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 大学和职场脱节在哪里?
忙里偷闲更新一下,应私信要求重新排一下版,顺便在最后集中回答几个私信中的问题:
前言:
昨天亲戚家孩子大三刚完,面临找工作,脑袋里没任何想法,很着急,电话里问到这个问题,我和他聊了很久,后来通话快完毕的时候,他说我应该把我说的在有影响力一点的地方说出来,可能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我想着这几天正好有朋友怂恿我在面发一些关于交易专业性的问题,那么我就在这里发吧。
为什么会脱节:
================================================
我首先想把问题合并一下,大学和职场脱节,和大学生和职场脱节。这虽然是两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后者。
我认为脱节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三点:
1、大学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术研究,比如教授,搞研究甚至还是主业,学到的东西也以理论为主,而实践的东西很少,特别社会科学类这个现象尤为突出;
2、大学里面你学的东西也许在一个大类里面,而你的工作可能对应到了一个小的点,学校没有义务也不可能针对每个人的每个小点进行专门的拓展;
3、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将所学或者所好用作实践的动力和欲望,导致对职场或者更大一点,行业,在就业前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最后造成了一个事实:大学的学术职能导致其没有从根本上有解决大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根本义务;而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生活经历也让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能力。
即便问题如此,但是我不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职场,永远不会是别人讲的那个样子,因为每个具体的地方,会有具体的定义,这事儿不能一概论之,容易误人;职场,只可能是你自己理解的那个样子,无论你理解的是对的还是错的,你的理解决定了你在选择职场和进入职场之后的行为模式,这个是人的性格和认知使然,别人给你灌再多鸡汤也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想通过这个回答解决一部分人的一个问题:在大学期间正确认识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及行业分支,并了解这个行业究竟是什么样子,以让自己毕业后就能做出理性且相对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完美解决方式,是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正确认知和了解你所想进入的职场和行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然后,你才可能到面临选择的时候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否则不就是靠蒙嘛!
如果你要说:怎么能够如此非人性让大学生蹉跎岁月放弃我爱的DOTA和快乐时光……呵呵,我只能说DOTA打得好也能成为一份职业。
针对最上面三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学生生涯关于求职有过的思考以及切身经历,所有思考的东西,我会打下划线以便区分。我会尽量描述清楚我当时的想法,不管当时想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但是讲之前我要声明,仅作为在同等处境下的人的参考,因为这算是一条比较离经叛道的自学和自我觉醒的路……所以我不建议大家模仿。我只是希望通过当时的一些思考引发一些思考,让所谓的脱节更少发生。最后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学校会为了防止你和社会脱节做了什么?你若与职场脱节责任在谁?你在大学期间为了防止和职场脱节做了什么?
最后在讲我的大学经历的时候强调一点:这可能只是个个例,我大学里面很多决定的目的性很强,源于对未来极大不确定性极度缺乏安全感,很多地方有运气成分,也会误打误撞,只是实现了和职场的零对接,防止了脱节。如果你对经历不感兴趣,请直接跳到总结部分,我在那里会结合我自己的经历,以及面试中和大概200个左右个例详聊的体会说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些可能比经历更重要。
个人经历:
==========================================================
我是05级的,在一所三线城市的一本财经类院校学金融专业,选专业的时候,金融是我感兴趣的专业。选大学的时候,由于我的分数只过了一本线8分,所以选择不多,我当时选择了院校的实力,而放弃了城市的地理位置。
这个学校算不上名校,金融专业在全国的排名也比较普通,所以专业上我和大家比相信是没有优势的。
我把我的整个大学生活分为4段:
第一段:想通了一件事情,我一定要学习!
