有一个成人该有的责任感。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40103/1648.html

更多阅读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宣传信息

“安全重于泰山”,这是大家的共识,一切漠视生命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学校教育把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也是必要的。那么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何必要性呢?1、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要求我们必须由

功利主义教育的表现和危害 幼小衔接

功利主义教育的表现和危害   [阅读: 1284]功利主义教育的表现和危害教育追求短期行为、急功近利,背离自身宗旨和规律的功利倾向日益严重。教育的功利性不仅破坏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必将危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认清

电脑上瘾对身体的危害 手机上瘾会有什么危害

电脑上瘾对身体的危害任何事情都具有其两面性,当电脑给大家带来快捷、休闲的同时,也正在悄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全世界每天因为孩子或爱人贪婪电脑而进行思想教育或家庭内部矛盾者越来越多,而会玩电脑的人,九成以上都有轻微“电脑上

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 中国应试教育还有多久

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2011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几十年的教育都是失败的。这个失败在于,教育在培养人时没有注意培养人的自主创造性,没有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张维迎还说,如果所有的学校取消了,中国人的知识会大

声明:《中国式应试教育的危害 应试教育到底害着谁了?》为网友鹿畔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