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l high》是一部难得的好剧,一直想为它写点东西。古美门和羽生律师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冲突贯穿了第二季。而in my opinion,整个第二季都在诠释“乡愿”的内涵。
一.反躬自省
古美门说,一个人是容易犯错的,人类是习惯自以为是,自我感动的动物。因此需要常怀敬畏之心。
康德认为,只有摆脱了感性经验束缚的选择才是道德的。比如说,某人开一家商店,童叟无欺,诚信经营,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显然算得上有道德的人了,但康德说,这只能说明他的行为符合道德,如果他是出于希望获得好名声来赚得更多,不是“为道德而道德”,那他也仍然没有摆脱感性,不是纯粹的道德。
乍一看,这个柯尼斯堡的老头简直是苛刻到极点,但细细想来,背后却隐含着深渊的谦逊和务实的智慧:他设置了一个无人能达到,且永远不能达到的终点,目的是为了让人警惕:从古至今,自以为是,自欺欺人才是常态,理性的,自我反思的是偶然,是少数。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都要经历蒙昧的状态,所以需要设立一个超越现实的彼岸目标,使每个人常怀谦虚,反躬自省。
因此,人最大的错误不在于会作恶,会犯错,恰恰在于缺乏内省精神,在于承诺自己能达到客观上做不到的伪善,即表面道德仁义(如果做不到就假装完美),实则同流合污的乡愿。
而羽生律师的做法代表相当一部分理想主义者(如X保人士)的态度:我是毫无私心地在替天行道。历史上,以“众皆悦之”就“自以为是”的政客屡屡不绝。
二.自由意志
不论是状告企业的员工,或是嫌弃妻子坚决离婚的熊井,还是一妻多夫制的爱子,这些案子都有共通点,即当事人所做的选择虽不违法,却都违背了社会主流的政治正确。对此,羽生的做法便是劝人向善,做出让大家都幸福的选择;而事实上却造成了更多不幸,最后一集片尾,也是本剧的高潮部分,编剧借古美门之口怒斥了这种做法的虚伪。表面来看,羽生是因为其规划没有给当事人带来更多利益而遭到诟病,如让村民保护森林但阻碍经济发展,但我以为,根本错误在于羽生损害了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并曲解善恶。
一切善恶的评价都立足于主观故意,如果不是故意,则善不能成其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个从未出过大山的村民不会作恶,生性不知道如何作恶,那么能说他们是善的么?即使是善,也是非常表面,浅显的善。因为如果一个人只能做好事,不具备作恶的能力,我们说他是不自由的,是仍然活在懵懂的伊甸园中的。只有建立在自由意志上的行为才具备被评价的资格。
人之为人,正在于他的无限可能和创造性,而自由必然意味着可以作恶,可以犯错,羽生的做法是通过威逼利诱,群体压力等扼杀掉犯错的可能,然而这种做法长远来看如同因噎废食,人性越被限制,越有突破限制的冲动,而一旦决堤则不可收拾。只有通过每个人的理性去实践,去经历考验,社会对试错予以一定程度的宽容,则心灵成长才大有希望。
我以为,当下的教育,一大问题在于对年轻人自由选择的不宽容,不培养,以及建立单一狭隘的评价标准来弱化个人的自尊,而束缚不仅有传统的道德绑架,还有以科学,专家面目出现的“匿名权威”,于是普遍的自卑和焦虑广泛存在于大学生间,甚至越好的大学越严重,不论三本还是名校,当一个人感到他的自我概念无非是钱,成绩,学历等几个基向量的加减时,不脆弱才是怪事。面对这种情况,常见的套路便是撒鸡汤:你焦虑说明你还不够好,所以需要再努力。然而这只是中学校园之内的逻辑,一个高中生到了大学,见识到更多人的生活后,他就应该明白,通过社会比较,害怕落后的恐惧来驱赶自己维系自尊,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然而大环境没有过多地教人批判性决策的能力,这导致了个人的普遍无助,且容易陷入两种极端:不是讽刺所有严肃的东西,就是盲信各种的权威;在各种贩卖焦虑的信息洪流中,要求年轻人淡然处之,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因此,我个人觉得,叛逆的,不合群的,甚至苦难生活的孩子可能是非常有潜力的,因为他有了为自己行为负责任的经历,提前发展出了独立人格,这种因与主流不合而造成的痛苦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但只要渡过这个坎,就会更强大。确立自我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极端地说,需要息交绝游,断绝联系。从不困惑,不迷茫,不害怕,不痛苦的人有可能是有力量的,但更多是随波逐流的,不愠不火的,亦步亦趋的,很少感到惭愧也很少感到喜悦,没有鲜明的性格和情感的流动,一味模仿着流行语言,大脑充斥着信息碎片,自然不会感到自由的体验。
迷茫和渺小,是许多大学生的精神写照,这并非由于人变差了,其根源在于,好学生享受了太久量化排名带来的自信,而很少想过这个排名是不是合理,为啥里面只有这些项目。许多人对周围人的成绩了如指掌,却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性格结构缺少起码的了解,介绍自己都是泛泛而谈,毫无特色,遇强则卑,见弱则亢,用“别人家孩子”折磨自己,谈何接纳自我呢?
举个例子,当一个人深刻意识到与需要内向细致的编程工作相比,自己更擅长与人沟通,并从中发现乐趣时,他就不会对程序员的高薪产生盲目的自卑;婚姻,事业,子女,无不是此理,人格系统的精细复杂,导致了人和人远远没有表面上那样具有可比性。只有通过不断经历试错,在实践中,在阅读中观察自己,思考自我,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并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时,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优质自信源。才能体验到主宰自己生活,为自己负责的快感。
为自己负责,刚开始时是令人害怕的,在刚刚脱离保护和屏障时,在浑身还散发稚气时,总是对未知恐慌的,但这是擦亮双眼而非把头埋进沙子里后,所必须直面的现实。一个人唯有意识到自由操之在己,才能摆脱起愚化作用的教条束缚,摆脱自我感动式的道德绑架,摆脱乡愿式的自以为是。
自由选择,就是用理性除去偏见的过程,而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心理学研究证明,相比抑郁症患者,正常人是活在一定的积极幻想中的。人生是无常的,成绩进步是小概率的,好人是可能没有好报的,阶级流动是少见的,这或许才是生活的真相。听起来很悲观消极,但我认为,只有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仍然拥有身负重伤继续前行的觉悟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