大学的第一年很浑浑噩噩的,带着高考后的完全放松,过得相当放纵,这是全班当时几乎每个人的状态,我也这样过了半年,然后心里开始不安。
在一个临近寒假的夜晚,我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第一,我到金融学院半年了,如果有人问我金融是什么,我根本就答不上来。我当时认为一个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如果在入学半年连金融如果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这个事情是滑稽的。
经过思考之后,为了让我的良心不再继续不安下去,我做了一个规划:
1、下学期要认真学学东西;
2、我要开始炒股,因为小的时候一些机缘巧合或者耳濡目染,让我打下了一个想做一个很牛逼的 交易员的梦想。我认为可以拿一些平时省下来的钱开始实践了。
第二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果丢了理论,荒了实践。
整个寒假我删除了电脑上所有的游戏,拟定了一些计划,算是正式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但是所谓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当然变化不是我又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一款游戏,而是我开始迷上了炒股。原因不是我不爱学习,而是那个时候行情实在太好。我大一下学期开学正好是2006年的2月,那个时候正好是牛市启动的时候,我做了不多久就发现我沉迷其中。你想想看,那个时候入场的时候上证指数才1300不到,那波牛市的高点在6124!
总结起来,我这一段学生生涯的炒股经历从那个寒假开始,一直持续到2007年的8月31日。很多人说,你丫说这就装逼了,你哪能预测到哪里就接近牛市的高点了?我当时结束这段交易,并不是因为市场上的事情,而是我的思想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是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面,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总以上是向最癫狂的快乐到最寂寥的空虚。这和市场无关,也和钱无关,这段时间1万的本金到了最后加上吃喝用(我大学时代在这块并不省)也还有6万多。而是和对未来的思考有关。总体上这段经历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的:
第一部分是2006年2月到2006年8月。这段时间,上证从1200到了1700,整个这个过程当中,我还是贯彻了我寒假思考了两条腿走路的原则,那个时候股市貌似并不难,总之行情不会太亏,而学习也有条不紊,失去的是一些朋友,因为说实话,炒股和学习多了,游戏就少了,游戏少了,和同学之间的共同语言也就少了。这段时间我是非常理性的完成着我的计划。
第二部分是2006年9月到2007年2月。也就是我大二的上学期,这一个学期是我完全失控的一个学期。因为这个学期市场疯狂了,疯狂到什么程度?你买什么,基本就涨什么!这个时候,我的心态开始急剧的膨胀,一方面体现在认为就是市场上的王,性格变得嚣张跋扈,开始不屑一些老师和教授(事实虽然证明这种态度打心底没有什么错,但当时没有这个理由),一方面开始学会了在同学里面吹嘘。这个学期收获的没有知识,没有对行业的认识,只有贪婪,以及无端的膨胀,当然,还收获了一帮子朋友——有一些人开始也对股票发生了兴趣。
第三个阶段是2007年2月到2007年8月31日。这段时间是比较波折的。首先是寒假回家,当时嚣张的性格使和我的父亲吵了一架,现在回想,当时真是幼稚,怎么能在自己的亲人面前嚣张呢?我父亲当过8年兵,自然也是暴脾气,吵了一架,谁也不服谁。当时晚上气得睡不着,就躺在床上,人反而能静了下来,开始了我的又一轮思考,我当时模糊意识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一个学期基本已经不上什么课,学习什么专业知识了,另外一点我似乎炒股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傻买傻买的就赚钱了,赚钱完全因为市场好,市场波动的时候我也会慌了手脚,我并没有从中学到多少的交易经验。当时寒假只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苗头,毕竟金钱的诱惑对于那个时候的我哪里是挡得住的。所以,大二下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生活状态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当时我的思考,仿佛就像扎下了根,让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越来越频繁。这一段时间,我后来总结下来认为我的性格还会变好了一些,因为我被这个当时可以称之为思想包袱的东西束缚了。加剧我这段思考的是2006年5月底到7月初,那个时候上证发生了巨震,到4350附近的时候几天就跌了将近1000点,这是我炒股以来最大的一次挫败,当时虽然盈利还是很多,但是加上那个包袱的存在,我不得不承认一个问题:我并没有炒股的专业知识和水平,而这段时间我也没有学专业知识,这个市场波动开始让我非常正视这个问题!那段时间正值期末考试,我曾经停了几天交易准备考试。后来暑假,我做了一个很决绝的决定:这个暑假就当做大学期间最后的炒股吧,做完了,封账户,好好学习!这也是我为什么在8月31日停止交易的原因,因为9月1日开学了。我想,如果暑假的时候行情如果就掉头向下我肯定也会栽进去,只能说我运气太好。
第三段:翻开书本,陷入迷茫,离经叛道,开始实习与理性交易之路。
2007年9月,我升入了大三,我在大三的前两个月一度认为我选择重新重视课堂学习是对的,一方面我前面学的理论知识的确很浅,另一方面,金融学里面很多重要的课程也是从大三开始的。但是大概两个月后的一件事情让我陷入了彻底的迷茫和恐慌,也是这件事情让我做出的决定改变了至少到我现在为止的生命轨迹。
我到目前仍然深深的记得那时2007年的10月25日,星期四。那个时候十七大刚刚闭幕不久。下午,有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院院长亲自讲的,这人在国内金融界也算有名气的人物。那天下午本来两点的课,院长没有来,开始等了一会儿,然后一些班委开始联系辅导员和学院相关人士,都没有找到院长。两点半以后有些同学走了,因为当时我对课程的重视已经到了很高的高度,我就留下来一起等了。院长大概3点半左右才来,那个时候下午第二节课也过去了大半的时间了。整个人看起来,就只能用失魂落魄来形容。这节课他是没有任何思维的,甚至没有打开书本,后来我回忆估计,他自己站在台上嘟囔什么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从他的语无伦次中,知道他股票亏了钱。原因是认为当时十七大会带来很多利好的政策,股市不可能跌,所以他重仓进去了,结果十七大还在开着股市就暴跌了,当时什么境外反华势力,蛀虫什么词都出来了,也非常悲愤的咒骂市场。我当时坐在教室里面愣住了,因为我既定的计划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为我以后想以交易为业,所以现在想学好知识。而金融学院院长的知识我自诩这辈子肯定达不到他这个高度,但是此刻他的表现和一个市场上的赌徒,和前段时间的我根本就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心理素质还没有我好!当时课还没有结束,我提前离场了,心里空落落的。
此后的一周,我做了两件事情的思考:我是继续上学还是退学,因为估计很难学到我所想要的东西了;我以后要找谁学东西?后来,我没有放弃学业,原因很简单,退学回去了家里会给我很大的压力,我会失去学习环境,以后工作学历也是很基本的东西。我要再一次离开课堂开始实习生涯,并且在学到一定交易技巧之后重新开始我的交易,这些东西是我必须学的东西。谨慎起见,我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一直到当年的11月底都在密切调查金融学院尽可能多的老师的股票交易情况。这一个月行情也非常配合,直接下了1000多个点,结果我调查下来,整个金融学院几乎没有一个老师规避掉了这段行情,而且我了解到的几个有长期交易行为的老师里面居然没有一个在这个市场上是获利的。这更加坚定了我之前自认为还不成熟的想法,我必须另辟蹊径。当然后来我想通了我也没有怪学校,学校的教授主要还是以做学术为生的,而我只是想以实践为生而已,就这么简单,谁都没有错。
之后的半年内,我基本都在实习阶段,与股市转战期货阶段,过程我不详述,只是说说我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这个实习阶段开始只是帮人收集消息,然后到写一写分析,平时不用坐班,在寝室就行,有时候周末会有集中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发现的问题是,我写的东西,他们能够不经过筛选就敢直接贴出去,一方面上面我后来都能够找到错别字,另一方面很多东西我自己都觉得是放屁。(而正是因为此,我后来劝很多人不要看很多证券公司或者期货公司的日评,因为大多数公司营业部出的所谓消息和分析都是这么来的。)。
但是实习过程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点帮我搭建了一个理性的行情分析框架:一个模糊的基本面分析框架,加上一个现在还在部分沿用的技术分析框架。那个时候,我运气很好,看了《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交易开始以分析为主,当然后期有些时候心态能够让我丧失部分执行力,但总比之前的情况要好了很多。
第二点就是帮我认识到了我的缺陷,我现在在学校里面能够接触到的东西太理论,而我如果想要深入下去,还必须学会一些实用的分析工具,这个没人教也很困难,所以这让我后来选择了考研。我当时瞄准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厦大的金融工程,一个是香港某学校的统计学,两手准备,后面是申请制的,我当时英语有国家级的奥赛奖励,有优势,申请不会有问题,保底,但是跨专业,难学,前面可能我更想上,但是难考。其实我更倾向于去香港,因为我自己知道后面重新开启交易实践会让我准备的时间比较少,我基本没有考上的把握,想法就是:万一上了呢?
第三点就是让我认识到了重新开始交易的必要性。有的时候实习单位组织培训,一群分析师在上面把自己吹得多牛逼,天花乱坠,讲的东西都很虚,没多少实用的。我去就是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去的,所以记得有一次分析师说完,我问他,如果可能的话,能否让我看一下他的部分交易单,作为我学习的一些例子。我当时很清楚这个分析师的表情:脸开始微微发红,额头开始渗出细汗。后面我没有逼他了,知道这就是个水货。以我前面的交易经验我也很深刻的认识到没有真凭实据的吹嘘只会让自己很快的丧失交易能力,所以行不通。所以我必须重返交易。
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忙了起来,一方面开始准备考研的事情,一方面开始交易,一方面仍然在实习(假期会选择有坐班的,平时就是网上都能兼职的)。只是这个时候的交易我也是挣扎了好久,最后决定放弃股票做期货。因为这半年时间股票已经接近腰斩并且貌似还不是个头,没法做。这个时候在网上找,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期货,T+0交易,可以做多可以做空,非常诱人的!所以那个时候,我经过了短时间的挣扎,就义无反顾的开始做期货了。开户的同事,我也就在那个期货公司开始实习打工,一方面学习大宗商品的基本面分析,一方面自己演习基本面,其他时间只要有5分钟以上的空隙,全部看考研的材料。那段时间其是有时候是很难过的,交易总体来讲就是一个亏,那时候期货的手续费还是很高的,做太短线根本拉不回成本,我只是做做停停,后来亏到一半的时候,彻底以实习为主,交易只是偶尔特定的机会做做,反而开始慢慢盈利了。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一定的基本面的分析框架,也因为手续费太高,逐步养成了趋势交易的交易习惯(频繁交易手续费实在负担不起),这两点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是帮助非常大的。
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是我个人认为在学校成长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在经过了前几年如同打乱仗的经历之后,逐步定了下来:首先上课方面,不到就会挂科的课和我十分感兴趣的课我才回去,对于很重视签到的老师,我会请他吃个饭然后阐述我的状况和观点,他能够理解并通融的,这门课的到课基本就搞定了,不通融的,尽量减少到课率就是了,最后发现竟然没有不通融的。从这一点来看,学校的老师并不是不明白脱节问题,只是他们没有义务或者也没有能力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你若有心,老师也会宽容,这在我现在想来也觉得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我上课只是保证我把我需要从事行业的金融理论框架建立完成,这样会给我节省大量不必要的上课时间,也不会让我完全放弃理论学习;实习方面,由于老师那边的通融,能够坐班的时间越来越多,虽然实习这块对交易的提高并不多,但是也有很重要的一面:我了解了这个行业的服务端是怎么运作的,组织结构,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能,每个岗位干些什么,大致的薪酬,都有一个了解。另一方面,服务客户要求的研究报告我会很认真的做,这样我早早的了解到了大宗商品基本面分析的基本报告,我甚至在期货公司做大宗商品实地调研的时候厚着脸皮去请求机会,没有得到机会的时候舔着脸自费赖着去。所以,对于我想从事的行业的了解,在实习的过程中已经非常深入了,同时,基本面分析的技能也在这段时间内形成了基本框架,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战基础。技术分析方面,完全就是靠其他时间的交易实战摸索,实习工作就是写完分析报告和偶尔打杂,所以会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做交易,这段时间我一边看《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一边做一些实践,我看书不好高骛远,也没有看更多的书,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认定这本书上讲的东西不浮夸,符合交易之道,另一个原因,这本书我还没有完全吃透(现在也没有完全吃透),看其他的书没有必要。整个期货交易的一段时间,就我后来对当时水平的认定,就是技术分析框架已经成熟,并且走在正路上,但是执行不足,导致了很多的亏损,所以期货交易到大学毕业的近两年来讲总体是亏损的,但我不重仓交易所以也没有爆过仓。
大四上下学期同学开始忙碌找工作的时候我没有找,因为当时读研究生的思想非常根深蒂固,觉得没有必要,当然如此安排也导致了我准备考研并不充足,大四下学期考研分数下来的时候,我不出意料的没有考上厦大,虽然当时如果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和切比雪夫不等式多看两眼也就上了,但是毕竟没上。这段时间我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那个时候考研分数已经下来,但是申请香港那边学校的结果还没有出来,这时候我到过上海和武汉找过一些工作机会,大概一周,后来就没有了,因为申请就下来了。然后我又开始安心实习,安心做交易。
到大学毕业,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当时期货公司的运作我已经了然于心,离开学校所在城市的时候有了一个交易员的圈子,同时和实习单位的员工和领导都还混得不错(当然我承认有时候是阿谀奉承,毕竟我是实习生,决策错误我也不会插嘴),里面研究部的研究方法我也基本掌握,基本面研究的基础已经打牢,还缺乏经验的累积和分析的深化。技术分析仍然还缺乏一定的执行力,但是总体上基本能够做到盈亏平衡(当然要刨去手续费,不然还是亏)。这是我到大一下学期开始想向股票交易方向发展,机缘巧合,阴差阳错,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下来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积累下来的在期货方面的所有东西。
我不会在这里总结,我会在四个阶段全部写完之后总结,我这里想给还在迷茫与脱节的人一个问题:如果大学阶段你能够做到这些,你觉得你没有后面的步骤,现在就去工作,会不会和工作或职场脱节?
第四段:掌握工具,遇到贵人,思想成型。
2009年下半年,大学毕业后我8月份去了香港,那个时候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香港还很萧条。到香港的时候我停止了手头的账户交易,一方面我大学时候还很土鳖,没有出过大陆,陌生带给了我一定心理上的恐惧;第二,我住的地方很……怎么说呢,学校不提供宿舍,我在外面合租一间上世纪50年代的房间,在深水埗,我的房间5.7个平方房东不包家具,自己买来,除了一个放衣服的小柜子,床是折叠的,桌子是折叠的,椅子是折叠的,给人感觉很压抑。二楼是香港做特殊服务的民俗文化,外面一盏红灯,晚上经常一群印度和非洲大爷排队,你上楼的时候要和他们擦肩而过,他们用深邃的眼神看着你,担心你插队……这个反差我当时并没有适应。第三就是跨专业学统计,课业对我来说非常重,人香港的学校是动真格的,老师不会跟你通融,而我粤语也说的非常不好。
上学的前两个月,我非常专心的恶补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后来慢慢赶上之后,在11月左右,我开始考察香港的打工环境,明里当然说大陆学生不允许在上学期间打工,但是我发现没有人管。另外课一般都在晚上,偶尔下午,其是很空,我当时就一个想法,香港有一批非常厉害的交易高手,我为什么不跟他们学学东西呢?于是我在jobsdb和学校就业网上发布实习信息。
不得不说香港是一个很高效的城市,我就开始疲于面试,当然,忽悠你做保险销售的很多,也有忽悠你销售理财产品的,我这里声明我不鄙视和排斥销售行业,销售比很多工作都难做,只是这些不符合我给自己规定的发展方向。我倒是建议大学生如果缺少实习和了解行业的机会的话,找工作可以从销售做起,三个好处:一个,能够让你迅速了解一个行业的全面,而不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个,可以磨练个人能力,销售做得好要求你能力方面没有短板,所以很磨练人;第三,让你知道怎么在行业里面形成自己的圈子,这个对未来发展很重要的。
说偏了。我这里想重点说一下12月初的一个上午(中午午休),到一家位于维德广场的公司去面试,上了楼,在公司门口准备进去的时候,擦肩而过几个人,他们离开或送客离开,我进去。其中有一个人我想投资界里面过半的人都认识(不要问我是谁,我不会说的),我当然也认识。我头一次感觉到了一个投资大牛的气场,就是站在那里,你感觉你的力气全部被抽空了一般,迈不开步子,人在抖。后来我的师父,也就是刚出去送客的一个人问我干什么,我说面试,然后他把我领了进去,知道我坐下,喝完他倒给我的一杯冰水,我整个人还在抖。
开始我还想面试的过程当中吹吹牛加加分,后来不敢了,只是把我大学的经历一五一十的在他提问的过程当中说了出来。我现在都记得他最后问我的几个问题:他问我认识刚才出去的那个人?我点了点头,然后他问我是否想成为那个人,我说交易很多时候是机缘巧合的,不是有野心就一定有成就。随其自然就好。如果有可能,我也想,但是我也知道高处不胜寒(说一下,师父不会普通话,但是听得懂,我不会说粤语,但是听得懂,所以整个面试过程包括后来的实习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他赞许的点了下头,然后问我:如果你过来,我不付给你实习工资,你能够接受吗?我的回答是:可以,我过来实习不是为了钱,为了钱在香港也就违法了,做交易的不要违法,是底线。而我来是真心想学一些东西,我没有交给您学费已经感觉够愧疚了,怎么还好意思要实习工资呢?他对这个回答是很满意的,后来我很意外,他中午在维德广场底下的一间咖啡厅请我喝了一杯咖啡,然后天南地北的说了一些他的经历以及问我我的看法。后来临告别的时候,他给我说明天可以来上班了,我当时很不识相的说了一句我明天有课。他回头看了一眼,对我说,明天来上班了,懂了没有?然后我点了点头,他才说:你的导师我认识,我会跟他说。
接下来,我又开始了大规模的逃课生涯,当然,接下来的日子很苦,统计里面涉及到很多软件要学习,不花功夫是不行的,师父每天给我布置的学习内容也很繁重,那段时间我每天能睡5个小时已经谢天谢地了。
实习之初,师父给我安排的品种是贵金属,让我还是接着以前的实习做分析,每天给他看,当被骂了两个月的狗屎之后,他才开始慢慢对我的分析有些看得上眼,随后,就开始给了我一个账户,让我专门做美国的黄金期货。并且每天会花20分钟给我讲解这些交易……我不太想过于回忆这段过往,怎么说呢,不要太苦,但是不要太温馨。一个老者,带着你实践,严厉的对你,给你讲他总结出来的交易精华,夫复何求!
我在香港一直待到了2010年的11月,一方面我毕业了(一年制课程),一方面师父知道我毕业了,决定结束跟我的实习关系,并且让我回大陆。他给了我两个原因:香港经济未来不会太好,金融环境也是一直借助于外面的,没有太多自身的发展,他老了,没办法,而大陆随着金融环境的发展机会肯定会好过香港;他能够给我讲的,这近一年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剩下来的东西,该我自己悟了。最后那顿饭,我买的单。
在香港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感觉对于我的职业帮助是最大的,有以下几点:
1、能够熟练掌握一些数据分析方法和软件,对于深入的分析交易来讲帮助非常大;
2、实习经历不但让我掌握了运作大资金的方法,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进行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更加重要的,学习到了非常有用的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方法,到目前2016年,接触到的投资者也不少,能够用到这些方法的,大陆还不多。
3、此时我的交易方法已经有了核心的利润点,能够以一定的周期开始实现稳定的盈利。
好吧,就写到这里吧!
最后再说一下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些优势:
我回大陆以后第一站去了北京的一家私募公司,11月入职,经过了试用期到来年2月试用期结束,被破格提拔为公司的研究部主管,三个月后,兼任风控部主管。后在要求下辞去风控部主管,开始在公司做投资经理做交易(当然后来风控部主管经常问我意见,风控和交易打架的啊!大哥!),2年之后到现在一直在上海,带一批人做交易。
当然,我这样的经历一定是得不到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的,也不会成为三好学生以及奖学金的青睐对象,SO WHAT??!!
===================================================================
总结:
===================================================================
关于学校和职场的脱节,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学生自己的不主动,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不是很赞同面给很多没有职场经历的人描述职场是什么样子,因为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说法,一个说法也可以有不同的认知,很容易误导人。所以,认识职场,认识行业的方法很重要,而对职场本身的描述不重要。
作为学校而言,很多人说大陆的学校不培养就业技能,我没有去过国外的学校,但就香港来说(应该是标准的英式教育)其是也没有培养学校的就业技能,而且学校连就业办都没有。我仍然坚持我的一个观点,学校是做学术的地方,以及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不一定培养就业型人才,就业型人才掌握的应该是一技之长,这更加符合技校的定义。所以,学校的确没有义务做这个。
作为学生而言,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大学几年都在玩游戏中度过,专业知识也不扎实,实习也没有目标或者没有,你凭什么能够找到好工作?你缺乏对应对职场最基本的准备!我认为这是最要紧的关键因素。退一万步讲,最终工作是自己的,别人责任再大,也不会比自己的责任更大。
那么,作为一个没有职场经历的人如何正确的认识职场?我认为,这个一个人如何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是相同的。
思想上的:
-----------------------------------------------------------------------------------------------------------------------
首先,要正确认识职场,防止和职场脱节,首先你必须有认识职场的充分动力,如果整天沉迷于游戏,或者在学校里无所事事,或者只啃书本刷成绩,而不给自己一个认识职场认识行业的动力,就不会有认识的可能。要有勇气,大胆走一步出去。
其次,要有不怕犯错误的尝试精神。以我个人的经历,其实大学前两年也做过很多无用功,但是没有这些无用功,可能后面也就不会认识问题的本质。大学里面还年轻,可以犯错,错了没什么,不要怕,但是要敢做,敢有底线的,理性的做。有了动力,有了慢慢的实践,就会慢慢有对行业的正确的认知,也会有对在这个行业里面职场的认知。走错了方向,换个方向就好,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次,一定要勤于思考,我是一个很喜欢想问题的人,这样能够帮助自己分析自己所从事的实习或者学习是否对自己是有帮助的,大学生不缺机会,缺的是时间,一旦发现不对,可以去向转变方向,或者有一定的应对措施。
最后,态度要端正,要谦虚!这是我从面试交易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可能都会缺乏的一些东西。
行动上的:
-------------------------------------------------------------------------------------------------------------------------
在大一大二,至少要了解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并且了解这个专业可能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找到未来就业的兴趣点,如果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不喜欢,有没有换方向的可能,或者采取自学的方式。总之,找到未来自己喜欢方向的未来就业的行业上的兴趣点,个人认为是越早越好。
在大二最迟大三,开始慢慢尝试制定一份职业规划,按照规划补充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以及尽快安排实习,因为兴趣点可能发生偏差,这个可以通过实习来发现的。如果这个时候发生偏差了,还好,还有时间,毕业了发现不对劲,就该你懵逼了。
而且记住,找工作大四上学期一般就开始了,所以你的大学准备期不是四年,只有三年!
现在社会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企业招人难也同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可能你名牌大学毕业,可能你的分数很高,也是宇宙优秀大学生,但是,如果你没有为了解一个从事的行业或者职场,你会发现,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
最后,记住,不要抱怨社会与学校,在一个正确的行业里面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且能够符合这个工作的基本要求,自己也有适应这个工作环境的能力,这永远都是自己的事情!很关键的一点,按照我自己的经历来讲,就是,迈出第一步,且无论对错,不要停步!
好了,写完这些,我可以给我亲戚家的小孩交差了,这个问题只是给大家一个我个人看法上的建议,如有不认同,欢迎批评,也欢迎大家讨论,但我想除非很多人的问题,我不会参与讨论,也不想再接受批评,毕竟其是这个时期已经离我很远了,这些讨论也很远了。
--------------------------20160718:23:58:00
好吧好吧!看不下去了,简单改了下错别字!话说你们让一个平时睡眠严重不足的交易员大叔做完夜盘后还来改错别字,于心何忍吧…错别字应该少了些,其他的将就吧…
--------------------------20160718:20:17:00
关于我在香港的老师和相关经历:
1、香港实习不给工资并不犯法,相反,大陆学生在香港打工犯法。我觉得这个例子的焦点不应该集中在实习工资上,说一句很不好听的话,如果你就盯着点儿实习工资,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另外虽然没有工资,师父对我还是不错的,至少带我去过很多香港地道的小吃,维德广场的咖啡也喝了不少,也去他家里吃过饭。同时,只要我想学,他就会教,这点上面毫无保留。怎么说呢,缘分吧,他在我身上看到了他想看到的一些影子,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要学习的精神。
2、那个进门时候碰到的大牛,对不起,无可奉告,更不要问我其联系方式,如果想得到某行业一个大牛的联系方式,你有实力让他给你才是本事,否则这只会成为你吹嘘的资本或者给别人带来骚扰的源头,没有必要。
3、至于会大陆之后,我和老师还有联系,也有一些项目上的合作,当然是他给我机会。
关于香港的生活:
1、想去我描述的地方体验香港民俗的,你们深水埗站下车,我住的地方就在西九龙中心马路的对面,对着去西九龙中心那个天桥的左手边第一个楼梯口。去的时候小心一点,毕竟那些印度和非洲大爷论品相你估计打不过,另外这个在香港其是也不是合法的。对了,西九龙中心旁边就是警署,你不如去哪里逛逛,很多电影都会在那里取景。
2、如果你想去那里留学,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关于大学只是做学术的地方:
1、留言中,私信中都有提醒我西方很多大学给学生就业辅导机制的。其是我在香港的大学也有,还会组织大陆生的专场招聘会,但是,但是的确聊胜于无……也许国外的情况的确不一样,但是我那一批的同学中,后来的同学中,大概有35个左右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找到工作并且定居的只有一人,在一个相对好落脚的国家,其他人最后都回来了。所以对国外就业这块我持保留态度,不了解情况,也不做过多的争论。
2、其实国内很多大学的大学生也许到毕业都不知道学校有就业办,学校就业办的工作有很多地方也的确会和学生相脱节。所以,这个观点无论对错吧,我希望你姑且当成是对的,然后把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而不要主观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就好。
时间太有限,关于这个问题不会再更新,会继续回复认为有必要回复的大家的评论。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阅读
德国的“精英大学”和“TU9” 德国tu9
1、精英大学——2007年以来,德联邦政府和16个联邦州决定,共同开展一项旨在促进并资助在专业和研究领域有杰出表现的大学的“卓越计划”,即评选“精英大学”。获此称号的大学,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由联邦政府和大学所在联邦州提供的巨
2014毕业生眼中的名校之五: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华威商学院
今天的作者是陈文韬,他推荐的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的华威商学院,在多数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时,他为何唯独钟情加拿大和英国的这两所大学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文韬童鞋是如何回答的吧! 我是汇佳学校一名普通的高三IB学生,在参加I
新时期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新时期党性修养的内容
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其根本目的,就是为适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努力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修养水准、组织纪律观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一句话,提高党员认识世界(包括主观与客
国民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民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张颐武最近,“国民教育”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国民教育”其实有两个既相关又有差异的内涵。首先,国民教育是指我们在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基础教育。据《辞海》:“一般指政府所办的小学和中学,也可包括幼儿教育
玄机给孩子选大学和专业的心路历程 回顾入党心路历程
小孩2008年9月上高一时,我就开始学习怎么选大学和专业,刚开始时,是一头雾水,经过近1年的不懈努力后,才慢慢地理出了一些头绪。小孩上高二分科后,我就专门收集和研究理科。我最先选的是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选择理由: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